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中蕴含的儒家文化作者:聚宝龙茶发源于我国,从古到今就有无数文人墨客喜欢品茶,茶确实可以寄托情感、表达内心。茶的文化中,更是暗中蕴合了儒家思想目录0.引言10.1.茶文化10.2.儒家文化21.茶与仁22.0茶与和33.茶与中庸44.尾声50.引言0.1.茶文化茶发源于我国,从古到今就有无数文人墨客喜欢品茶,因为茶确实可以寄托情感、表达内心。比如西湖的龙井,清冽透明,象征着人纯净的灵魂;聚宝龙的普洱,浓郁香醇,象征对祖国的浓浓热爱;蒙顶山的黄芽,温婉柔情,象征母亲对子女的疼惜。借物抒情,原本就表现出了中国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浓浓的真挚感情,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茶性温和,这体现了儒家的“和”的思想,中庸、温和,这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品质。茶微苦,但苦中有香,苦中有甜,这完全就是人生的真实写照。0.2.儒家文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并有“不 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 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1.茶与仁茶是一种文明的饮料,被人们视作饮品中的“君子”。首先,这是由其本性决定的。茶性温,喝茶使人清醒,喝茶可以驱病健身,茶对人可谓有百利而不一弊,故茶自古已有君子之誉。其次,茶的“君子性”还表现在茶的诸种属性上。茶的属性之一是其形貌风范为人景仰。北宋司马光把茶与墨相比:“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之不同。”茶的属性之二是茶作为人间纯洁的象征。茶从采摘烘焙到烹煮取饮,均须十分洁净。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总是将茶品与人品相比,有茶德似人德的说法,这茶德正是寄寓着儒家追求廉俭、高雅、淡洁的君子人格。儒家的思想根基在于孔子所提出的的“仁”一字。“仁”的特点突出在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孔子及其弟子言必称“君子”的道理就在于此。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又在论语颜渊中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仁”是孔子仁学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与伦理原则,仅在论语当中就被提到109次之多。礼而成仁,是儒家文化对茶道的最大贡献,这也使得儒家的人格思想成为中国茶人精神的基础。茶的特性为儒家文人所推崇,并将其与儒家的人格思想联系起来。儒家正是以自己的“茶德”,作为茶文化的内在核心,从而形成了一套价值系统和行为模式,它对人们的思维乃至行为方式都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一直倡导廉、俭,增加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历代文人雅士的品饮活动向来具有内涵深刻优雅的文化情结,因为茶清廉、高洁的品性,茶在养廉、雅志和励志等方面的作用是由古及今的,对君子之风的崇尚心理与饮茶的天然物性被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清茶一杯”寓意深长,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作为中华茶文化的奠基人,陆羽将儒家修身养性、克己复礼的首先追求引入茶文化,将品茶作为人格修炼的手段,他在茶经一之源中就认为真正的茶人必须是“精行俭德之人”。可以说,陆羽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实践和修炼“精行俭德”的理想人格。唐人斐汶在茶述中也表述得非常明确:“茶,起于东晋,盛于今朝。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效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在唐代刘贞亮所总结的茶的“十德”中,有“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这些都代表了儒家的观点。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进一步综合了前人的说法,总结概括了儒家的茶人精神:“至若茶之为物,擅甄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察。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澹简洁,韵高致静,则非追速之时可得而好尚炎。”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曾说:“君子爱茶,因为茶性无邪。”林语堂先生也说:“茶是象征着尘世的纯洁。” 2.0茶与和茶之为物,最为高贵醇厚,而茶人茶事也是相应的纯洁平和,茶文化之中更是处处渗透着和的思想,可以说讲究和谐已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认为茶因禀有山川之灵气,因而能“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可见茶道以“和”为最高境界。 “和”在儒家哲学中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它不但显示了儒家的理想境界,也体现了儒家的艺术情调。“和”可用于自然、社会、人生各个方面,是处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理想中拯救社会的一剂良方。如果说“和”可以代表茶性的核心,那么这个“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和谐或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对自然与人文统一的追求。儒家认为茶可以协调人际关系,饮茶营造了一个强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和谐的空间,这正是代表了儒家茶文化真实的理想。茶在民间作为习俗出现,首先是相互交往、互敬互重、增进友谊的象征。饮茶风俗作为睦邻之道,可以从钱塘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找到相关的记录:“杭城人皆笃高谊,或有新搬来居止之人,则邻人争借助事,遗献汤茶,相望茶水往来,亦睦邻之道,不可不知。”通过清茶一杯,可以更多地审己、自省,清清醒醒地看待自己,认识别人。各自内省的结果,是加强理解,促进和谐,增进友谊。其间蕴含的宽容平和与绝不强加于人的心态,恰恰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恰恰又正是最具有现代意识的宇宙伦理、社群伦理和人道原则。 3.茶与中庸生于山野之中,承甘露滋润,其味苦中带甘,茶的这些特性与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儒家的思想要求我们不偏不倚地看待世界,这正是茶的本性。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历史中,中庸之道一直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儒家把中庸思想引入中国茶道,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是以儒家的中庸为前提。在儒家茶人眼里茶代表了中,代表了度,代表了宜,代表了当,代表了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茶人对自身的要求是保持高洁的情操,在茶事活动中体现出高逸的中庸美学境界。茶道本身就是一种人文与自然结合的至高的艺术,反映出自然的四时有序,万物和一。所谓中庸,按儒家创始人孔子自己的解释就是“不偏不倚”“执其两端而折之”。“中庸之为德”这句话出于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应该说,中庸思想在孔子和后代儒家那里,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孔子甚至把中庸作为一种君子人格,中庸第二章中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儒家认为中庸是处理一切事情的原则和标准,中庸之道乃是一种修身之道,是处世做人的态度与方法。有中庸这种善德的人格,处世为人处处得乎中道,恰如其分,可见它是一种不偏不激的高贵的君子人格。在修身律己的过程中,只有保持中庸精神,中言中行,“允执其中”,不走极端,避免“过”与“不及”的片面和偏激,才能把握住“度”,才能造成社会的和谐。无论是煮茶过程中茶具茶器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中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不失儒家端庄典雅的风韵,正如儒家“中庸”之所谓“发而中节”,符合规范。从这一点看,儒家茶人的行茶之道,被视为一种修身的过程、陶冶心性的方式、体验的途径、格物致知的方法,比之道家的“自然之道”显得更为讲究。从实践的角度看,行茶要取得完满的结果,关键在于把握“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首先,礼茶人必须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不能有偏激走极端,要心平气和,进退有节,待人有礼;其次,在具体活动中也要不偏不倚。例如礼茶的动作,既要突出仪式美,又不过于夸张;选择茶器时融贯美的追求,既讲究了造型与材质,又不失端庄;沏茶过程中,碳火煮水的温度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置茶叶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斟茶时,也依照了同样的原则,不多,也不少,恰到好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人主播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深入教学方案
- 幼儿园教师职业成长规划与实践
- 英语新课程标准下的听力测评题库
- 城市亮化工程项目管理全流程
- 机械设备出口协议撰写与风险把控
- 三国演义中曹操谋略与人格分析
- 高一物理必修课程知识点归纳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世界古代史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师范大学《数学建模方法及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税务政策培训课件
- 循环水培训课件
- 大型丧事活动方案
- 阿尔茨海默氏症典型病例解析
- 202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师写作培训课件
- 中国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十五五林业建设总结和十五五林业发展规划思路-0-图文
- 财务分析入门从零开始学
- 2025年航拍无人机驾驶员(五级)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秋冬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