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块检测.doc_第1页
高三语文模块检测.doc_第2页
高三语文模块检测.doc_第3页
高三语文模块检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资源网高三语文模块检测第1卷 (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谬(ni)种 央浼(mi) 付梓(z) 租赁(1n) B笑靥(y) 撷(xi)取 细胞(bo) 船舷(xun) C刹(sh)车 殷(yn)红 岑(cn)寂 恫吓(h)D窠(k)臼 颓圮(q) 坍(tn)缩 手帕(p)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喋血 克扣 号啕 暗厢操作 B琐屑 调济 匮乏 集腋成裘 C膨胀 迷雾 座落 临渊羡鱼D竣工 挑衅 蛰居 大笔如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 ,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的推崇。 流入长江中游的汉江 ,着巨大的电力资源,上世纪七十一年代就建成了湖北最大的水电站石泉水电站。 华尔街日报的新闻报道通过 ,的笔锋净化着商业市场,正是它的舆论监督使上市公司的运作不能为所欲为。 A器重 蕴藏 尖厉 B倚重 蕴藏 尖利 C器重 贮藏 尖利 D倚重 贮藏 尖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怡当的一句是 A这篇小说以细腻而真切的笔触描述了一个青年妇女为改变山村贫穷面貌而艰苦创业 的感人故事,其中个性飞扬、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B于涛是山西中宇篮球队的元老级人物,经验丰富,老气横秋,连续几个赛季,不论 主客场,他都能拿到20分左右,可以说是中宇的功臣。 C岁月如行云流水一般悄悄地流逝,白发也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的从教 生涯成了他头脑中永远的记忆。 D从小喜欢舞文弄墨、屡获中学生优秀作文奖的小李在报社如鱼得水,他的一篇题为 汗水换淡水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这既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丰富与人 格的提升,也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养成。 B中科院张雨青蹲士专程赶赴特区授课,为300多名参加“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的 志愿者作专题报告,如何对512地震灾区群众做好心理援助进行了专业培训。 C10月14 日,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占祥物、主题口号在山东济南揭晓,据有关人士 透露,本届全运会吉祥物和主题口号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D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成都市将建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监测报告,并加大对受损企业 的帮扶工作力度,但一些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可能会面临倒闭。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受害者心态曹林 湖北襄樊女企业家停捐事件中,受捐者的不感恩和捐助者的“索谢”,以及舆论对此喋喋不休的争议交锋,暴露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病态。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互相猜疑互相防范。多数人都怀有一种“受害者心态”:看待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讨论时,都站在受害者立场上,带着一种“受害”情绪;当下舆论的对抗、偏激、苛刻、冲突大多源于此。 受害者心态不仅存在于社会底层,不少掌握着一定资源、相对强势的阶层也有这种心态。调查显示,多数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不安全感”,感觉自身是仇富舆论的受害者 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失衡,这应该是受害者心态普遍化的第一个原因有人是因为处于真实的利益受损境地而有受害心态,比如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有人是因为遭遇舆论敌视而感到受害,比如富人和医生群体第二是社会存在着一种垄断着各种资源的权贵阶层,权力无坚不摧无孔不入,制度很多时候对他们形同虚设。社会存在着这种“通吃性”的超强势群体,没有人会有安全感,从民企老总到高级白领,再风光的阶层也会感觉自己是弱者。最后源于制度的不规范制度最大的功能在于能给人以稳定的利益预期,而我们当下的不少制度还不规范,透明性、法治化程度较低,公众难以有稳定的利益预期,不信任和猜疑之心自然横行。 一个大多数人都感觉受益的社会才是健康和理性的社会,普遍的受益感才能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才能让人看问题时更有宽容之心,才能使人带着一种寻求共识的平和心态讨论问题。而一个大多数人都感觉自己受损、受害的社会则完全相反。 首先,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刻薄、偏激,缺乏平常心,不宽容,人人都是“受害者”,哪里还会有宽容和平和自然会带着一种“他人即是地狱”的对抗态度去看待他人行为一一在言语上,表现为网络空间愈演愈烈的话语暴力;在舆论上,表现为舆论空间争议性、交锋性话题越来越多,人人“得点小理便毫不饶人”。在这种刻薄的舆论喧哗中,大家带着一种对立情绪互相讨伐,不是想着寻求共识而是想着互相伤害,结果形成莫大的舆论内耗。人人都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发动攻击,冲突越来越剧烈、侵害越来越理直气壮。 然后是舆论失去理性,很少有是非感,更多是一种站在受害者角度的道德优势。宝马车撞人了,会首先被解读成为富不仁的富人炫富作恶;穷人即便做错了事,也会赢得同情,富裕成为一种舆论原罪一一不少人不是以是非看问题,而是带着强烈的阶层对立色彩和“站队意识”:我们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我们要团结起来向那些“施害者”抗争。 受害者心态弥漫,也使人习惯性地拒绝反省自身的责任,总感觉自身很无辜,然后理直气壮地要求别人承担责任和义务在不少问题上多数人其实是不折不扣的施害者,但习惯了受害者心态后,公众常常会放弃对自身的反省比如环境保护,许多问题缘于大多数平庸的人那些庸常的恶习一一随地吐痰、随手倾倒垃圾、乱砍滥伐、频用空调,可我们谈环境污染时,只倾向于把自己当作受害者,而故意忽略自己的责任。受害者心态使得责任与义务缺失,规范和秩序失衡,体谅和宽容也随之变得稀缺6,下列有关“受害者心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害者心态”是人与人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互相猜疑互相防范,人变得刻薄、 偏激,缺乏平常心和宽容心。 B“受害者心态”是看待社会问题和参与社会讨论时,站在受害者立场上,带着的一种“受害”情绪。 C“受害者心态”是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它无处不在,存在于社会底层,也存在于相对强势的阶层,弥漫于网络空间和新闻舆论中。 D“受害者心态导致大家带着一种对立情绪互相讨伐,互相伤害,结果形成随地吐痰、 随手倾倒垃圾、乱砍滥伐、频用空调的庸常恶习。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受害者心态”成因的一项是 A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失衡,使不同阶层的人都觉得自己“受害”。 B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垄断着各种资源的超强势群体,使其他各阶层的人都认为自己是弱 者。 C制度不规范、不透明,法治化程度较低,不能给公众以稳定的利益预期。 D人们缺乏平常心,对人不宽容,都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对施害者发动攻击,冲突越来越 剧烈,侵害越来越理直气壮。8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大多数人感觉受益的社会才是健康和理性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看问题时更有宽容之心,才能让人有普遍的受益感。 B人人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自然会带着一种对抗心态去看待他人行为,表现在言语上,争议性、交锋性话题越来越多,得理不饶人。 C受害者心态弥漫会使人在一些问题上,习惯性地把自己当作受害者,而故意忽略自 己施害者的角色,这会导致责任和义务的缺失。 D受害者心态使舆论失去理性,失去了是非感,只是以站在受害者角度的道德优势,向那些“施害者”抗争。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佶,字仲雅,本燕人,后徙华州渭南初名志言,后改焉。父舫,殿中少监佶少有志节,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奸伏,冤人得雪。 至道中,通判陕州,再部送刍粮赴灵武,就改国子博士。咸平初,擢为陕西转运副使,赐绯鱼。至延安,遇夏人入寇,亲督兵击败之。三年,徙西川转运副使。时诏讨王均,以馈饷之劳,迁虞部员外郎贼平,分川峡为四路,以佶为利州路转运使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钤辖兼知镇戎军。徙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诏书褒之,赐锦袍、金带。景德中,徙益州钤辖,加宜州刺史,迁文恩使。信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 大中祥符四年,会秦州李浚暴卒,上语近臣曰:“天水边要,宜速得人。”马知节称佶可任,上然之,遂改左骐骥使,就命知秦州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佶不甚存抚,亦不奏加赉赐,边人追悔,引众劫掠,佶深入掩击,败走之议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夏,佶请拒绝之,事具吐蕃传朝廷始务宁边,以佶轻信易事,徙宁路钤辖。 论曰: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要在得果毅之臣以捍御之。契丹入寇,审玉、继宣,拔陷将于重围之中,固有余勇,佶、煦宣力西南,勤干威惠,亦皆可取。济、旦以孤城捍强寇,。援绝战死,一代死事之表表者,其可泯诸? (节选自宋史张估传) 9下列各旬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徙华州渭南 徙:调动(官职)。B再部送刍粮赴灵武 部:率领。C估不甚存扰 存:抚恤。D以扼平夏 扼:控制。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馈饷之劳,迂虞部员外郎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自古盛德之世,未尝无边圉之患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拔陷将于重围之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代死事之表表者,其盯泯诺 吾其还也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张估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始用荫补殿前承旨,以习儒业,献文求试,换国子监丞至延安,遇夏人入寇,求督兵击败之有荐其武干者,召还,授如京使、泾原钤辖兼知镇戎军徙麟府路钤辖,夏人来寇,佶率兵与战,亲射杀酋帅,俘获甚众,余党遁去至州,置四门砦,开拓疆境,边部颇怨议者又欲加恩宗哥、泣遵等族,以扼平夏,佶漪拒绝之A B C D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张佶年少时就有志向,开始由于父祖有功而做了殿前承旨,他通晓儒家学说,向朗廷献 上文章求试,结果换任国子监丞的官职。B至道年间,任陕州通判,正好遇到夏人来侵犯边境,他率军队击败敌人;后来奉诏讨伐 王均,督运军需有功而升任虞部员外郎。c王均叛乱被平定后,张估做了利州路转运使。后来任麟府路钤辖,他率兵迎击来犯之敌, 大获全胜,受到皇帝褒奖和赏赐。 I)秦州李浚暴死,马知节推荐张佶前去赴任,于是皇帝任命他为左骐骥使,兼任秦州知府。到任后,设寨开拓疆境,边境的部族都非常怨恨。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按之,发奸伏,冤人得雪。(4分)(2)佶御军抚民,甚有威惠,蜀人久犹怀之。(3分)(3)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钟陵禁烟寄从弟李中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旬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4分)(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天愿作比翼鸟 。(白居易长恨歌) 把吴钩看了, ,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3) ,仁者乐山。(论语 雍也)但见悲鸟号古木, 。 (李白蜀道难)五、(12分)16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写一句结论性的话。要求:用语简练,不超过20个字。(4分) 有一种诗人是痛苦的夜莺,喉咙里没有血丝便不会歌唱;有一种诗人是英勇的号手,用力时连肺腔里都拖带着血丝;有一种诗人是动情的歌者,即使唱的是欢乐之歌,心脏里也澎湃着滚烫的血液。总之, 。 17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语段文意前后贯通。(4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痴痴地迷上了文学。如果说文学是桑叶,那我就是春蚕; , ; , 。18.下面的图片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图片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请你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力,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描述这一图案。要求:符合世博会的理念和追求,生动形象,不超过30个字。(4分)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沉睡的谷粒醒来舒婷 才是初秋,明净的上午刚过,薄云轻掩过来,姚江上那些烁金喧嚣的浪花即刻柔和下来,轻起悄落,一平一仄都是讳莫如深的余姚口音。 就在苇花萋萎的姚江古渡口,在绿茵匝地的老银杏树下,在泥土与蛐蛐、酢浆草的直接参与中,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为天然背景,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 孩子们坐在自带的小椅和短凳上,光亮的眼睛充满期待。他们中间陆续走出一个男生或女生,伸一下舌头耸了耸肩,跃上草坡,朗诵本土或外省诗人的作品,有几首诗就在语文课本里。目力所及之处,是著名的四明山风景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现在,祥和的斜阳正在那条古老的“唐诗之路”(即从会稽山一一四明山一天台山)上描金绘红。李白、刘长卿、皮日休的浅吟曼哦,穿过千年岁月依然锋芒道劲。只有孩子们最稚嫩最真实的声音能与之相对应,而我不能,也不敢。 浙东腹地这个叫余姚的小城市,从前是,现在是,将来更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就像梁启超写的:“余姚以区区一邑,而自明中叶迄清中叶二百年间,硕儒辈出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余姚的名贤举不胜举,有“余姚物甲天下”一说像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严子陵这批历史巨星我虽然无缘谋面,可是我毕竟因此结识了当地一群可携手可促膝可同舟可借钱的“生斯邦者”为温热朋友,也是尘世中的福气啊。 一位幼儿园老师正朗诵我的旧作致橡树。每逢这个时候,我总是很不自在,喝水、东张西望、频频挪动竹椅。忽然听见吱呀一声,我赶紧低头寻找,难道有什么古陶或骨器被我无意蹭了出来?可惜不是。 因为,脚下野草丛生的泥层非同小可,如果一直深挖下去,就可以看到四层相叠的文化层,最下面两层是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约6000年一7000年呢。1973年本地农民的一锹下去,无意问开启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把我们老祖宗的家底给刨出来了。数以千计的出土文物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沉睡了7000年的稻谷,尽管它们接触空气后,顷刻就从金黄色氧化成灰黑,可是它让我对人类原始文化的启蒙期所具有的高度膜拜不已。一向以来,我们总以为每天相依为命的米饭是拜印度人所踢。全世界原本都相信亚洲水稻的原产地在印度,而印度最早的稻谷发现于中部的卢塔尔,经测定,它的时代为公元前1700年,比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还晚了3000年 临水而居的河姆渡人在7 000年前就懂得栽培水稻以榫卯技术筑建木屋,研磨骨片骨针,烧制陶甑陶壶,驯养牛、猪、狗。于是,太阳落山后,头颅硕大、前额圆满、颧骨外突、下颌粗犷的河姆渡男女,在火边绘陶缝衣奶幼儿,大碗吃饭大块烤肉,用“双鸟朝阳”的象牙蝶形雕器盛酒祭祀猪叫着,狗跳着,牛踩着自己的影子转悠。酒至酣时,动人的骨哨吹起来了,手舞足蹈跳起来了,当神秘的满月引发野性的长嗷,也许这就是最本真、最朴素的诗歌朗诵,仍然在河之洲,这一片远古荒凉的苇岸上 。 一位汉子被热烈的掌声推到高坡上,他要用余姚土话朗诵致橡树。我完全听不懂他的朗诵,却能感觉余姚方言的抑扬顿挫。小符在一旁替我如此翻译:“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打招呼你吃饭了么?你如果挑一百斤我至少帮你挑五十斤!”连我自己都笑得前仰后合余姚版的致橡树受到的欢迎程度是此次朗诵会的高潮,只是,它的版权并不属于我 我们还要去丹山赤水:伸展双臂撑开逼仄峡谷,手掌会因此殷红么?赤水桥上临影,人人将面如桃花么?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心里装着几颗不朽的金黄谷粒 19联系全文,分析文中的题目“沉睡的谷粒醒来”的含义。 (4分) 20笫八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一内容说明了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分条慨括。(4分) 22文章先后两次阅读到朗读敛橡树给作者的不同感受,这样写含有有深意。联系全文,淡淡你对诗歌创作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郁达夫:一个人的旅程卞流光 郁迭夫少年即负文名。他对自己的期待很高。从他的诗中,可以感觉到他认为自己早晚会成名。扬名海内的沉沦发表时,郁迭夫不到26岁。可是他等这一天仿佛等了好久。郁达夫属于早慧的人,因为三岁丧父,他的童年生活是孤寂的。记忆中,母亲经常奔波在外,祖母每天念经礼佛这在一个小孩的心中播下了孤寂的种子。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从私塾到新式小学到中学,郁达夫的成绩一直优异,性格却越来越孤僻,这两者好像相辅相成,形成了他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性格。1913年17岁的郁达夫东渡日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留学生涯,除了积极广泛的学习本领外,孤寂和落寞再次强烈地包裹了他-他曾给一个叫隆儿的女孩做过这样的诗句:几年沦落滞西京,千古文章未立名感情上的不顺,志向的难酬,这是他一生焦虑的开始。 1922年回国后,接触到中国现实,郁达夫跟许多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一样,有一种幻灭感。还乡记这样写道:我一边走一边想起了留学时代在异国的首都里每晚每晚的夜行,把当时的情状和现在在中国的死灭的都会里的流离的状态一对照,觉得我的青春,我的希望,我的生活,都成了过去的云烟。沉沦的风行海内并没有给郁达夫带了实质性的改变经济上照样无法立足,还引来无数的误解和谩骂。回国后一直到1927年僻居上海,郁这夫挣扎在大学教职和作家、杂志编辑两种身份之间回国伊始,郁达夫一边在安庆教书,一边写作、编辑创造月刊。之后辗转北京,武汉、广州、上海,郁达夫总是不满教书(他称之为“贩卖知识”)的刻板乏味以及大学里同事的勾心斗角,转而写作、编杂志,然后又因为生计无着,再去教书。这样来来回回有三四次,“为饥寒的驱使,乞食四方,车无停辙”。 这个时候郁迭夫写过一系列文章,如还乡记、还乡后记、南行杂记和感伤的行旅,给读者一个飘零的旅行者的背影。1926年春,时在广州的郁达夫接到远在北京的儿子龙儿病危的电报,仓惶北归,却还是没来得及见儿子一面。多年来的奔波漂泊的苦楚一下子汩汩而出。他在散文一个人在途上的结尾这样写道: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远了,自家一个人,只是孤零丁的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如此凄凉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