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鲍姆嘉登美学诗学思想读后感鲍姆嘉登生活在18世纪的德国,生于1714年,卒于1762年,狄德罗生于1713年,卒于1784年,可见,他们两人是同时代的人。不过从他们的美学思想来看,鲍姆嘉登对人的主体性的以及非理性心理因素的认识较之狄德罗要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相对于理性的感性力量对于人的重要作用。不过,他们二人的美学思想也有共通之处,都为突破古典主义僵化的理性至上的原则作出了努力,并为随之而来的浪漫主义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一点上,鲍姆嘉登较之狄德罗可能还算不上有明确的意识,但的确反映了当时时代哲学和文艺思潮转变的趋势。鲍姆嘉登直接师承于沃尔夫,他的哲学思想也属于正统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莱布尼茨把人的认识分为四等,即“混乱和朦胧的认识”、“若明若暗的认识”、“明晰清楚的认识”和直觉的认识,其中前两种认识属于艺术审美领域而后两种才属于理性参与的认识。而在当时的时代,理性的认识被认为是“高级的认识能力”,而感性的认识能力则被认为是“低级的认识能力”,是应当避免的,或者至少是不值得研究的。沃尔夫的逻辑学只就研究“高级的认识能力”,而将感性认识能力着一块内容排除在哲学研究之外。鲍姆嘉登要做的,就是为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填补上这一空缺,使之更为完善。鲍姆嘉登认为,作为哲学家,不能对人类这么重要的一种认识能力熟视无睹,感性认识能力中也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规律值得哲学家去研究,他提出逻辑学是感性学的“大姐”,也就是说,感性学与逻辑学是并列的姐妹关系,不应当忽视。他说,“广义逻辑学的任务应是指导这种能力(低级的认知能力)去对事物进行感性的认知。但是了解我们逻辑学情况的人是不会不知道这一领域现在是多么荒芜。如果逻辑学依照其定义被限制于一个十分狭窄的区域内(事实上它已被限制在这种区域内了),它可不能算是一种以哲学的方式把我事物的科学。由于心理学已经提供了可靠的原理,我们无须怀疑是否存在一种有效的科学,它能指导低级的认知能力,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P169)可见,鲍姆嘉登已经非常明确的认识到了对感性能力进行研究并建立学科的必要性了,这里当然还有心理学的创立给予他的信心。一、 关于美学的定义鲍姆嘉登最早提出用sthetik(感性学)的学科名称,是在1735年他提交的博士学位论文诗的哲学默想录里。在默想录的最后一章中115-117,鲍姆嘉登首次提出了“感性学”作为“美学”学科的名称的提法,并论述了理由。他说,“希腊哲学家和教父们已经仔细地区分了“可感知的事物”和“可理解的事物”。很显然,他们没有把“可理解的”与感觉到的事物等同起来,因为他们以此名称表示尊重远离感觉(从而远离意象)的事物。因此“可理解的事物” 是通过高级认知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可感知的事物” 是通过低级的认识能力 作为知觉的科学或“感性学” (美学) 的对象来感知的。(P169)在这里,鲍姆加登清楚地表明了立场,即事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理解的事物”(高级认识能力认识到的事物) ,对应的研究领域是逻辑学 ;而另外由一类同样值得“尊重”的事物是“可感知的事物”(低级认识能力认识到的事物),对此,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应的研究领域,他建议建立“感性学”即“美学”来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感性学同样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科学,可以用来指导人更好地进行感性认识。1750年,鲍姆加登正式出版了他研究感性认识能力的专著美学出版,在这本书里,他更加明确的为美和美学提出了严格的定义,显示了他对感性学问题研究的重视程度,是一以贯之的。鲍姆嘉登关于美学有两条重要的定义,其一是在导论的1中开篇提出的“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P13),其二是在“理论美学”第一章第一节14中提出的著名的论断“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完善感性认识)。而这完善也就是美。据此,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这是应当避免的。”(P18) 我们先来看他关于美的定义“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完善感性认识)”,这句话和他的老师沃尔夫关于美的定义很相似,沃尔夫曾对莱布尼茨对美的理解做过总结,他说:“美在于一件事物的完善,只要那件事物容易凭借它的完善来引起我们的快感。”我们可以理解为“美是我们感官认识到的完善”。这个定义一鲍姆加登对美的定义区别在于,莱布尼茨沃尔夫虽然认识到了感官认识能力对美和美感产生的重要作用,但归根到底美产生于事物的完善,而鲍姆加登对美的理解将人的主体性因素更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美的产生,就在于认识的本身,是人的感觉,完善在于感性认识本身,而不是客观事物之中。在莱布尼茨沃尔夫那里,人的主体审美认识是混乱的,清晰在于审美对象的本身,而鲍姆加登则把混乱的、清晰的都归入人的主观感觉中来,这就把在狄德罗那里还摇摆不定的美到底是在主观还是客观的“关系”这个问题也被鲍姆加登统统拿到主观范围内来解决了。鲍姆加登对美的定义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他对于诗的定义,“诗就是一种完善的感性谈论”(P129),可见在撰写默想录的时候,鲍姆加登就已经初步形成了他的美学观念,期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感性”,另一个是“完善”。因为从感性认识到“美”的产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感性认识到美的飞跃,关键在于“完善”。“完善”这个概念在西方古典美学中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上文已经提到过,鲍姆加登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完善”这个对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从客观事物,转移到人的主观认识中来了。在默想录里,其实鲍姆加登通篇都没有谈论什么是美的问题,贯穿始终的中心问题是“诗意”,这可以看作是“美”的一种实现的方式。鲍姆加登认为,感性的谈论可已有非完善的和完善的两类情况,前者是一般的修辞学,对应的谈论形式可谓神学的,凡俗的,司法的,可论证的和可思考的形式;后者是诗的艺术问题,对应的形式为叙事诗,戏剧诗,抒情诗等。区分这两类“感性谈论”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体现“完善”上面,而这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至于究竟在怎样的程度上才会产生这两种差别,鲍姆加登也认为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他说“我们需要一个有才能的几何学家,并不亚于划分佛里家人和密西亚人的疆界。”(P170)可见从感性谈论到“诗意”之间有演化是一个多么复杂的问题,那么同样的,从“感觉认识”到“美”之间的推论和演变过程也是同样复杂和值得研究的,而这正是鲍姆嘉登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他美学思想展开的内容。在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中,哲学分为实践哲学和理论哲学两类,前者对应的是伦理学而后者对应的是逻辑学,感性认识方面的问题被排除在哲学研究的体系之外。因此,鲍姆加登对感性学的提出,不但突破了前人哲学研究的底线,更是完善了哲学研究的领域,从此,实践哲学、理论哲学和感性学三类对应的人的知、情、意三类能力的哲学人类学研究领域开始形成,我们也从鲍姆嘉登那里看到了康德哲学三大批判的雏形。我们可以说,现代“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鲍姆加登这里正式诞生了。当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理性派的强弩之末,鲍姆加登的美学思想仍然只能算是站在承前启后的门槛上的过渡人物。他的思想中并未隔断他与莱布尼茨沃尔夫哲学体系的联系,因而仍然属于理性派的。例如他的美学是一种“感性认识”,落脚点至于“认识”二字,这就规定了鲍姆加登的美学,仍然是一种认识论的美学,即便再重视感性和主体感官的作用,都还只是为了最终的理性认识作铺垫。而且他把逻辑学称作美学的“大姐”,那么美学就是逻辑学的“小妹”啰?这说明在他心目中,逻辑学的地位多少还是要较美学的地位优越,感性方面的认识总还是从属与理性认识的。 二、 美学的研究对象上文已经提到过,鲍姆加登曾为美学研究领域划分了四个范围,“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P13),即“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在这四个领域的提法中,最为人说诟病的是他一会儿把美学作为一种“理论”和“科学”,一会儿有提为“思维的艺术”。在鲍姆加登的年代,“艺术”等同于“技艺”的意思,而即便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艺术”的意思,也是与科学和理论所代表的具有严密理论体系的学科是矛盾的。对此,鲍姆加登自己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科学可技艺二者并非相互对立的技能。在很多情况下,过去只能叫做技艺的东西,今天不是又同时成为科学了吗?经验将会证明,我们的这种技艺可以用科学来加以阐明;而且这也是不证自明的,因为心理学等能够为此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这种技能值得升格为科学。”(P16)可见在美学到底是一门技艺还是一门科学的问题上,鲍姆加登本人认为两者可以合二为一,虽然他对此有着一套自己的解释,但这两点之间是需要探究和澄清的。 仔细来分析这四个范围,其中“低级认识论”其实和总的定义“感性认识的科学”的含义是一致的,这个定义来自于沃尔夫的哲学的提法,按照鲍姆加登自己的说法感性认识是指“在严格的逻辑分辨界限以下的,表象的总和。”(P18)是与逻辑思辨能力等“高级认识能力”相区别而并行的一种能力。他还详细列举了“低级认识能力”包括敏锐的感受力、幻想力、洞察力、记忆力、创作天赋、良好的趣味、预见力、表述表象的能力等等,而且天生的美学家还需要具有“情感力”和“希冀能力”促使他对美进行不断的追求,这些都与启蒙时代人本主义对人性的再次发现和肯定相呼应。虽然鲍姆加登的审美趣味可能仍然停留在古典主义审美的水平上, 但是他对美和艺术现象的研究重点,则发生了带有现代启蒙性质的转变。“自由艺术的理论”方面,“自由艺术”是西方古代的一个传统概念,在古希腊,甚至在鲍姆加登这个时代,“艺术”仍然有“技艺”的意思,泛指一切非自然的人工技艺,而不是我们今天所指的关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专为审美而作的技艺。我们今天所指的狭义的“艺术”,在古代西方,就是“自由艺术”概念的所指。这样看来鲍姆加登所要创立的美学,是一种包括艺术哲学在内的科学,美学与艺术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美学理论的法则它好似各别艺术理论的北斗星分散在一切自由的艺术中”,然而美学理论的范围又要高于艺术理论,“它包含的领域更为广阔:只要什么地方以美的方式去认识比以不美的方式认识更好些,只要什么地方不需要科学的认识更好些,这些法则就适用。”(P36)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当时的流行的观点,是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一脉将美学混同于修辞学、诗学等各别艺术理论的看法,虽然鲍姆加登在他自己的著作中仍然没有摆脱修辞学和诗学的研究体例,但是在他对美学的概念中,已经明显意识到了问题的局限,希望跳出窠臼,创立一门凌驾于所有各别艺术理论之上的关于艺术美的问题的科学,从而更好地指导各类艺术;另一个问题对艺术的理解,鲍姆加登把艺术归为感性认识的领域,这也与当时古典主义的理性哲学的艺术理论也大相径庭。以上两点,都能够表明鲍姆加登的美学理论具有了启蒙性质。最后两点,从美学作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这样的提法,我们可以看到鲍姆加登的美学观念对感性和理性的调和。鲍姆加登认为,人可以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他说“美学是同人的心灵中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自然禀赋一起产生的。”(P22)显然,鲍姆加登认为,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与以逻辑的方式进行思维都是人的一种自然禀赋,这是一种区别于理性,又与理性相类似的一种思维方式。鲍姆加登还反复提到了“理性类似物”的作用,根据注释,我们知道“理性类似物”是指:认识事物的一致性的低级能力,认识事物的差异性的低级能力,感官的记忆力,创作能力和判断力。(P13)这与他对“低级认识能力”的范围表述基本一致,可见“理性类似物”也好,“理性类似的思维”也好,都是导致美的产生的一种感性能力,它相对理性能力而独立。不过既然是一种“思维”的能力,自然也不会是完全非理性的,这是一种用感性能力进行思维和推理的禀赋,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理性的参与。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多理性的规则可以研究,那么美的思维、感性的思维能力同样也有很多理性的规则可以去探究,而这正是鲍姆加登所要创立的美学需要研究的。在这里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鲍姆加登身上的理性派的影子。三、“审美的真”(需要进一步理解)事实上,鲍姆加登确实始终没有能够跳出理性派思维的最终束缚。在他的美学中,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探讨关于“审美的真”、“逻辑的真”和“审美逻辑的真”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他将审美看作是美的思维和理性类似思维的必然结果,因为“思维”就有理性推理的意思,而逻辑理性推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真”的问题,而感性能力最终应该对应的目的是“美”的问题,鲍姆加登花费大量精力,要探讨的“审美的真”的问题,既是调和感性和理性的倾向,又是在为美学在理性派的思想体系中为感性学寻找一个合法的位置而作的努力。鲍姆加登认为,审美领域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求真,他说“在美的思维领域里,第三个任务就是达到真,达到审美的真实性,也就是凭感性就能认识到的真。”(P41)他将真分为客观的真和主观的真,前者是形而上学的真,质料的真,后者为精神的真,是通过感官刺激而产生的,形而上学的真在心灵中的表象,需要通过“回忆”来唤起。而“逻辑的真”和“审美的真”都是对形而上学的真在心灵中的反应,不过两者分属不同的认识能力来把握(他还特别把这两种主观的真合并称为“审美逻辑的真”):“这种形而上学的真一会儿展现在纯精神意义上的知性之前,也就是说,它包含在知性清晰地构想出来的客体之中,这种真我们也可以称为狭义的逻辑的真;这种形而上学的真一会儿又是与理性相类似的思维和低级认识能力的对象,而且仅仅是或主要是它们的对象,这样,我们就把它叫做审美的真。”(P41)逻辑的真对应的是知性能力,审美的真对应的则是感性能力。两种认识能力都能达到“形而上学的真”(即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的真),只是途径不同。鲍姆加登也看到了审美的真具有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可然性”,它不能达到像逻辑的真那样的明确的效果,虽然我们在审美的真中不能完全确定它的真实性,但是我们也看不到假。四、 诗学鲍姆加登对“诗意”的理解,是与他对美的理解密切相关的。关键词是混乱而清晰的,在这个看似矛盾的表述中,鲍姆加登其实有他自己明确的所指。所谓混乱,是一种严密逻辑理性推理之下的认识能力,即感性的认识能力,他需要运用情感、回忆、预感、洞察力等等感性能力来表述,而不能用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表达。所谓“清晰”,是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心中激起的表象需要有“周延广阔的明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书离婚
- 金融研究合作协议的法律框架
- 奢侈品市场分析报告研究
- 伊朗核协议书中国作用
- 宅基地赠与协议书
- 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书
- 车商收车协议书
- 企业并购协议书
- 企业代理协议书
- 诉讼离婚协议书
- 某地区地质灾害-崩塌勘查报告
- 导尿术操作护理课件
- 推进班组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优势视角课件完整版
- 花城版音乐课时15-第12课 走近戏曲(一)观赏京剧学习念白-京剧丑角的念白《报灯名》-课件
- 《食品安全法》与粮食质量安全专题培训课件
- 2023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文理分科心理测试问卷
- 初中作文讲座教学课件
- 农村厕所改建技术培训-三格化粪池式厕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