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概论黛玉葬花赏析 学号:311005040105 姓名:翟振可 班级:城管10-01 学院:测绘学院黛玉葬花赏析黛玉葬花是宝黛生活中的一次小误会,是两个人感情的又一次真情表达。而这一章的中心就是葬花吟。黛玉究竟为什么要写葬花吟?在与黛玉同看西厢记一章中,宝玉说自己就像“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则如具倾国倾城相貌的莺莺,这是那个时代最直接的表白。 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居然“眼圈儿红起来”。在那时,表白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怀疑宝玉利用“淫词艳曲”来“欺负”自己。 但是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 然而薛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加上对宝玉的误解,以及疾病的缠绕,生命短促的预感,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吟。 林黛玉很怜惜花,她感觉得花落了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用花来比喻自己,葬花吟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诗歌之一。期间贾宝玉和林黛玉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片段之一,看过红楼梦的人都很难忘掉。 黛玉葬花吟中对生命短促之感叹,极大地撼动了宝玉的心灵,宝玉“不觉恸倒在山坡之上。”尔后,宝玉又向黛玉进行了大段剖白,回顾了他们二人从小儿“一桌儿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姑娘想到了。”并最后说黛玉“人大心大”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说得黛玉也哭了。 说到葬花的故事的由来,有人说葬花吟是从唐寅的两首诗中“脱胎”的(红楼梦辨)。诗歌当然是有所继承和借鉴的,但不应把文艺创作的“源”和“流”的关系弄颠倒了。葬花吟在某些遣词造句、意境格调上利用前人之作,根本不必到明人的文章中去找。唐初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类为人熟知的诗句足以借取利用。葬花情节,也未必取自唐寅将牡丹花“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事,作者的祖父曹寅的楝亭诗钞中也有“百年孤冢葬桃花”的诗句,难道还不足以启发他的构思吗?但这些都是“流”,都仅仅是利用,既不表现诗的主要精神,也决不能代替作者源于现实生活的创造。何况,如前所述,此诗中,作者运笔鬼斧神工之处,完全不在于表面上那些伤春惜花词句的悱恻缠绵。 当然,葬花吟中消极颓伤的情绪也是极其浓重且不容忽视的。它曾对缺乏分析思考能力的读者起过不良的影响。这种情绪虽然在艺术上完全符合林黛玉这个人物所处的环境地位所形成的思想性格,但毕竟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有意识借所倾心的人物之口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从而显露了他思想上的弱点。我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她把花比喻成自己,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哀音的代表,诗歌风格上仿效初唐的歌行体,在抒情上淋漓尽致,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当然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首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线索。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中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了,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无疑。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了。因而,她悲叹“花魂鸟魂总难留”,幻想着自己能“胁下生双翼”也随之而去。她日夜悲啼,终至于“泪尽证前缘”了。 “花落人亡两不知”,若以“花落”比黛玉,“人亡”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的。宝玉凡遭所谓“丑祸”,总有别人要随之而倒霉的。先有金钏儿,后有晴雯,终于轮封了黛玉,所以诗中又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双关语可用来剖白和显示气节。“一别秋风又一年”,宝玉在次年秋天回到贾府,但所见怡红院已“红瘦绿稀”,潇湘馆更是一片“落叶萧萧,寒姻漠漠”的凄凉景象,黛玉的闺房和宝玉的绛芸轩一样,只见“蛛丝儿结满雕梁”,虽然还有宝钗在,而且以后还成其“金玉姻缘”,但这又怎能弥补他“对境悼颦儿”时所产生的巨大精神创痛呢?“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难道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只是从脂评所提及的线索中可以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2.1代数式的概念 说课稿-苏科版(2024)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19年全国中考真题物理解答详解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15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27.2.3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切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数学
- 广东省德庆县莫村中学2015届九年级体育上学期第十八周 第2课 体素质练习说课稿
-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2018中国历史第一册-统编版五四学制2018
- 危险废弃物处理工程施工实施方案
- 高中生物 第三章 胚胎工程 3.1 受精和胚胎发育说课稿 苏教版选修3
- 编创 有趣的节奏教学设计小学音乐沪教版六年级下册-沪教版
- 城市道路路灯电气施工方案设计要点
- JJG 20-2001标准玻璃量器
- 2024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表汇总(七-九年级)中考复习必背
- 《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CT检查设备十大品牌简介
- 英语中的时间表达(示范课例)
- 项目产品研发各阶段质量控制输出文件
- 脊柱外科进修汇报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苏州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纲要课程笔记
- 危重症患者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课件
- 《学术英语(综合)》课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