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健康的五把钥匙.doc_第1页
通往健康的五把钥匙.doc_第2页
通往健康的五把钥匙.doc_第3页
通往健康的五把钥匙.doc_第4页
通往健康的五把钥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往健康的五把钥匙1 积极锻炼身体 积极锻炼身体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首要途径。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育者,养生之道也。”体育是人类自己保养生命的重要方法。古人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动则不衰”。现代科学家说:“生活在于运动。”从古至今,在养生方法上都是积极主张运动的。人到30岁以后开始生理衰老,40 岁以后相继出现各种疾病,如四十腰、五十肩、颈椎病、肥胖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以及癌症等慢性病明显增加。现代生活中很多人坐多动少,静久成疾,缺少运动是造成这些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调查,我国真正自觉、长期锻炼的人约10% ,我国老年人中有一支5500万浩浩荡荡的体育锻炼大军,积极参加晨练和晚练,但也只占全国老年人数的25。而美国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 亿多人,占全国总人数的60以上。日本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也占全国总人数的5O以上。所以国务院号召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是非常必要的。实践证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发病率低,比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年人的健康状况还要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其心肺功能退行性变化可推迟1020年。 第四军医大学郭建生教授采用遥测运动心电的方法,在某大学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中检查了长跑锻炼多年的中老年人44名,其中仅有4名出现轻度供血不足,占9.09。而从未参加锻炼的44名同龄人对照组中,却有11名出现供血不足,占25。 在对西安市老年体协副主席郭杰教授的对浅邓察中显示,郭杰教授当年已71岁,身高1.78米,体重73公斤,可谓标准体重,血压120/90 毫米汞柱,安静时心跳每分钟52次,很有力量,肺活量4600毫升,仰卧起坐可连续做25次,燕式平衡可持续3分钟,免疫功能正常值比一般老年人高一倍以上,年轻人都望尘莫及。郭老现已92岁了,还在讲学、著书、翻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郭老之所以有这样健康的身体,就是因为他重视有氧锻炼,尤其坚持长跑锻炼5O余年,每天长跑5 000米,从不间断。他跑的总距离比绕地球一周还多。绕地球一周40009千米,他已跑了5万千米。同时,我们又对另一位长跑锻炼3年、51岁的健康人进行对照,发现郭杰教授的心肺功能等多项指标比他年轻20岁的中年人的还好。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延缓衰老。体育锻炼不仅能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同时还可培养良好的性格、增强大脑的功能、训练顽强的意志、调节情绪、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丰富生活,到目前为止还没找到一种方法能像体育运动那样使人青春常驻。 2 加强脑力训练 加强脑力训练是开发智力、延续衰老的关键。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有人脑那么奥妙”。人之所以是宇宙的精华,能创造奇迹、创造世界,就是因为人有个高度发达而灵敏的大脑,人脑是控制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是健康和生命的调节器。人脑重量约1400克左右,有脑细胞140亿个,每天可接受8 600万条信息,一生可接受1 000万亿条信息单个摊位,相当于世界所有图书馆藏书总量七亿七千万本书。人们常用“脑海”来形容人的大脑,它容量巨大、潜力无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永远装不满的知识仓库。人脑的功能是世界上所有计算机功能的总和也比不上的。人脑虽然有惊人的存贮信息能力,有如此强大的功能,但科学家认为,一般的人,只动用了脑功能的3一5% ;一生勤奋用脑的人,也只动用了脑功能的1/10 。所以说,人的脑功能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前苏联著名学者叶夫里莫夫说过:“如果人类能够发挥大脑的一半功能,将会轻而易举地学会几十种语言,背诵整本的百科全书,拿到十二个博士学位。”所以美国国会建议把1990 一2000年命名为“脑的十年”,强调医学的目的是维护脑的健康。世界未来学家们也设想:“基因工程和大脑的研究,很可能是今后3050年最令人振奋的科学领域。”科学家们预计:21 世纪基因组织计划将得以完成,脑功能研究将取得重大突破,人们对生命过程将有全新认识。 如何维护脑的健康,增强脑的功能,防止脑的疾病,大体讲有以下几条措施: ( 1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它对神经系统,尤其对大脑功能的增强有重要作用。大脑的重量约占人体全身重量的2 % ,但大脑的耗氧量却占总耗氧量的20 % ,而体育锻炼(指有氧锻炼),如快走、慢跑就可以增加吸氧量8 倍以上,这是摄取新鲜氧气的最佳方法。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大脑灵活、敏捷,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 2 )学习是脑细胞的体操。学习是脑力训练的重要方法,根据法国自然科学家拉马克提出的生物界普通规律“用进废退”的重要原理,大脑越用越灵,越不用越衰退。人的学习能力并不因为年龄增长而下降,坚持勤奋用脑、终身学习的人,就是到了老年还能肩负重任,甚至创造奇迹。 ( 3 )保持良好情绪。心理学家认为,脑细胞成熟以后,每天要死亡几万个,这是正常的代谢。良好的情绪能减少细胞死亡,使脑细胞的功能保持最佳状态。假如出现不良情绪和恶劣心境,长期压抑,脑细胞的死亡会增加几十倍、几百倍,痴呆症就是脑细胞死亡3070 的结果。 ( 4 )注重科学用脑。重视劳逸结合,防止大脑过度疲劳,使大脑发挥最高效能。更不要人为地损害大脑,如吸烟,烟中有害物质仅6 秒钟就能进入大脑伤害脑细胞。过量饮烈性酒会给大脑带来伤害,严重者会导致脑萎缩、酒精中毒性痴呆。大脑中脂肪占60% ,但主要为植物脂肪,过多食用脂肪也会伤害大脑。 ( 5 )重视脑营养。这对改善脑细胞活力,增强脑功能有决定性作用。世界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脑是特殊结构,有特殊功能,需要特殊营养。大脑的细胞需要八种营养素,缺一不可,即脂肪、蛋白质、糖类、钙、维生素A 、维生素B 、维生素C 、维生素E 。这些营养素都包含在食物中,如小米、黑米、玉米、豆制品、瘦肉、鱼、蛋黄、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各种硬壳食物如花生、核桃、松子、杏仁等,都是健脑食物。日本大脑营养学专家野极节夫教授指出;“食物决定脑功能,决定脑功能的优劣,起80 以上决定性作用的是营养,营养不平衡、营养过剩,都会给脑的发育带来种种恶劣的影响。”日本的中松义郎,1928 年生,是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已获得3011 项专利,相当于爱迪生发明项目的3倍,是有史以来五名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大脑特别灵敏,有极大的创造潜能。他十分重视健脑食物,尤其是含有丰富卵磷脂的食物,如豆制品、蛋黄、鱼、芝麻、核桃。野极节夫教授希望老年人和儿童最好不吃精白米、精白面、精白糖、精白油(指动物油), 因为这些都是损脑食物。 3 营养合理,平衡膳食 营养合理、平衡膳食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不懂营养,不会科学吃饭,是影响健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人类的疾病,7O 与饮食有关。人类的癌症,50 % 与饮食有关。著名的营养学家于若木说:“我国营养盲是相当普遍的,大多数人只有吃饱、吃好的概念,习惯于喜欢吃拼命吃,不喜欢吃就不吃,却不知道人体需要什么营养,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应当怎样搭配为平衡膳食。现在吃的问题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如果不教会人民如何科学吃饭,那将要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国家的强盛。” 作者对500 人的营养调查表明,有80 的人不懂或基本不懂营养,因此出现两种偏向,一是营养过剩或膳食不平衡,吃的食物多为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和低纤维素食品,有50 的人超重,其中20 肥胖,所以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糖尿病、胆结石、癌症增多。二是营养不良,有10 属于极瘦,易发生结核、贫血、神经衰弱、内脏下垂等病。不正常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人的抵抗力、思维能力、记忆力、耐久力和应激能力,损害了人的身心健康。营养不是讲吃饱、吃好与否,而是讲膳食中的质和量是否满足了人们生理、生活和劳动对营养的要求,是指人们所需要的营养素是否得到满足。营养素是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人体大约由100 万亿个细胞构成,每个细胞由六种营养素组成,因此人体需要六种营养素,即碳水化合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和水。各类营养素在体内各有其功能,缺一不可,相互间既有联系又不能代替。为了保证机体健康,我们吃的食物必须做到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这就叫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包括以下六类食物: 米、面、杂粮; 豆类、薯类; 肉、蛋、奶; 动、植物油脂; 蔬菜、水果; 盐、醋、酱等调味品。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膳食结构模式: 欧美模式,以追求肉类为主、其他为辅的膳食,近来已在向“金字塔”式结构改变。 发展中国家模式,三餐饮食以饱为宜,早餐马虎,中午凑合,晚上丰盛。营养极不平衡。 日本模式,以米饭、蔬菜及少量鱼为主,脂肪含量只占欧美的1/ 4 。日本营养学家为了使大家饮食均衡,保证身体健康,特提出每日健身食谱“123456 ”作为饮食质与量的依据 每日至少吃一个水果;每日至少吃两盘深色蔬菜(500 克);每日炒菜用素油大约三汤匙;每日平均吃四碗米饭(至少六两,一两50克);每日要有五份高蛋白食物(瘦肉5O 克,鱼肉30 克,豆腐一块,鸡蛋一个,牛奶一杯);每日至少六杯水。日本多年来都是世界第一长寿国,2000 年日本女性平均寿命84.6 岁,男性平均寿命为77.72 岁,这与日本国民懂得科学饮食是有密切关系的。 我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1997 年4 月10 日又提出新的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八条: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均衡,保持适宜体重。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如饮酒应限量。 吃清洁卫生、没变质的食物。因此,建议大家尽快调整营养结构,学会科学饮食,促进身心健康。 4 保持乐观情绪 乐观情绪是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乐观情绪是身心活动和谐的象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马克思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胜过十服良药,更能解除人们的疲惫和痛楚。”相反,“对人的一切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假如长期受这种情绪和心境的压抑,可使人致病、致癌、致死,情绪是人类生命的指挥棒。美国某医院调查的门诊病人,其中65的患者发病原因与社会逆境有关(如被盗、受辱、失业、挫折、经济困难等)。又调查500 名肠胃病症患者,74与情绪有关,真可谓“胃肠是情绪的器官”。英国20 世纪6o 年代曾调查250 名癌症患者,其中156 人患病前有重大精神创伤。我国心理学家调查高血压患者,其中74与个性有关。我国20 世纪90 年代统计资料表明,70一80的肿瘤病人,在患病前均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精神压抑过程。上海调查结果显示,癌症患者发病之前有负性生活事件的高达81.2。如乳腺癌就是由于长期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神经系统造成垂体激素和卵巢激素失调,免疫功能降低,体内防御战线崩溃而发生的,所以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促活剂。 5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则。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5Q年代初各种传染病占死因一半以上,而心脑血管病、癌症只占死因的17.3。到了20世纪80年代,非传染性慢性病严重威胁着人们,心脑血管病、癌症占死因的63.5。2000年以来又有提高,如北京这三大疾病占死因的64.57% ,西安为67.73。国内外对死亡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导致这些慢性病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造成的。199年十三届世界健康教育大会已明确指出,“现代社会60的病因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而70%- 80 的人又死于这些生活方式病”。 临床医学目前很难从根本上改善一个人的健康状态,真正的健康长寿之道是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以上就是通往健康大门的钥匙,这五把钥匙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一定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掌握好五把钥匙,获得健康与长寿,主要靠自我保健来实现,或者说,要依靠运用“知”、“信”、“行”三个字来实现。知:就是要努力学习卫生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的知识。信:相信科学,树立正确的保健观念。行:最终要做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甚至要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最好的整理心情的办法是什么? 国内外科学研究都指出:长寿老人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乐观情绪,对生活充满希望,能面对现实,善于排解心理压力。据山东省临沂地区老年病研究中心和地区人民医院在1993 年对沂蒙山区34 名百岁老人的调查,有33 位(占97 % )老人性格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宽容知足、忠厚善良、助人为乐、家庭及邻居关系和睦,只有1 例女性近10 年来情绪不稳定,抑郁多疑,家庭及周围关系紧张。 祖国医学一直把“养性”作为养生的核心。心理学家认为:“现代社会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为数更多,为害更烈”。所以要特别重视情绪的锻炼,一方面,要防止和克服不良情绪对自己的伤害,另一方面,更要保持和培养乐观情绪,作为保证身心健康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1 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防止不良情绪的伤害,不做情绪的俘虏人有喜怒哀乐,这是人之常情,但不能过度,怒是健康的大敌,经常为小事发怒的人是不能长寿的。有些人经常生气、暴躁、优愁、悲观等,这都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黄帝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百病皆生于气”。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几十个年头,不少人却为一些无聊小事和无尽的烦恼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光,甚而引起疾病,太不值得。不良情绪是作为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出现的,必须通过心理活动进行调整,既不能强行压抑,闷在心里,更不能无所顾忌地发泄,那会伤人又伤己,带来新的烦恼。要懂得宜泄,要会生气。 对不良情绪如何进行调整呢?有些简便、可行、有效的方法: 能量排泄法。 语言暗示法。 环境调节法。 请人疏导法。 自我激励法。 个性完善法。上海111 岁老人苏局仙说:“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可采取以下三个办法:一是坚决把它丢开;二是最好找孩子们玩一玩,小孩子天真烂漫,孺子之心最纯洁,和他们在一起,就会被逗得乐起来;三是拿面镜子自己照一照,看看自己满腔怒火板着脸、条条青筋绽出的形象又难看又伤身体,不如笑。我笑,镜中的我也笑,越看越好笑,苦中作乐笑几次,什么怨恨、愁苦恼怒都没有了。” 2 积极培养、创造乐观情绪,要做情绪的主人 人要“笑口常开”。每天笑3o 分钟,至少笑三笑。笑是良好情绪的反应,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笑不仅运动肌肉,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功能,还可以缓解情绪,驱散疲劳和不快,甚至治疗各种疾病和绝症。相传我国清朝有一位八府巡府大人患了抑郁症,多方求医、久治无效,十分苦恼。后来听说扬州府兴化县有位名医赵海仙能治百病,他专程赶到兴化县,找赵老先生求治,老先生按脉许久才慢吞吞地说:“依老朽之见,大人之疾乃月经不调也!”巡府大人听罢,大禁哈哈大笑,连说:“庸医,庸医。”遂拂袖而去。此后,每逢与人谈及此事,都要哈哈大笑,把所谓“名医”的庸道嘲讽一番。但是没料到,就在这这一次次的开怀大笑中,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病竟然不药而愈了。当这位官员醒悟过来拜谢这位老中医时,问他是什么道理。老中医笑着说:“治大人这种病,光靠药物是不行的,只有使你高兴,而且要经常不断发自内心的高兴才行。我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个办法,说你患的是月经不调病,让你经常发笑,乐而忘忧,时间长了,病自然就好了。”所以,一个人要做到“吃得下饭,睡得好觉,笑得出来”。生活中没有笑,就容易发病,停止了笑声,就停止了生命。古人云:“最能笑者最健康,最乐观者最长寿。”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笑十笑,百病消。”笑,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特殊方法,并风行全球。目前,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已将笑作为一项健身运动来开展。原联邦德国还建立了全国性的笑联盟,定期举行笑比赛。美国更是不遗余力,不少医院规定,凡进入医院的病人每天都要进行15 分钟的笑疗,或服用笑剂,即观看喜剧演员表演、阅读幽默小说等。 所以,每个人都要自寻高兴,要自寻欢乐,捕捉欢乐,创造欢乐,始终保持乐观情绪。如何保持乐观情绪呢? 要将家庭建设成为加油站、安乐窝、幸福港。 学会风趣幽默,欢快的情绪就能随时陪伴自己。 要有知心朋友,可以享受莫大的快乐。 要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使生活丰富多彩。 不要轻易认为自己老了,尤其在心理上要做到永远年轻。 要美化自己,要从里到外都美。 我们应该改变哪些不良生活方致,学习哪些健康生活方致? 1 什么叫生活方式 简单地讲,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玩的方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烟草、酒精和药物的消费及运动,是决定个人健康的主要因素。 2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哪些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主要是指那些不懂营养、不讲卫生、不会养生、个性不健全、不会花钱、给健康带来损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赌博,喜吃油腻食物、偏食、甜食、咸食、挑食、暴饮暴食,喜吃烟熏、火烤、滚烫、霉变、油炸食物,吃饭不分餐,饭前便后不洗手,不讲饮食卫生,不爱吃蔬菜、水果,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室内空气不流通,滥用药物,贪图舒服,缺乏安全常识,信巫不信医,精神紧张,暴怒冲动,孤独寡言,抑郁多疑,自我封闭,攻击报复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最严重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6 种: 吸烟; 酣酒; 膳食结构不合理; 缺少运动; 心理应激能力下降; 交通事故。根据多年的调查,我们认为在人群中应特别下大力气改变以下10 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改变吸烟酗酒的生活方式; 改变天天过年的生活方式; 改变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 改变不参加任何活动的生活方式; 改变不查体、不看病的生活方式, 改变依赖和滥用药物的生活方式, 改变工作、娱乐过度的生活方式; 改变寂寞孤独没有朋友的生活方式; 改变固执、优郁、暴怒、攻击的行为; 改变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的行为。以上10 种表现不一定概括得很准确,但在进行第二次卫生革命、防治现代生活方式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战斗中,每个人都能找出几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并应切实加以改进,这是获得健康长寿的重要之道及根本之道。正如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所说:“世界上绝大多数影响健康和过早夭亡的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来防止的。只要改变一下生活方式,死亡率可以减少50 。” 3 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卫生状况,向各国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要求人们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我国前卫生部长陈敏章指出:“如果每个人都能主动地担负起保护自己健康的责任,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就能提高。”我国卫生部1986 年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立良好卫生习惯的八条要求, 心胸豁达、情绪乐观; 劳逸结合、坚持锻炼; 生活规律、善于休闲; 营养适当、防止肥胖; 不吸烟、不酗酒; 家庭和谐、适应环境; 与人为善、自尊自重; 爱好清洁、注意安全。美国是最早以政府力量推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促进入民健康的国家。美国20 世纪60 年代的调查发现,在死亡人数中,50 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美国政府建议人们高度重视生活方式,向全国人民提出了以下六条要求: 不吸烟; 不酗酒; 节制饮食、减少热量,控制脂肪、糖和盐的摄入; 适当锻炼;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早期发现疾病; 注意交通规则、使用安全带。通过30 多年的努力,美国人民已养成了新的习惯,人们由喝烈性酒逐步改成喝葡萄酒,大大减少了脂肪、糖和盐的摄入量,膳食纤维量每日增至30 克,保健品销售量逐年提高,全国有五千四百万人戒烟,有1 亿多人(占全国人口64 % )参加体育锻炼。由于保健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美国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30%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认识现代病的危害,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又称为“自我创造的危险”,主要是指那些不懂得养生、不懂得营养、不讲卫生、性格不健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吸烟、酗酒、吃盐过多、吃糖过多、喜欢吃肥肉、不喜欢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爱吃熏烤食物,吃霉变、腐败的食物,吃滚烫的食物,暴饮暴食,偏食、挑食、不爱运动、性格过于内向、过度急躁、忧郁、紧张、生活不规律、贪图舒服、滥用药物等。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原因,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曾向全世界提出6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们是:吸烟;酗酒;营养不平衡;运动不足;应激能力下降;交通事故。 食盐过多 远在5000多年以前,古代人就已经开始将食盐用于调味。盐不仅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咸味剂,又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它可以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维持体液渗透压及肌肉的兴奋性,保持细胞的渗透性。 近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类对食盐的需要量极低,儿童每天需要量为4克,老年人为5克,成年人为7克。过量摄入食盐可以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而且与胃癌的发病也有关系。我国人均每天吃盐量约为16克,比西方国家高50%。高盐饮食是我国北方人患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北京,平均每人每天吃盐量为16一17克,高于全国平均值,与此相应,北京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最高。实验证明,盐的每日摄入量增加1克,血压平均增高10毫米汞柱。因此吃盐越多,患高血压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食物的盐分,主要在菜肴之中,其次是咸菜,再就是腌制的鱼、肉、蛋等。所以,不能单纯计算做菜放了多少盐,咸菜、咸肉、酱油、腐乳、榨菜、豆瓣酱中盐量都很高,也要把它们计算在内。所以大家尤其是北方人要改变高盐饮食习惯,咸菜也要少吃,一家三口每月最多用盐250克,用酱油500克。 吃霉变、腐败、烟熏、火烤、腌制等被污染的食物 对食品的要求,不仅是营养丰富,更重要的是,食品本身必须既无化学性毒害,也没有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杜绝食品的污染,防止“病从口入”、“癌从口入”。在三大类致癌物质即化学致癌物质、物理性致癌物质、生物性致癌物质中,有三种强致癌物即黄曲霉素、3,4-苯并芘、亚硝胺,它们存在于多种食物、饮水、土壤、空气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饮食卫生差,忽视把好“病从口入”关。不少人到饭店用餐,不仅从不分餐,有人还有个不好的习惯,喜欢给别人夹菜。在家中都喜吃团圆饭,绝大部分人都不分餐,容易染上各种胃肠道传染病。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到饮食卫生差的饭店用餐,在饭店和家中进食均应分餐,固定个人餐具或用公勺、公筷等。假如发现胃肠道传染病患者,应隔离、分食,餐具用品消毒,防止互相传播。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