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大纲》doc版.doc_第1页
《声乐教学大纲》doc版.doc_第2页
《声乐教学大纲》doc版.doc_第3页
《声乐教学大纲》doc版.doc_第4页
《声乐教学大纲》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乐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声乐某学院精品课程 2适用专业: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 3课程类别:必修课(音乐教育专业第一年三人小组课、二学年两人小组课,音乐表演专业第一学年小组课)、选修课(音乐表演专业第二学年个别课)、主修课(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第三学年个别课) 4课程地位:专业主干课程 5总学时:72学时(必修课)、108学时(选修、主修课) 6总学分:4分(两年必修课)、6分(三年选修、主修课) 二、课程性质和定位 声乐(vocal music)是用人声演唱的,由语言内容表达同音乐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是高校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中的一门具有较强技术实践实训特点的专业主干课程(含美声belcanto、民族声乐的美学原理,声乐技能技巧、声乐教学法与声乐表演艺术)。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1、以民族性、地方性音乐元素的开发利用为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重视专业技术基础训练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嗓音的个性化特点与条件,完善其歌唱技术。2、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融合中外声乐美学原理,演绎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3、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歌曲再创造的能力。4、树立“课程建设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习有特长”的教学理念,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来实现这一教学理念。 三、课程教学目标1、建立正确的歌唱习惯(歌唱呼吸方法、歌唱姿态、喉头稳定及舌根、下巴的松弛等)。 2、以混合声音训练中声区(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与特点选择练声曲、练唱中外初、中级声乐作品)。 3、解决高声区换声问题,换声点声音流畅、圆润并有力度。4、统一声区,扩展音域。5、提高声音的力度控制与音色变化,丰富表现力(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与特点选择练声曲,练唱中外中、高级声乐作品)。6、全面提高艺术素养及分析、表现作品的能力,在教师与课程组指导下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实习。 7、主修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其发声技巧、形体、面部表情、歌曲的内容、情感的表达等,要求准确到位。主修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应具备演绎中、高级声乐作品的能力以及声乐教学的范唱能力,能胜任小学音乐课的唱歌教学和课外声乐辅导工作。 四、课程教学原则 1、坚持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认真打好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基本功。教学中,把专业理论知识与演唱技能相结合,把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相结合,把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相结合;从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2、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的声乐教学原则,灵活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每个学生的教学计划。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又能使基础好、进度快的学生得到应有地发展。3、坚持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教师要用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感知、想象、形象思维等心智活动,培养学生艺术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尽量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形神兼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艺术的实践、实训中建立起良好的从业能力。 4、坚持教学互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把学科最前沿的教学成果和学科知识引进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推进学科发展。 五、课程内容 1、以民族性、地方性为本课程的主要研究方向,重视专业技术基础训练与表演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和个性化特点,完善其歌唱技术。 2、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融合中外声乐美学原理,演绎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能力。 3、本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有:中国作品教学部分:古典艺术歌曲、民歌、歌剧唱段、戏曲唱腔、创作歌曲的演唱与处理;外国作品教学部分:古典艺术歌曲、意大利民歌、歌剧咏叹调、现代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处理。 六、课程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第一学年(36学时)1、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2、建立良好自然的歌唱发声状态。 3、自然声区稳定,初步掌握混合共鸣的发声方法。 4、吐字清楚,音准节奏准确,能基本表达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感情。 5、完成音域为12度以内的短小精悍、旋律简单流畅的声乐作品16首,歌曲难易程度相当于:长城谣、梅娘曲、高高太子山、嘎俄丽泰、我和我的祖国、我亲爱的、在我心里等。音域要求:女高音 a.c1 - f.g女中音 g.a - d.e 男高音 c - f.g男中音 g - c.d 第二学年(36学时)1、统一声区、扩展音域, 解决高声区换声问题。换声点声音流畅、圆润并有力度。 2、提高声音的力度控制与音色变化,丰富声音的表现力(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与特点选择中、高级练声曲,练唱中外中、高级程度的声乐作品)3、严格把握音准节奏,吐字清晰、语言规范,依据作品的情感内容,做到以字行腔、字正腔圆,声情并茂。4、提高艺术素养及分析、处理,表现作品的能力,完成音域为13度以内的中外声乐作品16首。音域要求: 女高音 a.c1 - g.a女中音 g.a - e.f 男高音 c - g.a男中音 g - d.e.f 歌曲难易程度相当于:黄水谣、红豆词、故乡、祖国,慈祥的母亲、漓江谣、荷花梦、你们可知道、求爱神给我安慰、绿树成荫、菩提树、西班牙女郎、鳟鱼、乘着歌声的翅膀等。第三学年(36学时)1、巩固中声区,重点训练高声区。要求气息控制自如,声音灵活、纯正、富有张力、穿透力,逐渐提高曲目的难度,强调作品表现的精确性与完整性。 2、加强歌唱语言与润腔的训练,要求吐字清晰圆润,能声情并茂地演唱内容较复杂,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 3、加强歌唱与伴奏的合作,并逐渐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及声乐表现能力。在任课教师与课程组的指导下进行舞台实践、教学实习。 4、主修学生“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其发声技巧、形体、面部表情、歌曲的内容、情感的表达等,要求准确到位;“二对一”的声乐与钢琴伴奏的舞台实践,充分发挥钢琴伴奏在声乐中的艺术指导作用,以舞台实践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歌曲的再创作。 5、完成音域跨度为13度以上的风格各异的中外声乐作品10首。音域要求: 女高音 a.c1 - b2c女中音 g.a - g2a2 男高音 c1 - a2.b2男中音 f.g - e.f歌曲难易程度相当于:海风阵阵愁煞人、风萧瑟、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阿妹出嫁、断桥遗梦、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红旗颂、我亲爱的爸爸、我悲伤啊,我痛苦、月亮颂、玛仁卡的咏叹调、你知道吧,好妈妈、卡地斯城的姑娘、母爱、我爱你,中华、大江东去、松花江上、在银色的月光下、思乡曲、那就是我、偷洒一滴泪等。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声乐必修课在大一、大二开设,采用集体授课与小组授课的教学模式;声乐选修课在大二音乐表演专业开设,采用个别授课的教学模式;声乐主修课为考试85分以上的学生在大二、大三开设,每学期实行淘汰轮换制,采用个别授课的教学模式。(2)声乐课除两年的必修课外,也是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以及专业考试成绩达到85分以上的学生的主修课程,学习时间为三年,以系统教学为主,第三学年增加艺术实践、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内容。(3)声乐课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嗓音特点、能力程度出发,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既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又要使基础较好、进度较快的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从使用教材中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声乐作品。(4)组织教学汇报音乐会,课程组教师集体品评,现场答疑,使任课教师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各课段的标高,既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也要让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5)充分利用广西丰富的民间戏曲音乐的资源,鼓励学生演唱乡土民歌,聘请独具特色、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著名戏曲演员走进课堂,以民间的传承方式传授他们最具特色的技艺,让学生们了解生活里的音乐,传承和发展地方民歌戏曲音乐。(6)加强艺术实践,组织高年级学生不定期地进行艺术采风、增加演出活动,演唱内容除教学内容外,可选择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演唱形式,如独唱、清唱、重唱、无伴奏合唱等优秀的声乐作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演唱能力。(7)坚持教学互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要把学科最前沿的教学成果和学科知识引进课堂;全面推广学习、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8)课题组成员将以自身的突破提高民族民间声乐文化素质,发掘本土声乐文化资源,开拓边缘性课题,撰写学术论文,编写校本教材,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 八、教材与教参 (一)教材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1-3册,罗宪君、李滨荪、徐郎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2003年声乐曲选集外国作品1-3册,罗宪君、李滨荪、徐朗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2003年 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1-9册,霍立、霍平、李静玉、张东盾、金城主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2004年意大利歌曲集尚家骧编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55年 中国声乐作品选高等艺术、师范院校补充教材,徐朗、颜蕙先编,上海音 乐出版社,1992年 外国声乐作品选高等艺术、师范院校补充教材,徐朗、颜蕙先编,上海音乐出版社校本教材:声乐教学曲选(男声上、下册,女声上、下册,完成编撰) (二)教参声乐教学法石惟正著 白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沈湘著,李晋玮、李晋瑗整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喻宜萱声乐艺术 喻宜萱著 华乐出版社2004年版声乐基础 周小燕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意法德英歌唱语音指南 陈言放、詹士华著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声乐学基础石惟正著 白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声乐艺术美学余笃刚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九、考核内容与方法 1、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