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琴弦最终回曲目.doc_第1页
金色琴弦最终回曲目.doc_第2页
金色琴弦最终回曲目.doc_第3页
金色琴弦最终回曲目.doc_第4页
金色琴弦最终回曲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色琴弦最终回比赛所有曲目详介1. 作品3414柚木梓馬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 Vocalise op.34, no.14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曲目介绍该作品创作于1912年。原为独唱曲,为同年所作浪漫曲十四首中的最后一首,题献给前苏联女歌唱家涅日达诺娃。本曲后被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通常被选用为欣赏曲目的是小提琴独奏曲改编版。 练声曲 这一通称曲名,原指专供练习歌唱的歌曲,一般无歌词,而只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来演唱,音域较为宽广,旋律变化也较为复杂。后来也指以相同形式写成的艺术歌曲。本曲属后一种。乐曲采用各自反复的二部曲式。主题旋律委婉舒缓,犹如轻轻拂动水的秋风,温和略带愁思,具有浓郁的俄罗斯色彩,第二部分情绪起伏较大,奏出了叹息般的抒情旋律。结尾时,伴奏声部再现开头的主题,最后在高声区连绵不断的长音中徐徐告终。2. 組曲惑星作品32木星火原和樹Gustav Dheodore Holst: Suite The Planets,Op.324.Jupiter霍尔斯特行星组曲之曲目介绍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还有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动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只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纯粹的天文学并无关系,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 1920年全曲公演时曾这样对记者说:“这些曲子的创作曾经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足以说明与某些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例如,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而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欢乐使者与其它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气势异常浩荡,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这一乐章经常被单独演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音乐作品。 乐章的第一部分分为三个主题。第一主题为C大调,快板,2/4拍,喜悦的情绪十分明显;第二主题充满生机,热情洋溢,富有气势;第三主题转为3/4拍,象一首民间舞曲,气氛热烈。 乐章的第二部分为一首雄壮的欢乐颂歌,类似东方五音音阶的旋律,亲切感人,朴实生动,又不乏庄严与伟岸。 乐章的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反复。 . 冬海笙子Clarinet Polka普罗修斯卡单簧管波尔卡(波兰民谣)曲目介绍单簧管波尔卡的旋律来自民间,经波兰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为一首单簧管独奏曲,受到人们欢迎。从技巧上看,它并不难,但能收到很好的演出效果。因此,不论是专业或业余的单簧管演奏者都喜欢演奏它。4. 無伴奏組曲第1番長調 BWV1007志水桂一Johann Sebastian Bach: Suite for Cello Solo No.1 in G major, BWV1007I.Prelude巴赫G大调第1号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曲目介绍J. S. 巴赫的独奏大提琴组曲,BWV10071012,大约作于1717年,克滕。巴赫的这一套组曲采取标准的古典组曲形式,即集数种古典舞曲组成。当时克滕宫廷中有两位古大提琴演奏家阿贝尔与李尼希克,巴赫以这两位演奏家作为对象作成这套组曲,这套组曲谱系巴赫的第二位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抄下来,原谱没有速度标记。现在这套组曲的速度标记有多种历代著名大提琴演奏家所标标志,公认的版本是19世纪著名大提琴家H.贝尔卡所标,卡萨尔斯所标版本也极为重要。这一套组曲,第一号,G大调,BWV1007,共6曲:1.前奏曲,中板,自由的即兴性。2.阿勒曼舞由,中板,二段体。3.库朗舞曲,庄严的快板,二段体,两段都反复。4.萨拉班德舞曲,极慢二段体。5.小步舞曲1和2,l是G大调2是G小调。6.吉格舞曲,快板,二段体。这个吉格舞曲贝尔卡版的弓法有些问题,较正确的是卡萨尔斯版。5. 第24番短調作品1-24月森蓮Niccolo Paganini: 24 Caprices for Solo Violin, Op.1No.24 in A minor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第24首曲目介绍帕格尼尼的一生不仅充满传奇,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小提琴技艺,更为之添上了不少神话色彩;他所写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随想曲,当年更被认为除帕格尼尼以外,无人能够演奏。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时还未够二十岁,当时他已名满欧陆。他在舞台上神乎其技的演奏,充满浪漫热情和强烈精力的音乐,结合他那副带著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台风,使他在任何一个城市的音乐会门票,往往在一瞬间便被抢购一空,一票难求。他所到之处,都轰动一时,形成了一股席卷欧陆的帕格尼尼的狂飙。帕格尼尼一方面周游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断创作不少采用他自己发明的众多奇绝崭新技法在内,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乐会上演奏,使技惊四座的效果,因为不断有新的技法出现而保持。帕格尼尼的出现,为小提琴这件乐器赋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脱胎换骨,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带来追求超绝技巧的潮流;各种乐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寻求技巧的突破方法,李斯特便因为年幼时被帕格尼尼的超技演奏吸引,而要致力成为钢琴的帕格尼尼,由此钢琴在日后才因为李斯特此一志愿的实现,而成为能发挥绚烂色彩,光芒四射的乐器。帕格尼尼创作二十四首随想曲的灵感,便是因为他在内格罗的音乐图书馆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E)的随想曲乐谱。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写于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写的却完全很不一样,各段音乐创作,都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其中有好几段尤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标题,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L)、第九首打猎(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兰台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狞笑、第十四首进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廿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廿三首军队(MILITARY)。帕格尼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从事音乐评论的著名作曲家舒曼,便认为他是当时意大利最优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却惧怕他自己的超绝技能会被人掌握得到,不仅坚持练琴时不让任何人在场,以增加其个人的神秘色彩,更只将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亦是在面世三十年后,才以作品编号1出版,成为他在生时最早发表的作品;而此后直至他逝世的九年间,合共才再出版了四个编号的音乐,包括作品2和3的小提琴与结他奏鸣曲,作品4和5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四重奏。帕格尼尼的廿四首随想曲,给和他同时代的作曲家带来不少创作灵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将部份乐曲改编为钢琴曲,和配上钢琴伴奏。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十四首,采用主题加变走形式写成,该曲的主题便曾引发不少作曲家的灵感,布拉姆斯便借用该主题写成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则以之写成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而李斯特则将第六首编为帕格尼尼练习曲的第一曲。然而,对小提琴演奏家来说,这二十四首随想曲却是一个恶梦,当时的小提琴家都视之为畏途。该部作品中采用的二重泛音、双音奏法、左手拨奏、飞跃断奏等艰深技巧,甚至有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说法。事实上,直到二十世纪的上半叶,虽然产生了不少伟大小提琴家,但却一直未有人公开演奏过帕格尼尼全部二十四首随想曲,更没有人敢将之全部录音!大师如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海费兹(JASCHA HEIFETZ)、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奥尔斯泰克(DAVID OISTRATTI),经常演奏的亦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法兰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和年轻的曼纽轩(YEHUDI MENUHIN)经常演奏或录音的,会达到二十四首的半数。但无论如何,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随想曲,已被公认为小提琴家的试金石。这不仅是因为其中采用了大量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还因为作品中的丰富音乐内容,最能考验出演奏者对音乐的悟性。不少小提琴家只顾去克服演奏技巧的挑战,也就往往忽视了每首随想曲中所蕴含的丰富音乐内容,致使二十四首随想曲沦为练习曲,其实不可不知的是,帕格尼尼的魔力,便在于能够用技巧发掘出每首乐曲中的音乐美感。以下为24首随想曲每首的英文名称:01、Nicolo Paganini - No.1 In E02、Nicolo Paganini - No.2 In B Minor 03、Nicolo Paganini - No.3 In E Minor 04、Nicolo Paganini - No.4 In C Minor05、Nicolo Paganini - No.5 In A Minor06、Nicolo Paganini - No.6 In G Minor07、Nicolo Paganini - No.7 In A Minor08、Nicolo Paganini - No.8 In E Flat 09、Nicolo Paganini - No.9 In E 10、Nicolo Paganini - No.10 In G Minor11、Nicolo Paganini - No.11 In C 12、Nicolo Paganini - No.12 In A Flat13、Nicolo Paganini - No.13 In B Flat14、Nicolo Paganini - No.14 In E Flat15、Nicolo Paganini - No.15 In E Minor16、Nicolo Paganini - No.16 In G Minor17、Nicolo Paganini - No.17 In E Flat18、Nicolo Paganini - No.18 In C19、Nicolo Paganini - No.19 In E Flat20、Nicolo Paganini - No.20 In D21、Nicolo Paganini - No.21 In A22、Nicolo Paganini - No.22 In F23、Nicolo Paganini - No.23 In E Flat24、Nicolo Paganini - No.24 In A Minor (这首也就是月森在比赛上所演奏的)6. .土浦梁太郎Franz Liszt: Etude No.3 in G-sharp minor La CampanellaAllegretto李斯特钟曲目介绍钟,作于1834年,钢琴独奏曲,升g小调,稍快板,6/8拍。这是李斯特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第二号小提琴协奏曲的终乐章(即第三乐章,通常叫做模仿钟声的回旋曲,中庸的快板,b小调)改编的钢琴独奏曲。这一首改编曲通过钢琴所描绘出来的钟声,比帕格尼尼的原曲(小提琴)更为鲜明、逼真,尤其钢琴高声部的音乐之美,是任何乐器也无与伦比的。 乐曲经过短暂的前奏,左右手交织奏出钟声与主旋律;乐曲中段的变奏包含着极其艰深复杂的技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钟声效果。7. .日野香穂子Franz Schubert: Ave Maria, Op.52 No.6舒伯特万福玛丽亚(亦称圣母颂)曲目介绍万福玛丽亚,1825年舒伯特采用英国历史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所作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是舒伯特的代表作。歌曲在分解和弦的伴奏下以平稳的旋律为起点,通过浪漫主义音乐常用的种种手法,描绘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真诚地祈求圣母玛利亚赐予心灵抚慰的情景。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首小曲里,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所体验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这里选用的是意大利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演唱的片段。此外,这首歌曲常被改编为器乐曲,其中由小提琴独奏或由弦乐演奏主旋律,由竖琴演奏伴奏部分的谱本流行较广。注:很多亲们会疑惑,很多教材和译文资料上都翻译成圣母颂,为什么小影却始终坚持翻译成万福玛丽亚?理由很简单,因为小影是个教徒,这首曲子是唱来向圣母玛丽亚祈祷的,而且根据拉丁文的意思,也不适宜翻译成颂歌8. 愛Stella QuintetEdward Elgar: Salut Damour Op.12艾尔加爱的礼赞曲目介绍爱的礼赞一译情人的问候,为小提琴独奏曲。此曲不仅是作者艾尔加的代表作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