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读书与论游历.doc_第1页
论读书与论游历.doc_第2页
论读书与论游历.doc_第3页
论读书与论游历.doc_第4页
论读书与论游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知识的两条途径读书与游历 读论学问与论游历我们小时候就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却只理解了它的字面意思,没有意识到这正是获得知识的两种途径读书与游历。林语堂说过,读书可以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培根也说:“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都强调了读书对人的益处。读书的真正难点,在于消化吸收。读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浅尝辄止。要心无旁骛,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我们的一生的知识,道德、情操、精神,无一不和读书息息相关。从这点上说,堆积知识,远比不上陶冶情操来得重要。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的。而思想和精神高尚与否,和我们书读的多少,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了书,去不去自我实践,实在是互为表里、密不可分的。因此首先要多读书,但是现在的书浩如烟海,正确的选择读什么书是非常重要的,必须选读那些有启迪性、开拓性、开放性和对陈规陋习有深刻批判性并能带你进入时代前列的书籍,特别是思想家和哲学家的著作尤为重要。至于读书的方法,培根为我们介绍了几种:泛读,通读,精读,代读。鲁迅则认为读书应博览;钱穆认为读书应先定“旨趣; 毛泽东认为不动笔墨不看书;列宁认为读书要专心致志。当然,读书方法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但大体分为先易后难和先难后易两种。先易后难很好理解,先难后易,是说我们不要墨守陈规,特别对于可以跳跃性认识的知识与书籍,有时先难后易才是好方法,比如读小说和文学作品,实在不必要人人都从儿童文学一步步读起,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难入手,要从经典入手也许会使人有更高的起点,收到奇效。关于读书,还有许多相关问题,譬如,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譬如读书要钻得进去,跳得出来;譬如读书有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的过程;譬如读书要有批判精神,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等许多人所共知的方面和内容就不再赘述。接下来就是读了书去不去自我实践的问题,实践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游历。培根说:“游历对年轻人来说是教育的一部分;对年长的人来说是经验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游历对于人生的作用不下于读书,甚至犹有过之。人是在读书和游历中成长的。游历是广义的,指的是游历、游览、旅游、旅行、出访、探险、云游、漫游、乃至长途跋涉等。书本的知识是死的,游历的知识是活的;书本的知识是枯燥的,游历的知识是生动的;书本的知识是抽象的,游历的知识是凸显的;书本的知识是平面的,游历的知识是立体的;书本的知识是单色的,游历的知识是多采的;书本的知识是文字的,游历的知识是形象的;书本的知识是前人的,游历的知识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书本的知识是陈旧的,游历的知识是活鲜的;书本的知识是狭小的,游历的知识是壮观的;书本的知识是有限的,游历的知识是无边的。旅游除了能让我们获得开心、放松、强健体魄、增长见闻、感受生活、体验生命、寻求安静、远离喧嚣、开阔胸怀、享受自我、触摸大自然、改变价值观、寻找归属感、结交新朋友之外,还可以使我们了解各种民俗、饮食、文化、历史、科学、未知世界、奇观与奇闻逸事等。就游历的益处来说,可分为四点:第一,为创作增添新的内容。以游历的方式去开掘生活面的方法,对老作家是锦上添花,对新手来说,游历特殊环境更有利于成功,因为辛勤的汗水可弥补写作功底之不足,即使这些作品技巧不娴熟,但因为内容新奇,编辑舍不得退稿,往往帮忙修改也要发表。第二,为写作准备材料。王昌龄如果不是在登第之前远赴西北,同时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不可能成为著名的边寨诗人,写出从军行、出塞;李白不到四川跋涉,也绝对写不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绝妙词句。第三,可以弥补作者知识经验之不足。“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据说有一次,他看到南方一位文人写的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两句,不禁发笑,这明月怎会叫呢?黄犬又怎能卧花心呢?于是他信手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他自以为自己改的很恰当。后来王安石到南方去,途经作者家乡,才知道有鸟叫“明月”,叫声婉转;有虫叫“黄犬”,常飞花间。王安石后悔改错了!游历使大文豪改变了自己错误的看法,了解一些新知识。第四,启迪人们的创作情感。李白游历的结果是创作了大量讴歌祖国山河的壮丽诗篇;杜甫的十年壮游,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许多爱国主义诗章;杨朔的散文、贺敬之的诗更多的则是他们游历的结晶。 旅游与游历是一种必不可少又高尚的人生活动,没有文化积累和思想准备,没有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没有足够的历史地理知识,所谓旅游的意义就大打折扣,可以弥补的是,在你游历或旅游之前,最好恶补一下历史、地理、人文、交通的乃至生活、生存的必要知识,以期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培根在论游历一文中就详细讲了游历的注意事项:首先,在去之前,“他一定要稍会所去的国中的语言”;“他也得有一个熟习那个国家的情形的仆从或导师”,;“他也得随身带上些描述他所要去的国家的地图或书籍”。其次,在游历过程中,“他也应当记日记”; “他在一个城或镇中不可住的过久”; “不但如此,当他住在一个城市中的时候,他应当把住所由城市的一端或一部分迁移到另外的一端或一部分”; “他应当和他的本国人分开,并且在那可以遇见所在国中的上流人士的地方吃饭”;“ 在他从一处迁往别处的时候,他应当设法得到介绍,可以往见所去的地方的名人”;同时要“和各国使节底书记或私人秘书交际”;“ 这个游历的人也应当去见各界中在国外有大名的名流或巨子”; “至于争斗,那是务须谨慎避免的”。最后,“游历结束以后,应当与他所结交的最有价值的异国朋友继续通信”;游历的情况应体现在他的谈话中而不是服装和举止中,即使在谈话中也应审慎答问,“让人家看他仅仅是把他从国外学来的某种最好的事物移植入本国底风习中而已”。 综合两篇文章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