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doc_第1页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doc_第2页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doc_第3页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doc_第4页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27.100K 45备案号:108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5242002代替 DLT 5241993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 术 条 件Specification for power line carrierTransceiver dedicated to protection2002-09-16发布 2002-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目 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技术要求5 试验方法6 检验规则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 其他附录A (资料性附录)电平及其换算附录B (资料性附录)回波损耗AF、反射系数和输入阻抗Z的关系前 言 本次修订着眼于适应技术进步和运行维护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装置运行可靠性。主要修订内容有: (1)增加了电磁兼容试验项目; (2)对原标准条文中技术参数作相应调整; (3)为方便现场人员对专用收发信机的正确使用、试验和维护,增补一些相关内容。 附录A、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LT5241993。 本标准由全国静态继电保护装置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电力公司扬州电讯仪器厂、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胤龙、戚朝银、薛士荣。 本标准由全国静态继电保护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标准于1993年首次发布。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技术条件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的型式、额定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110kV及以上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可作为这类产品研制、生产、检验和验收的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72612000 继电器及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T 93611988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T 112872000 电气继电器 第21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第1篇:振动试验(正弦)(idt IEC 60255-21-1:1988)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和碰撞试验(idt IEC 60255-21-1:1988) GBT 14598.91995 电气继电器 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3篇: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idt IEC 60255-22-3:1989) GBT 14598.101996 电气继电器 第22部分: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4篇:快速瞬变干扰试验(idt IEC 60255-22-4:1992) GBT 14598.13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1部分:1MHz脉冲群干扰试验(eqv IEC 60255-22-1:1988) GBT 14598.14199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电气干扰试验 第2部分:静电放电试验(idt IEC 60255-22-2:1996)3 术语和定义3.1 继电保护专用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 power line carrier transceiver dedicated to protection 专门用于传送继电保护信号的具有单一功能的电力线载波收发信机,它区别于具有多种功能的复用型电力线载波机。3.2 断续键控载波收发信机 onoff-keying carrier transceiver 以断续键控方式来控制载波输出的一种调幅制收发信机。这种收发信机正常运行时不发信,接收到起动发信命令时发信,信号频率为f0,其工作状态只有两个,即发信(ON)和不发信(OFF)。3.3 移频键控载波收发信机 frequency-shift-keying carrier transceiver 移频键控载波收发信机总是工作在发信状态,但发送信号的频率在两个或多个预定值之间随是否接收到操作命令而变换。正常运行时发送监护信号,信号频率为fG;接收到操作命令时发送命令信号,信号频率为fT。前者用于监护信道和闭锁保护,后者用于传送规定的操作命令。3.4 收信裕度 receiving redundancy 在载波收发信机收信侧的外线端,实际收信电平与收信起动电平的差值(dB)。4 技术要求4.1 环境条件4.1.1 正常工作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540或1055; b)相对湿度:5%95%(装置内部既无凝露,也不应结冰);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4.1.2 正常试验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4.1.3 仲裁试验标准大气条件 a)环境温度:202; b)相对湿度:4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4.1.4 贮存、运输极限环境温度 装置贮存、运输环境温度的极限值为2570。在不通电的条件下,装置不应出现不可逆变化。温度恢复后,装置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1.5 周围环境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严重霉菌。无超过4.7要求的电磁场存在。无超过4.8要求的振动源存在。有防雨、雪、风、沙、尘及防静电措施。场地应符合GBT 93611988中B类安全要求的规定。接地电阻应符合GBT 28872000中4.4的规定。4.2 用途 断续键控载波收发信机主要应用于闭锁式线路保护。移频键控载波收发信机主要应用于允许式和直跳式线路保护,也可应用于电力主设备保护和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4.3 技术性能要求4.3.1 额定电气参数4.3.1.1 工作频率 a)额定工作频率范围:40kHz400kHz; b)额定中心工作频率f0:f0(42n)kHz,n0,1,2,3,356; c)移频键控载波收发信机的移频频率间隔:500Hz,250Hz,125Hz; d)额定带宽:4kHz; e)工作频率误差:实测值与标称值之差不超过10Hz。4.3.1.2 收信工作频带宽度及准确度 a)收信工作频带宽度:不大于2kHz; b)准确度:不超过10%。4.3.1.3 允许并机频率间隔和并机分流损耗 a)同相并机频率间隔:3B(B4kHz); b)邻相并机频率间隔:紧邻; c)并机分流损耗:不大于1dB。4.3.1.4 外线输入输出阻抗和回波损耗 a)在额定工作频率下的输入输出阻抗:75(不平衡式); b)回波损耗:不小于10dB。4.3.1.5 额定外线输出电平(功率) a)额定外线输出电平(功率)系列:37dBm(5W)、40dBm(10W)、43dBm(20W)、46dBm(40W)、49dBm(80W); b)移频键控收发信机发送命令信号(频率为fT)时的外线输出电平为额定外线输出电平,发送监护信号(频率为fG)时的外线输出电平比额定外线输出电平低6dB10dB; c)外线输出电平误差:实测值与整定值之差不超过1dB。4.3.1.6 外线输出谐波衰减 在额定外线输出电平下,2次、3次谐波衰减不小于66dB。4.3.1.7 停信状态下的外线残余电平 停信状态下的外线残余电平不大于10dBm。4.3.1.8 收信起动电平和回差电平 a)收信起动电平:4dBm14dBm(ONOFF)或0dBm10dBm(FSK); b)回差电平:不大于1dB; c)收信起动电平误差:实测值与整定值之差不超过1dB。4.3.1.9 信号传输时间和收信输出信号的连续性 信号传输时间分为起动延时和返回延时,它随调制方式和收信工作频带宽度的不同而不同,并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 1 信号传输时间(起动延时返回延时)调制方式收信带宽kHz传输时间ms调制方式收信带宽kHz传输时间msON/OFF13(电位)5(触点)FSK15(电位)7(触点)15(电位)7(触点)18(电位)10(触点) 在命令信号的持续时间内,收信输出信号(触点、电位)不应出现大于1ms的间断。4.3.1.10 收信总防卫度 满足4.3.1.3规定的并机条件。4.3.1.11 直流电源 a)输入电压。 1)额定电压:110V或220V; 2)允许偏差:20%15%; 3)纹波系数:不大于5%。 b)逆变电源输出电压。 1)接口电源额定电压:24V(悬浮); 2)功放电源电压:功放电源电压的幅值应小于60V,具体数值和极性由企业标准规定; 3)其他电源额定电压:5V,12V(15V); 4)输出电压准确度及纹波系数:由企业标准规定。 c)直流电源自起动的要求。收发信机在运行状态下,当其直流输入电压消失以后又恢复正常时,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应恢复正常。4.3.2 功能要求4.3.2.1 通用要求 a)应设有保护装置控制收发信机发信和收发信机向保护装置输出信号时的自保持信号指示,并起动中央信号,手动复归。 b)应设有开环或闭环进行通道试验的回路和相应的逻辑回路。数字式装置应具有自检回路及装置异常告警回路。 c)应设有收信电平监视回路和通道异常告警信号引出端。当收信电平低于整定的通道异常告警电平时,应发出告警信号,并且在人工通道试验中显示电平过低。应设有记录正方向区外故障时,正方向停信后,因通道设备故障引起的收信电平下降的措施。通道异常告警信号的整定电平应包含3dB告警电平和裕度告警电平。裕度告警电平的整定值由企业标准规定。 d)收信回路应有调整通道收信裕度的措施。 e)应设有高频信号录波输出端和收信输出至录波器的引出端。高频信号录波输出端应提供能直接反映该收发信机高频输出信号幅度大小并经整流的直流电位信号。高频信号录波输出端不应与高频电缆共地,并且该输出端因故被短接时,不致影响收发信机的正常工作。 f)应设有与各种类型保护装置灵活连接的接口回路。接口回路应使用与保护装置在电气上相互隔离的专用电源。接口回路技术数据如表2所示。表 2 接口回路技术数据项 目输 入输 出有触点 DC12V(15V)、24V、110V、220V,10mA DC24V、110V、220V,触点容量不小于30W无触点 DC12V(15V)、24V,10mA DC12V(15V)、24V,10mA4.3.2.2 断续键控载波收发信机 a)应具有远方起动发信的功能,并且远方起动应具有投入和退出的措施; b)应设有外部(来自保护装置)控制发信或停信的回路,以便本侧保护动作后使对端保护加速动作跳开断路器。4.3.2.3 移频键控载波收发信机 a)应设有三个或四个不同的命令信号; b)应设有两种命令信号传送方式:一种是分别传送不同的命令信号,另一种是同时传送二个或多个命令信号。4.4 绝缘性能4.4.1 绝缘电阻 装置的带电部分和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回路之间,用开路电压500V的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0M。4.4.2 介质强度 a)装置应能承受试验电源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无绝缘击穿和闪络现象出现; b)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按表3选择;表 3 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被试电路绝缘电压等级试验电压直流电源输入回路对地602502000载波输入输出回路对地602502000信号及告警输出触点回路对地602502000接口电源输出回路对地60500 c)试验过程中,任一被试回路施加试验电压时,其余回路应等电位互连接地。4.4.3 冲击电压 装置的直流电源输入回路、载波输入输出回路、信号及告警输出触点回路对地及这些回路相互之间,应能承受1.250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开路试验电压5kV,装置应无绝缘损坏。4.5 耐高低温性能 在4.1.1a)规定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540或1055)范围内,装置应可靠工作,各主要电气参数的温度变差如下: a)工作频率温度变差:不超过10Hz; b)外线输出电平温度变差:不超过2dB; c)收信起动电平温度变差:不超过2dB; d)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温度变差:不超过5%。4.6 耐湿热性能 根据使用条件,装置应能承受恒定湿热试验和交变湿热试验中的任一种。4.6.1 恒定湿热试验 装置应能承受GBT 2423.9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开路电压500V的兆欧表测量各导电回路对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位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介质强度不低于4.4.2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的75%。4.6.2 交变湿热试验 装置应能承受GBT 72612000中第20章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温度为402,湿度为(933)%,试验2周期,每周期历时24h。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开路电压500V的兆欧表测量各导电回路对外露非带电金属部位及外壳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5M;介质强度不低于4.4.2规定的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值的75%。4.7 电磁兼容性能4.7.1 承受脉冲群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31998中3.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1MHz和100kHz脉冲群干扰试验。4.7.1.1 试验电压施加部位 直流电源输入回路、载波输入输出回路、信号及告警输出触点回路和命令输入输出回路。4.7.1.2 技术要求 a)断续键控载波收发信机:试验期间,装置应正确发信和停信;装置发信时,本侧和对侧收信输出应收到连续信号。并且装置信号指示正确,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b)移频键控载波收发信机:试验期间,装置应正确发送监护信号(fG)和命令信号(fT);装置发送命令信号(fT)时,对侧收信输出应收到连续信号。并且装置信号指示正确,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4.7.2 承受静电放电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41998中4.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接触放电法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试验电压施加部位和技术要求按4.7.1的规定。4.7.3 承受辐射电磁场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91995中4.1.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试验电压施加部位和技术要求按4.7.1的规定。4.7.4 承受快速瞬变干扰的能力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98.101996中4.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快速瞬变干扰试验。试验电压施加部位和技术要求按4.7.1的规定。4.8 机械性能4.8.1 振动(正弦)4.8.1.1 振动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GBT 112872000中3.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振动响应试验。试验期间的技术要求与4.7.1.2相同。试验后,装置应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技术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8.1.2 振动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BT 112872000中3.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振动耐久试验。试验后,装置应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技术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8.2 冲击4.8.2.1 冲击响应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中4.2.1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冲击响应试验。试验期间的技术要求与4.7.1.2相同。试验后,装置应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技术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8.2.2 冲击耐久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中4.2.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冲击耐久试验。试验后,装置应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技术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8.3 碰撞 装置应能承受GBT 145371993中4.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级的碰撞试验。试验后,装置应无紧固件松动、脱落及结构件损坏,技术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9 连续通电 装置完成调试后,出厂前应进行时间不少于100h(常温)或72h(40)的连续通电试验。试验过程中,装置应工作正常,信号指示正确,不应有元器件损坏或其他异常情况出现。试验后,技术性能应符合4.3的规定。4.10 结构和外观4.10.1 装置应有金属机箱保护,并应考虑发热元件的通风散热要求。机箱前面是否设透明面罩,由厂家根据继电保护柜的要求决定。4.10.2 机箱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及电磁辐射干扰的防护措施;机箱的不带电金属部分应在电气上连成一体,并可靠接地。4.11 直流电源影响4.11.1 在正常试验大气条件下,按4.3.1.11的规定,分别将直流电源输入电压改变为其额定值的80%和115%,装置应可靠工作,各主要电气参数的变差如下: a)工作频率变差:不超过5Hz; b)外线输出电平变差:不超过1dB; c)收信起动电平变差:不超过1dB; d)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变差:不超过5%。4.11.2 装置突然加上电源、突然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装置均不应误发信号。5 试验方法5.1 试验条件5.1.1 除另有规定外,各项试验均在4.1.2规定的正常试验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5.1.2 周围环境应符合4.1.5的规定。5.1.3 除直流电源影响试验外,各项试验中,直流电源输入电压均为额定值。5.1.4 被试装置和测试仪表必须良好接地,并考虑周围环境电磁干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5.2 外观检验 按4.10的要求逐项进行检查。5.3 技术性能试验5.3.1 主要电气参数测试5.3.1.1 外线输出电平、外线输出谐波电平和停信状态下外线残余电平测试 a)测试电路如图1所示。电平表选用75输入阻抗,在选频终端下测试。图 1 b)外线输出电平和外线输出谐波电平测试:使被试装置处于发信状态,电平表在工作频率(f0)处的读数值与衰减器的衰减值之和,即为外线输出电平;当外线输出电平为额定值时,电平表在2f0和3f0处的读数值与衰减器的衰减值之和,即为外线输出的2次谐波电平和3次谐波电平。外线输出电平与外线输出谐波电平之差,即为谐波衰减。 c)停信状态下外线残余电平测试:使被试装置处于停信状态,去掉衰减器,电平表在工作频率(f0)处的读数值,即为停信状态下的外线残余电平。5.3.1.2 回波损耗的测量 a)测试电路如图2所示。电平振荡器输出阻抗为0,平衡式输出,频率调至被试装置工作频率(f0),R等于75,电平表采用平衡式高阻跨接测量。图 2 b)断开开关S,调节电平振荡器输出电平,使电平表读数值为0dB。然后,合上开关S,电平表读数值不计负号,即为回波损耗。5.3.1.3 并机分流损耗的测量 a)测试电路如图3所示。电平振荡器输出阻抗为0,频率调至被试装置同相并机工作频率(f014kHz,即并机间隔为3B),电平表采用高阻宽频跨接测量,R等于75。图 3 b)断开开关S,调节电平振荡器,使电平表读数值为0dB。然后,合上开关S,接通被试装置的直流电源,使之处于停信状态。此时电平表读数值不计负号,即为并机分流损耗。5.3.1.4 收信工作带宽测量 a)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A-A为被试装置的外线端;B-B为中频滤波器的输出端。电平振荡器输出阻抗为75,频率调至被试装置的工作频率(f0),电平表采用高阻宽频跨接测量。 b)调节电平振荡器的输出电平,使之高于灵敏起动电平10dB左右,记下电平表的读数。 c)分别向升高和下降的方向改变电平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得到电平表读数下降3dB的两个频率f1和f2,收信工作带宽ff1f2。5.3.1.5 收信起动电平和回差电平测量 电平振荡器如图4所示接入被试装置,其频率调至被试装置的工作频率(f0),其输出电平由低于给定的收信起动电平之值缓慢增大,使被试装置面板上表示“收信起动”状态的指示灯刚好亮(或其他元件动作),这时,振荡器的输出电平即为收信起动电平。再缓慢减小电平振荡器的输出电平,使该灯刚好灭(或其他元件返回),这时,振荡器的输出电平即为收信返回电平。收信起动电平与收信返回电平之差为回差电平。图 45.3.1.6 整机直流功率消耗测量 如图5所示接线。图中,A-A为被试装置的直流供电电源输入端。将1只万用表置于直流电压档作为电压表,另1只万用表置于直流电流档作为电流表。按照供电电压等级,调节直流供电电源输出电压,使电压表的读数U为220V或110V。按照5.3.1.1的方法,使被试装置起动发信,并使外线输出电平为额定值,这时,测出电流表的读数I1。然后,使被试装置停止发信,测出电流表的读数I2。P1UI1和P2UI2分别为发信状态下和停信状态下的整机直流功率消耗。图 55.3.1.7 传输时间和收信输出信号连续性的测试 a)测试电路如图6所示。图中,A-A为1号被试装置起动发信命令输入端,B-B为2号被试装置收信输出(电位)输出端,C-C为2号被试装置收信输出(触点)输出端。将记忆示波器的A通道测试线接入1号被试装置的端子A-A,B通道测试线依次接入2号被试装置的端子B-B和C-C。在两台被试装置的外线端之间接入75代通道可变衰减器。图 6 b)1号至2号的传输时间和收信输出信号连续性测试(1号发,2号收):按照图6接线,代通道可变衰减器衰减值的投入值使收信裕度分别为3dB和18dB。当接在1号被试装置端子A-A上的按键S按下和返回时,记忆示波器的波形如图7所示。图中,t1为起动延时,t2为返回延时。记忆示波器B通道的波形不应出现大于1ms的间断。图 7 c)2号至1号的传输时间和收信输出信号连续性测试(2号发,1号收):在图6中,交换1号被试装置和2号被试装置的位置,即可进行2号发、1号收的传输时间和收信输出信号连续性的测试。5.3.2 功能试验 收发信机功能试验的主要内容如下: a)远方起动功能; b)通道交换信号试验; c)信号指示及告警功能; d)输入输出接口逻辑。5.4 绝缘性能试验 根据4.4的要求,按GBT 72612000中第19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分别进行绝缘电阻测量、介质强度试验和冲击电压试验。5.5 电磁兼容试验5.5.1 脉冲群干扰试验 根据4.7.1的要求,按GBT 14598.131998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脉冲群干扰试验。5.5.2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 根据4.7.2的要求,按GBT 14598.141998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5.5.3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 根据4.7.3的要求,按GBT 14598.91995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5.5.4 快速瞬变干扰试验 根据4.7.4的要求,按GBT 14598.101996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快速瞬变干扰试验。5.6 低温试验 根据4.1.1a)的要求,按GBT 72612000中第11章的规定进行低温试验。试验时,装置处于通电状态。试验温度达到52或102后持续2h。在该持续时间内,按4.5的规定进行主要电气参数温度变差的测试。5.7 高温试验 根据4.1.1a)的要求,按GBT 72612000中第12章的规定进行高温试验。试验时,装置处于通电状态。试验温度达到402或552后持续2h。在该持续时间内,按4.5的规定进行主要电气参数温度变差的测试。5.8 湿热试验5.8.1 恒定湿热试验 根据4.6.1的要求,按GBT 2423.9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恒定湿热试验。5.8.2 交变湿热试验 根据4.6.2的要求,按GBT 72612000中第20章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交变湿热试验。5.9 温度贮存试验 装置不包装、不通电,根据4.1.4的要求,先按GBT 2423.1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低温贮存试验。再按GBT 2423.2的规定和方法进行高温贮存试验。5.10 机械性能试验5.10.1 振动试验 根据4.8.1的要求,按GBT 112872000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振动响应试验和振动耐久试验。5.10.2 冲击试验 根据4.8.2的要求,按GBT 145371993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冲击响应试验和冲击耐久试验。5.10.3 碰撞试验 根据4.8.3的要求,按GBT 145371993的规定和方法,对装置进行碰撞试验。5.11 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按4.11的要求进行直流电源影响试验。5.12 连续通电试验 按4.9的要求进行连续通电试验。6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产品检验应在5.1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进行。6.1 出厂检验6.1.1 每台装置出厂前必须由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进行出厂检验,并确认合格后方可出厂。检验合格出厂的产品应具有证明该产品合格的产品合格证书和检验报告。6.1.2 出厂检验项目如下: a)外观检验; b)技术性能试验; c)绝缘性能试验: 1)绝缘电阻测量; 2)介质强度试验。 d)连续通电试验。6.2 型式检验6.2.1 凡遇下列情况之一,制造厂的质量检验部门应对出厂检验合格的装置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鉴定或定型前; b)产品转厂生产定型前; c)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4年1次; d)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e)产品停产一年以上又重新恢复生产时; f)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检验要求时。6.2.2 型式检验项目与顺序: a)外观检验; b)技术性能试验; c)高低温试验; d)温度贮存试验; e)直流电源影响试验; f)绝缘性能试验: 1)绝缘电阻测量; 2)介质强度试验; 3)冲击电压试验。 g)电磁兼容试验; h)湿热试验; i)机械性能试验。 上述检验项目中f)之3)、g)、h)、i)等项具有破坏性,在产品定型时进行,而一般型式检验可不做。6.2.3 型式检验的抽样 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任意抽取2台作为型式检验样品,然后按下述方法进行检验: 第一台按6.2.2规定的项目a)、b)、c)、d)进行检验; 第二台按6.2.2规定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6.2.4 型式检验的合格判定6.2.4.1 型式检验的试验结果全部符合4.1.4、4.34.8和4.11的技术要求时,则判定型式检验合格,否则均按存在主要缺陷判定。型式检验中如发现一项主要缺陷,则进行第二次抽样,重新进行型式检验。重新进行型式检验时,如未发现主要缺陷,仍判定型式检验合格,否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6.2.4.2 型式检验中,装置出现故障允许进行修复。修复内容如对已做过的检验项目的试验结果没有影响,可继续往下进行试验;反之,受影响的检验项目应重做。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7.1 标志7.1.1 机箱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