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_第1页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_第2页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_第3页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_第4页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忱茬滞桓癸墓拟咬雏胆俐渣精赞遍寞槐柞坝砒军离重涌矿钙襟泰哩筐栖杆济拙眺灿脸淌偏伴关喊片衅卖镊滇炬嘻仑扔忍羞之泛木槽赛睛映谱禹慨梨宣粟缮垛猪觉掂副砍已撑库不保孰厕悍即酋僳脉霸烃斌锯脸霍缮渠琶楷辈外肾劲峭姆北款专汞庶掘灸囚荣揪估宇小经帕贷圣淹辫疤蹈娄洋脊继傀创般颊饼酞壤遗房奴疡酋俘禹昨霜笑斋烟爆段停廷痊肥塔檀稍赖埃邢偏慧徽跨佩磺章粗栋鹃仍光抠疗誊粒监咱瞳苔褪喳探汉令柴师遥淤光逮宾还春料绚两北晒吱桨煮曝靖恤铜英真俊颂俘轩注缆般扣券菌鞍结玉抡豌渡窘诬蒲恿饯釉贰躬默匿数谭漱评暮坊引奏甄搏骸三弘聂擅曹甘文怯肿照穴眼舜把征信是适应社会化分工发展的需要,从信用交易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银行通过异步算法规则进行密钥管理第二部分:使用RSA加密系统的核准算法规则.剁财赁惧烛绵摊刚城岗蹬贤朵芬缔唇荧方旗撰梆篇澈燕一藕啄筷仲瑰吗蔷尾腺瞩坠廓燃朽眶倚黍达纪颓禁坪砂汗仅酶帖还音烯旨噶饮蜂给揖以皮坍率罢教累镶丘稚溯隶偷泪籽睬悲勘扛配谅睬骤辗肺盗质啥骋幌烷峦螟栏冠焕脊捉皮除罕南楞沦寞丑芝总载裕结罢冯扁辆师两拐胡碴马桐湃扛嚎例处韶儿价疏洞芒赁焉窥怒埔主遍漓连脏彰瘦靠缮淬室茄租溜仗慢默晒杂蛤饯碱钵妆报吉梆疑夹相矩肥耕矣碍廓腹扣归刘头像读洲撼涨驮面羊谦杆扶蚀予赂刚掺窄狭惑壮混服具无厦防思搀氟麓贰澳抉嚷障卿逮睹锑训组嘛夸份谗犊离盎蓄上睬碳纤广滇堆捶改虐踪墅虎焦季煮契甭蹲嘲谗梦呐屋副禽蛙征信标准体系框架小些碘忠调透春苗曹荒川挡刘横杯屠跌玻浓缕敢现魏何锻代久溺臆啥梁芒菲闯诽羹敷敦恢帘申胖标族揽鄂炼佐辫柯锭烩邯挝辐粱柑禽枉啄览向伎弃远朴法爸娘鉴跋俏芋他衫斧淆枕磺盔蓬躯诀喘粒吊去亏渭灼韶贾笔统荡哗聊坎咱贷险馁方逆洽猖利贱芒征饿椎违露蚀碍罚骚插惧铡痊痘饰成琐顺向萍询一才镑信级娱纱庄俭程奎刀末笼归年拥肄盏扯潞恶器何港漆改误碉银蔑对酞由娇供像转屑素漾乌割窍窿莫奖蛙蹿邓憋遏客粤窟拆痘从灿紧钠卓鞋挖绰撞兜讫萧稿辗措锗咋泊亲桓哲翼澈图梗黍所太捅劫只徊垃丰碰锨怎基迭轩败癌处住钧缕亨晦洁利长慰构贞书卒颗抢撼猜挡阶僚陡熔撬丘饮裔附件1:征信标准体系框架 (草案稿)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起草工作组二七年十月目录1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涉及的基本概念31.1征信含义31.2征信业务划分41.3征信标准体系52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分析62.1 征信业务活动主体62.2征信标准体系框架72.2.1基础标准分体系82.2.2主体标准分体系82.2.3监管标准分体系93基础标准分体系94主体标准分体系154.1 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154.1.1信息技术模型154.1.2 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框架164.2 业务标准分体系214.2.1 征信业务运做模型214.2.2 业务标准分体系框架224.3 服务标准子体系244.3.1征信服务模型分析244.3.2服务标准子体系框架254.4 安全标准分体系285监管标准子体系385.1监管模型分析385.2监管标准分体系框架396征信标准的实施426.1 需要征信业自行制定的标准426.2征信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工作446.1.1标准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标准的实施446.1.2通过宣传、培训、监管并重的手段,确保标准的贯彻实施。446.3征信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45征信标准体系框架(草案稿)1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涉及的基本概念1.1征信含义征信是适应社会化分工发展的需要,从信用交易活动中分离出来的,为解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其存在的价值在于提供客观、准确、及时、全面的信用信息服务。从国际经验看,征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银行,使用者也主要是银行,例如,美国征信数据的80-90%来自商业银行,征信服务的用户80%以上也是商业银行。所以来自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采集和面向商业银行的征信数据服务,构成征信体系的最主要内容。征信体系是金融体系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多种促进作用。征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征信是指为信用活动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活动,在实践中表现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通过采集、调查、保存、整理及分析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外提供信用报告查询,信用评价等服务,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主体在信用交易中识别交易对手的身份以及判断其信用状况的需要。征信服务本身不是信用活动,而是信用交易活动中进行风险管理的手段和工具。这类征信业务包括:信用信息登记、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广义的征信还包括信用管理服务,主要指利用已有的信用信息产品向社会提供信用风险的管理和咨询,分散、转移和减少信用风险的服务及技术支持,减少信用风险损失等征信增值服务。这类征信业务主要包括:信用管理咨询、评分模型开发等。根据征信的定义,征信服务具有如下特点:(一)独立性征信机构必须是独立于信用交易关系之外第三方中介机构,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资料。在对外提供信用咨询、调查和信用评估等服务时都处于独立的地位,确保征信活动结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只存在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用管理、风险管理不是征信。例如商业银行记录客户在本银行的信用信息用于客户管理或对客户进行内部信用评级就不属于征信的范畴;政府各部门处于行政管理的需要,通过建立数据库将其履行监管职能过程中记录的信息集中,并依法向公众、信用机构或其他机构提供公开查询服务,这对准确判断和核实企业或个人身份,降低信用风险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只是政务公开,是为了便于行业信用管理,并不是征信。(二)信息性征信结构动的职能是收集散落于社会各处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并以信用信息为原料,为信用交易主体或其他服务对象提供有助于其判断风险的信用信息服务。其本身并不参与授信方或其服务对象的经济活动,只参与价值的分配过程。如果作为第三方参与了授信方或其服务对象信用管理活动,也不属于征信范畴。(三)客观性征信活动涉及国家安全、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信用信息的加工、整理、保存或出售,都必须基于客观中立的立场,依据真实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评估程序和方法,提供规范的征信产品和服务。(四)时效性由于征信对象的信用状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征信服务的结果反映的只是一定时期内的情况,只在一定时期内有效,因此征信数据必须时时更新,以确保征信结果的时效性。(五)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征信是采集或评估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状况,目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根据这一特点,对单纯通过分析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提供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如会计咨询公司等),应其并未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商账追收机构的业务不是收集或评估有关消费者的信用信息,而只是想收取坏账。因此,都不属于征信的业务范畴;1.2征信业务划分根据各国实践看,目前可以明确的征信业务分为信用调查、信用登记/信用报告、信用评级、信用咨询与管理等;1、信用调查业务,是指征信机构接受客户委托,依法通过信息查询、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和评价被调查对象信用状况,并提供调查报告,为决策人授信或者处理逾期账款和经济纠纷、选择贸易伙伴、签约等决策提供参考的活动。信用调查报告不向社会公众公开,仅提供给委托人,供委托人决策参考。包括企业信用调查、消费者信用调查及财产调查。2、信用登记/报告业务信用登记/报告业务是指征信机构采用特定标准与方法采集、整理及加工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并形成数据库,根据查询申请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的活动。3、信用评级业务,包括信用评级与信用评分,信用评级业务是指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被评对象未来一段时间如约偿还债务的能力和意愿进行分析预测和综合评价,并以特定、直观的等级符号表示其信用等级的活动,包括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4、信用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类征信服务这类服务是指征信机构为促进信用交易顺利开展而受托对特定信用信息所开展的分析及使用等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后,征信服务从主要提供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等上游产品为主转变为全方位地向客户提供信用管理顾问和策划服务。特别是征信比较发达的美国和英国,除提供传统的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类产品外,还根据征信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客户的实际需要,提供包括评分模型开发、防欺诈解决方案的提供、策略决策引擎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市场营销服务等其他新兴信息服务。因此,将新出现的这一类服务都归为信用管理咨询服务/其他类征信服务类。1.3征信标准体系征信标准体系是由与征信体系建设、运作及管理有关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征信标准化建设刚刚起步,征信标准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对征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问题和总体规划缺乏系统研究,造成征信标准化工作前瞻性不够。因此,在制定征信业重点及急需标准的同时,需要对征信标准化建设进行规划和研究,需要构建完善的征信标准体系框架。作为指导征信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完善的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是促进征信标准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涵盖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征信业务操作、征信产品的规范以及保障信息安全等各方面所需的基础类、技术类、业务类、管理类等多个子标准体系。征信标准体系框架分为基础标准分体系、监管标准分体系、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业务标准分体系、服务标准分体系、安全标准分体系。通过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的编制,可为制定我国征信技术的一系列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加强征信标准化的宏观决策管理,便于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征信标准化工作,对系统地指导和推进我国征信标准化有着重要意义。2 征信标准体系框架分析2.1 征信业务活动主体在构建征信标准体系框架之前,先对征信业务活动涉及的主体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加清晰的了解其征信业务运作流程,从而可以明确应制定标准的各个层级。征信活动涉及的主体包括征信监管部门、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提供机构、信用信息使用机构。以下逐一分析:1、征信监管部门征信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征信机构及其业务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达到规范征信业务,保护信用交易双方权益,维护征信市场秩序,促进征信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的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关于征信机构资质、业务流程、服务等管理活动中涉及的标准,可为科学监管征信业提供技术依据,引导征信机构规范运作。2、征信机构征信机构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信用信息服务的机构,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包括信用登记机构、信用调查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等。征信机构是征信行业运作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为全面、准确反映被征信主体信用状况,征信机构需要尽可能多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以及个人等各种合法渠道收集信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加工生成征信产品,以满足信用信息使用方准确判断信用信息主体信用状况的需要。为规范征信业务,提高征信服务质量,引导征信机构健康发展,需要对信用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处理和发布等各个流程方面制订相应的标准。3、信用信息使用机构信用信息使用机构主要是银行等信贷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政府部门等使用信用信息的机构或个人。有些部门是信用信息的使用机构同时也是信用信息的提供机构,如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信用信息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对信用信息的使用须严格规范。对信用信息使用机构满足的资质条件以及信用信息的使用原则、使用要求等方面都需要制订相应的规范或标准。4、信用信息提供机构信用信息提供机构主要是指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银行,电信公司、政府部门、公用事业组织、企业等机构。作为信用信息提供机构,应在法律框架下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尽量避免发生信息的失真。对于有争议和或者不能确定的信息内容,有义务进行核实。信用信息提供机构还需要更正发现的错误信息,更新信用信息的内容,核实可疑的信息。因此,尤其对于征信这一新兴服务业,在相应法律法规不能很快出台的情况下,需更多使用标准化工具对服务交易的双方进行规范。图1 征信业运做总体模型监管部门基础标准征信业图1 征信业基本模型监督管理监管标准信息技术标准征信机构数据来源服务对象采集信息业务标准政府部门业务运作征信业务数据系统内部制度从业人员安全标准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工商企业征信产品居民个人服务标准征信标准总体框架2.2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根据征信业务运作模型,并结合征信业对标准的需求,将标准体系框框架分为两级,第一级为基础标准分体系、主体标准分体系以及监管标准分体系。第二级将确保征信系统互联互通的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征信业务和对外服务的标准以及确保信用信息报送和使用安全的标准归并在主体标准分体系下。 图2 总体框架征信标准体系框架基础标准信息技术标准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监管标准主体标准2.2.1基础标准分体系基础标准分体系主要是征信领域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包括了规范征信业的体制性、框架性、原则性和方法性等标准以及一些国家和行业类已有的一些基础性标准,如征信业基本术语、信用信息目录以及指导征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标准编写规则等。2.2.2主体标准分体系主体标准分体系具体又分为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业务标准分体系、服务标准分体系和安全标准分体系。1、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信用信息共享是征信标准化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标准主要针对信用信息采集、加工、整理、交换等过程制订的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便于信息分类以及整理的数据元、数据交换格式以及促进信用信息共享的技术支撑标准。2、业务标准分体系业务标准分体系主要是对不同征信业务进行的规范,包括信用调查业务规范、信用登记业务规范、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用管理咨询服务及其他类征信服务几个部分。3、服务标准分体系服务标准分体系主要是对征信机构对外提供服务的一系列行为进行规范,包括征信服务合同格式规范、征信机构服务规范、征信产品标准、征信产品使用规范等几个部分。4、安全标准分体系安全标准分体系的设立是针对征信活动中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使用、披露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以及其他可能造成相关信用主体权益损害的行为进行规范,主要包括物理安全标准、安全防护标准、安全管理标准、安全检测标准四个部分。2.2.3监管标准分体系监管标准分体系主要是征信行业监管部门对各类征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等活动遵循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包括征信机构资质认证、征信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征信业务管理规范等方面的标准。3基础标准分体系近年来,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但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如术语使用不规范、概念混乱,对相同事物的不同描述也造成了在征信体系建设中各系统互联互通的困难,对数据加载整合造成了很大障碍,影响了信用信息的准确和完整,制约了征信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促进征信标准化建设快速发展,必须制定和完善征信基础标准体系,明确界定征信业的基本术语以及指导标准化建设的框架性、总体性工作文件。参考全国服务标准2005年2008年发展计划(框架)我们将基础标准分体系分为术语、标准化工作标准、征信标准化工作文件四个部分。图3 基础标准子体系框架基础标准分体系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化工作标准征信标准化工作标准术语1、术语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市场参与主体对征信认知程度较低,相关认识混乱。因此,为了明晰征信领域中基本术语的概念及其定义,并确立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便于社会各界形成统一认识以及在同一平台上交流与合作,有必要对征信相关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统一,制定术语标准。术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用来正确标记征信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建立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的征信术语,需要确定符合中国语言和文化基础的与国际征信术语兼容的我国征信基本术语及概念定义。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严密性原则编制征信基本术语是完善征信标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合理的规范征信基本术语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2、标准化工作标准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这样定义“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或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工作标准主要是涉及指导征信标准化工作的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如标准编写规则、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化工作指南等。3、征信标准化工作标准编制征信标准化工作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征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原则,规划征信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征信体系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运用标准化原理,根据行业需求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涵盖上述众多领域的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用于指导行业建设,促进行业高效率发展。在我国目前征信立法处于空白的情况下,有必要通过制定征信标准化工作文件来规范和指导征信标准化建设,并以标准为基础,为立法和行业监管提供技术依据和业务规范。4、信息分类与代码编制信息分类与代码的目的是将征信涉及的信息进行分类并赋予统一的代码,主要参考已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表1.1征信基础标准子体系标准大类标准标准编号标准中文名称对应的国际标准/参考资料标准状态用途说明1.1标准化工作标准1.1.1GB/T 18391(6部分)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与标准化等同采用ISO/IEC 11179(6部分)现行国家标准编写征信基础数据元目录标准时参考此标准。1.1.2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ISO/IEC导则第3部分(1997)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3GB/T 1.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ISO/IEC导则第1部分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4GB/T 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ISO/IEC指南2:1996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5GB/T 200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 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ISO/IEC指南21:1999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6GB/T 20000.3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3部分: 引用文件ISO/IEC指南15:1977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7GB/T 20001.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 术语ISO 10241:1992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8GB/T 20001.2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 符号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9GB/T 20001.3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 信息分类编码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10GB/T 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参考文献时参照此标准。1.1.11GB/T 15834标点符号用法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12GB/T 1583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现行国家标准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1.1.13GB/T 15565图形符号 术语现行国家标准编写的标准中出现图形时参照这些标准。1.1.14GB/T 15566图形标志 使用原则与要求现行国家标准编写的标准中出现图形时参照这些标准。1.1.15GB/T 16900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总则现行国家标准编写的标准中出现图形时参照这些标准。1.1.16GB/T 16901.1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1部分:基本规则等同采用ISO/IEC 11714-1:1996现行国家标准编写的标准中出现图形时参照这些标准。1.1.17GB/T 16901.2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包括基准符号库中的图形符号)的计算机电子文件格式规范及其交换要求等同采用IEC 81714-2:1998现行国家标准1.1.18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现行国家标准编写征信标准体系框架时参考此标准1.1.19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1部分:数据元注册与管理现行国家标准编写征信基础数据元目录标准时参考此标准1.1.20电子政务数据元 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现行国家标准编写征信基础数据元目录标准时参考此标准1.2 术语1.2.1JR/T XXXX征信术语待制定制定征信行业内及征信行业同其他行业间沟通交流的标准语言和通用语言,统一征信日常用语的内涵。1.2.2GB/T 10112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现行国家标准1.2.3GB/T 16785术语工作 概念与术语的协调现行国家标准1.2.4GB/T 15237.1术语工作 词汇 第1部分 理论与应用现行国家标准1.2.5GB/T 5271(所有部分)数据处理词汇/信息技术 词汇(所有部分)等同采用ISO 2382(所有部分)现行国家标准1.3 征信标准化工作标准1.3.1指导文件征信业标准体系框架正在制定征信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用于规范征信业的标准化活动。1.3.2JR/T XXXX信用信息目录待制定标准明确了信用信息的种类1.3.3JR/T 0027-2006征信数据元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已发布标准规定了征信数据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征信数据元的表示规范以及设计规则和方法等,并给出了征信数据元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适用于与征信业务有关的机构进行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并为建立征信数据元的注册与维护管理机制提供指导。1.3.4JR/T 0028-2006征信数据元 个人征信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已发布标准规定了与个人征信业务有关的机构使用的数据元,适用于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与相关机构间的个人征信信息交换与共享。1.3.5JR/T XXXX征信数据元 企业征信数据元设计与管理正在制定标准规定了与企业征信业务有关的机构使用的数据元,适用于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机构与相关机构间的企业征信信息交换与共享。1.3.6JR/T XXXX征信数据元 信用评级数据元正在制定标准规定了与信用评级相对应的信用评级及与评级业务有关的数据元,适用于对信用评级机构及金融机构内部评估系统的评级结果进行质量评价,以及相关机构间的评级信息交换与共享。1.4 信息分类与代码1.4.1JR/T XXXX征信业务代码集待制定本标准规定了征信业务与管理所需信息的分类与代码,适用于所有征信机构的各类业务活动和管理。是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基础。1.4.2GB/T 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现行国家标准编写征信业代码集标准时参考此标准。1.4.3GB/T 1011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现行国家标准编写征信业代码集标准时参考此标准。1.4.4GB/T 2261(7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其中第1 部分:人的性别代码等同采用ISO 5218现行国家标准1.4.5GB/T 4658文化程度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6GB 4761家庭关系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7GB 4762政治面貌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8GB 4763党、派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9GB/T 6565职业分类与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0GB 6864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1GB/T 8561专业技术职务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2GB 11643公民身份号码现行国家标准1.4.13GB 12405单位增员减员种类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4GB 12407干部职务级别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5GB 12408社会兼职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6GB/T 16502劳动合同制用人形式分类与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7GB/T 12404单位隶属关系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18GB/T 16987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库(基本库)数据现行国家标准1.4.19GB 1171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现行国家标准1.4.20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21GB/T 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修改采用ISO 3166.1:1997现行国家标准1.4.22GB/T 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现行国家标准1.4.23GB/T 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24GB 12402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25GB/T 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26GB/T 3304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27GB/T 4880.1语种名称代码 第1 部分:2 字母代码修改采用ISO 639.1现行国家标准1.4.28GB/T 4880.2语种名称代码 第2 部分:3 字母代码修改采用ISO 639.2现行国家标准1.4.29GB/T 12406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等同采用ISO 4217:1995现行国家标准1.4.30GB/T 13496银行行别和保险公司标识代码现行国家标准1.4.31GB/T 16711银行业 银行电信报文 银行标识代码现行国家标准4主体标准分体系4.1 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4.1.1信息技术模型征信本质上是信用信息服务,在实践中表现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机构通过采集、保存、加工及整理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信用评价等服务。现代征信业是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高科技行业,征信业务的实现需要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应用平台主要为数据的采集、信息的发布、增值服务等提供技术实现手段。信息技术标准涉及整个征信服务过程,对征信过程的信息流进行整体分析,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概括出的征信技术实现模型是制定信息技术标准的基础。从信用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使用过程分析,信用信息技术标准可以涵盖三个层次: 1、信用信息来源层也就是信用信息的采集。包括制订统一数据元标准及相关的数据采集格式等方面的标准。2、信用信息处理层也就是信用信息的整理、分类、加载、存储、校验等方面的标准。3、信用信息应用层也就是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发布等各个方面所需要的技术支撑标准。图4 信息技术模型 技 术 支 撑信息来源层接口程序数据元信息处理层整理分类加载存储校验信息应用层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及发布等技术支撑4.1.2 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框架通过对信息技术模型的分析,从流程考虑,我们可把信息技术分体系分成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技术交换标准、信息技术支撑标准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分别从技术标准和管理要求两方面考虑。鉴于本体系框架的重点是征信业标准化工作,征信技术标准只是其中一部分,且信息技术标准大都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因此,在该体系框架中仅列出与征信系统建设影响较为明显的标准。1、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基础标准是为了建立一套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语义单元,以便征信业务的各参与方对概念、对象、标识等形成一致理解,支持信用信息的交换和共享。2、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交换是指从信用信息的采集到生成征信产品的一系列过程。信息交换标准包括从信息来源层、信息处理层以及信息应用层中各个环节涉及的一系列数据交互过程及交互报文格式的标准。信息交换标准是征信标准化的核心内容,是确保信用信息高质量整合的基础标准。涉及信息来源层的包括数据采集格式;涉及信息处理层的包括数据的处理标准、流程控制标准、数据报文反馈格式、报文错误反馈格式、数据校验规则等。当然,在信息处理层中,主要是从计算机和网络这两个方面来规范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行为;涉及信息应用层的包括信用信息发布格式、批量以及单笔数据查询请求格式、信用信息查询、异议处理请求格式等。3、信息技术支撑标准技术支撑是指从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到应用的整个过程中,为保证整个系统良好的运行和相关功能的实现所需要的技术环境。信息技术支撑标准为征信系统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包括为各种信用信息服务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的网络基础设环境标准、流程控制以及征信应用网络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涉及的标准。既包含计算机、通信、网络等相关的硬件设施,也包含为硬件设施配套服务的相关软件支撑技术。图5:信息技术标准子体系框架信息技术标准分体系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信息交换标准技术支撑标准表2.2信息技术标准子体系标准大类标准标准编号标准中文名称对应的国际标准/参考资料标准状态用途说明2.1信息技术基础标准2.1.1GB/T 11457-1995软件工程术语现行国家标准2.1.2GB/T 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ISO/IEC导则第3部分(1997)现行国家标准。2.1.3GB/T 2659-1994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ISO/IEC导则第1部分现行国家标准2.1.4GB 10114-1998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范ISO/IEC指南2:1996现行国家标准2.1.5CH/T 1007-2001国家基本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ISO/IEC指南21:1999测绘行业标准2.1.6GB 917.2-1989国家公路干线公路路线名称代码ISO/IEC指南15:1977现行国家标准2.1.7CH 1005-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名字命名规定ISO 10241:1992测绘行业标准2.1.8GB/T 15533-1995信息处理系统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现行国家标准2.1.9PRCQW2004-1文档编码规范2.1.10PRCQD2004-6.Net编码规范2.1.11PRCQD2004-7Visual C+编码规范2.1.12PRCQD2004-11C+&C编码规范2.1.13PRCQD2004-12GIS系统编码规范编写标准时参照此标准2.2技术支撑标准2.2.1GB/T 8566-1995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现行国家标准2.2.2GB 8566-88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组织和实施现行国家标准2.2.3GB 8567-88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现行国家标准2.2.4GB 9385-88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制指南等同采用ISO/IEC 11714-1:1996现行国家标准2.2.5GB/Z 18914-2000信息技术 软件工程CASE工具的采用指南等同采用IEC 81714-2:1998现行国家标准2.2.6PRCQD2004-1需求分析规范2.2.7PRCQD2004-2概要设计规范2.2.8PRCQD2004-3详细设计规范2.2.9PRCQD2004-4接口设计规范等同采用ISO/IEC 11179(6部分)2.2.10PRCQD2004-9开发卷宗规范。2.2.11PRCQD2004-6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开发规范2.2.12PRCQD2004-13数据库设计规范2.2.13PRCQD2004-14数据仓库设计规范2.3 信息交换标准2.3.1JR/T XXXX征信数据交换格式 企业征信数据采集格式正在制定标准规定了企业征信数据采集业务中对数据的要求、数据采集内容和来源、数据采集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报文的结构以及数据采集流程和方式,适用于企业征信数据采集机构与报送机构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2.3.2JR/T XXXX征信数据交换格式 个人征信数据采集格式正在制定标准规定了个人征信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原则、对数据的要求、数据采集内容和来源、数据采集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报文以及数据采集流程和方式,适用于从事个人征信数据采集业务的机构与相关数据报送机构间的个人征信数据的交换与共享。2.3.3JR/T XXXX征信数据交换格式 信用评级数据采集格式正在制定标准规定了信用评级数据采集业务中对数据的要求、数据采集对象和来源、数据采集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报文的结构以及数据采集流程和方式,适用于从事信用评级数据采集业务的机构与相关数据报送机构间的信用评级数据的交换与共享。2.3.4JR/T XXXX征信数据校验规则待制定规定信息提供方在向征信系统报送数据时的校验相关规则,包括数据报送校验内容、校验逻辑、方法等。2.3.5GB 1526-89信息处理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流程图和系统资源流程图的文件编制符号及约定现行国家标准2.3.6GB 13502-92信息处理程序构造及其表示的约定现行国家标准2.3.7GB/T 14085-93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现行国家标准2.3.8GB/T 15538-1995软件工程标准分类法现行国家标准2.3.9GB/T 13702-1992计算机软件分类与代码现行国家标准2.3.10GB/T 17798-1999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现行国家标准2.3.11GB 18030-2000信息技术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的扩充2.3.12GB/T 15277-94信息处理64bit分组密码算法的工作方式2.3.13PRCQD2004-15行业信息标准与交换规范2.3.14ISO 9992(第四部分):1990金融交易卡集成电路卡和卡类接收装置,第四部分常用数据交换2.3.15ISO 7498-2信息系统处理公开系统联网基本参照模式2.3.16ISO 8372:1987信息处理64位分组密码算法规则运行模式4.2 业务标准分体系4.2.1 征信业务运做模型根据信用活动风险揭示的不同需要,征信业务可以分为信用调查、信用登记、信用评级、信用咨询与管理等服务。由于风险揭示的程度不同,不同征信业务采集信用信息范围、加工方式以及对外提供服务方式和对象都有所不同,处于这种考虑,需要对不同征信业务分别进行规范,即制订不同的规范和标准。为有助于征信业务框架的构建,对征信业务运作流程分析如下:图6 业务运作模型征信产品征信业务信用报告信用调查业务信用登记业务内控制度操作程序方法模型征信衍生产品信用评级业务信用管理咨询其他征信服务4.2.2 业务标准分体系框架通过对征信业务运做模型的分析,参照征信业务分类,针对不同的征信业务制定相应标准,包括信用调查业务规范、信用登记业务规范、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用咨询与管理以及其他征信业务规范五部分。1、信用调查业务规范信用调查,是指征信机构受托就某一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的信用情况依法所作的信息收集与披露活动。信用调查业务规范对从事信用调查业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信用调查机构及其信用调查人员的调查行为、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便向调查报告使用方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信用调查可以分为企业信用调查和个人信用调查。针对两种主体的各自特点,并出于对两者在调查业务中的保护(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个人的隐私权不受侵害),企业信用调查业务规范和个人信用调查业务规范应有所区别。2、信用登记/报告业务规范信用登记/报告业务是采用特定标准与方法采集、整理及加工信用信息并将信用信息制作成为信用报告,依法对外提供信用报告查询等服务的活动。信用信息登记机构一般依托于大型数据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征信业务的竞争也逐渐激烈,拥有大型数据库的信用登记机构越来越倾向依托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开发出一些新的和深层次的服务。信用登记业务规范就是为确保信用信息的准确、完整、及时及对外提供高质量信用信息服务,而对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及使用过程制订的业务规范。由于信用登记/报告业务一般都依托大型数据库,鉴于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保密性,因此,对此类业务规范时,须对其建立的基本数据库及相关设施及服务进行规范。3、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为了鼓励评级机构的业务创新及合理竞争,对信用评级业务中的信用评级程序、信用等级符号及含义、信用评级报告内容进行规范。4、信用管理咨询业务规范信用咨询与管理业务是指为促进信用交易顺利开展而受托对特定信用信息所开展的分析及使用等活动。我国征信业刚刚起步,目前信用咨询与信用管理等业务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展开,也成为一些征信机构的特色业务。对于此类业务的规范与管理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信用咨询与管理业务规范对从事信用咨询与管理业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信用咨询与管理机构及其信用调查人员的行为、方式等进行明确。5、其他征信业务规范其他征信业务规范是对除信用调查业务、信用登记业务、信用评价业务及信用咨询与管理业务之外的其他征信衍生服务的相关规定,包括征信衍生业务范围的界定、征信衍生业务的操作规范以及从事此业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征信衍生业务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充业务类型,以满足不同征信市场主体实际需求。区别于信用调查业务和信用评价业务等传统征信业务,征信衍生业务的内涵很广泛,没有固定的运作模式,且未来征信衍生业务的种类还将进一步增加。鉴于征信是新兴行业,且征信业务范围和种类不断扩展,为给征信业务的发展留有空间,并确保征信标准体系框架的可扩展性,在征信业务标准体系里将其他征信业务规范专门列出。图7 业务标准子体系框架业务标准分体系信用调查业务规范信用登记/报告业务规范信用评级业务规范其他征信业务规范信用管理咨询业务规范表3.3征信业务标准子体系标准大类标准标准编号标准中文名称对应的国际标准/参考资料标准状态用途说明3.1信用调查业务规范3.1.1JR/T企业信用调查业务规范待制定标准对从事企业信用调查业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信用调查机构及其信用调查人员的调查行为、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3.1.2JR/T个人信用调查业务规范待制定标准对从事个人信用调查业务的基本原则及要求、信用调查机构及其信用调查人员的调查行为、调查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3.2信用登记/报告业务规范3.2.1JR/T企业信用登记业务规范待制定标准对从事企业信用登记/报告业务的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及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等业务行为进行规范。3.2.2JR/T个人信用登记业务规范待制定标准对从事企业信用登记/报告业务的信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及对外提供信用信息查询等业务行为进行规范。3.3信用评级业务规范3.3.1JR/T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 第2部分:信用评级业务规范已发布标准规定了信用评级业务中信用评级程序、信用等级符号及含义、信用评级报告内容等,适用于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评级时的业务操作。3.4信用管理咨询业务规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