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1页
关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2页
关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3页
关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4页
关注课堂生成促进学生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课堂生成 促进学生发展淮安市实验小学 孙政在课堂中,教师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从而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一、在创设问题情境中生成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探究问题,最终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次应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途径解决问题,进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确定位置”的教学,学生对方位的特征已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要准确地判断有时又很困难,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学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捉迷藏的情境,让学生回答诸如“小鸡在小鸭的哪边”等问题。再引导学生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辨别上来,这样安排教学就比单纯地由教师机械按排方位顺序的效果要好得多。这种在情境中生成问题,又把问题运用到所处的现实生活中去的“问题教学”策略,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二、在对话交流中生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围绕某一知识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示其思维方法和过程,能使学生乐意去探究、去发现、去学习新知识,并在“自学”中自觉去了解、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师问:谁有办法量出圆形铁环的周长?生1:把铁丝切断拉直后用直尺就可以测量出它的周长。生2:把圆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可以测量出圆的周长。师:想得很好!同学们用“切断拉直”和“滚动”的方法都可以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但如果要测量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 能把花坛切断拉直吗?能把花坛立起来滚动吗?(学生哄堂大笑)那怎么办?生1:可以用绳子绕花坛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度。生2: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绕一周直接测量出它的周长。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用“测绳“的方法,测量那些圆形物体的周长比较合适?举例说明。生1:大树树干的周长。生2:水缸口的周长。生3:圆形水池的周长。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谁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生:我会测。(该生拿了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动手一量才发现,用刚才的几种方法测量这个圆很困难。)师:实践证明用“切断拉直”、“滚动”和“绳测”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那我们就要找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三、在错误中生成课堂教学是学生不断发生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与信息。其中,学生的错误就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学时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面对学生的错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促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教学,教师先出示题目“133=?”,请个别学生板演并说出计算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现在老师把13改写成17,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在练习本上。”)学生动笔计算,教师来回巡视,并有选择地请三个学生把计算过程分别写在黑板上)。1 7 33 2 11 7 35 11 7 33 1173=31 173=51 173=321师:黑板上有几种不同的答案,下面就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并说明原因。(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生1:173=31是错的,他忘记进位了。生2:173=321也是错的,不可能是300多。生3:我知道他是怎么错的,个位上37=21写下来,十位上1 3=3没地方写了就写到21的前面去了,所以错了。生4:我再补充一下,十位上的1表示10,10 3=30,3应写在十位上,怎么能写在百位上去呢?生5:我是用估算来判断的:把17看作20,3个20是60,所以173的结果肯定比60小,比30大,所以173=51是对的。这样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的问题和思维障碍有机会暴露出来。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群体之间的讨论及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是一个真实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四、在动手操作中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立方体后,一位老师布置学生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框架,可缺少现成的材料,怎么办呢?老师跟学生商量,用竹签做棱,可是用什么做顶点,有学生提议橡皮泥或双面胶做顶点。为了让这一次的操作性作业收到实效,美其名曰:“小小设计师”。第二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让老师大吃一惊。许多学生说:“老师,你所建议的材料有很多缺点。橡皮泥软的时候容易变形,硬了又要裂开。双面胶很粘手,而且不牢固,所以我们另想了办法”。生1:用橡皮擦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立方体作顶点。生2:用萝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立方体作顶点。生3:电线抽去皮,两面三刀端连接两条棱,折成度,在转折处的中间钻一个洞,可以插上与它们垂直的棱。生4:废物利用,小时候玩过一种积木,球面上有各种方向的小洞,找个合适的地方插上棱就行。生5:没关系的,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几个面的对角拉一条线就可以了当然在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不吝赞许和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找出自身的长处和问题;在生成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超越自我,真正实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境界,这是动态生成的最终归宿。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淮安市实验小学 孙政 223002 6088608内容摘要: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数学味、有效问题情境,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关键词: 生活化 数学味 问题 有效情境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为此,老师们都非常重视情境的创设,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效果却很难说。那么在实施课程的今天,我们该创设怎样的有效教学情境呢?一、创设“生活化”情境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是为学生所了解或愿意了解的,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一位特级老师教学“旋转与平移”一课。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平移和旋转,有切实的感觉与体验,只是并不知道这两个术语。他通过让学生观看游乐场中的场面,回忆生活中旋转与平移的现象,生动直观地感悟、区分旋转和平移。特别要指出的是,他呈现一幅以方格图为背景的社区平面;两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想像他们如何到达学校,进而又通过动手操作,在方格图上画一画、数一数,进一步探究旋转与平移的特点。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情境设计,一方面因为学生通过在方格图上数平移的格数,实际上更直观地强化了对平移的感知。另一方面,在去学校的途中还出现旋转(转方向再继续平移),平移和旋转这个基本概念在同一情境中反复呈现,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况,在对比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与旋转特征。这样既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更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情境无疑是有效的。二、创设“数学味”情境数学情境要以情感为纽带,推动认知活动向深层次发展。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有效情境的创设,始终离不开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以思维为核心并及时实现“数学化”,偏离了这一层面,情境创设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运用剪、贴、拼、装等形式,把手里的梯形(学具)转化成不同图形的组合,这些图形都可以直接运用公式求出面积。这里的教学活动情境看似比较简单,但学生却充分发挥了才能,创造出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方法。情境在这里的作用相当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一个“引爆器”,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相互比较,并将其重组和建构,找到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而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本领,这样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有效。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已成为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关注一些对学生富有意义的、又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事实,把这样的问题事实借助适当的载体呈现于课堂现场,便能构建出一种真实开放、动态生成的有效问题情境。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教师没有直接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而是在黑板上写出2、20、200三个数。师:它们相等吗?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们相等吗?此时,学生露出惊诧的表情,教室里一下子沉寂下来,一会儿有学生举手回答。生1:2元=20角=200分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也纷纷举起手来。生2:2米=20分米=200厘米。生3:2分米=20厘米=200毫米师:能把2分米=20厘米=200毫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等式吗?生4:0.2米=0.02米=0.002米。师:看到这个等式中的三个小数,你有什么发现,想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更有价值。(教师注意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三个小数末尾零的变化上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这样的问题情境充满挑战性,学生思维被激活了,探究的欲望也十分强烈。当然,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必须把握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适度”。缺乏“度”的限制,情境创设往失之过滥,那种将情境创设“绝对化”,似乎不创设情境教学理念就不新,课就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