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治理结构与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docx_第1页
母公司治理结构与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docx_第2页
母公司治理结构与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公司治理结构与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 摘要: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海外事业的国际背景下,文章通过收集中国上市企业集团的FDI相关数据,对母公司治理结构与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实证检验了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影响,且证实了母公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和董事的政治关联性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正向影响。 下载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股权进入模式;所有权结构;政治关联 一、 引言 为了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于1999年12月16日于在德国柏林成立了20国集团,又称G20。中国作为20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对其跨国企业母公司治理结构与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这一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 母公司治理结构与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 1. 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进入模式的定义不同,已有研究也早已证实不同的所有权结构(股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控制能力;Killing认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直接的所有权控制机制比非所有权控制机制效率要高。Anderson和Gatignon(1986)从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掌握的控制权的角度出发,将进入模式进行了定义和划分。他们把海外进入模式看作是使企业能够控制其境外业务的治理结构,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各种形式安排从高到低进行控制的连续统一体。他们根据进入者控制水平对进入模式进行分类:(1)高控制模式绝对控股、全资子公司;(2)中等控制模式对等权益、较大权益、等权益(50/50股权)、契约式合资公司、管理合同、限制性排他合同、特许经营、非排他吐限制合同、排他性非限制合同;(3)低控制模式分散权益、非排他性非限制合同(如集中分销、某些许可经营)、小股东。而Pan和Tse提出的市场进入模式层次模型,首先将进入模式视为股权与非股权两种,其次股权进入模式又分为全资经营和合资,而非股权进入模式则分为契约合同和出口。本研究将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权控制,因而研究海外子公司的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 2. 公司治理结构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债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根据以往对公司治理的研究(La Porta et al.,1999;Mallin,2004),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司治理特征在于公司所有权及其控制权,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 Lien等(2005)的研究表明:在企业中,决策能力的基础主要来源于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所持有的股权。Claessens等(2000)则研究认为上市的企业股份广泛持有,或者被金融机构持有。最近的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会对企业战略(包括国际化)产生不同的影响(Hoskisson et al.,2002;Tihanyi et al.,2003)。特别是Douma等(2006)的研究表明境内金融机构持股与境外金融机构持股相比,对企业绩效具有负面影响,而且境内金融机构往往通过复杂的非正式关系网络与家族企业产生联系。此外,境外机构投资者则与企业投资组合公司没有强业务联系,因而企业更有可能鼓励高风险、高承诺的FDI决策,即高股权进入模式;而境内金融机构则更可能与规避风险的家族企业、母公司股东和业内人士形成联盟,进而支持低承诺进入模式,即低股权进入模式。 此外,企业FDI的战略决策将由董事会成员共同作出,同时监事会负责监督。而且越来越多的战略性研究已经意识到了公司治理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战略作用,不仅仅包括董事会的规模,还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对董事会进行监督的监事会规模,以及政治关联等因素。因而,在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母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和政治关联等因素对其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 假设提出 1. 所有权结构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来看,机构投资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股东。一些学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的已经验证了这一观点,即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对公司治理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深刻影响着公司的战略选择。(Filatotchev et al.,2001;Hoskisson et al.,2002;Lien et al.,2005)。 一些学者将投资者(如Brickley et al.,1988;Kochhar & David,1996;David et al.,1998)进行了区分,即将其分为“压力反抗型”(Pressure-resistant)和“压力敏感型”(Pressure-sensitive),并且通过实证,证明了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类型对战略决策的不同影响。其中,一种典型的“压力反抗型”机构投资者就是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它们不太可能与其投资组合公司拥有较强的业务联系,而对企业战略决策可能拥有更大的影响力(Hoskisson et al.,2002).。另一方面,境内金融机构投资者则是一种典型的“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它们很可能与其所投资的公司拥有业务联系,并且有责任或义务来支持管理者所提出的议程安排(Tihanyi et al.,2003)。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在母公司所有权结构中,境内金融机构的股权与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所持有的股权呈负向关系; H1b:在母公司所有权结构中,境外金融机构的股权与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所持有的股权呈正向关系。 2. 董事会特征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董事会和监事会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母公司董事会的监事为内部战略信息知识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这些信息知识将被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使用(Hambrick,Geletkanycz & Fredrickson,1993);战略研究特别强调企业面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市场经济体的高不确定性环境时董事会的服务与支持功能(Peng,2004)。而董事会的服务与支持功能通常与董事会的规模和多样性有关,主要集中在董事和监事的总人数。Yermack(1996)研究已表明董事会的总规模影响监督的质量。此外,中国企业中董事的多样性特征主要体现在政治关联性(政治关联是指总经理、副总经理、董事长或副董事长是否曾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官员),即具有政治关联性董事的企业比不具有政治关联性董事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高股权进入模式。由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六、 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与结论在于: 首先,本文较早地将母公司治理结构与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且从所有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两大方面进行了验证。 其次,本文的控制变量结合了母公司、母国和东道国三大层面,尤其是考虑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制度距离、经济制度距离和文化制度距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最后,通过收集G20创始成员中国的上市企业集团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影响,且证实了母公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和董事的政治关联性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正向影响,为中国企业集团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适合中国情境的管理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中南.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走出去”战略.管理世界,2004,(2):139-140. 2. 王钰.从TCL跨国并购视角看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世界,2006,(3):150-151. 3. 周建,于伟,刘小元.跨国企业公司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4):1-8. 4. 蒋瑛,罗明志.战略因素对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基于中国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国际经济合作,2011,(1):31-36. 5. 李维安,李宝权.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倾向成因分析:基于股权结构战略的视角.管理世界,2003,(1):57-62. 6. 王增涛.企业国际化:一个理论与概念框架的文献综述.经济学家,2011,(4):96-1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113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0972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71302097)。 作者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