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阅读下面的语段.doc_第1页
出师表阅读下面的语段.doc_第2页
出师表阅读下面的语段.doc_第3页
出师表阅读下面的语段.doc_第4页
出师表阅读下面的语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_,_”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2.文中拿“_”和“_”作鲜明对比,目的是()A表达对先帝亲贤臣、远小人的赞颂之情。B表达自己对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的痛恨之情。C批评蜀汉后主像桓、灵二帝那样亲小人、远贤臣。D希望后主也记取历史教训,亲信贤能,远离小人。3.“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语是_。这句话表现了诸葛亮把“亲贤臣,远小人”这条建议,提高到_的角度来论述。4.本段文字采用什么表达方式_。5.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A希望刘禅广开言路,采纳合理的意见。B希望刘禅实行法制,严明赏罚。C希望刘禅亲贤远佞。D希望发动战争统一中国。参考答案:1.亲贤臣,远小人2.先汉所以兴隆,后汉所以倾颓D3.汉室之隆兴复汉室大业4.议论5.C阅读测试题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待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在文段中内填补标点。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特殊的第一人称代词_;一个特殊的第二人称代词_3.“亲之信之”、“小信未孚”、“必以信”,三个“信”解释各不相同,分别是_、_4.先帝指的是_,陛下指的是_。5.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之”,其中“贞良死节之臣”,“汉室之隆”中“之”是_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_,“愿陛下亲之信之”中的“之”是_词,可译为_。6.“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正确的译文是()A对桓、灵二帝(的做法),从来没有表示叹息或痛恨B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没有不叹息和痛恨的C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D没有一次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7.这段文字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_的方法,论述了“_”的重要性,第三句对陛下提出了应亲信“贞良死节之臣”的希望,并追述先帝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其作用是_参考答案:1.略。2.臣陛下3.信任信用信实4.刘备刘禅5.助的代他们6.C7.对比亲贤远佞增强第一句的说服力出师表练习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涉罚臧否( )中道崩租( )以遗陛下( )行阵和睦(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 察纳雅言( )性行淑均(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五月渡沪() 8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临危委重任和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 答案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涉罚臧否(p )中道崩租(c )以遗陛下(w i )行阵和睦(m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引喻失义(不恰当 ) 察纳雅言(贤德的进柬 )性行淑均(善良平正 )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B )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C )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C )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 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次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 答: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答: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B)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故五月渡沪(所以) 8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答:兴复汉室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和白帝托孤。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表明先帝对臣的重要委托,间接地说明了自己此次北伐的原因。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猥(wi) 斟酌(zhn zhu) 疲弊(b)B夙夜(s) 攘除(rng) 驽钝(n)C裨补阙漏(b) 崩殂(c) 恢弘(hng)D陟罚臧否(zh p) 咨诹善道(zu)2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B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仇恨)C先帝不以臣卑鄙(道德低下)D谓为信然(动词,“是”)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C欲信大义于天下。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文中有些词语至今人们仍经常使用,它们分别是( )。A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B平明之理 引喻失义 开张圣听C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D作奸犯科 陟罚臧否 开张圣听5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B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E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言事的一种文体,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一般内容无外乎叙事和议论,一般不带有感情色彩。B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在于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和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C诸葛亮提出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广开言路(即开张圣听)”。D文中分析形势,在于让刘禅认清蜀国处于“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从而警策他要发愤图强,修明政治。二、填空题1出师表选自_,作者_。表,是_的一种文体。2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表达了自己_,_的感情和_的决心。3据原文内容填空。 (1)_,_,此先汉所以兴隆也;_,_,此后汉所以倾颓也。(2)先帝不以臣卑鄙,_,_,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_,_,_。(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_,_,_。4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1)苟苟富贵,无相忘苟全性命以乱世(2)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3)刑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常吏(5)于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课内阅读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感激( )(4)遂许先帝以驱驰( )2用“”给第一段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3第一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证两汉的历史教训?在选文中用波浪线画出相照应的句子。4第三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5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6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7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一、开放题古今名人对诸葛亮和出师表有很多的精彩评论,读下面的摘录: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刘勰请从任意一个方面,谈一下你读出师表以后的感受,或简单评价一下出师表。二、创新题“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诗中隐含了一个典故、两篇文章名,它们分别是:_、_、_。三、拓展阅读1500年前,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却赢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我从大殿上走下,沿着回廊在院中散步。这个天井式的院落像一个历史的隧道,我们随时可翻检到唐宋遗物,甚至还可驻足廊下与古人、故人聊上几句。杜甫是到这祠里做客最多的。他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唱出了这个悲剧的主调。院东有一块唐碑正面、背面、两侧或文或诗,密密麻麻,都与杜甫作着悲壮的唱酬。唐人的碑文说:“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生之志,不难矣。”元人的一首诗叹道:“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明人的一首诗简直恨历史不能重写了:“托孤未负先君望,恨入岷江昼夜流。”南面东西两廊的墙上嵌着岳飞草书的前、后出师表,笔走龙蛇,倒海翻江,黑底白宇在幽暗的廊中如长夜闪电。我默读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读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看那墨痕如涕如泪,笔锋如枪如戟,我听到了这两位忠臣良将遥隔九百年的灵魂共鸣。这座天井式的祠院,1500年来就这样始终为诸葛君的英气所笼罩,并慢慢积聚而成一种民族魂。我看到一个个的后来者,他们在这里扼腕叹息、仰天长呼或沉思默想。他们中有诗人,有将军,有朝廷的大臣,有封疆大吏,甚至还有割据巴蜀的草头王。但不管是什么人,不管什么出身,负有什么使命,只要在这个天井小院里一站,就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人人都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都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都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都为他的聪明才智所倾倒。人有才不难,历史上如秦桧那样的大奸也有歪才,有德也不难,天下与人为善者不乏其人,难的是德才兼备,有才又肯为天下人兴利,有功又不自傲。历史早已过去,我们现在追溯旧事,也未必对“曹贼”那样仇恨,但对诸葛亮却更觉亲切。这说明诸葛亮在那场历史斗争中并不单纯地为克曹灭魏,他不过是要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是在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他在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蜀、魏、吴之争不过是这三种实验的一个载体。他借此实现了作为一个人,一个历史伟人的价值。古往今来有两种人,一种人为现在而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人不管他的官位多大,总要还原为人;不管他的寿命多长,总要变为鬼;而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幸被百姓筛选,被历史擢拔为神,享四时之祀,得到永恒。(选自梁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1第一段画横线的部分与该段中的哪个句子相照应?2第二段画线的“这三种实验”具体指什么?3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说:“一种人为理想而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出师表一文来看,诸葛亮的理想是什么?哪些句子体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4试简要说说你对诸葛亮的看法。答案教材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一、1D2A 解析:B应为“痛惜,遗憾”。C.出身低微。D.确实。3D 解析:A“阙”,B“有”,C“信”,都是通假字。4C 解析:“开张圣听”、“陟罚臧否”已经不常用。5E 解析:应在“作奸犯科”后划开。6D 解析:A.表具有陈情特点。B目的在于向刘禅提建议。C强调的是“亲贤远佞”。二、1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诸葛亮 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2“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3(1)亲贤臣 远小人 亲小人 远贤臣(2)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3)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4(1)如果暂且 (2)消失逃跑通“无” (3)罚惩罚 (4)责任效果 (5)对在三、1(1)亲自,自身(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感动,激动(4)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劳”)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3正反对比论证。句子为“亲贤臣,倾颓也”。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5心情:夙夜忧叹。行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6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7在当时对内政建设方面(用人)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探究应用拓展性训练一、示例:出师表实际上是父辈临行前对子女的声声叮咛。二、解析:抓住“三顾”、“天下计”、“出师”三个同来考虑。答案:三顾茅庐 出师表 隆中对三、1诸葛亮输给了曹魏,却赢了从此以后所有人的心。2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实践自己的做人规范,试着把聪明才智发挥到极限。3诸葛亮的理想是“报先帝而忠陛下”。能体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句子有:(1)“后值倾覆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受命以来深入不毛。”4示例:诸葛亮才比天高,却有点愚忠。出师表练习题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涉罚臧否( )中道崩租( )以遗陛下( )行阵和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察纳雅言( )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人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b)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五月渡沪()8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临危委重任和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七擒: 北拒: 排八阵:(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故托臣以讨贼也(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三)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三、写作20一个人每天都会遇到种种事情,许多事情会对我们的心灵、情感造成冲击、我们就有所感受。请以“感受”为话题作文,自拟题目,写出你与众不同的感受。要求:文体不限;字迹要清楚;字数600字左右。出师表答案1(1)pi3 (2)cu2 (3)wei4 (4)mu42发扬光大适宜、恰当正善。3(1)D (2)B (3)C4C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B二、(一)7感动、激动奔走效劳所以(因此)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10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益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二)11可是托付睡吃12C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三)15A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第24课出师表复习试题2011年精选题1. 1臣本布衣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 今义: 4诚宜开张圣听古义: 今义: 5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今义: 2. 出师表的作者是 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 的一种文体。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4. 作者指出汉兴隆、后汉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5. 文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6. 出师表情真意切,是诸葛亮耿耿忠心的忠实写照。陆游曾称赞它道:“ , 。”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2)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 2“遵义会议”之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的领导地位。请摘录选文中的句子来形容毛泽东同志当时的处境。 3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试分析他的用意。 4结合三国演义,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后出师表(节选)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令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注贼:指曹魏。蜀以继承汉的正统自居,所以称曹魏为贼。 偏安:偏居于一个角落。指蜀汉当时偏居在四川一地。思惟:考虑。 并日而食:两天才能吃到一天的饭。意思是说行军艰苦,不能按时进食。 非计:决策不正确。 今贼适疲于西:指蜀建兴六年(228),诸葛亮出祁山伐魏。 又务于东:指建兴六年曹休攻吴,被吴将陆逊大败于石亭,魏词军东下。 乘劳:乘敌人疲劳的时候。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先帝虑汉、贼不两立( ) (2)以先帝之明( ) (3)固知臣伐贼( ) (4)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2翻译下列句子。 (1)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译文: (2)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译文: 3为完成先帝的遗愿,诸葛亮是怎样做的?与课文中哪些内容相似? 4本次出征应了隆中对中诸葛亮的哪些话? 9.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 2七擒: 3东和: 4北拒: 5收二川: 6排八阵: 出师表阅读训练题答案10. 片段写作 本文中诸葛亮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有人认为,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不该忠心于后主,可取而代之。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来阐述你的观点。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矣,何可攻乎?”武王忿怒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宣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金钱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成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 (说苑) 注太公望:指姜尚(姜子牙)。 民制:对人民的控制。廉:不苟取。1给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武王将伐纣( ) 黜其战车而不乘( )2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1)以图不道( ) (2)殷信天子( ) (3)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 )3太公望和周公都认为武王伐纣有理。太公望的理由是“以贤伐不肖”,周公所述理由与此类似,原文是:“ ”。4翻译下面的句子。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 译文: 5武王伐纣胜利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赢得天下人心?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良马对 高宗问岳飞曰:“卿得良马否?”对曰:“臣有二马,日嘧刍豆数升,饮泉水一斛。然非精洁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百里。褫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方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高宗称善。 (宋史) 洼略(dn):通“啖”,吃。 刍(ch):牲口吃的草。斛(h):古代的一种量器,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介:通“甲”,这里作动词用,披上甲。 奋:振作精神。 午: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酉:酉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五时至七时。 褫(ch):夺去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 秣(m)不择粟:喂养它什么粮食都要吃。秣:喂养(马匹)。 踊跃:蹦跳的样子。 甫(f):开始,刚刚。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日略刍豆数升( ) (2)初不甚疾( ) (3)比行百里( ) (4)此其受大而不苟取( ) (5)殆欲毙然( ) (6)此其寡取易盈( ) (7)然非精洁不受( ) (8)若无事然( )2注意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词性变化,并写出其在句中的意思。 (1)介而驰( ) (2)日不过数升( )(3)褫甲而不息不汗( )3翻译下面的句子。(1)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 (2)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译文: (3)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译文: 4岳飞从 、 和 三个方面对“致远之材”与“驽钝之材”进行了对比,指出能成为“致远之材”的原因是 ,而沦为“驽钝之材”的原因则是 。5文末说:“高宗称善。”你认为高宗从岳飞的话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用自己的话回答。 13. 学习完出师表,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诸葛亮那份日月可鉴的耿耿忠心。然而扶不起的阿斗却未能感受,最终闹得个“乐不思蜀”的笑话,而后蜀也被历史的巨轮辗作尘泥,烟消云散,这就成了一幕历史的悲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生活中,遇到悲哀、痛苦的事在所难免,请把你当时的感受写出来,200字以内。14. 给加横线字注音崩殂 侍 卫 陟 罚臧 否 郭攸 之 费祎 以遗 陛下 裨 补阙 漏 性 行 淑 均 15. 给加横线字注音行 阵和睦 倾 颓 苟 全 猥 自枉屈 夙 夜忧叹 庶 竭 驽 钝 斟 酌 以彰 其咎 咨诹 遗 诏 出师表阅读训练题答案16. 一词多义(1)道 (2)遗中道崩殂: 以光先帝遗德: 咨诹善道: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论 (4)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若无兴德之言: 每与臣论此事: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17. 一词多义(1)为 (2)行俱为一体: 然后施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性行淑均: 众议举宠为督: 必能使行阵和睦: 18.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诚宜开张圣听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古义:今义: 今义:19.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 古义: 今义: 今义:20. 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 的一种文体。21.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译:22. 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答: 23.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答: 24. 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答:25.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答: 26. 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最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答:27. 诸葛亮向刘禅所提建议中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而亲贤远佞则是核心。就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而言,小至一个集体,大至一个国家,其实想要把事情做好,想要把局面稳定,这三点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假如你是你们班的班长,请你在毕业班的最后一个学期来到之前思考,并向班主任老师谈谈如何在最后的时间里,更加有效地加强班级管理、帮助同学们有效学习提高成绩。答:答案1. 1平民。 用棉布做的衣服。2痛心遗憾。 深切地痛恨3时刻,时。 秋天。4扩大。 商业等开始营业。5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2. 三国 诸葛亮 占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3. 开张圣听 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5.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6.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7. 1(1)只想在乱世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大官。 (2)先帝知道我办事严谨慎重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表现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及对后主的效忠。(意思对即可)4赤壁之战马谡,不听将令,丢了街亭,影响了整个战局8. 1(1)存在 (2)凭借 (3)本来 (4)考虑到2(1)只是坐等灭亡,为何不去讨伐它呢? (2)所以冒着危险艰辛来执行先帝的遗愿可是议论的人说伐贼是不正确的决策。3寝食不安率荤平定南方,建立稳定的后方为进军打好基础。与课文中“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讲的是同一事。4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9. 1六出:六出祁山 2七擒:七擒孟获 3东和:东和孙权 4北拒:北拒曹操 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10. (提示:有理有据,言之有理即可)略11. 1(1)zhu (2)ch2(1)筹划,设法对付(2)确实 (3)都3攻其失民者4攻打守礼的人是贼,攻打有信义的人是残忍。5将战利品尽数分给诸侯;散尽钱财以与士民。黜用战车和甲兵12. 1(1)每天 (2)快 (3)等到 (4)轻易,随便 (5)倒地而死 (6)满足 (7)但是,然而(8)的样子 2(1)作动词披上甲 (2)作状语,每天 (3)作动词,流汗 3(1)它披上甲奔跑。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上百里才振作精神越跑越快。 (2)这是因为它吃得多又不随便吃,力气充裕但不求强逞能。这才是能走远路的好马啊。 (3)才跑了上百里,它就力气用完了,流着汗喘着气,几乎要倒地而死的样子。4食饮跑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寡取易盈好逞易穷5要正确对待人才,一方面人才有很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给人才较好的条件,以利于人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13. (提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