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1页
溧水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2页
溧水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3页
溧水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4页
溧水县十二五规划纲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溧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后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溧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溧水县委关于制定溧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我县经济社会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和编制实施各类规划、计划及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今后五年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基本行动纲领。第一篇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全县紧紧围绕“五年翻两番、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溧水”的总体目标,坚持工业立县、三产兴县、科教强县、环境优先“四大战略” 和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化、富民优先、统筹发展、团结奋进“五个不动摇”,全神贯注抓经济,克难奋进谋发展,圆满完成了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四年实现翻两番,以县为单位通过了省级全面小康社会验收,开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的新局面。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三次产业协调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年均增长2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8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14亿元,年均增长35.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0168亿元,年均增长40.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9.2:63.2:27.6。工业主体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32亿元,年均增长27.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4.3%,比2005年提高8.3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55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90家。服务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6亿元,年均增长18.5%,比“十五”提高0.4个百分点。创维物流园年营运收入突破10亿元,中国移动华东大区物流中心开工建设。2010年,接待游客183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1.8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达到9.8万亩;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9家,其中省级6家、市级1家。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村均可支配收入达190万元,比2005年增长2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转型创新取得进展。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深化企业改革任务,民营经济成为经济主体。南京云海特种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和交通建设、城镇建设、清源水务投资公司等投融资平台不断做大,成立3家担保公司和1家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组建2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农地股份合作社和46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对溧水经济开发区、柘塘镇及东屏镇部分地区进行区划调整,增强了溧水经济开发区的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3.7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20亿元,对外贸易出口总额10亿美元。经济转型步伐加快。引进创维电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低、能耗低的优势产业。加大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改投入占工业投资的30%。对45家“五小”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创建高新技术企业30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平台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5%,企业创新能力增强。2010年,申请专利505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1.2%。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6.8万人。城乡建设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县城拉开建设框架,建成区面积由10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 14万人,城镇化率达45.1%。建成珍珠广场、西苑公园等一批市民广场和公园,通济街改造全面完成。新建城市道路21.2公里,改造提升城市道路8条,开通南京至溧水和县城8条城市公交线路。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顺利完成。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整治村庄320个。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提升,开挖疏浚县乡河道、大中沟71条,改扩建、疏浚骨干当家塘399座,第一轮河塘清淤通过省级验收,二干河综合整治二期、中山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成。建成宁杭高速二期、沿江高速溧水段和 243省道溧水段一级公路,宁杭城际铁路、溧马高速、淳芜高速、246省道开工建设,境内秦淮河航道达到六级标准。建成县汽车客运总站。改造县乡公路76.8公里,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00公里。创建了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示范县和全省路政管理示范县。解决了13.3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城乡供水、供电等设施明显改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社会发展协调推进。新增绿化造林面积8.95万亩,建设绿色新村380个,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28.3%、40.8%。有20家企业通过了市级清洁生产审核。建成县城垃圾处置场、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及20公里截污管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1.9 %;各镇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对晶桥观山工业集中区化工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SO2、COD在2005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10.7%和 17.4 %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稳定在80分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教育入学率9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2%。完成建制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新建了县人民医院和县体育公园。创建了省首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省有线电视先进县、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省体育强县和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居民收入显著增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4450元和10730元,年均分别增长14.5%和12.5%。“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8.2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9.5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企业职工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98%以上,新农保参保率99%,新农合参保率98%,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每百名老人拥有机构床位2.2张,对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一次性慰问金、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建成经济适用房640套、廉租房80套,农村危房实现“有一改一”。民主法治进程加快,精神文明成果丰硕。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政务信息化步伐。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 “平安溧水”、“法治溧水”创建成果显著。以创建文明机关、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创建金融生态县为抓手,引导和培养市民健康、科学、文明、诚信的生活方式,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十一五”是溧水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全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建设显著加快,城市面貌显著改观,精神状态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科学先进的发展理念,得益于敢为人先的目标追求,得益于符合溧水的思路举措,得益于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得益于团结协调的和谐气氛,得益于坚强有力的干部队伍。这些基本经验是“十二五”期间溧水建设基本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 标2005年实 绩“十一五”规划2010年实 绩“十一五”年均增长%占规划%比规划%地区生产总值(亿元)84.0237.824323.7102.2+2.2工业增加值(亿元)38.5913113227.9100.8+0.8财政总收入(亿元)7.0124.932.1435.6129.1+2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3.611020.016840.9200.2+10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48.33140.722335.8158.5+58.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31.9511019243.1174.5+74.5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2857200001050029.752.5-47.5实际利用内资(亿元)25.7890144.941.216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8.7260.170.519.7117.3+17.3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944115001073012.593.3-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2432230002445014.5106.3+6.3城镇登记失业率(%)3.8543.2/第二章 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正处在工业化的加速期、城镇化的关键期、社会建设的转型期、基本现代化的建设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一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格局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逆转,后国际金融危机期世界经济逐步复苏,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二是我国经济社会虽然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困难,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仍是中国社会的主流和趋势,经济社会发展将继续保持长期向好的态势。三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城乡统筹力度的加大将推动溧水经济社会的发展。南京作为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青奥会举办城市都将带来新的机遇。四是随着一批战略带动性项目的落户、重大交通功能性项目的实施、民生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我县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这一阶段的特征,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也将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将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新的挑战。一是宏观经济面临新挑战。后国际金融危机期贸易壁垒加剧,外贸出口难度加大;国内总需求潜力巨大,但居民消费受到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困扰,导致内需相对不足;流动性过剩造成通胀压力的加大。二是区域经济的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三是资源环境面临新挑战。加快发展,实现基本现代化,必须要有土地、资金、能源和人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更要有环境容量的支撑,原有低成本扩张的模式难以为继,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更加突出,节能减排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四是经济结构和产业层次面临新挑战。我县经济增长方式还不够集约,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还不够多,科技创新贡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精神需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提出新的要求。六是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挑战。建设基本现代化要有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全县各级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篇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三章 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基本现代化为目标,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创新发展为动力、跨越发展为主题,在更高水平上实施环境优先、工业立县、三产兴县、科教强县“四大战略”,着力推动经济科技化、环境生态化、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文明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建设经济更加发达、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城乡更加协调、社会更加和谐的现代化新溧水。围绕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我县发展的第一要务,提升发展标杆,不断增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坚持创新转型可持续发展。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以园区转型升级为切入点,优化产业布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不断增强我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发展。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持内引外联,加大引进技术、资金和品牌的力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县域竞争力。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主动融入市域统筹,全面推进县、镇、村统筹,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坚持富民和谐共享发展。坚持民生为本的理念,加快富民步伐,健全社会保障,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第四章 发展目标按照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休闲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南京南部现代化新城的功能定位,“十二五”期间,溧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达到650亿元,力争突破75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创建国家生态县和省级文明城市。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苏南先进县市行列,融入南京主城。围绕总体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2015年650亿元,力争7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万元,力争13.6万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2015年376亿元,力争43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8%和27%,2015年分别达110亿元和66亿元;力争125亿元和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分别完成2000亿元和17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力争分别完成2100亿元和18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2015年176亿元;力争200亿元。结构调整。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4:66:30,力争3.6:64.4:32。工业五大主导产业占全县工业的85%。新兴产业占全县工业的30%。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4%。城镇化率65%。科技创新。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力争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30%,力争40%。科技进步贡献率60%。累计申请专利4000件。开放水平。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亿美元,年均增长20%,力争10亿美元,年均增长25%。累计实际利用内资1250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1300亿元, 年均增长22%。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2015年6.5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资源环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2015年SO2、COD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分别削减51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70%以上。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森林覆盖率32%。城市绿化覆盖率44%。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0分以上,力争95分以上。确保2012年前创建国家生态县。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3.4%,2015年分别达21500元和46000元;力争22000元和48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新农保、新农合全覆盖并不断提高标准。社会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每百名60岁以上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4张。万人刑事案件数增幅控制在5%以内。亿元GDP死亡率下降25%。“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单位2010年2015年确保2015年力争指标属性绝对值年均增幅%绝对值年均增幅%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436502275026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5.811.8/13.6/预期性工业增加值亿元1323762443027预期性财政总收入亿元32.141102812531预期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20.016866278032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23560,累计200020610, 累计210022预期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92485,累计170020530, 累计180022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70.51762020023预期性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9.2:63.2:27.64:66:303.6:64.4:32预期性工业主导产业占全县工业%8085/预期性新兴产业占全县工业%1730/预期性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3454/预期性城镇化率%45.165/预期性科技创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1.22.5/3/预期性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1530/40/预期性申请专利件505累计4000预期性科技进步贡献率%5360/预期性开放水平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12.5, 累计9203,累计1025预期性实际利用内资亿元144.9350, 累计125020380,累计130022预期性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亿美元2.656.520825预期性资源环境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累计下降20累计下降20/约束性SO2、COD排放量削减%分别比2005年削减10.7和17.4分别比2010年削减510/约束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1.9(城市)85/约束性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2070/约束性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100/约束性森林覆盖率%28.332/约束性城市绿化覆盖率%40.844/约束性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分87.190/95/预期性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07302150014.92200015.4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44504600013.44800014.4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23.5/约束性新农保参保率%99100/约束性新农合参保率%98100/约束性社会建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260/预期性每百名60岁以上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张2.24/约束性万人刑事案件数增幅%45/约束性亿元GDP死亡率累计下降%25/约束性第三篇 主要任务第五章 加快转型创新步伐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高端化,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有效投入,着力引进一批战略带动性项目;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园区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有效投入。围绕产业链延伸,加大招商力度,着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科技创新型项目,使之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生力军。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力争2100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00亿元,力争1800亿元。加大技改力度。淘汰小化工、小铸造等各类落后产能,以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转型。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改进工艺水平,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2015年,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35%。加快园区建设。抓好溧水经济开发区、市重点工业园区和配套协作区、镇重点产业园的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园区载体功能。提高园区开发建设水平,重点建设三个特色园区,以园区转型推动产业转型,使之功能更明确、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溧水经济开发区航空产业园。“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航空制造、现代物流、新材料产业和4个配套服务片区。积极推进无人机和轻型机等航空航天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京港国际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企业集聚,着力推进创维电子、创源新能源电动车等项目建设。江苏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南农大农业科研基地、南林大林业科研基地、农业部农机化所和省农机局的农机研究中心、中科院植物所珍稀植物科研基地等,形成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雏形。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影视文化创意乐园,影视创意集聚区、影视拍摄外景区,影视拍摄制作中心、影视接待中心、会展演艺培训中心,形成“一园二区三中心”格局,拍摄一批影视剧,集聚一批影视文化企业。专栏1 特色园区溧水经济开发区航空产业园。园区总体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18.45平方公里,主要功能定位为航空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江苏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江苏乃至全国农业科教资源,通过建立各级财政主导、院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推广、农林科技培训与科普教育、农业休闲观光等5大功能,把园区建设成引领长三角地区农业现代化、带动东部区域农业国际化的农业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园区规划范围东至落步山、南至宁杭高速公路、北至共和集镇、西至白马镇区边界,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打造15 平方公里的农业科技创新区、10平方公里的高新农业产业区和以现有食品工业园为主的5平方公里农产品集中加工区、白马集镇10平方公里的配套服务区。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着力打造成文化江苏的精彩名片,影视生产、制作、发布、会展、培训一体化的国家级基地,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旅游、休闲、养生为主体的5A级景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占地1.41平方公里,建成后形成民国风情街区、欧洲小镇、演员公寓与摄影棚区、商业文化产业园区、外景拍摄区、文化娱乐区、绿化与农业区、森林游乐区八大功能区。第二节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60%。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技术创新快的优势企业。不断深化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15年,新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4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30%以上,力争4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200家,技工贸总收入100亿元以上;农业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专业合作社20家。累计申请专利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600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研发机构,累计共建各级各类技术创新服务平台40个,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5个以上,吸纳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信息网络中心、国家级星火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突出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扎实推进主导产业人才高端化、新兴产业人才规模化、传统产业人才精优化。2015年,全县人才资源总量达8.9万人,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5000人。实施品牌战略。从科技投入、品牌培育、市场推广、用户反馈等多个维度,加强品牌创建,加快质量升级。到2015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市著名商标86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件、市级以上名牌工业产品50个、农业产品20个。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和牵头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第三节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2015年,工业增加值376亿元,力争430亿元。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500家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的6家、 100亿元以上的3家。提档扩能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建成长安汽车50万辆汽车和50万台套发动机和创源新能源电动车项目,加快微型汽车和特种车辆发展,并逐步向家用轿车和专用车辆拓展。高起点、规模化发展车桥、底盘、电子、电气等汽车关键零部件,形成以微型车、特种车辆等为龙头的汽车制造基地和南京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2015年,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产值400亿元,力争50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27以上。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建成创维200万台液晶电视、200万台冰箱、100万台洗衣机生产线项目。瞄准国际电子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坚持“产业配套集群化、技术导入高端化、研发创新一体化”导向,鼓励企业在集成电路、软件、通信重点等领域拓展发展空间。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200亿元,力争25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14以上。发展壮大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培育风电、光伏、智能电网、高空作业车、装载机械、煤矿掘进机、压力容器、大型非标件、伺服电机、数控机床、水泥机械、通风机械、液压元件等产品及关键零部件,加快发展车辆配件和船舶配件。2015年,机械装备产业产值300亿元,力争35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20以上。集聚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放大集聚功能,加大核心项目和技术的引进吸收,促进企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新型有机材料等产品。2015年,新型材料产业产值150亿元,力争20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10以上。改造提升轻工食品产业。重点提高服装、家具、玩具等轻工产业的设计和新品开发能力,提升产品品质和档次。放大“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十大特色县”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喜之郎、瑞麦、小洋人等现有食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一批食品行业重点企业集聚发展,延伸产业链,逐步建立原料基地、产品研发、加工制造、印刷包装的产业链。2015年,轻工食品产业产值200亿元,力争25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14以上。规模化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中药等产品,努力打造特色拳头产品。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节能关键技术及产品、水体污染控制处理技术及产品,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抓住南京建设中国航空科技城契机,加快成为航空航天产业研发、制造、培训、维修的配套基地。积极发展电子基础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等。依托溧水经济开发区航空产业园、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载体积极发展软件产业。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达5亿元,新引进软件企业20家。2015年,新兴产业产值(含电子信息、新能源电动车)400亿元,力争500亿元,占全县工业的30以上。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系统集成化的企业信息化六大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技术在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2015年,骨干企业全部应用信息化系统。专栏2 制造业发展片区溧水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引导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食品加工、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发展,将优质项目、战略带动性项目和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溧水经济开发区集中。加快航空产业园、海峡两岸新型材料产业园、创维科学城等特色产业园建设。2015年,溧水经济开发区工业经济占全县总量的65%以上。市重点工业园区和配套协作区(特色产业区)。重点打造永阳和东屏先进装备制造、晶桥新型材料、石湫五金刀具、和凤电子电工、白马农副产品加工和农业机械等特色产业区。同时将洪蓝镇、石湫镇工业集中区分别作为溧水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配套发展区和航天航空产业机械制造配套发展区。第四节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196亿元,力争240亿元。现代物流业。依托禄口空港优势和溧水经济开发区的产业优势,加快推进航空物流产业园和创维物流园二期建设,形成长三角颇具规模的现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重点建设京港国际物流中心、中国移动华东大区物流中心和溧水现代粮食物流中心。2015年,培育省市重点物流企业(基地)10家。金融业。大力发展金融业,设立3家银行分支机构、2家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分支机构、2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支持保险公司在溧水设立分支机构。2015年,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居民储蓄余额分别达415亿元、310亿元和200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80%、200%和 160%。服务外包产业。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大力推动我县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软件和研发设计外包、供应链管理外包、动漫影视外包、生物医药外包等外包产业。2015年,服务外包执行额8000万美元。商务服务业。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大力培育和发展会计审计、人才培训、经纪代理、中介咨询、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机构,组建一批行业协会、商会、促进会、联合会等自律性的中介组织,加快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商务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商务服务企业,整合现有商务服务机构,扩大商务企业规模,提升整体管理水平。2015年,全县各类商务服务组织扩大到80个。文化创意产业。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思路,优化区域布局,形成以“生态溧水、中国影都”为主题的溧水文化产业格局,着力构建“一园(江苏未来影视创意产业园)、一区(以休闲度假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文化度假区)、一圈(县城地区休闲文化消费圈)、一基地(文化体育产品生产基地)”的区域空间布局。以打造具有溧水特色的文化品牌为目标,整合传统和现代、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源。一是依托秦淮源头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秦淮源品牌;二是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形成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地域文化为一体的大文化旅游格局。充分挖掘各类民间文化、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和民间传统工艺,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形成产业特色。引导和鼓励各类资本投向文化产业,盘活各类文化资产。“十二五”末,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翻两番以上。旅游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重点推进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白马如意文化艺术中心、天生桥胭脂河景区、傅家边-无想山景区等四大旅游片区建设,形成“休闲度假、影视文化、收藏文化、乡村休闲”四大旅游品牌。建成4A级景区2个,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4家。2015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县、镇和社区商业中心为主体的全县三级商贸网络体系,县城重点打造以通济街为核心的商贸主中心和城南、城北、城东三大商贸副中心。以推进“名街、名店、名品、名企”建设为抓手,突出时尚购物、娱乐休闲等高端商圈业态,着力引进和培育档次高、品牌响的大型商场、超市、娱乐会所、高档星级酒店等,着力推进县城商贸圈餐饮、住宿等提档升级。鼓励发展各类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营销方式。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建成车辆、钢材、建材、家具、再生资源等市场。切实加强镇级商贸网点的规划建设,继续巩固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果,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把国家鼓励消费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大力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加速社区商业网点发展,努力建立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商业服务网络体系。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亿元,力争200亿元。培育亿元以上商贸企业5家、5亿元以上专业市场5家,新增品牌店50家。房地产业。稳步、有序发展商品房市场,加强市场监控,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2015年,房地产增加值达28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专栏3 服务业发展片区现代物流业区。在溧水经济开发区航空产业园建设航空物流园,在创维科学城建设创维物流园,在东屏镇建设中国移动华东大区物流中心,在和凤镇建设溧水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商贸区。以县城通济街为核心,沿珍珠路、中山路、中大街和交通路商业主轴线布局商贸主中心。城南、城北、城东三大片区布局三个商贸副中心。栖凤路以西、天生桥路以北和宁高高速以东区域布局市场集中区。各镇布局商贸商务集聚区。旅游业区。以江苏未来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影视文化旅游区,以白马如意文化艺术中心为民间文化收藏旅游区,以天生桥景区和无想山景区为历史文化旅游区,以江苏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傅家边现代农业园为农业观光旅游区,以东屏湖景区和卧龙湖景区为商务休闲旅游区。第五节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高效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为目标,以市场化、产业化、园区化、合作化、标准化为路径,加大资金投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015年,农业增加值26亿元,力争27亿元;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20个百分点;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3.5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2%。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规模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水平较高、运行机制顺畅、标准品牌齐创、带动效应显著的标准,坚持规划引领、吸引多元投入,各镇区建成面积不少于5000亩的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重点打造江苏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不断提升傅家边现代农业园发展水平。培育壮大合作经济组织。积极争创省“五好”、市“五有”合作组织。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360家,农地股份合作社150家,社区股份合作社全覆盖,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比例6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跨行业、跨镇区发展,培育一批示范合作联社。2015年,力争销售额超亿元的合作联社6个。拓展延伸农业综合功能。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加农业综合效益。2015年,全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0家,争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13家、市级20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开发体验农耕生活、蕴含农耕文化、参与性强、有知识趣味性的农业旅游项目,2015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12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5亿元,争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新增“三品”产品100个,全县“三品”基地面积52.5万亩,占食用农产品面积的90%以上。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入户以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工程。大力发展为农综合服务社,加强农资质量和价格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设立设施农业及其他高效农业险种,防范和降低农业风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比例提高20%。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积极发展农机服务组织,2015年,全县农机化水平提高到80%。加快发展村级经济。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加快土地流转、集中,积极对外招商,推进村级招商项目进驻镇工业集中区。加快村级标房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15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村20个,全县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专栏4 农业发展片区根据南京市农业“1115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集中投入,重点打造21万亩高标准粮田、25万亩经济林果、17万亩高效养殖和8万亩标准菜地。对纳入高标准粮田和标准化菜地的地块,划定红线,实行永久保护。其中,高标准粮田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以及与优质稻米茬口相衔接的小麦、油菜、马铃薯等高效经济作物;经济林果重点发展草莓、蓝莓、黑莓、茶叶、花卉苗木等;高效养殖以石臼湖地区为主,主要养殖螃蟹、青虾、加州鲈鱼、温氏鸡等;标准菜地重点发展有机蔬菜、设施蔬菜、食用菌等。第六节 做大做强建筑业引导企业加大设备、科技、人才投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承接高、大、难、新的工程项目,发展高附加值的专业工程市场和新兴的外地市场。2015年,建筑施工总产值200亿元,增加值52亿元、力争53亿元,税收年均增长25%以上,从业人员10万人。培育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的5家、25亿元以上的2家。南京明辉公司打造成40亿元以上的现代企业集团。新增5家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力争1家企业取得特级总承包资质。工程优良品率80%以上,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10个,争创国优工程或“鲁班奖”1个。第六章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构建南京南部现代化新城按照南京市总体规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合理配置要素和基础设施,实施北拓、东进、南延战略,加快形成南京南部现代化新城。2015年,城镇化率65%以上。第一节 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按照我县功能定位和“城乡一张图、全县一盘棋、规划全覆盖”的要求,强化城乡规划在城乡建设和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机制和管理体制,尽快形成城乡规划一体化。加快全县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农业开发、村镇建设、生态环境、休闲旅游等空间布局的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高标准完成溧水县城乡总体规划、永阳新城总体规划、永阳新城近期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航空产业园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市镇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新社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城市特色的塑造,结合风景区建设和环境整治开展一批特色风貌区的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市品质。第二节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按照“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的三级城乡布局体系,优化永阳新城的布局,推进7个新市镇和新社区建设。2015年,全县建成区面积9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42万人。加快永阳新城建设。到2015年,永阳新城打造成南京南部的综合性新城和宜居宜业的生态文明新城,达到中小城市发展规模。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人,其中完成卧龙湖社区23平方公里建设,城东、城南片区新扩56平方公里,东庐片区新扩2平方公里。全面完成永阳新城中心区、航空产业园区范围内道路网建设,实现新老城区道路网贯通,逐步完善主城区至东庐片区、卧龙湖国际社区、宁杭铁路溧水站道路网建设。建设滨淮、新淮、东港、安山、福田路等市政道路。完善永阳新城中心区和航空产业园区功能配套设施,完成游泳馆、文化艺术中心、实验小学、人力资源市场、宁杭铁路溧水站及站前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建710个小型公园广场。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完善商业、文化、市政等配套功能设施,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推进新市镇建设。按照建设新市镇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水平。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农业耕作区、商业贸易区、居民住宅区、教育文化卫生区、行政服务区、休闲运动区、生态保护区等功能区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市政道路,建成一批绿化景观,加快商务、商贸、社会事业等设施建设,提升新市镇公共服务水平。2015年,新市镇人口17万人,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东屏、白马和石湫三个镇。东屏镇建成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商务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新市镇,城镇人口3万人,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白马镇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观光旅游基地、溧水县域东部中心,城镇人口3.5万人,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石湫镇建成全国重要的影视文化创意基地、溧水县域西部中心,城镇人口3万人,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洪蓝镇、晶桥镇、和凤镇三个镇城镇人口分别达2万人,建成区面积分别达4平方公里,明觉重点打造滨湖旅游特色新市镇。2015年,东屏、白马、石湫三个重点镇分别建成约1平方公里的新区,洪蓝镇、晶桥镇、和凤镇三个镇分别建成约0.5平方公里的新区。推动新社区建设。按照“靠近新市镇、靠近产业集中区、靠近规模耕作区”的要求,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到2015年,建成农民集中居住区30个。加大对规划保留新社区的建设力度,引导村庄适度集聚、设施集约配套,提高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率。建成一批乡村风情浓郁、功能配套完善、生活环境优良的农村新社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加快构建公路、铁路、航道综合交通体系。建成宁杭铁路溧水段和禄口机场至溧水轨道交通。建成溧马高速公路、淳芜高速公路溧水段。建成246省道、南京至高淳新干线公路、123省道宁高公路、340省道常溧公路、341省道老明公路等“三纵两横”一级公路主骨架。建成宁杭铁路溧水站至白马农业园公路。建设农村公路250公里。启动秦淮河四级航道改造工程。形成县城有客运总站、镇有车站、村有亭牌的站点布局,建成以城区客运枢纽为中心,以各镇车站为纽带,辐射周边市县,连接城区与镇、镇与镇、镇与村的客运三级网络,基本实现城区、开发区、主要商贸区、大型厂矿区、居民集中区公交全覆盖,行政村和主要自然村、农民集中居住点班车通达率达100%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新目标。水利。加快防洪设施建设,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翻建石臼湖10米以下护坡,建设石臼湖堤顶道路28公里,实施3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改建重点排涝泵站13座、农村小泵站71座;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改扩建水源塘395座,完成淳东灌区溧水片、方便灌区和湫湖灌区治理工程。电力。完善溧水电网结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新建渔歌、群力、柴山、和凤、新城区等变电站及石湫、永阳开关站;实施南门变电站升压工程和明觉、柘塘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新能源使用。供水。实施引长江水工程,实现全县范围的区域供水,城乡自来水普及率100%。第三节 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创建成果,不断加大投入、提升管理水平,重点在城市卫生保洁、道路亮化、广告设计、交通管理、公共场所整治、“六小”行业规范、拆违拆破等方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完成城区主干道两侧房屋立面亮化美化工程,拆除城区所有低品位广告牌,新建与城市建设相匹配的电子显示屏20块,拆违拆破面积5万平方米。创新城乡管理机制,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和农村社会治安管理,营造居民便捷、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充实镇村管理队伍,努力消除管理盲区。以城市管理信息化为突破口,建设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第七章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切实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