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公司煤矿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煤炭公司煤矿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煤炭公司煤矿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煤炭公司煤矿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煤炭公司煤矿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急预案编号:2016-1xxx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单位: xxxxxxx版 本 号: 2016-01实施日期: 2016年5月I 颁 布 令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保、安全法律法规,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及时进予以控制,防止重大事件的蔓延及污染,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助,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及公司财产安全,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的要求, 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我公司编制xxx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于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各部门应按照本预案的内容和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演练,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准备,以便在重大环境事件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xxxxxxx(盖章) 总经理: 二0一六 年四 月三十日目 录 1 总则11.1 编制目的11.2 编制依据11.2.1 相关法律、法规11.2.2 相关文件21.2.3 相关技术标准与方法21.3 事件分级3( 1)特别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3( 2)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3( 3)较大(级)突发环境事件4( 4)一般(级)突发环境事件41.4 适用范围51.5 工作原则5(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5( 2)统一领导,分类管理;5(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5( 4)依靠科学,快速响应;6( 5)坚持按照应急体系设置机构职权;6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62 基本情况调查82.1 企业概况82.2.1 自然环境概况82.2.2 周边环境概况82.2.3 社会环境82.3 生产工艺系统82.4 环境风险源82.4.1风险源的确定82.4.2 风险源分析92.4.2.1水环境风险92.4.2.2大气环境风险102.4.2.3 矸石坝垮塌风险112.4.2.4 危险化学品风险112.4.2.5 危险废物风险122.5 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23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133.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133.1.1 应急组织机构133.1.2 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143.1.10各级应急指挥关系163.2 外部指挥与协调174 预防与预警184.1 预防184.1.1 预防措施18( 1)水环境突发事件预防措施18( 2)大气环境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18( 3)矸石坝垮塌预防措施;19( 4)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预防措施;19( 5)危险废物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0( 6)其他突发事件预防措施204.1.2 相关制度的落实20( 1)重要场地监测维护制度20( 2)重点岗位巡检制度20( 3)强化环保安全生产教育21( 4)建立健全其他规章制度214.2 预警214.2.1 预警条件21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21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21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21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224.2.2 预警措施224.2.3 预警解除225 应急处置225.1先期处置225.2 响应分级235.3 应急响应程序245.3.1 内部接警与上报255.3.2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265.3.3应急响应流程27一、级应急响应29二、级应急响应29三、级应急响应30四、级应急响应305.3.4 应急监测305.4 应急处置315.4.1 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31( 1)废水处理设施故障应急措施31( 2)废水泄漏应急措施31警戒消控组31抢修抢险组:32技术专家组32应急监测组32医疗救护组:32善后处置组325.4.2 大气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325.4.3 矸石坝垮坝应急处置335.4.4 危险化学品爆破事件应急处置335.4.5 危险废物应急处置335.5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资保障供应程序355.6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临时紧急施救355.7 配合有关部门应急响应356 应急终止366.1 应急终止的条件;366.2 应急终止的程序;367 后期处置367.1 善后处置;367.2 评估与总结378 应急保障388.1 人力资源保障388.2 资金保障388.2.1 经费来源388.2.2 经费使用范围398.3 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和装备;398.4 医疗卫生保障;398.5 交通运输保障;408.6 通信与信息保障;408.7 技术保障;408.8 其他保障;409 监督管理409.1 应急预案演练409.2 宣教培训;419.3 责任与奖惩;419.3.1 奖励;419.3.2 责任追究;4210 附则4210.1 名词术语4210.2 预案解释4410.3 修订情况;4410.4 实施日期;44附件 1xxxxxxx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启动流程图44附件 2: 原因调查 总结报告 46附件3:xxxxxxx应急救援有关人员及联系方式46附件4; xxxxxxx消防材料库材料明细4841 总则1.1 编制目的 为了让xxxxxxx,在面对可能发生的环境突发事件时,能够有序、高效地组织指挥事故抢险救援工作,防止因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护工作混乱而延误救援工作、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xxxxxxx煤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1.2 编制依据1.2.1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3.20);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9.1); (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 ( 7)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8.29); ( 8)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2.11.7); ( 9)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2005.8.3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1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1)。1.2.2 相关文件( 1)内蒙古环境保护厅文件关于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 ( 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12.1); ( 4)煤矿安全监察条例(2000.12.1); ( 5)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部令第17 号); ( 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 号); 1.2.3 相关技术标准与方法(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95-1996); (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 危险货物分类及品名编号(GB6944-2005); ( 5)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HJ589-2010); (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 7)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2012); ( 8)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 9)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2006);1.3 事件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将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 ( 1)特别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 人以上死亡或100 人以上中毒的; 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 万人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 亿元以上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1、2 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 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 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 级以上的核事故; 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 2)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亡或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中毒的; 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 万人以上5 万人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 万元以上1 亿元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1、2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设_ 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 3)较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 人以下死亡或10 人以上50 人以下中毒的; 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 人以上1 万人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 万元以上2000 万元以下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3 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_ 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 4)一般(级)突发环境事件。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参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中规定的事件分级并结合本矿厂实际(由于本矿厂不存在重大危险源,发生特别重大环境事件的可能性不大,对环境影响有限),现将本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分为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 和轻微(级)四级: ( 1)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污染超出厂区范围,影响事故现场之外的周围地区,需动员全公司应急小组, 甚至请求外部救援,并报告政府相关部门的环境事故。( 2)较大(级)突发环境事件需公司各部门统一调度处置,但能在公司控制内消除的污染及相应的环境事故。 ( 3)一般(级)突发环境事件事故部门(车间)可迅速消除影响的小量污染的环境事故。( 4)轻微(级)突发环境事件不属级、级、级的一般环境事故,未产生污染的环境事故,岗位工人可迅速控制的故障。1.4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xxxxxxx矿区范围内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主要包括: ( 1)生产过程因泄漏、火灾、爆炸等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 ( 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贮存和使用过程发生的事故; ( 3)危险废物污染事故; ( 4)其他不可抗力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 ( 5)其它环境突发事故。1.5 工作原则 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的能力。(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健康,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我矿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 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 3)坚持平战结合,专兼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为公司生产经营及社会提供服务,在应急时快速高效。( 4)依靠科学,快速响应;不断完善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贮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依靠科学,加强科研指导,规范业务操作,实现应急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5)坚持按照应急体系设置机构职权;应急指令下达应急部门应在一条线上,以减少执行时间、增强执行力度。1.6 应急预案关系说明 xxxxxxx煤矿内部应急预案体系由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组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和重点岗位现场处置预案。矿厂内部应急体系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同级预案互辅联动,可启动单项或多项,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预案体系间的具体关系见图1-1。xxxxxxx应急预案体系xxxxxxx煤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xxxxxxx生产安全应急预案洗煤厂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洗煤厂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煤矿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煤矿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图 1-1 公司内部应急体系关系图 本预案与xxxxxxx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xxxxxxx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与xxxxxxx人民政府等相关方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相衔接。 企业应急预案统筹考虑与内部、外部各应急预案的衔接性,并通过应急演练巩固、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当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超出公司应急预案的可控范围时,应及时上报xxxxxxx政府和xxxxxxx环保局,请求启动xxx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企业各应急小组成员应积极服从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高效联动, 及时控制和消除环境影响。2 基本情况调查2.1 企业概况2.2.1 自然环境概况2.2.2 周边环境概况2.2.3 社会环境2.3 生产工艺系统2.4 环境风险源2.4.1风险源的确定(1) 我公司为煤炭生产和煤炭洗选企业,生产中产生瓦斯、煤尘产生大气环境污染。(2) 使用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为煤矿许用三级炸药.产生危险化学品爆炸风险。(3)煤炭洗选和矿井部分涌水造成水环境污染。(4)废矸、矸石污染。(5)采矿活动引起生态环境影响。(6)环境治理及生产工序对环境和影响。A、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粉尘、筛选及原煤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井下爆破作业产生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和生活排气。B、爆破噪声、凿岩噪声、机械噪声。C、生活、采矿、掘进、洗煤产生的危险废物风险、废矸、煤矸石。D、瓦斯、煤尘可能产生的爆炸。2.4.2 风险源分析2.4.2.1水环境风险 xxxxxxx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矿井水、洗煤煤泥废水、排矸场淋溶水及生活污水, 而在这些废水中矿井水和矸石淋溶水对环境的危害是最大的。( 1)矿井水:部分矿井水呈酸性主要污染物为SS 和CODcr,若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会污染到地面。同时,当矿井水存在时,矿洞内的支护材料容易发生腐蚀,机械设备生锈导致触电事故。当矿井水量大时,容易发生透水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 2)矸石淋溶水:矸石露天堆放,矸石中所含的有毒有害元素,遇降雨淋溶或上游来水浸溶,矸石中一部分有毒有害物质会被浸出,形成淋溶水,淋溶水如不加以处理,随雨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或渗流进入土壤、地下水中,可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3)、洗煤厂洗选煤炭产生的废水。2.4.2.2大气环境风险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伴随着瓦斯气体的产生,当浓度达到一定时就会发生爆炸。此外,在采煤,煤巷和半煤岩巷道的掘进作业以及煤炭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影响周围环境。( 1)矿井瓦斯:矿井瓦斯是指井下甲烷气体的总称。瓦斯贮存在煤体中, 煤层被开采时,部分瓦斯就会离开煤体,涌入采掘空间。瓦斯本身无毒,但不能供人呼吸,当井下空气中瓦斯浓度较高时,会相对降低空气中氧气浓度,使人窒息。瓦斯在空气中爆炸浓度一般为516%,当空气中含有其他可燃气体和煤尘时,其爆炸下限随之降低。当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就能燃烧或爆炸,生成大量一氧化碳,随之产生瓦斯煤尘联合爆炸和井下火灾,严重影响或威胁矿井生产安全,一旦形成危害事故,会给职工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瓦斯危害是公司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采空区、盲巷、废巷以及掘进(或回采)贯通是瓦斯积聚、瓦斯涌出异常的主要场所,造成瓦斯中毒窒息、燃烧或爆炸的危险性也最大。( 2)矿井煤尘:矿井煤尘是煤矿井下在采煤,煤巷和半煤岩巷道的掘进作业以及煤炭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大多数煤尘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引燃,并能产生猛烈爆炸破坏。具有爆炸危险的煤尘悬浮在空气中,当浓度达到45 3 2000g/m 时,接触高温火源将发生爆炸,爆炸后瞬时产生2000以上高温和736kPa 的压力,煤尘爆炸的破坏力比瓦斯爆炸严重,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可摧毁巷道、设施、设备。因此,如果发生煤尘的爆炸或火灾,会对周边地区的大气造成污染。此外,煤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很大,一方面污染劳动环境,会降低生产场所的可见度,影响劳动效率和操作安全;另一方面工人长期在含尘环境中工作,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寿命。2.4.2.3 矸石坝垮塌风险在矸石排放过程中,矸石山的边坡处,将形成自然非稳定边坡,有可能滑落和崩塌,可能给周边人员和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矸石山的滑落和崩塌主要是由于矸石山拦矸坝发生溃坝引起的,矸石周转场中的拦矸坝主要受堆砌方式和排洪的影响。2.4.2.4 危险化学品风险爆炸材料在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可能意外爆炸。xxxxxxx火工库位于煤矿旁边的缓坡处,火工库临时贮存约5 天的炸药量,库存约5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附录,炸药储存临界量为50t,因此,本火工库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但是,在爆破的过程中存在着早爆、拒爆、残爆、爆燃、迟爆、炮烟熏人等危险性。火工库贮藏的炸药为乳化炸药,乳化炸药是泛指一类用乳化技术制备的氧化剂盐类水溶液的微滴,均匀分散在含有分散气泡或空心玻璃微珠等多孔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形成一种油包水型的乳胶状炸药。具有很好的抗水性,爆炸性能好,机械感度低以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它通常不采用火炸药为敏化剂,生产安全, 污染少。目前研制出的品种很多,有用型乳化炸药,还有用于光面爆破的小直径低爆速的乳化炸药。乳化炸药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爆破工作中,在有水和潮湿的爆破场合更显示其优越性。乳化炸药的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在炸药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其机械感度和冲击波感度远远高于常温的水平,因而发生殉爆的可能性很大。在运输途中发生爆炸产生的后果将由当时道路两旁的情况而定,其中在人口密集区、加油站、繁华路段产生爆炸所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因此,炸药在贮运和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2.4.2.5 危险废物风险 本企业的危险废物为废机油。所谓的废机油,是指机油在使用中混入了水分、灰尘、其他杂油和机件磨损产生的金属粉末等杂质,以及机油逐渐变质,生成了有机酸、胶质和沥青状物质。其主要危害包括毒性及易燃性,若随意排弃,将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应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置。xxxxxxx的废机油主要来源于空气压缩机,因每年需更换油一次,每次每台换油量约64L,本矿厂共有空气压缩机4 台,因此每年废机油产生量约256L,合计 0.24t/a(机油密度约为0.94g/cm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机油属危险废物。2.5 危险目标的危险特性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本矿区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矿区范围内及周边可能受开采影响的植被、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居民村庄等。本矿区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环境敏感点是:(1)炸药爆炸性强产生的,如在地表爆炸将产生有较大危害的有毒性空气窒息气体。(2)水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COD总磷、氨氮污染水源流致下游河流造成水体污染。(3) 废矸、矸石造成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4) 生活、采矿、掘进产生的危险废物、废矸、煤矸石。(5)粉尘造成人体损伤、噪声可能导致职业病、瓦斯、煤尘爆炸对工人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威胁和导致矿井毁灭。(6)采矿后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地表塌陷,植被、建筑物破坏。生态环境改变。 3 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3.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3.1.1 应急组织机构 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企业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响应和处置等进行统一指挥协调。明确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其他成员相应职责。具体应急组织机构见图3-1。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响应办公室抢修抢险组应急检测组技术专家组医疗急救组善后处理组后勤保障组警戒消控组组 3.1.2 主要人员及部门职责 各应急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在启动应急预案时,随时待命,xxx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组织机构 成员与职责一览表(公司级响应)序号应急职务姓名行政职务应急职责1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聂有峰总经理负责全面指挥全公司的应急救援工作; 批准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请求外部支援的沟通工作;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确定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 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工作; 组织做好有关部门事件核实统计、各项应急过程的记录、报告和保存台账等工作。副总指挥 (煤矿)徐志军矿长 在总指挥不在时替代行使总指挥职责; 负责传达总指挥的指示,协调、组织、会同成员单位进行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理。副总指挥 (洗煤厂)牛惠龙厂长 在总指挥不在时替代行使总指挥职责; 负责传达总指挥的指示,协调、组织、会同成员单位进行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理。 组 员各应急小组组长执行总指挥下达的应急指令。2应急响应办公室负责人郝琦副总经理及时向总指挥汇报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 保持各单位的信息沟通; 综合企业内外部信息流通、与应急指挥中心保持高效联动,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负责人包海洪副矿长负责人路永胜副厂长组员办公室其他成员3警戒消控组负责人杜兴河副总经理疏散撤离群众,组织事故现场周边道路的交通管制、禁止无关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负责按照划定的警戒区,维护现场秩序; 实时监控事故救援抢险情况,并报告应急响应办公室; 配合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事故救援工作。负责人路永昌后勤保卫部经理负责人路永昌后勤保卫部经理组员后勤保卫部成员4抢修抢险组负责人王宝民安全总监控制消除危险,防止事故扩大; 事故得到控制后负责现场清理工作; 事故得到控制后指导相关人员对现场遗留危险物质处置工作; 配合其他部门进行救援工作。负责人杨志俊机电副矿长负责人艾勇副厂长组员安全监察部和安全科成员5技术专家组负责人王生东副总经理提供救援技术支持,参与抢险方案拟定; 搜集整理应急行动过程中的技术资料; 参与分析事故原因; 配合其他部门进行救援工作。负责人汤云总工程师负责人王生东副总经理组员生产科成员6后勤保障组负责人杜兴河副总经理调集应急行动所需各种物资装备、器材; 应急事件发生后各种物资的筹备供应; 应急抢险工作中的资金保障; 配合其他部门进行救援工作。负责人李刚供应部经理负责人李刚供应部经理组员后勤保卫部成员7应急监测组负责人王生东副总经理组织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简单的监测;配合外部应急监测人员工作; 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 配合其他部门进行救援工作。负责人马玉珍副矿长负责人李志文副厂长组员安全监察部和安全科成员8善后处理组负责人李巧玲财务部经理负责事故和应急抢险工作中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理赔、保险等善后工作; 配合其他部门工作。负责人王涛总管部经理负责人王涛总管部经理组员财务部、总管部成员9医疗救护组负责人郝琦副总经理对受伤、中毒人员进行救护、转运。负责人王涛总管部经理负责人王涛总管部经理组员总管部成员3.1.10各级应急指挥关系( 1)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通知xxxxxxx政府、xxxxxxx环保局,在政府应急指令未到达前,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各应急小组的应急行动,各应急小组组长负责指挥本小组成员具体的应急行动,应急指令到达后,公司各应急小组服从上级政府、环保部门应急指挥。( 2)较大(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时,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各应急小组应急行动,各应急小组组长负责指挥本小组成员具体的应急行动,必要时可请求xxxxxxx政府、环保局协助救援。( 3)一般(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时,由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矿区负责人指挥矿区内相关人员应急行动,必要时可请求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救援。( 4)轻微(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轻微突发环境事件时,由在岗员工现场处理,必要时请求矿区负责人救援。3.2 外部指挥与协调xxxxxxx与xxxxxxx政府、xxxxxxx环保局之间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了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当发生重大(级)突发环境事件时,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负责及时向xxxxxxx政府、xxxxxxx环保局进行报告。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要在突发环境事件从发现事件后1 小时内上报,报告的主要内容: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并请求启动xxx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上级应急指挥人员未到达前,公司仍按照内部指挥关系进行应急行动并做好先期的应急处置工作。当上级指挥人员到达后立即移交指挥权并报告事件的具体情况,服从上级指挥人员的应急指令,做到统一领导、协同合作、高效联动。 总指挥在查清有关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后续发展情况后进行实时续报,续报可采用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基础上报告确切数据、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编写处理结果报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危害和间接的危害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并上报政府、环保主管部门。4 预防与预警企业应加强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目标监控,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4.1 预防 xxxxxxx为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落实,相关制度见附件,同时针对环境风险源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4.1.1 预防措施( 1)水环境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将矿井水、排矸场淋溶水引至应急池,一旦发生事故,将泄漏、火灾产生的消防废水、清洗废水及工艺废水排入应急池临时储存,事故处理完毕后再进行处理。 ( 2)大气环境突发事件预防措施 :矿井瓦斯:开采中做好通风,同时对瓦斯等有害气体的监测,防止局部瓦斯和二氧化碳积聚,确保矿井开拓系统中的有害气体浓度不超标,防范于未然。矿井煤尘:煤尘危害防控措施处理工艺如下; 产尘点 :采用钢结构彩钢板封闭,留设矿车进出口,进出口设塑料帘遮挡;煤台及翻车机 煤仓上方安置洒水喷头定期洒水;翻车机房设在煤仓内,翻车垄上设喷雾洒水装置对倾卸原煤进行洒水抑尘;在煤仓上每个装车漏斗配置2 个大喷雾头,同时加设一10m 水池、一个加压水泵和一个加压水枪,进行冲洗;采用自动冲洗槽除尘处理煤炭运输车辆轮胎上所携煤尘在卸矸架上设置喷雾洒水装置对倾卸的煤矸石进行抑尘;周围设摇臂式喷头定期对矸石堆洒水抑尘,运输道路设专人每日定时清扫和洒水 在运煤车辆上加盖篷布或采用箱式运煤车,以达到防尘目的;工业场地周围 靠近农村居民点一侧种植乔木防护带防护带 宽 20-30m ( 3)矸石坝垮塌预防措施;建立矸石周转场,矸石周转场拦矸坝抗滑稳定性系数和抗倾覆安全系数应满足大于规范1.30 和1.5 的规范要求,最大基地应力也小于基地允许应力;同时矸石周转场渣体稳定性系数应大于1。在按规范设计矸石周转场并建设拦矸坝的情况下,还应及时外运矸石外售给机砖厂做新型材料砖,至煤矿开采完毕,以此来预防因矸石囤积过多而造成的垮塌、滑坡事故。( 4)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预防措施;为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加强火工库的事故防范,包括四个方面:预防、限制、灭火、疏散,其中预防和限制措施更为重要。此外,应遵循以下爆破材的存放使用原则: 确保安全堆放爆破材料,要求做到稳固、整齐且便于搬运,不致由于稍受外力即跌落或因搬运不便而造成事故。因此,要堆放平稳、牢固,堆放高度要合乎规定,还要留出一定的通道,以利于搬运、检查和通风。合理地利用库容每一个爆破材料仓库都确定有一定的库容量(即:仓库允许存放爆破材料的最大数量)。堆放的整齐、有条理,不但保障安全和便于保管,而且能保证合理地利用仓库容积,超过了或未达到规定的库容量都能够及时地反映出来。因此, 合理地利用库容对保障安全及充分发挥仓库的效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便于保管为了防止爆破材料受潮和变质,要求储存于适宜的阴凉干燥的环境中。因此, 储存爆破材料的仓库需要经常通风防潮以降温降湿。此外,还必须进行各种保管检查,如检查保管的爆破材料是否被盗;是否受潮或受阳光曝晒;库内是否清洁干净;是否有废旧包装及散落的火药和炸药等。为此爆破材料的堆放,必须符合于对爆破材料进行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利。爆炸物品仓库必须配备仓库负责人、专职保管人员和必要的警卫力量。根据仓库的大小建立专职消防队或群众义务消防队,加强日常防火检查和灭火训练,以防万一。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保管制度。如出入库登记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五双(双人保管、双把锁、双本帐、双人发货、双人领用)制度、清点帐物制度和安全操作制度等等。爆炸品的出入库运输除应严格按危险品货物进行运输外,在选择运输路线时应当绕过人口密集区、加油站、繁华路段等区域。公司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进行监管,不断完善管理,消除环境隐患。( 5)危险废物突发事件预防措施:废机油直接统一回收处理。( 6)其他突发事件预防措施严格按照预案内容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公司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每季度组织学习一次岗位预案,通过评估总结持续改进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定期组织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由责任部门负责日常巡检易发生事故的场所,当发现矿井内出现响声、掉渣、片帮、裂缝、脱层、漏顶、透水等可能引起环境事故的预兆时应立即停止开采。4.1.2 相关制度的落实( 1)重要场地监测维护制度,及时发现事件隐患,防范于未然。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了解各个矿井的开采情况,及时发现井内出现的响声、掉渣、片帮、裂缝、脱层、漏顶、透水等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 2)重点岗位巡检制度,定期检查在岗记录和设备运行监测记录,并整理备案。( 3)强化环保安全生产教育,公司所有职工必须具备环保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接受环保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熟知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等。( 4)建立健全其他规章制度,并落实。具体制度内容见附件9。4.2 预警4.2.1 预警条件本矿厂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涉及的污染范围,将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级、级、级、级,预警级别由高到低,对应的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预警颜色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具体的预警条件为: 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 ( 1)由安全生产事故或消防事故引起严重的次生环境事件且有向厂界扩散趋势时; ( 2)废水处理系统发生异常,未处理废水可能大量排放至厂界外,且不在矿厂可控范围内。 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 ( 1)气象部门等通知有极端天气发生或其他地质灾害预警时; ( 2)废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发生异常,且污染物排放有可能出现超标情况; ( 3)由安全生产事故或消防事故引发的次生环境事件,但在公司可控范围内。 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 ( 1)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且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 ( 2)被监控物质的浓度等超过相应标准且原因及控制措施明确; ( 3)危险化学品发生泄露,有可能影响到仓库外其他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级预警: ( 1)不属于级、级、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条件的情况。4.2.2 预警措施xxxxxxx应急指救援挥部发布预警(红色、橙色预警由应急指救援挥部负责发布;黄色、蓝色预警由矿区负责人发布)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 1)根据具体情况,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部门、员工做好事故的应急准备。( 2)各应急小组进入应急准备,根据应急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员工随时进行抢险救援。( 3)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可能受影响的场所,终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4.2.3 预警解除当 4.2.1 中引起预警的条件消除和各类隐患排除后,解除预警。5 应急处置5.1先期处置 先期处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先期处置,以减缓或消除继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部门(车间)的负责人和相关当事人在抢险救援和事件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1)环境事件未产生环境污染,且环境影响较小,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直接现场处理,将事态控制在岗位职责范围内。( 2)危险化学品发现泄露并有向周边扩散时,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报告部门(车间)负责人,根据负责人指令处置。( 3)废水、废气处理设施发生异常,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根据实际情况, 切断污染源。( 4)当主要工段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的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等偏离正常值而导致环境事件时;部门(车间)负责人及时关闭相关生产设备,减少污染物产生。( 5)由安全生产事故或消防事故等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在履行上述先期处置措施的同时,还应配合安全或消防事故的现场处置。 ( 6)对于无法现场处理的突发环境事件,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向应急响应办公室报警并执行其相关指令。5.2 响应分级公司根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公司对事件的可控能力,结合事件分级,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响应分级。环境污染应急响应分为极重污染 响应(级响应) 、严重污染响应(级响应) 、重度污染响应(级响应) 。超出本公司(矿)应急处置能力时,要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提出支援请求,由上一级政府作出应急响应。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响应分级序号类别级级级级1废水废水处理设施故障,未处理废水大量泄漏,污染超出预期,公司不可控。废水处理设施故障,未处理废水大,公司可控废水 未 处 理 废水少量泄量排放,部门可控不属于级、级、级响应内容的一般 环境事件2废气处理设施故障,粉尘超标, 公司不可控处理设施故障,粉尘已经会超标, 公司可控处理设施故障,粉尘可能会超标, 车间可控3火灾火情失控,导致次生环境污染,公司无法自救火情扩大,预计公司可控。火情初起,预计(车间)可控4人员伤亡5危险废固物矸石山拦矸坝发 生溃坝矸石山滑落,公司不可控矸 石 滚 落 较多,公司可控矸石少量掉 落,部门可 控5.3 应急响应程序指挥部按照实时监测的 AQI 指数值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或者根据预报预警情 形提前采取级响应措施,减缓或避免环境污染出现或持续。 级、 级响应由旗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公司应急工作指挥部和有关部门、 单位按本预案的规定和旗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应急响应工作。 在进行应急响应时,公司环境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要及时开展以下工作: (1)按规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2)立即开通与旗环境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的通讯联系,随时掌握应急工作进 展情况和环境污染的事态发展情况; (3)立即召集专家组、应急监测队伍、应急处置队伍分析情况,研究应对措施, 提供应急处置的物资、装备和技术支持; (4)协调组织专家组、应急监测队伍、应急处置队伍现场指导应急指挥工作, 必要时调集周边的应急队伍、物资、装备实施增援。 级响应工作,由煤矿环境污染应急指挥部组织实施,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及时向旗环境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提出申请。 公司环境污染应急工作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应急响应建议, 指挥部组长批准后启动 应急响应程序。 5.3.1 内部接警与上报内部接警与上报应急响应办公室设立24 小时应急值班电话(内部电话 3233-8888# )。启动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应急响应)时,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报告事件部门(车间)负责人或应直接报告应急响应办公室,应急响应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同时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向xxxxxxx政府、xxxxxxx环保局报告,请求启动xxx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启动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应急响应)时,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报告事件部门(车间)负责人或直接报告应急响应办公室,应急响应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出各应急小组,将事态控制在公司厂界范围内。启动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应急响应)时,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报告事件(部门)部门(车间)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抢险,处理完毕后报告应急响应办公室。启动级突发环境事件(级应急响应)时,由在岗员工或发现者直接现场处理,将事态控制在本岗位职责范围内,处理完毕后报告事件部门(车间)负责人。 报告方式主要为现场告之,手机告之,现场处理后如实记录等。5.3.2 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外部信息报告与通报xxxxxxx与xxxxxxx政府、环保局之间建立了应急联动机制, 掌握最不利情况下可能影响范围内环境状况和单位、人群分布及其通讯方式等。统筹配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队伍、装备和物资,共享区域应急资源,提高共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启动级应急响应时,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负责向xxxxxxx政府、xxxxxxx环保局进行初报,并请求启动xxxxxxx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向可能受污染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通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实时进行续报。最后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进行处理结果报告。具体汇报要求如下: ( 1)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处置情况、发展趋势、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2)续报应当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处置进展和事件发展情况。( 3)处理结果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