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doc_第1页
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doc_第2页
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doc_第3页
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doc_第4页
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浙江元济高级中学 高一(13)班课题组员:张康康胡志栋沈叶慰沈奕凯指导老师:雍建红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讯设备也越来越发达,我校学生中拥有手机、小灵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小灵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其中有些学生带手机、小灵通到学校是为了方便与家长联系,但也有些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只是为了和朋友发短信、打电话聊天,还有的学生是为了考试作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那么我们中学生到底应不应该使用手机呢?对此,我们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校学生以及各位家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希望同学们能正确认识手机、小灵通的作用,并合理地利用它们。关 键 词:手机 小灵通中学生 使用状况调查研究研究方法: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研究过程:1、文献研究阶段: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文献,以确立课题。2、调查研究阶段:讨论设计问卷并调查,分析研究。3、成果汇总阶段;将研究小组组员的各种信息整合分析,并形成研究报告。研究目的:通过研究这一课题,了解我校学生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的现状,并探讨其对中学生产生的影响,寻求合理使用手机的方式,并希望同学们能正确使用通讯工具。研究成果:一、课题背景: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讯设备也越来越发达,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已进入千家万户。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中学生中拥有手机、小灵通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这些通讯工具在学校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但这些同学中大都是用来给同学发短信、打电话的,甚至有的使用手机、小灵通在考试中作弊这不仅导致了这些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听课效率不高,成绩也逐渐下滑,有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习氛围,考试风气,导致了个人品德行为的不健康发展。为此,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觉得很有必要探讨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到底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呢?我们该如何使用手机和小灵通,才能不影响我们的学习呢?学校、教师、家长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呢?二、我校学生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的现状调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移动公司不停地大声吆喝“实惠”,手机也跟随着它一路从南亮相到北,从东摆到西。现如今,就连中学生拥有手机也不足为奇。有的人说是为了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联系,也有人说是为了学习重压后的愉悦和放松。尽管如此,我校还是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那么到底中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呢?使用手机对中学生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对此,我们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针对学生教师而言的,另一份是针对家长而言的。对于家长的问卷我们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的问题对应的选项您的答案您的性别A、男B、女您子女的性别A、男B、女您的子女在就读A、小学B、初中C、高中关于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您的意见是A、赞成,有一定的好处B、反对,根本没有好处,且影响学习C、不好说D、视学生年龄和自制力而决定您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学校使用手机了吗A、知道,是我专门给他配备的B、知道,是他自己买的C、不知道D、肯定没有如果您的子女在校使用手机,您将A、置之不理,随他去吧B、坚决没收,不准使用,进行教育C、不没收,引导他合理使用D、无法处理,请求校方教育引导您认为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主要是A、追求时尚,赶潮流B、与家长联系C、与同学或朋友联系D、上网、拍照、玩游戏、或其他您认为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好处是A、没有好处B、我认为好处是: 如您的子女有手机,则月费用为A、20元以下B、2040元C、4050元,或 D、不知道您认为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坏处是A、浪费金钱,家长有一定的经济压力B、浪费时间,严重影响学习C、过多交往、可能会早恋D、有辐射,影响身体关于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您还有什么高见 我们的分析结果如下:题号/选项ABCD150%50%268.75%31.25%313.3%26.7%60%40%58.8%29%12.2%56.67%13.3%13.3%66.7%60%53.3%40%6.7%725%43.75%12.5%18.75%895%与家长联系941%17.6%6.1%35.3%106.1%70.6%23.3%0%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我们分析得出:使用手机的学生中有60%是高中生。但高中是我们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高中的学习关系到我们的将来,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学习的时间,而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这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有58.8%的家长明确反对自己的孩子使用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他们认为这根本对孩子来说没有好处而且影响学习。有53.5%的家长表示如果他的孩子在校使用手机、小灵通,他将坚决没收,不准使用,并对他的孩子进行教育。还有一些家长表示不会没收,但会引导他们合理使用。有43.75%的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主要是与家长联系,有25%的家长认为是为了追求时尚,赶潮流。有70.6%的家长认为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坏处是浪费时间,严重影响学习。有41%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手机月费在20元以下,也有6.1%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手机月费在40元以上,这就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关于对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其结果讨论后一致认为,学生并不是说不能带手机进入校园,只是凡带手机进入校园者,绝大多数都不能合理正确使用,未能正确发挥手机的作用,往往因为使用不合理,理解上偏激而导致严重影响学习,甚至走上了违反考试纪律的道路。三、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通过问卷的调查研究,我们讨论后,一致认为,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一)利的方面:、便于交流与沟通学生不仅要学习,还要学会交际,63%的学生及10%的老师认为高中生使用手机能更方便与朋友家人和老师的交流与联系,确实如此,一些未曾见过太多“太阳”的学生,一见“太阳”便会脸红,好的是手机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使双方都能够更坦言相对,抒发自己心中的压力。、调节思维适当的发短信、玩游戏可以增添课余生活的乐趣,每当你为做很多理科题目或背诵许多文科条目而心烦气燥时,请将注意力转移,发发短信,玩玩游戏,也许你的脑中就回出现新的思路,等待你的将是一片蓝天。、获取信息、拓宽眼界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及时知道校外所发生的事情,特别在时事政治方面的无知,这足以表现出我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不负责。而利用手机我们可以更快捷、更详细的了解国内外的各种新闻,开阔我们的眼界。另外我们可以准确掌握时间,更合理地安排休息时间和学习生活,在出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手机附有的先进功能了解气象。(二)弊的方面:、影响学习短信聊天,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与休息,在对一个班进行调查中,有12%上课经常使用手机。35%的学生上课偶尔使用手机,由于高中生自控能力较差,当上课感到枯燥乏味是,就会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严重影响听课质量。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攀比成风家里的独生子女就如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看着别人有手机,自己也不能够落下这个面子,争着抢着要买,尤其在手机功能的比较更是疯狂,人家的手机能拍照,我的手机能看影像的;你能下载歌曲,我还能上网、网上聊天,这样会助长学生的攀比心理,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铺张浪费手机的消费额外加重父母负担,在校外进行的调查显示15%的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的月话费超过20元,以一年来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费用至少要250元。对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给家长增加了新的负担。、考试作弊作为新时代的通讯工具,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校本届学生就有因利用手机作弊而受到处罚的,并且一条信息可以群发给好几个人,使作弊的范围扩大,导致开始失去公平性,影响校风,使学生有依赖性,不思进取,成绩下降。、影响校园治安和课堂纪律手机是贵重物品,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有偷盗行为。我班就有多位同学的手机丢失。因此,手机也成为一些犯罪分子偷窃和抢劫的对象。在课堂上,老师手机的铃声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质量,如再多几台,正常的教学秩序早就无法维持了。、手机辐射影响身体健康许多广告上都说手机有多少多少的先进功能,却从未提起对人体的伤害。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岂不追悔莫及。国际癌症研究所将极低频辐射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质。这一结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并希望从预防控制的角度,努力避免电磁辐射。、“手机中毒”过度使用手机不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更不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据我们搜集的有关材料所知,现有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使用手机,使手机成为他们生活中心,一旦分开,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极端恶化,要么烦躁不安,要么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侵犯他人的隐私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中国市场有摄像头的手机共卖出2500万部,比数码相机还要多。到2005年,带摄像头的手机将占据整个市场的一半。一些行为不良的学生,在老师上课将得津津有味,浑然不觉时,下面几个摄像头早已“咔嚓”来个全记录,下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有些甚至会发到网上,这样已构成侵犯他人的隐私。这些行为都引起了老师的反感和忧虑。四、结束语:本次研究性学习,让我们明白了手机的使用在校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让本小组对信息时代的产物的两面性进行了深刻反思。我们认为,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还是弊大于利。当然,如果你认为弊大于利,那么一定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一个是学生自我把握,另一个是家长对这一类事件的关注,那如何做到适中,我们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1)最好在学校不要带手机,因为我们学校内有磁卡电话,寝室内也有电话,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电话,反正,绝对能满足你联系家长的要求,确保家校信息畅通无阻; (2)倘若带了手机,要注意使用的“尺度”问题。上课坚决不用手机;对手机费用进行严格控制,能不打就不打,量情况处理;不要过于要求手机功能的多与少,有手机便行,能起到它所应该有的作用就可以了;(3)学会与父母或老师的沟通,不要过重的把心事埋藏在心底,利用手机去敞开你的心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应该把学习放在首位,抵制一切不良诱惑,只有从我们自身做起才能从根本上抵制不良诱惑,才能确保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的学习成绩稳步提高,我们的人生会更加绚丽多彩。研究性学习的收获与心得体会张康康一个新的产品的诞生,当人们在尽情地享用它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利弊。面对手机,我们应学会保护自己。频繁使用,不但会使身体受到伤害,心理上也会受到极大的创伤,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手机短信中的虚假信息,我们应科学地使用手机,真正成为手机的主人,做到手机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我们被手机控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本次“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课题的研究,我们小组的成员对探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到看事应用“一分为二”的思维去考虑事物的百态,不能以偏概全。首先,我们组共同讨论,研究如何进行这个课题,然后,分行各路去采访、问卷调查、笔记、查资料,最后进行总结。在调查过程中,尽管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我们都尽全力的克服了。从中,增强了我们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提高了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水平,培养了我们团队和作作的精神。胡志栋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首先培养了一种认真思考周围事物的习惯,并且也锻炼我们团结活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开创进取,专心探索的能力。其次,我认识到社会综合性也是一个交流思想和探索成果的窗口,能够增强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并与共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建立深厚的同学友谊。懂得了只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就会更容易地渡过难关,到达成功的目的地。最后,我认为只有不断的探索,总结,才会有更好的提升,希望有更多的机会,积极投入社会综合实践的活动中去。当然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同时我也要努力学习,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沈叶慰通过这次的研究性调查报告,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虽然在调查的过程中碰到许多的艰难麻烦,但我没有退缩,特别是在发放调查问卷的时候,平常娇生惯养的我们要自己去面队所有在这过程中发生的情况,也许会遇到别人不配合,整理调查问卷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但我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指导老师的帮助我完成了任务,也感受到了学校开设这门课的意义,以及为何这门课会占这么多学分。在调查的过程中,无论是选题、发放调查问卷、讨论,研究分析,我都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意义,的确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沈奕凯研究性课程是一门培养我们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门课,在此次调查的过程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也体验到了很多。尽管有过很多的困难,但也有一些事令我感到很高兴。研究性学习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有了一次对社会实践机会。同时,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手机。提高自己的修养。关于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研究性学习的问卷调查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我们是元济高级中学09届高一(13)班研究性学习学生,该不该在学校使用手机小组的成员,不好意思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就以下问题我们想知道您的想法,请您予以配合,谢谢!我们的问题对应的选项您的答案您的性别A、男B、女您子女的性别A、男B、女您的子女在就读A、小学B、初中C、高中关于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您的意见是A、赞成,有一定的好处B、反对,根本没有好处,且影响学习C、不好说D、视学生年龄和自制力而决定您知道自己的子女在学校使用手机了吗A、知道,是我专门给他配备的B、知道,是他自己买的C、不知道D、肯定没有如果您的子女在校使用手机,您将A、置之不理,随他去吧B、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