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泉州市耕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3S技术在泉州市耕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3S技术在泉州市耕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S技术在泉州市耕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泉州经济发展迅速,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对耕地的占用在逐年加大。加之目前泉州市耕地保护中所采用的图件资料及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对耕地变化的实时动态监测,耕地保护任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就如何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与3S集成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泉州市耕地的动态监测和保护进行论述,为泉州市耕地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思想汇报 关键词:3S集成技术;土地调查;耕地保护;应用 开题报告 t 泉州市作为我省人口及经济总量最大的设区市,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加上近年来泉州经济发展迅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07年7月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采用3S集成技术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表达能力来实现土地基础数据的采集及后续管理。因此,本文就如何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与3S集成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我市耕地的动态监测和保护进行论述。 1 泉州市耕地保护面临的问题1.1 人多地少,资源匮乏 我国现有耕地总量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只有1.39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而2007年泉州市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到0.3亩,远低于联合国规定的人均0.8亩耕地的警戒线。 1.2 耕地结构及分布不理想 从2007年全市耕地面积看,水田面积145.34万亩,旱地58.82万亩,分别占耕地的63.1%和25.5%,且水田中望天田面积占了1/3,旱涝保收的面积仅占耕地55%左右。从地区分布看,安溪、永春、德化三个山区县有耕地80万亩,加上南安、惠安、洛江等一部分山区乡镇,全市有近百万亩的耕地分布在山区,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有不少,不利于机械化操作。 1.3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据泉州市水土流失普查资料,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1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是我省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之一。 ?1.4 后备资源匮乏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全市宜耕荒草地12.91万亩,但真正能开垦供种植农作物的耕地面积很少,且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沿海滩涂虽有部分可用于围垦,但为数不多,且投入大,收益慢。? 1.5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用地需求增加 1999年以来,我市耕地每年平均减少2.1万亩,其中绝大部分都为建设用地占用。泉州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几个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用地需求的增加成为必然,土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在加强,土地利用结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建设用地扩张的趋势明显。 1.6 生态退耕的力度逐渐加大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25度以上的耕地要全部退耕,15度25度的坡耕地也需要根据条件和可能退耕。而我市有近百万亩的耕地分布在山区,其中坡度大于25度的有不少,随着生态退耕的步子逐渐加快,将使得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 2 3S集成技术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 2007年7月以来,泉州市积极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及管理系统,为耕地保有量及基本农田动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而把3S集成技术运用于土地调查数据采集及后续管理工作中是本次土地调查最大的特点。因此,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运用3S技术开展耕地动态监测,不仅能及时、快速、准确地发现耕地变化的目标,而且能定位目标、测量面积,统计汇总计算、可视化及输出图件,进行及时的更新。 具体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利用RS影像可以提取耕地变化信息 卫星影像数据在宏观、中观资源调查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快鸟卫星遥感图像分辨率很高,我们利用不同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可以快速获取耕地变化信息,满足1:1万(1:5000)比例尺耕地数据的更新要求。 2. 2 利用GPS可以测量耕地变化地块的位置、面积 鉴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野外地形条件复杂多样,测量工作量较大,因此可以采取GPS后处理差分的方法来获取耕地变化地块的空间位置和属性数据,准确测定耕地的位置、面积和形状。 2. 3 利用GIS可以组织、管理、分析空间数据,进而实现图形可视化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后,我市、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将运用GIS建立各自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土地登记管理等应用系统。因此,通过选择基于时空数据模型或表示时间信息的GIS新软件,可以管理耕地变化数据,输出耕地现状图和报表等信息。 2. 4 利用3S集成技术实现对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主动地发现耕地利用的变化,不仅可主动发现变化,而且排除了人为干扰。但是,由于分辨率和遥感图像分类准确率等原因,仅仅依靠遥感数据尚不能准确获取耕地利用变化信息,满足不了1:1万比例尺的动态监测要求,必须运用DPS精确地获取变化的数量信息。由于遥感数据和GPS数据都是以数字方式存贮,因此可以十分方便地输入到GIS中,并与土地变更本底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与集成,通过耕地增加和减少计算出某年底耕地保有量。事实表明,传统的耕地利用更新和管理方法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只有建立基于RS、GIS和GPS技术的耕地动态监测,才能满足耕地保有量动态管理的需要,科学地对各级政府土地管理目标进行考核,并且为土地宏观调控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简历大全 参考文献 邓京荆.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40% 18亿亩红线面临挑战.新华网EB/OL, / 泉州市统计局,2008泉州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发199836号,199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