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A标段 现浇箱梁施工方案目 录1 编制依据12 编制说明22.1 编制主要内容和重点22.2 编制原则23 分项工程概况33.1 概述33.2 主要工程量33.3 工期要求43.4 质量要求43.5 自然条件概述53.5.1 地理位置53.5.2 气候条件53.5.3 水域、潮汐63.5.4 工程地质条件64 施工总体安排64.1 施工顺序64.2 设备总体配置及人员配置64.3 电力布置74.4平面布置图75 施工方法75.1 现浇箱梁支架整体设计75.2 施工工艺流程图95.3 支架及贝雷架施工105.3.1满堂支架施工(墩柱高度6m)115.3.2 钢管柱贝雷片施工(12m跨,6组贝雷片)285.3.3 钢管柱贝雷片施工(15m跨,8组贝雷片)395.3.4贝雷梁拆除施工505.4箱梁模板施工515.4.1箱梁模板设计515.4.2模板施工525.5支座安装535.6 钢筋及预应力管道施工545.6.1 钢筋制作安装545.6.2 钢筋保护层545.6.3 预埋件545.6.4 预应力管道埋设555.7混凝土施工555.7.1 砼浇筑555.7.2 箱梁表面及施工缝处理575.7.3 混凝土养生575.8预应力张拉及灌浆575.8.1 预应力筋张拉575.8.2管道压浆625.9箱梁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655. 10 跨路段箱梁施工交通组织665. 11现浇箱梁的养护666 施工进度计划667 试验检测667.1 试验人员岗位职责667.1.1 试验室主任岗位职责667.1.2 试验检测员职责677.1.3 试验工职责677.2 主要材料检测计划688 质量控制措施689 安全文明施工689.1 安全管理措施689.1.1 安全管理目标方针689.1.2 安全组织措施699.1.3 安全技术措施699.1.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699.1.5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709.1.6夜间施工措施709.1.7 施工安全防火措施719.2 现场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719.2.1 场地管理719.2.2 场内管理719.2.3 环境管理729.3 消防保卫措施72附件:安全专项方案7310 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7310.1安全目标7310.2 编制依据7310.3 施工方案7310.4 主要危险源辩识及其危害分析7410.4.1 高处坠落7310.4.2 触电危险7310.4.3 起重伤害7310.4.4 交通安全7310.4.5火灾事故7410.5 安全管理保证体系7410.5.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7410.5.2 项目部安全保证体系要素及职能分配7610.6 安全保证措施7710.6.1 安全原则7710.6.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7710.7 应急预案措施8110.7.1 桥梁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210.7.2 起重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8610.7.3 临时用电安全专项应急预案8810.7.4 大型脚手架安全专项应急预案89 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A标段 现浇箱梁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1.1马青路(南海一路钟林路)提升改造工程(A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1.2马青路(南海一路钟林路)提升改造工程(A标段)招标投标文件及招标文件附件及各个答疑文件1.3马青路(南海一路钟林路)提升改造工程(A标段)施工技术规范及其补件1.4马青路(南海一路钟林路)提升改造工程(A标段)施工合同1.5马青路(南海一路钟林路)提升改造工程(A标段)施工组织设计1.6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标准汇编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1.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1.9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1.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50-2011)1.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1.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1.15混凝土用矿物参合料应用技术规程(J10527)1.16公路工程及混凝土试验规程(T0501-2005)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1.20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号令)1.2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2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2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1.25路桥施工计算手册 周水兴 何兆益 邹毅松 等编著;1.26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1.27钢结构设计原理 苏彦江 赵建昌编著;1.2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9装配式钢桥多用途使用手册;1.30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开展建筑施工模板工程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厦建工2014113号);1.31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关于印发2014年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作要点的通知(厦建工201424号)1.3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 87号文2 编制说明2.1 编制主要内容和重点本方案为马青路提升改造工程现浇箱梁施工方案,本方案编制重点为门式贝雷片支架和碗扣式满堂支架的施工方法及计算。施工范围内下部构造工期的控制是确保现浇箱梁施工进度的重点,需合理安排下部结构施工工序,按计划成联,确保上部结构成联优先,分段施工。为了更好指导施工,特编制此方案,方案重点为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与质量控制,主要是支架架设、模板安装、钢筋加工制作拼装、砼浇筑及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根据本段桥下地基地质、地貌状况,主梁结构设计要点、特点及设计图纸推荐的方法,本合同段现浇箱梁墩高度6m的均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法施工,现浇箱梁墩高度6m的及跨路段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管支撑、贝雷架上支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法。2.2 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坚持工程质量高标准、严要求。(2)组织机械化和专业化施工,使工程质量和工期获得可靠的保证。(3)充分发挥我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和技术优势,利用我单位长期施工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4)合理安排,不影响后续工作,将日常管理纳入总进度、总质量管理框架。3 分项工程概况3.1 概述海新路互通立交位于马青路与海新路交叉口,马青路方向设计起点桩号K2+300,终点桩号K3+950.0,海新路方向设计起点桩号TK0+630.037,终点桩号TK1+580.0,海新路立交已完成海新路上跨马青路主线桥的设计与施工。各转向匝道为A、C、D、F、H、L、O 匝道桥,A匝道桥长358.08m,全宽10m;C匝道桥长1020.08m,全宽10m;D匝道桥长127.04m,全宽10m;F匝道桥长104.08m,全宽8m;H匝道桥长67.04m,全宽8m;L匝道桥长878.58m,全宽10m;O匝道桥长215.08m,全宽8m。主梁均采用等高度鱼腹式连续箱梁,单箱三室,梁高1.8m和2.0m(跨径大于35m), A、C、D、L匝道梁顶宽10.0m,F、H、O匝道梁顶宽8.0m。图3.1 项目完工效果图3.2 主要工程量序号桥名桥长(m)跨径布置(m)梁高(m)断面宽度(m)备注1A匝道344303+304+(372+302)第1、2联:1.8m;第3联:2.0m10m三联2C匝道1006304+303+353+(32.52+31)+(352+30)+(35+37+30)+(302+322)+303+304+302跨距30米梁高1.8m;跨距30米梁高2m;第1.2联:10m;第3联:8m11m14.17m(10.18m+10.14m);第4、5联:10m;第6联:10m10m11.3m10m;第7、8、9、10联:10m十联3D匝道1203041.8m10m4H匝道602031.8m8m一联5L匝道8645352+(352+40)+353+(35+273)+304+(303+32.5)+323+(303+35)跨距30米梁高1.8m;跨距30米梁高2m;10m八联6O匝道201(302)+(19+32+30)+3021.8m第1联:8m;第2联:8m11.6m8m;第3联:8m三联7F匝道903031.8m8一联合计26联、87跨、2903米长3.3 工期要求计划工期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1月31日,具体各匝道桥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3.4 质量要求具体质量要求见下表:表3.1 钢筋骨架允许偏差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容许偏差(mm)检查频率受力钢筋间距两排以上排距5每构件检查两个断面同排10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钢筋间距10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钢筋骨架尺寸长10按照总数的30%检查宽、高或直径5绑扎钢筋网尺寸长、宽10按照总数的30%检查网眼尺寸20弯起钢筋位置20按照总数的30%检查保护层厚度5每构件沿周边检查8处表3.2 现浇梁施工质量检验标准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之内2轴线偏位(mm)103梁(板)顶面高程(mm)104断面尺寸(mm) 高度+5,-105顶宽306箱梁底宽207顶底腹板或梁肋厚+10,-08长度(mm)+5,-109横坡(mm)0.1510平整度(mm)83.5 自然条件概述3.5.1 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厦门市海沧区,海沧位于厦门岛西面、闽南金三角突出部,西与福建漳州接壤,北与厦门集美相连,东南与厦门本岛隔海相望,面积17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3万。3.5.2 气候条件厦门地处南亚热带海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花草树木常青。多年平均气温20.8,最高月均气温28.5,最低月均气温12.5,极端最高气温38.4,最低2.0。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143.5mm,历年最大降雨量1707mm,历年月最大降雨量239.7mm,2-8月为雨季,月平均降雨量为43.4mm。全年主导风向东北,次为东南,9月至翌年4月多为东北风,为沿海大风季节,平均风力3-4级,最大达8-9级,7-9月为台风季节,多年平均风速为1.8-4.8m/s,最大风速为10.8-28m/s,台风发生时,其过境最大风力一般达到11级,瞬时风速可达31-32m/s。从气候特征上,本项目全年可施工,但台风对工程施工有较大的影响。3.5.3 水域、潮汐厦门西海域潮汐为规章的半日潮,潮差较大,历年最高潮位4.54m(黄海高程),历年最低潮位-3.33m。3.5.4 工程地质条件本路段沿线分布的地层按其成因类型及时代,划分为第四系堆积物和燕山侵入岩。拟建项目场地属冲洪积阶地及残坡积台地地貌单元,沿线主要为现有马青路道路上。支架基础处于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和残坡积层(Qel),搭设支架时需对地基进行处理。4 施工总体安排4.1 施工顺序结合承台和墩柱施工顺序,首先施工马青路南侧现浇箱梁,而后施工马青路北侧箱梁,最后施工跨现有道路段。4.2 设备总体配置及人员配置为确保现浇箱梁施工工期,拟投入设备及小型机具如下:表4.1 设备及小型机具序号设备名称规格或型号单位数量备 注1挖掘机220台2场地基础2汽车吊25T台2吊装3平板车11m台1转运4铲车50台2场地基础5压路机18-21T台1场地基础6模板满足施工要求套满足施工要求7碗口架满足施工要求m满足施工要求8贝雷片满足施工要求套满足施工要求9螺旋钢管满足施工要求m满足施工要求10张拉压浆设备数控套111空压机1.2m3台212交流电焊机AX300台1013钢筋切断机XF40B台414钢筋弯曲机GF40-1台315钢筋套丝机Z3T-R6台116钢筋调直机GT4/14台317发电机350kw台3表4.2 人员配置序号人员或工种人数工作内容备 注1钢筋工28钢筋加工与绑扎2混凝土工15混凝土浇筑3电焊工10钢筋等材料的焊接4修理工3施工设备的维修与保养5电工3施工现场用电的安装与维修6普工40力工(包括养护)7张拉工15孔道、钢绞线安装、张拉、注浆8架子工20支架安装及拆卸4.3 电力布置本工程电力由业主单位协调供电局在现场布设4台变压器,容量分别为:一台830Kw、3台630Kw,可满足施工需求。已编制、报审完成马青路提升改造A标临时用电施组织设计方案。电力布置图见附件。4.4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图见附件。5 施工方法5.1 现浇箱梁支架整体设计本工程现浇箱梁均采用等高度鱼腹式连续箱梁,单箱三室,跨距35m及以上的箱梁高2.0m,跨距小于35m的箱梁高1.8m,除H匝道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其余匝道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A、C、D、L匝道梁宽10.0m,F、H、O匝道梁宽8.0m,除有超过设计之外,桥面和底板设1.5%单向横坡,通过箱梁整体旋转形成。正常段箱梁顶板厚25cm,底板厚25cm,腹板厚45cm,近支点段顶板、底板和腹板分别逐渐增厚至45cm、45cm、65cm。箱梁中支点横梁厚2.0m,端横梁厚为1.2m。横梁处顶、底板倒角分别为10025cm、20025cm。计划投6套支撑系统、模板周转使用进行箱梁现浇。平均每20天完成一联。随施工计划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随时增减支撑及模板周转使用。本工程共计现浇箱梁26联、87跨,其中D、H、O匝道均钢管支撑贝雷架上支模现浇,A、C、L、F匝道采用钢管支撑贝雷架和满堂支架上支模现浇,具体采用支架形式如下图、表:图5.1 各匝道桥支架搭设形式示意图表5.1 各匝道桥支架搭设形式汇总序号桥名跨径布置(m)支架形式备注1A匝道303+304+(372+302)第1、2联:满堂支架;第3联:钢管柱贝雷片第一联待L完成后进行2C匝道304+303+353+(32.52+31)+(352+30)+(35+37+30)+(302+322)+303+304+302第1联:满堂支架;第29联:钢管柱贝雷片;第10联:满堂支架第八联待上跨L完成后进行3D匝道304全联:钢管柱贝雷片;4H匝道203全联:钢管柱贝雷片;5L匝道352+(352+40)+353+(35+273)+304+(303+32.5)+323+(303+35)第1联:满堂支架;第27联:钢管柱贝雷片;第8联:满堂支架;L812;L1620先施工6O匝道(302)+(19+32+30)+302全联:钢管柱贝雷片;梁高均为1.8m7F匝道303全联:满堂支架备注:30米以上跨距的设计梁高均为2m(O匝道除外),均采用15m跨8组贝雷片;30米及以下跨距的设计梁高均为1.8m,采用12m跨6组贝雷片和满堂支架两种形式。5.2 施工工艺流程图支架地基处理搭设支架及安装底模测量放样支架预压制作模板调整支架顶托顶、模板检查调整箱梁底模模板试拼安装箱梁侧模、翼缘模板材质检验钢筋支座、预应力束下料绑扎底腹板钢筋及预应力束安装安装内模内模支撑测量放样材质检验顶面砼高程绑扎顶板钢筋、预应力束砼拌制浇筑砼振捣设备砼运输收光、抹面砼养生制作试件张拉、压浆检测试件封锚拆模、卸架5.3 支架及贝雷架施工根据本段桥下地基地质、地貌状况,主梁结构设计要点、特点及设计图纸推荐的方法,本合同段现浇箱梁墩高度6m的原则上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法施工,现浇箱梁墩高度6m的及跨路段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管支撑、贝雷架上支模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法。涉及交通部分需要交通大队批复后进行围挡施工,和现有通行道路冲突的跨路支架需要做好防撞墩、防撞栏杆等措施,并设置限高架,悬挂限速牌,设置反光条、闪光灯等。5.3.1满堂支架施工(墩柱高度6m)(一)箱梁支架施工方法满堂支架施工时需注意对通病的防治,顶底托不能超过20cm,扫地杆高度不宜超过35cm,合理布置剪刀撑、纵横撑,加强垂直度检查等,切实确保安全。(1)地基处理施工前,首先用挖掘机将地基整平,然后用压路机碾压,要求地基承载力达到200KPa,要求压实度达到93%以上,支架地基碾压处理完毕后,在碾压密实的地基上浇筑厚15厚的C20砼进行硬化。(2)碗扣支架搭设搭设之前预先检查盘扣件,不得使用以有挖瘪、弯曲、腐蚀等以及有损伤和明显缺陷的部件。盘扣的销子必须使用专用的销子。检查盘扣件的材质说明书,是否符合规定。支架搭拼的顺序应逐孔搭拼。搭拼时应挂线以控制标高及线型。支架布局分为两种:6090120cm(横纵高)和9090120cm(横纵高)。在腹板底采用6090120cm的布局,底板段和翼缘板采用9090120cm的布局。支架采用步距1.2m满堂钢管脚手架。搭设时,先在混凝土放置10cm*15cm*400cm木方在钢管底下。支架顶部设置顶托,顶托上设10*15cm木方横梁和10*10cm木方纵分配梁,其上铺设15mm竹胶板底模,侧模采用定制6mm钢模板。支架纵横向设置剪力撑,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支架上端与墩身间用方木塞紧。支架采用同种型号钢管进行搭设,剪力撑、横向斜撑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并且在砼浇注和张拉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测和专人检查沉降情况。支架搭设完后,上报监理检查,经监理同意后,进行支架预压:按箱梁重量120%、模板重量及施工荷载组合,确定压载系数,采用砂袋(或水袋)均匀布设堆压于支架上进行堆载预压,预压前在底模和地基上布好沉降观测点。观测点沿纵桥向分别在墩中心线处、L/8、2L/8、3L/8、4L/8、5L/8、6L/8和7L/8跨处布设,横桥向则在跨中和2个外腹板处设点,从而形成一个沉降观测网。(二)梁体现浇实施方案 (1)支架预压 现浇梁施工之前首先进行支架预压,预压方式采用编织袋装砂堆码在底模上,预压重量取梁重的120%,分三级加载:一级60%二级80%三级120%,在每级加载完成后进行标高测量,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加载24h过程中进行标高测量直至无沉降变化为止,计划预压静载时间3天,或根据实际测量数据为准。然后通过预压前后同一点标高差值及支架的弹性变形量、梁的挠度等得出底模的预拱度之和,通过U形托座调整底模标高,预拱度最高值设在梁的跨中,其他各点的预拱度,由中间最高值向两端零值按二次抛物线进行分配,测量合格后,涂刷脱模剂,为绑扎钢筋做准备。(2)模板制作与安装 箱梁底模采用竹胶板,底模铺放在方木上,为确保箱梁线型和顺直度,侧模采用大块定型钢模,内模采用钢木组合模板,内模采用钢管支架支撑加固。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光洁度,模板分块、尺寸、刚度等必须令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满意,脱模剂的使用必须经监理认可。箱梁底模侧模及内模制作成23m一节,严格按设计线型进行加工制作,底模在测量定位铺放好后,人工配合汽车吊拼装模板,内模顶板上预留进人天窗。 (3)桥梁支座安装 支座出厂时,必须有检验证书和产品合格证,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桥梁支座及预埋件按照设计图纸的平面位置准确安装。 (4)混凝土浇注 在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到位,且钢筋、模板、预埋件等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箱梁混凝土浇注。拟箱梁砼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用输送泵泵送入模,混凝土泵车停放在桥位处施工便道上。采用自跨中向两端的顺序纵向斜向分段,水平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插入式振动器捣固密实,梁体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首先浇注底板,再浇注腹板和顶板及翼缘板部分。中间不得停止,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施工规范进行,要求振至表面泛浆、不再冒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混凝土的养护:梁体混凝土浇注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在养护期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对混凝土外露面,待表面收浆、初凝后用麻袋覆盖,洒水保持模板及麻袋上湿润,养护期不少于设计及规范规定的时间。张拉试件的养护必须与梁体同条件养护。 (5)落架与模板拆除 当封锚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以后,进行落架和模板拆除,钢管支架落架采用“U”型托下面的可调螺帽,内模及其支架由箱梁顶板预留天窗进人拆除。落架和外模拆除应对称、均匀、缓慢、有序地进行,先拆侧模底模,从跨中对称往两端拆,支架和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保养维修,以备再用。(三)碗扣式满堂支架(1)箱梁和支架结构尺寸箱梁结构尺寸如图4.1所示,箱梁顶宽1000cm,底宽537.7cm,梁高为200cm,顶底板厚各25cm,翼板边缘厚18cm,腹板标准断面厚为25cm。图5.1 箱梁结构尺寸钢管脚手架采用钢管外径48mm,壁厚3.5mm碗扣式支架,纵向间距底板、翼缘板和腹板下均为90cmcm;横向间距腹板下为60cm,底板和翼缘板下为90cm,横杆层步距为120cm,剪刀撑纵横向不应小于4跨布置一道。剪刀撑用旋转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图5.2 10m箱梁脚手架横向布置示意图图5.3 8m箱梁脚手架横向布置示意图图5.4 10m脚手架纵向布置部分示意图图5.5 8m脚手架纵向布置部分示意图图5.6 10m脚手架平面布置部分示意图图5.7 8m脚手架平面布置部分示意图(2)荷载计算模型及支撑荷载:P附=0.35+0.14+0.01+0.75=1.25KPa脚手架自重标准值统一按0.35KPa取值。操作层的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按0.14KPa取值。脚手架上满挂密目安全网自重标准值按0.01KPa取值。模板自重按0.75KPa取值(钢模板)。(参考JGJ166-2008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4.2.4和4.2.3)钢筋砼自重荷载(单位面积上的荷载):顶板和底板P顶、底=26(0.25+0.25)=13 Kpa箱梁变化段顶板和底板P顶、底=26(0.45+0.45)=23.4Kpa腹板P腹=262=52Kpa翼缘板P翼=260.43=11.18Kpa(翼板平均厚度为43cm)施工荷载:P施=2.5 KPa振捣荷载:水平面模板P振=2 Kpa垂直面模板P振=4 Kpa新浇砼面侧压力: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KN/m3);t0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可按实测确定。当缺乏实验资料时,可按t0计算;(T混凝土初凝温度,取20度)1外加剂影响系数,不掺外加剂时取1.0;掺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2混凝土塌落度影响系数,当塌落度小于30mm,取0.85;50-90mm时,取1.0,110150mm时,取1.15;v混凝土浇注速度,取 2.5(m/h)取上述两值的最小值、故最大侧压力为F=52KN/m2混凝土入模时水平方向的冲击荷载:2KPa支架自重,经计算支架在不同布置形式下的自重如表4.1所示:表5.2 支架自重立杆横桥向间距立杆纵桥向间距横杆步距支架自重(KPa)60cm90cm120cm2.6190cm90cm120cm2.21风荷载标准值: Wk=0.7zsW0 =0.71.381.20.8=0.93KN/m2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离地面10米,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采用,取1.38。s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2。W0基本风压,按厦门地区50年一遇,取0.8KN/m2(3)荷载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取值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50-2011)实施手册表5-34取值。表5.3 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序号荷载类别分项系数1模板支架自重1.22钢筋混凝土自重1.23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1.44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1.45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1.26倾倒时产生的水平冲击荷载1.4(4)荷载组合荷载组合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50-2011)实施手册表5.2.6及规程表4.4.1。具体组合如下表:设计计算采用承载力极限状态法。表5.4 荷载组合结构类别荷载组合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箱梁底模1.2(+)+1.4(+)1.2(+)侧模板1.2+1.41.2箱梁支架不组合风载1.2(+)+1.4(+)1.2(+)组合风载1.2(+)+0.9(1.4+1.4+)1.2(+)+1.40.9则,荷载组合为:底板P=Pii=(13+1.25)1.2+2.51.4+21.4=23.4Kpa 最不利断面底板和顶板P=Pii=(23.4+1.25)1.2+2.51.4+21.4=35.88Kpa腹板P=Pii=(52+1.25)1.2+2.51.4+21.4=70.2Kpa翼缘板P=Pii=(11.18+1.25)1.2+2.51.4+21.4=21.22Kpa(5)箱梁底板段支架模板计算在最不利断面位置底板处,碗扣支架采用9090120cm(横纵高)的布距,顶托上采用1015c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其上采用1010cm方木作为纵向分配梁间距25cm(净距10cm),底模采用15mm的竹胶板。竹胶板竹胶板弹性模量E竹=6103 MPa(路桥施工手册第四篇常用建材)竹胶板允许应力竹=50 MPa惯性矩=1153=281.25 mm4截面抵抗矩=1152=37.5mm31mm宽板条所受每延米荷载q=P0.001=35.880.001=35.8810-3 KN/m竹胶板下1010cm方木中心间距25cm(净距为10cm)时M=ql2=0.135.8810-30.252=0.2210-3KN.m 竹=50Mpa满足要求。纵向分配梁1010cm方木(杉木),其中心间距为250mm,跨度按L=0.9m计算。顺纹弯应力 弹性模量Eq=35.880.25=8.97KN/m 满足要求。横向分配梁采用1015cm方木(杉木),方木中心间距为900mm,单跨跨度按L=0.9米。q=35.880.9=32.29KN/m,满足要求。(6)箱梁腹板下支架模板计算碗扣采用6090120cm(横纵高)的布距,顶托上采用1015c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其上采用1010cm方木作为纵向分配梁间距20cm(净距10cm),底模采用15mm的竹胶板。竹胶板(取1mm板条为计算单元)竹胶板弹性模量E竹=6103 MPa竹胶板允许应力竹=50 MPa惯性矩I=bh3=1153=281.25 mm4截面抵抗矩W=bh2=1152=37.5 mm31mm宽板条所受荷载q=P0.001=70.20.001=70.210-3 KN/m竹胶板下1010cm方木中心间距20cm,净距为10cm时:M=ql2=0.170.210-30.22=0.2810-3 KN.m 竹=50Mpa,满足要求。纵向分配梁1010cm方木(松木),其中心间距为200mm,单跨跨度按L=0.9m计算。顺纹弯应力 弹性模量Eq=70.20.2=14.04KN/m满足要求。横向分配梁1015cm方木(松木),方木中心间距为900mm,单跨跨度按L=0.6米。q=70.20.9=63.18KN/m,满足要求。(7)翼缘板下支架模板计算碗扣采用9090120cm(横纵高)的布距,顶托上采用1015c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其上采用1010cm方木作为纵向分配梁间距30cm(净距20cm),底模采用15mm的竹胶板。竹胶板(取1mm板条为计算单元)竹胶板弹性模量E竹=6103 MPa竹胶板允许应力竹=50 MPa惯性矩I=bh3=1153=281.5 mm4截面抵抗矩W=bh2=1152=37.5mm31mm宽板条所受荷载q=P0.001=21.220.001=21.2210-3 KN/m竹胶板下1010cm方木间距30cm,净距为20cm时M=ql2=0.121.2210-30.32=0.1910-3 KN.m 竹=50Mpa纵向分配梁1010cm方木,其中心间距为30cm,跨度按L=0.9m计算。顺纹弯应力 弹性模量Eq=21.220.3=6.37KN/m,满足要求。横向分配梁1015cm方木(杉木),其中心间距为900mm,单跨跨度按L=0.9m计算。顺纹弯应力 弹性模量Eq=21.220.9=19.1KN/m,满足要求。(四)支架稳定性验算(1)腹板部位支架稳定性检算腹板部位支架采用6090120cm的布距,计算方法采用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取最不利位置进行分析,取某一立杆的最底端进行荷载分析计算。根据厦建工2014113号的规定:碗扣式钢管应采用48mm3.5 mm;可调U型支托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钢管统一按48mm3.0 mm计算惯性矩、回转半径等截面特性。48mm3.0 mm钢管的截面积惯性距截面积回转半径mm 立杆稳定性应满足以下要求:组合风荷载:式中:为计算段立杆轴向力设计值;为轴心受压结构稳定系数,根据附表取值。=1.2(永久荷载)+0.91.4(可变荷载)计算得: 长细比:计算长度:式中:为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1.155;为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值1;为步距。(参考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2.8)计算得:,满足要求,查表知:(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C)则,稳定性满足要求。风荷载对立杆产生的弯矩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可按下式计算: mwk 风荷载标准值a立杆纵距,取0.9米l0立杆计算长度,=1.15511.2=1.386m,满足要求。有效弯矩系数,采用1.0 截面塑性发展系数,钢管截面为1.15 W 立杆截面模量,W= NE欧拉临界力, (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根据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B表B采用 2.05105N/mm2)(2)底板部位支架稳定性检算底板部位支架采用9090120cm的布距,计算方法采用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取最不利位置进行分析,取某一立杆的最底端进行荷载分析计算。根据厦建工2014113号的规定:碗扣式钢管应采用48mm3.5 mm;可调U型支托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钢管统一按48mm3.0 mm计算惯性矩、回转半径等截面特性。48mm3.0 mm钢管的截面积惯性距截面积回转半径mm 立杆稳定性应满足以下要求:组合风荷载:式中:为计算段立杆轴向力设计值;为轴心受压结构稳定系数,根据附表取值。=1.2(永久荷载)+0.91.4(可变荷载)计算得:长细比:计算长度:式中:为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1.155;为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值1;为步距。(参考JGJ 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2.8)计算得:,满足要求,查表知:(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附录C)则,稳定性满足要求。风荷载对立杆产生的弯矩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可按下式计算: mwk 风荷载标准值a立杆纵距,取0.9米l0立杆计算长度,=1.15511.2=1.386m1.3,抗倾覆满足要求。在台风作用下,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七)小结通过以上计算,确定支架模板布置形式如下:底模采用15mm厚竹胶板。腹板下碗扣支架采用6090120cm(横纵高)的布置,顶托上采用1015c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其上采用1010cm方木作为纵向分配梁间距20cm(净距10cm)。底板下碗扣采用9090120cm(横纵高)的布置,顶托上采用1015c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其上采用1010cm方木作为纵向分配梁间距25cm(净距15cm)。翼缘板下碗扣采用9090120cm(横纵高)的布距,顶托上采用1015cm方木作为横向分配梁,其上采用1010cm方木作为纵向分配梁间距30cm(净距20cm)。侧模采用6mm定制钢模板。整平部位夯实后须强度达到200Kpa以上,然后浇筑15cm厚C20混凝土垫层。扫地杆设置高度350mm。剪刀撑搭设不应小于4跨一道,与地面夹角为45度 60度布置。5.3.2 钢管柱贝雷片施工(12m跨,6组贝雷片)12m跨、6组贝雷片适用于梁跨30米及其以内的箱梁,以下为搭设方法及受力验算过程。(一)布置形式本检算纵向布置为1.5+12+3.0+12+1.5=30m,如图5.4(a),该工程桥墩高于6m的桥跨较多,其中半径最小为60m,本检算布置情况就以半径为60m、桥宽10m的曲线桥为例,其它个跨类似布置。由于60m半径的桥跨梁宽均为8m(如:H、O匝道),半径大于60m时的桥跨梁宽最大为10m,所以该布置形式普遍适用。如图5.4(b)。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应尽可能使贝雷梁节点布置在支墩支点处。(a)立面图(b) 平面图图5.4 贝雷梁布置图沿每跨钢管柱顶面横桥向通长布置236a工字钢作为柱顶主梁,两根工字钢沿拼接缝进行焊接,为方便拆除,宜采用间接焊,端头部位可采用外加连接钢板焊接。施工时采用两点起吊法将工字钢横梁吊放在钢管柱顶部,安放时确保工字钢中心与柱纵横向中心对应,位置准确后在柱顶面工字钢两侧沿横向焊接25mm短钢筋将工字钢卡死,防止工字钢位移。需特别注意,为防止受桥梁纵坡影响,导致两工字钢横梁上的支反力分配不均匀,支点处横梁要用钢板进行支垫调整,使得两根工字钢都受力。工字钢横梁上设置贝雷片作为纵向承重梁,贝雷梁采用标准国产3000mm1500mm单排单层工具式贝雷片,单片长3m,高1.5m,如图5.5。沿横截面布置6组(每组2片,宽0.9m)贝雷梁,通过10型钢对贝雷梁组合体进行联缀确保贝雷梁的整体稳定。贝雷梁上方分配梁用I14,沿箱梁中心线对称布置,两边各伸出50cm作为搭设支架的工作平台,总长为11m,间距为60cm,其轮廓线如图5.5(b);对于H、F和O匝道半径较小,但桥宽均为8m,而桥宽为10m的梁段半径大于等于100m,因此这种布置方式的箱梁两侧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平台。图5.5 贝雷梁 (单位:cm)钢立柱采用4298mm的Q235直焊钢管作为主支撑体系,每排5根立柱,横向间距为2.4m。横截面示意图如图5.6。钢管柱顶部采用1cm 厚的50cm50cm钢板封闭,围焊连接牢固,并用同等型号的4cm4cm三角形钢板在钢管四个方向作为加劲板进行竖向加固,钢管柱底部与混凝土条形基础(11m1m1m)之间采用1cm 厚的50cm50cm钢板法兰盘与混凝土条形基础内预埋28mm螺栓进行连接,条形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应注意28mm螺栓杆的预埋;两根横向钢立柱之间设置18型槽钢做为横联,以增加整体稳定性;横联间设置剪刀撑槽钢连接,剪刀撑应按45度角设置,槽钢与钢管柱之间进行焊接,焊缝要饱满。另外,受纵桥向坡度影响,立柱会受到一定的顺桥向力,桥墩旁钢管立柱应设置槽钢与墩身平联,以增加立柱稳定。图5.6 横向示意图(单位:m)图5.6钢管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查房
- 2025标准版农村住宅购买合同协议书
- 国家施工标准合同范本
- 酒店维修合同范本简单
- 配件合同范本模板
- 奶粉店打工合同范本
- 租赁小屋合同范本
- 植物工厂购买合同范本
- 酒店转让合同范本
- 材料业绩合同范本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2025年标准)离职手协议书
- 2025年团场人员考试题库
- 班组质量管理
- 2025年四川省建筑施工企业安管人员考试(企业主要负责人·A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实战能力评估模型-洞察及研究
- 超声引导髂筋膜阻滞技术
-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 数字经济与市场结构-洞察及研究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学校餐厅试吃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