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感染管制的相關概念與臨床應用.ppt_第1页
课件:感染管制的相關概念與臨床應用.ppt_第2页
课件:感染管制的相關概念與臨床應用.ppt_第3页
课件:感染管制的相關概念與臨床應用.ppt_第4页
课件:感染管制的相關概念與臨床應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管制的相關概念 與臨床應用,院內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的定義,指病患住進醫院期間因醫療行為才造成微生物侵入病患體內或住院期間才獲得的微生物所造成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即有的或潛在的感染,但入院時即有的感染是由上次住院執行之醫療措施所引起者亦可稱之,如手術後之傷口感染 。,“感染管制”的目的,病人入院治療疾病,醫院和醫護工作人員為避免病患受感染所採取的行動。 病患發生感染時,治療該病患並預防其他病患與周圍人員(家屬、訪客及醫護人員)受到感染而採取的行動。 為了避免造成交互感染與預防感染傳播,所採取的防護措施。,醫師 護理 醫檢 呼吸治療 環管 洗縫課,學生 受訓人員 看護 合約廠商,所有院內員工及相關人員包含提供病患照顧、可能接觸或間接接觸病患及用品之工作人員,如:,感染管制的範圍,院內感染的來源,外因性感染 醫院環境:污染的醫療器械、注射液、藥品、食物。 工作人員手部:帶有暫時性菌種,如Serratia spp. 、Klebsiella spp. 、 Ps.aeruginosa。 內因性感染 病患本身內生性菌叢(endogenous flora)通常存在皮膚、呼吸道、腸胃道。 交互感染,造成院內感染的主要因素,一、低抵抗力、易受感染之病患增加。 二、各種侵入性醫療措施與檢查使用增加。 三、正常防禦機能之妨礙。 四、抗生素的濫用。 五、單位的構造及病室的個案數,如空調、床距等。 六、醫護人員及機構中工作人員的交叉感染。 七、消毒劑或是滅菌方法選擇。,院內感染之影響,一、病患:延長住院日數、增加經濟負擔、增加身心痛苦,造成殘疾、失去生命。 二、工作人員:增加工作量與感染之危險性。 三、醫院:關閉病房、院譽受損、負法律責任。,中斷(疾病的致病模式)感染鏈,感染管制政策及措施,隔離技術,護理及醫療上的照顧,易感宿主,感染途徑,感染源,醫護人員防護措施,標準防護措施 (Standard Precaution),目的:減少已確定或懷疑之感染源在醫院內傳播微生物的危險。 內容: 全面性(血液及體液)防護措施 體內物質隔離措施(分泌物、排泄物) 空氣傳染隔離、飛沫傳染隔離 、接觸隔離 預期或接觸到 血液 所有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無論是否可見之血液 破損皮膚、黏膜,標準防護措施 ( Standard Precaution )(續),洗手 手套 口罩、護目鏡、面罩 隔離衣 病患照護設備(醫療用物、環境清潔) 布單類 員工健康及血流感染微生物 病患處置(單獨房間),全面性防護措施 (Universal Precautions),洗手時機,執行無菌技術前後 接觸分泌物或排泄物及其用品後 接觸病患傷口後 發食物、藥物及注射前 進出隔離病房、接觸不同病患間 曾以手挖鼻孔後 飯前便後及上下班前,消毒性洗手,以含皂消毒性洗手液洗手 洗手時間須超過30秒 執行時機: 執行侵入性醫療行為前後 接觸傳染性病人之分泌物後 照顧低抵抗力病患前,洗手(Hand washing)-1,1公克肥皂勝過1百萬抗生素 控制院內感染最簡單、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方法 洗手設備:水(流動的水),洗手劑(清潔劑、消毒溶液),水龍頭(自動控制式開關),擦手紙(置於不易被弄濕處)。 接觸不同病患之間,同一病患不同部位之間 手套不能完全取代洗手,洗手(Hand washing)-2,洗手新觀念SARS之後 手上如果沒有看的見沾染物,可以用含酒精性的消毒劑“暫時性”的洗手 在完成單一病患的照顧後,應儘速脫下手套並以肥皂(消毒劑)洗手,或用含有酒精性的清潔劑消毒 照護不同的病患或手套有破損時,應立即脫下手套並以肥皂(消毒劑)洗手,或用含有酒精性的清潔劑消毒,手套(Glove),目的 減少工作人員將身上的內因性細菌傳給病患 減少工作人員將病患之致病菌傳播給其他病患 適用情形 接觸具傳染力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 黏膜、 不完整皮膚(接觸完整皮膚戴清潔手套即可)。 以使用一次為原則。,空氣傳染 空氣中飛揚的較小飛沫(5),漂浮之距離可達100公分以外,吸入此空氣時即被感染。 疾病: 麻疹 水痘 肺結核,飛沫傳染 空氣中飛揚的較大飛沫(5),藉由咳嗽或談話在30公分內,傳入易感宿主之眼鼻或口中造成感染。 疾病: 腺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腮腺炎,空氣傳染V.S飛沫傳染 (Airborne transmission V.S Droplet transmission ),口罩(Mask),目的 用於預防由空氣、飛沫傳播的疾病 適用情形 在密切接觸藉飛沫傳染疾病病患時(距離在1公尺以內) 口罩必須完全覆蓋鼻子與口部 避免自己的手接觸口鼻以免經由黏膜接觸傳染 使用時限:使用者依作業環境來判斷何時更換(如污染物、呼吸阻抗、濕度、衛生條件、工作時間、 內容等),高分子口罩,目的 用於藉由空氣傳播的開放性肺結核、麻疹、水痘的病患。 注意事項 密合度 過濾效果 舒適性 美觀,測試方法與檢驗標準的比較,防TB口罩建議測試條件 測試顆粒大小:1m 測試氣流量:50 L/min 測試過濾效果:95%,N95使用的測試條件 測試顆粒大小:0.3m 測試氣流量:85 L/min 測試過濾效果:95%,CDC: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IOSH: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美國呼吸防護具分類,N:Not resistant to oil R:Resistant to oil P:Oil-Proof,N95:無油性環境捕捉95%空氣微粒,N95口罩的正確配戴流程,兩條鬆緊帶套在腦後(太鬆可打結再戴,使更密合)鼻樑上鐵條依鼻型壓緊,密合臉型戴好後吹吹氣,若可吹出氣或眼鏡霧霧的,表示有漏氣。 常見錯誤戴法: 口罩上有兩條鬆緊帶,只戴一條不易密合 戴兩層口罩,內為紙口罩,外為N95口罩,不但無法密合,也影響N95口罩的效果。,口罩配戴方法,護目鏡、面罩 (Eye Protection、Face Shield),有被病患血液、體液濺污臉部之可能時可配戴護目鏡、面罩,隔離衣(Gowns),目的 預防在照顧病患時衣物遭污染 適用情形 照顧病患時,衣物易遭感染性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時 隔離病室住有嚴密隔離或保護隔離之病患時 使用原則 以經常更換為原則,隔離衣應完全覆蓋工作服 更換灼傷或大的傷口時應使用已消毒之隔離衣 離開工作單位應脫除隔離衣,病患照護設備,物品消毒與滅菌 環境清潔 隔離病室,物品消毒與滅菌,不可重複使用物品:以雙層感染性塑膠袋包紮焚化 可重複使用物品: 重要物品(critical items) 進入無菌組織或血管系統、植入物、注射器等。 多數採高壓蒸氣滅菌,不耐熱之醫療物品則採氧化乙烯(Ethylene Oxide:EO)或化學滅菌劑。,物品消毒與滅菌(續),次要的物品(semi-critical items) 接觸黏膜或受損之皮膚之物品,如呼吸治療裝置、麻醉器材、氣管內插管、內視鏡(需進入血管系統或組織者除外,如腹腔鏡、關節腔鏡)等。 採高程度消毒,其方法包括巴斯德消毒或化學消毒劑。 水療池、體溫計雖屬次要物品,但僅需採中程度消毒即可。,物品消毒與滅菌(續),非重要物品(non-critical items) 需接觸完整皮膚之物品,如便盆、壓脈帶、床欄 、床單 、床旁桌、柺杖等,可採低程度消毒或清潔。,消毒、滅菌 醫療物品分類-Spauling,1968,環境清潔,常規清潔 以低濃度漂白水清潔液溼拖,若有眼見污染則以高濃度漂白水清潔之。 未經消毒之清潔用具不可使用在普通病室每一隔離病室應有專屬一組清潔用具。 終期消毒 結核病患使用之隔離病室應以紫外線燈照射2小時,環管人員進入隔離單位應採適當之隔離措施,病室之所有空間及物品應全部擦拖。,高濃度漂白水 以5%漂白水加清水稀釋10倍(1:10) 例如:20cc漂白水加清水200cc 範例: 消毒尿液:200cc尿 液加20cc漂白水,低濃度漂白水 以5%漂白水加清水稀釋200倍(1:200) 例如:20cc漂白水加清水4000cc,環境清潔,高、低濃度漂白水泡法,即漂白水,濃度是5.25%。 用途:布單、衣物、污染之桌面、地板等環境表面之消毒。血液污染之清潔,如B型肝炎、HIV(AIDS)等。 高濃度:5.25%稀釋10倍; 低濃度: 5.25%稀釋100-200倍。 排泄物以原液5.25%浸泡30分鐘後沖走,洗潔便池直接灑入,等10分後再刷洗。,次氯酸鈉 (Sodium hypochlorite),員工健康及血流感染微生物,在使用針頭、尖刀或器械等醫療尖銳物品時,應預防割、扎傷。 不再回套針針頭或用雙手操作 使用單手回套技巧或改良針頭套設計(如使用後可自動回套) 避免以手分開針筒和針頭,彎曲、折斷針頭等動作 丟棄的針頭、針筒、刀片和其他尖銳物品應放置在適當的耐穿刺收集器,且收集容器應放置在接近工作的地方。,結論,院內感染管制的目的 減少病患住院時間、花費及死亡率。 節省國家金錢,增加國家生產力。 減少疾病在社會中傳播。 改進醫療品質。 符合評鑑標準。 增加醫院信譽;增加病床轉換率,使醫院周邊設備動用率增加。,特殊傳染性疾病感染管制措施,泛抗藥性菌種 疥瘡 愛滋病 水痘 肺結核,泛抗藥性菌種病患,隔離門牌:標準防護措施+接觸傳播防護措施門牌 單獨病室:需要,若無單獨病室則採就地隔離 洗手:接觸病患前後執行消毒性洗手 口罩: 視需要(有被感染源噴濺之虞時,須戴口罩及護目鏡) 手套:需要 隔離衣: 需要 醫護人員應安排較資深之護理人員照顧,且採成組法照護,感染管制措施,洗手:接觸PDR-病患前後執行消毒性洗手。 單獨病室:需要,若無隔離病室,則採就地隔離。就地隔離若二人以上則集中,三班固定相同護理人員照顧。 隔離衣:需要,且單一使用。 手套:需要。 口罩:抽痰時需要。,疥瘡病患感染管制措施,疥瘡的傳染,親密接觸 夫妻,母子,祖孫,兄弟姐妹, 幼兒-褓姆,病患-醫護人員 間接傳染 由旅館,宿舍,值班室,軍隊,監獄,安養中心,洗腎中心,醫院等地感染後帶回家中,疥瘡的特徵,癢與搔抓,會半夜癢醒 晚上棉被蓋上後會更癢:甚至會讓人半夜癢醒,難以再度入眠。 最特殊的臨床表現:隧道 好發部位人體皺摺處,較嫩柔軟的地方 手指間、 腳趾縫、腋下、下腹、屁股、陰部、女性的乳房下等處會長出奇癢無比的 疹子疥 瘡在正常人是不會長到臉上,但發生在嬰幼兒時可長到臉部及頭部。,傳染途徑,接觸傳染:主要經由皮膚感染到別人的疥蟲而得病 疥蟲在皮膚親密接觸時最容易傳染 衣服、棉被、床單等也可以傳染疥蟲 年齡沒有限制,從九十歲的老公公出到出生剛滿 月的嬰孩都可得疥瘡,治療與處置-1,塗抹外用的滅疥藥物來直接殺 死疥蟲 滅疥藥物須全身從脖子到腳底都要塗到,如背部、屁股縫、陰部、肚臍、手指間、腳趾縫、指甲縫等較不易塗敷部位均須徹底塗遍才可 指甲也要剪短,以利塗藥 內衣褲、床單、被單均須用攝氏60度以上的熱水燙過,也可用烘乾機的高溫熱風烘過或用熨斗燙過 不能水燙或乾洗的衣服、棉被、毛毯等用大塑膠袋封好,擱置兩星期後再用亦可,治療與處置-2,由於疥瘡傳染性很高,在初次感染後約要一個月才會發病,所以全家或團體中只要過同一張床,或共用過相同被褥及衣物的每一個人,無論有無出現症狀最好都要接受治療,不能只醫發病的人 疥瘡的疹子如遭細菌感染時可出現膿皰或癤子,此時就要加服抗生素。,治療與處置-3,睡覺時要睡自己的床,不得隨意睡別人的床。 每天會更換床單及被單的旅館。 如因工作需要,要睡值班床的人,應要求工作單位每天更換值班床的床單及被單。 過團體生活的人,如住宿舍的學生或人等,不要讓別人睡自己的床或使用自己的寢具。 一個地域是否會有疥瘡的大流行,跟當地醫師診斷疥瘡能力的強弱及治療方法的正確與否有絕對的關聯。,挪威疥(Norwegian scabies),長於心智障礙、行動不變、免疫有缺損、使用類固醇治療的病人,病人身上可能有多達幾百萬隻的疥蟲(正常人患疥瘡,其身上的疥蟲只約12 隻),出現上有角化或痂皮的疹子,此時特稱為挪威疥(Norwegian scabies) ,或角化型疥瘡(keratotic scabies or crusted scabies)。 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如沒有及時診斷確實的隔離,病人的家人及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幾乎無法倖免,挪威疥的治療較困難,且病人的房間、衣物、床、被褥等一定要隔離消毒,照顧病人時也要穿隔離衣及戴手套。,疥瘡病患感染管制措施,隔離期間為有效治療後24小時內,有效治療是指皮膚刮除物(scrapings)顯示無疥瘡。 隔離病室:如病患衛生習慣不好時需要 手套、隔離衣:密切接觸時,需要 為了避免觸摸污染壓脈帶,應在病患身上套上塑膠袋,以防止病患及人員觸摸污染。 若工作人員受感染,在有效治療24小時後(三天用藥後隔24小時後,即第五天)才可開始接觸病人。 凡直接接觸過病患,但未出現症狀者,也須接受預防性用療法(僅需塗抹一天即可)。,愛滋病病患感染管制措施,是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俗稱愛滋病毒)的末期表現,其診斷標準為HIV的檢驗(抗體、抗原或病毒培養等)呈陽性反應加上 出現某些特定的伺機性感染、神經系 統病症或腫瘤,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傳染途徑,性行為傳染: 與感染愛滋病毒感染者發生口腔、肛門、陰道等方式之性交或其他體液交換時,均有受感染的可能。 血液傳染: 輸進或接觸被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劑。 與感染愛滋病毒感染者之靜脈藥癮者共用注射 針頭、針筒。 接受愛滋病毒感染者之器官移植。 母子垂直感染: 嬰兒會由已感染病毒的母親在妊娠期、生產期、或因授乳而得到愛滋病毒。,潛伏期(次臨床期),指感染愛滋病毒後到出現臨床症狀的期間 典型病程:5-10年,大多數患者屬於這一型。 快速病程:2-3年 慢速病程:15年,仍然維持較低的病毒量、正常的免疫球數目和無臨床症狀。 可能包括病毒本身、感染者的基因遺傳、是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和有無合併其它的感染症等有關。,空窗期,愛滋病毒感染後,需經過一段時間血液才會產生愛滋病毒抗體,因此在感染後的早期,可能因抗體尚未產生,而檢驗呈陰性反應,此即為空窗期。 一般而言,空窗期約是愛滋病毒感染後6-12週內,過去也有零星的報告發現空窗期長達12個月。隨著檢驗方式的進步,空窗期已可以縮短到1-2星期。在此期間,患者體內的愛滋病毒病毒量最高,傳染力強。,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症狀,得到愛滋病毒的初期,超過50%的患者會出現像感冒、類似傳染性單核球過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like)(發燒、紅疹、喉痛、淋巴結腫、無菌性腦膜炎等),而後症狀消失,進入無症狀的隱性期或次臨床期。 大多數患者在5-10年後發病成為AIDS(即愛滋病) 在臺灣地區患者的症狀:以不明原因的發燒、腹瀉、體重減輕、咳嗽、氣喘、口腔念珠菌等感染最為常見。(臺大醫院),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伺機性感染,巨大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肺囊蟲(Pneumocystis carinii)、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結核菌等。部分的病原則是新近得到的感染,例如:沙門氏菌、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隱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等等。這些感染原造成了肺炎、腦炎、神經病變、腸炎等。 感染原經由口腔和呼吸道(有肛交行為的尚包括肛門)進入人體造成感染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高危險群,曾從事或仍從事高危險性行為,例如:性交易、肛交 沒有固定性伴侶、多重性伴侶者 靜脈藥癮者 性伴侶是愛滋病毒感染者 共用針頭等 染有性病的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之確診,ELISA檢驗有無愛滋病毒抗體存在,如果二次檢驗結果均為陽性反應,則應做Western blot(西方墨點)檢驗確定其為愛滋病毒感染。 其它的方式:檢測病毒成分的 p24抗原、病毒培養、聚合鏈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 如為陰性,應在三個月後再次接受愛滋病毒的檢驗。,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預防,目前的藥物治療可以改善存活率,但沒有治癒愛滋病毒感染。 要有忠實可靠的性伴侶,並正確、全程使 用保險套,避免性交易或性服務之消費。 不要與別人共用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用具, 如剃刀、刮鬍刀、牙刷或任何尖銳器械、 穿刺工具。 使用拋棄式空針、針頭。 避免不必要之輸血或器官移植。 性病患者儘速就醫。,照護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之感染管制建議,1987年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提出全面性防護措施(Universal Precaution) 接觸血液及體液的可能性 接觸血液及體液的種類 接觸血液及體液的量 可能的傳染途徑,工作人員污染處理-1,工作人員如不慎被針扎、割傷或被血液、體液污染時應擠壓傷口處血管使血液流出,在水下沖洗5分鐘,以肥皂或以2% Povidone-Iodine消毒傷口。 立即性處理應詳查傳染來源。 立即報告主管,詳細記錄發生之事件,抽血檢查,並依規定接受治療及定時檢查追蹤。,工作人員污染處理-2,不慎噴濺黏膜時: 口腔:以流動清水清洗 眼睛:以流動清水或0.9%生理食鹽水沖洗 受污染者應立即抽血檢查,並於第1、3 、6、12個月時作追蹤檢查。 觀察期間實施安全防護性交及避免捐血。 如果醫師建議使用AZT作為預防時,越快服用越好,建議在事發後2小時內立即服用。,水痘病患感染管制措施,定義,為一種猝然發作的全身性疾病,出現微熱,輕微的全身症狀,最初幾小時皮膚上出現斑丘疹,隨後變成水泡,最後留下粒狀痂皮。 體表有遮蓋處較暴露處病灶多,可能出現於頭皮、腋下、口腔、上呼吸道黏膜和眼結膜。 皮膚病灶連續分批出現,故可同時看到各階段的皮疹變化。皮膚病灶也可能因數目太少而被忽略。輕微非典型和不顯感染偶而發生。有時,病狀相當嚴重,尤其是成人。,病因,致病因子(Infectious agent) 人類皰疹病毒 3(Herpesvirus 3 , Varicella-Zoster virus)。 發生情形(Occurrence) 全世界都有發生。通常在都會區,15歲以前即有90%以上的人感染過水痘。在溫帶,疾病好發於冬季及早春。,傳染方式,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經由直接觸或飛沫的傳染,接觸到帶狀皰疹的水泡,也可以造成傳染。 也可被經由被水泡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痂皮則不具傳染性。 水痘是最具傳染性的疾病之一,特別是在發疹早期。,預防措施,防止高危險群(如無抗體的新生兒、免疫不全的人)的人暴露。 於暴露96小時內給予水痘免疫球蛋白,仍可以預防或減輕疾病。 減毒性的活性疫苗證實可以預防白血病童和正常的孩童感染水痘。對成人,仍有許多人於接種疫苗後感染水痘,但是可減輕感染後的症狀。目前在美國及日本已開始使用類似的疫苗。 病人、接觸者、周遭環境之處理。,隔離,潛伏期:2-3星期,一般為13-17天。 可傳染期: 由出紅疹以前5天起(通常為前1-2天)到第一批水泡出現後5天之間。帶狀皰疹患者的傳染力可持續到水泡出現後一星期。 當皮疹一出現後至少應停止上學五天,或是停學直到水泡變乾為止。 避免與可被感染者接觸,在醫院,為防止感染免疫不全的病人,應實施絕對隔離。,肺結核病患感染管制措施,結核病的反撲,世界趨勢 WHO估計,全世界估計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結核菌 感染結核菌的人口,每年約增加八百萬人 每年約有三百萬人因結核病死亡 台灣近況 新病例每年約16000 每年約有1500因結核病死亡 佔死亡人數第十二名,單一病菌死亡數第一名,結核病的傳染途徑,空氣傳染 : 病人咳嗽、打噴嚏時噴出內含結核桿菌的飛沫,所以肺結核病經由飛沫傳染,有點像感冒,每個人都有機會感染到肺結核病。 但受到感染的人不一定會發生結核病,終其一生大約有1/10發病的機會。,傳染途徑,空氣傳染,活的結核菌必須包在水分中(飛沫中),並以適當大小 ( 1-5 ) 漂浮在空氣中,才能有效的傳染,所以要連續與傳染性病人在密閉空間內相處時間夠久感染機會才大。,1,5,結核病的檢驗,咳嗽三週仍未痊癒,儘快就診,接受驗痰、胸部X光等檢查。 X光:快捷、靈敏 驗痰:找出最具傳染性的病人,結核病的發生,結核菌吸入肺內引起感染,當細菌繁殖,體內白血球開始與結核菌戰鬥,病灶痊癒,殘餘結核菌轉變成潛伏者,但並未死亡。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潛伏的結核菌又開始繁殖,甚至可能產生空洞。 結核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