谈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doc_第1页
谈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doc_第2页
谈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doc_第3页
谈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doc_第4页
谈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 胡爱花【摘要】: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一些循循善诱,多一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要倾注爱心感化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批评学生,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育人效果。【关键词】:心理置换 自尊心 表扬 爱心 严格要求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在生活中,难免要或多或少地犯一些错误。尤其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更难免犯错误。怎样才能少一些讽刺、挖苦,少一些体罚或变相体罚,多一些循循善诱,多一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怎样才能有效地批评学生,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错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下面,试就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一点探索和尝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来说,自尊心有着促人悔过、励人自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评中不是去窒息他们自尊的火花,而是去重新点燃他们自尊的烈焰,这往往就是批评有效的秘诀。学生大多有着强烈的维护人格尊严的意识,但是,他们又常常用自己的双手打碎这残存的自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批评不应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或雪上加霜,而应是维护他们的自尊,是雪中送炭,这样就会促进后进学生自己去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二要坚持心理互换的原则心理互换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换心理位置,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意思。对犯错误的同学实施批评时,首先要求自己从教育者位置上走下来,站到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完全站在班主任的位置上考虑,这样批评的内容和方法就有了针对性,符合少年的心理特点,而不是成人化、老一套。其次不能仅从好心出发,如果只有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而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很容易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情绪对立,导致批评失效。教师更多的站在后进生的位置上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同这些同学一起来查原因,想办法,这样,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就接近了,不但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且在感情上与学生更亲近了,同时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口,既治标又治本。 三、要分析犯错误同学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进行有的放矢的批评教育。如对爱虚荣和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不可过分夸奖,批评时要注意方式,体罚或恶语都会挫伤其自尊心;对有自卑感和颓唐消极的学生,也不要过于严厉斥责,更不能忽视不管,而应通过表扬或暗示的方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使其增强信心;而对于胆小懦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耐心开导,给予更多的关心鼓励,不能简单急躁;对于敢作敢为、自信心很强的学生,不要轻易在集体场合批评、指责,要善于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错误行为,设法培养其自制力。即使是具有同一性格特征的学生,也要从一个具体的错误来分析,是有意还是无意,是偶然表现不好还是一贯表现不好,当时的情绪状态如何,发生错误的情境怎样,等等。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找到批评的最佳切入口,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才能使学生主动的接受批评,并向自我批评的方向转化,只有这样,批评这一教育手段才能进入到最完美的境界,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果。四、表扬代替批评 对于那些严重损伤,完全丧失上进心,采取破罐子破摔的处事方法的学生,尤其需要理解尊重,以表扬代替批评倒也不失为良策,这可使学生振奋精神,看到前途和希望,使其濒临泯灭的自尊心得以恢复,从而弃旧图新,重新努力.决不要再次触动他那受创的心灵,要知道,批评过多,那往往会失去应有的效果.当然,这种表扬批评首先要求教师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一分为二的分析问题,从差生身上找到发光点,批评那些应予批评的缺点错误,表扬那些应予表扬的闪光之处,使学生感到老师的批评是公正的、恰如其分的,因而口服心服收到良好地效果. 五、要倾注爱心感化学生。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期,他们中的个别同学因为小学时养成的散漫习惯,加之缺少良好家教,有时难免犯错,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此时一定十分生气。与其你去大声的训斥他们,不如找他们谈话,让他们自己找出自身不足,违纪的根源所在,千万不能因为他们给班级扣了分,而对他们厌恶、歧视甚至恶语相讥,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师生间的矛盾将会僵化,学生也会我行我素,破罐破摔。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只有倾注全部爱心才能感化学生。在我的班里有一位学习和行为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叫李竞,他在小学就经常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遭同学嫌弃,一入学就有点自暴自弃的想法,故意表现出对什么都满不在乎,家长也对他不抱任何希望,只求他混个毕业证。我清楚这样的学生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实际上他内心深处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在一个隆冬的早晨,他迟到了,他想,这下可要被狠狠批评一顿了。出乎他意料,我并没有疾言厉色地责问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当我了解到他的父母都还没有起床,他连早饭都没有吃就赶到了学校之后,我受到很大震动,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批评他不该迟到,但又表扬他有较强的自理能力,课间买了面包让他吃,鼓励他学会自理、凡事早行动。他深受感动,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进步很大。但是,学生的进步难免是有反复的,虽然这位同学仍有违纪现象,但我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学生就像体弱的树苗,更需要我们班主任给予更多的阳光,更多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不断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去唤醒一个孩子的上进心”,从而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不断进步。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严师出高徒”,严的前提是“尊重”,真心爱护自已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勿庸质疑,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总之,学生对教师的批评感受到的不仅是合乎情理的严格,而且是充满人情味的关切。只有做到这些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育人效果。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身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人们常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带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常言说得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