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文素材10篇一、鹿角蕨:长在树上的“鹿角”陈博君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在一些高大乔木的树干上,竟然生长着一丛丛绿盈盈的“鹿角”。鹿角怎么长到树上去啦?其实,这并非什么鹿角,而是一种赫赫有名的野生观赏植物鹿角蕨的叶片。鹿角蕨是水龙骨科鹿角蕨属的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属于附生性蕨类植物。其株形十分奇特,肉质的根状茎短而横卧,外表包裹着淡棕色的鳞片;可是除了根部之外,全株就只见其肥大的叶片了。鹿角蕨的叶片有两列,有营养叶和孢子叶二型。营养叶较小,基生宿存,不育,外观呈圆形、椭圆形或扇形,厚革质,直接贴生于附生树干上,无叶柄,直立或下垂,先端截形,不整齐,呈35次叉裂,裂片几近等长,圆钝或尖头,全缘,主脉两面隆起,叶脉不明显,两面疏被星状毛,初生时为翠绿色,不久后枯萎,变成褐色;孢子叶为正常的能育叶,通常成对生长,下垂,灰绿色,长2570厘米,可分裂成大小不等的3枚主裂片,基部楔形,下延,几无柄,内侧裂片最大,多次分叉成狭裂片,中裂片较小,两者均能育,外侧裂片最小,不育,裂片全缘,通体被灰白色星状毛,叶脉粗而突出。在鹿角蕨的两种叶型中,最受人关注的当然是其孢子叶了。其丛生的孢子叶或直立或下垂,顶端分裂,形状奇异,既像极了迎风舒展的蝙蝠之翼,又恰似傲然挺立的梅花鹿之角,可说得上是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因此,鹿角蕨又赢得了“麋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鹿角山草”等很多十分形象的别名。作为一种低等的蕨类植物,鹿角蕨的繁殖自然不同于其他高等植物,它不是通过种子,而是通过孢子来繁衍后代的。其孢子囊散生于主裂片第一次分叉的凹缺处以下、不到基部的位置,孢子囊初时为绿色,后变成黄色,密被灰白色星状毛;成熟孢子则为绿色。当然,除了孢子播种的方式外,鹿角蕨还可以用分株法进行繁殖,不过无论是分株繁殖还是孢子繁殖,其繁殖速度都比较慢,效率不高,因此现在已经有机构开始利用鹿角蕨的孢子和叶片进行无菌培养,经过原叶体、配子体、孢子体、绿球体、生根培养等阶段,使其直接由细胞分化成独立植株,从而成功培育出大批鹿角蕨的新植株。凭着奇特的形状、方便的养护和较长的观赏期,鹿角蕨跻身于重要观赏盆栽之列。尤其是在讲求个性化审美的今天,鹿角蕨更是得到了植物爱好者的钟爱。鹿角蕨的栽培观赏方法很特别,就是必须布置在高处,方能显现出其独特的姿态魅力。如果是布置在室外的绿地、公园,多将其贴生于古老枯木或装饰于吊盆、篮架,作悬吊式或镶挂式布置,可营造出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场景;如果是在室内,则可用填入蕨根、青苔、腐叶土、锯木屑等的木框、花盆、角瓶、镜箱之类的容器,将其悬挂在甬道、走廊、楼梯间,或点缀于书房、客厅、窗台等处,便能在居室中营造出一番“壁上生花”的自然雅趣。“厚叶基生附树牢,梅花鹿角蕴星毛。冰寒风卷悲呼惨,炎日催芽育翠豪。”短短的七言绝句,将鹿角蕨的形态和习性描写得十分到位。原产于热带、亚热带雨林之中的鹿角蕨,分布区自然多为炎热多雨的热带季风气候,因而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6,最低极限温度不能低于5。虽然鹿角蕨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是不耐寒,怕强光。(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二、蜜蜂减少,人类和生态将陷入灾难王晓冰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发现,最近10年以来,中国的蜜蜂已经减少了10%左右。这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很可能是全球的一种现象。美国科学院的研究和对养蜂人的调查表明,在最近10年时间,美国的野生蜂群每年数量减少约为30%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病原体侵害、农药污染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蜜蜂的减少。首先,气候变暖会破坏蜜蜂和植物之间生死相依紧密相联的生态关系。其次,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以及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会造成蜜蜂的大量死亡。其三,人类自身对土地资源急剧扩张占用,如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甚至农业用地等,占据了大量原有的蜜蜂栖息地,使得蜜蜂居无所依。此外,外来物种,如外来蜜蜂的引进,以及外来植物的引进,都可以导致当地土蜂的食物减少,最终导致土蜂的消失。当然,一些致病微生物的侵袭也是蜜蜂逐年减少的原因之一。在上述蜜蜂减少原因中,研究得比较细致的是农药(杀虫剂)的使用、外来物种入侵和病原体对蜜蜂的侵袭。以农药使用为例,研究人员发现,人类使用的农药正在成为蜜蜂致命的杀手,这些杀手被包装成“糖衣炮弹”,让蜜蜂在温柔甜蜜中丧生。为了弄清这一点,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赖特研究团队进行了研究。赖特团队为蜜蜂和一种大黄蜂提供了糖溶液,其中,一些溶液含有的新烟碱浓度水平与在经处理的作物的花蜜中发现的浓度相似。结果表明,大黄蜂和蜜蜂都偏好一些被杀虫剂污染过的溶液,这取决于特定的化合物及其浓度。这个研究提示,当新烟碱类杀虫剂污染花蜜并且花蜜所含的糖分又达一定浓度时,蜜蜂就无法识别这样的花蜜是否有害,而是把它们当作美味佳肴来享受,还会导致蜜蜂摄入比此前发现的更高剂量的新烟碱类杀虫剂,结果造成严重中毒而死亡。氟虫腈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正确使用对哺乳动物没有不良影响。氟虫腈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但是对作物无药害,可用于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地老虎等,而且持续效果时间长。但是,氟虫腈对蜜蜂有剧毒。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郑永权等人发现,蜜蜂仅仅微量接触,就会导致蜜蜂整箱整箱地死亡。苏格兰邓迪大学的康诺林团队发现,一些杀虫剂在达到环境相关浓度时会造成蜜蜂大脑神经功能失常。例如,新烟碱和有机磷酸酯是已被发现影响昆虫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信号传递的两类杀虫剂。在实地研究时,康诺林等人获得了来自蜜蜂大脑中神经元的全部细胞记录,发现在农业生产中两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胺”通过激发新烟碱受体来损害神经元的可激发性。当这种情况发生后,蜜蜂的行为变得古怪起来,甚至会撞死在障碍物上,原因在于,它们的大脑神经指挥中枢和神经信号发生了错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谭垦研究团队发现,吡虫啉能让蜜蜂的定向能力受损,从而让它们的采集频率和成功返回蜂巢的比例减少,也减少了对群体的食物供给。仅仅是人类不加区分和大量地使用农药,就有可能通过上述方方面面途径导致蜜蜂死亡。当蜜蜂死亡和减少不断扩大,就不仅是人类的重大损失,也是生态的重大灾难。这些后果可以从蜜蜂对人类和生态的贡献体现出来。(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三、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钟凯中国人爱喝茶,但隔夜茶却身负恶名。由于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茶黄素、茶褐素,久置的茶汤会呈现黄褐色甚至发黑,味道也变得更加苦涩。“隔夜茶不能喝”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有很多人担心隔夜茶会出现细菌、重金属和亚硝酸盐的问题,甚至有人说它致癌。那么,科学地来看,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呢?茶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包括有苦涩味的茶多酚、提供鲜味的氨基酸、提供甜味的可溶性糖、提供苦味的咖啡碱及有黏稠性的果胶等。泡不同的茶叶,营养成分溶出的规律有较大差异。以绿茶为例,冲泡后室温放置1小时,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就基本上都泡出来了。继续放置1小时,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茶多糖均迅速减少。因此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嫩茶,最好1小时内喝掉。而普洱茶在开水冲泡后放在室内,茶多酚、氨基酸在12小时后才达到最高值。可见隔夜茶并非传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像普洱这种比较耐泡的茶,其营养甚至相当不错。当然,这种冲泡方式可能不符合一般人的饮用习惯。民间传说隔夜茶致癌,因为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其实这是误解。经检测,一杯绿茶、红茶或龙井茶(240毫升)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不足0.03毫克,普洱茶也差不多。泡好的茶汤敞开放置一整天,其中的硝酸盐含量可上升数倍,不过依然很少,一杯0.2毫克左右,而亚硝酸盐的含量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参考国家标准的规定,腌渍蔬菜中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10毫克,腌腊肉中的亚硝酸钠限量为每公斤30毫克。可见隔夜茶中的微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威胁。泡茶的水温一般在90100摄氏度,几乎所有细菌都会瞬间被烫死。但茶汤凉下来之后,空气中的细菌还是有可能再次光顾,尤其是敞开存放的情况。但用普洱茶做的实验表明,即使敞开放置一整天,细菌的数量依然很低,和方便面等预包装食品的卫生要求相当。这首先是因为茶汤的营养成分并不是细菌最喜欢的糖类和蛋白质。其次,茶汤含有茶多酚等成分,虽然隔夜茶的茶多酚含量会下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实验表明,隔夜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越是浓茶抑菌效果越好。因此隔夜茶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当然如果茶汤有异味或汤色发混就别硬喝了。有时茶汤隔夜或长时间放置后,表面会漂着少量泛着金属光泽的东西。有的人怀疑这是茶水泡的时间长了,重金属溶出来了。实际上这些东西很可能是多酚类物质被氧化的产物,和金属无关。茶叶重金属进入茶汤的比例在不同茶叶间存在一些差异。一般而言,绿茶和普洱茶的重金属溶出率大约在10%20%,红茶在30%40%。在一项相关研究中,蒸馏水冲泡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在放置约8小时后铅浓度最大,但最多只有每升2.4微克。中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铅的限量为每升50微克,管得最严的婴儿奶粉的限量相当于每升奶19微克。因此可以说,茶叶重金属的威胁总体上并不大,当然如果存在铅铬绿等违法添加则要另说了。总之,隔夜茶并不像传言中说的那样“有毒”。(选自百科知识)四、千年瓷魂“中国白”姜源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瓷作为众多陶瓷种类中的一种,以白若象牙、温润如玉著称。白瓷对于欧洲人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产品,第一个把白瓷称作“中国白”的是法国人普拉德,法国作为接受白瓷较早的国家,始终对其甚为推崇。由此,白瓷这位“丝路使者”也成为了中国的符号,声名鹊起,走向世界。高岭土是制造陶瓷的优质原料。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制作和使用陶器。夏商时期,原始的青瓷制作工艺逐渐出现。唐末五代,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与隋唐的发展,陶瓷工艺已初具规模,各地制瓷业欣欣向荣。早在欧洲出现陶瓷工艺专著之前,陶瓷烧制工艺研究家颜化彩便在总结前辈制瓷经验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烧瓷技法并撰写了陶瓷烧制工艺专著陶业法,绘制了陶瓷工厂的规划设计图梅岭图。到了宋元时期,德化窑开始生产白瓷。为了满足大量的出口贸易需求,白瓷产品主要是国外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器型有碗、盘、炉、盒、壶等。这些瓷器造型优雅、釉色晶莹,白瓷的“白”依赖于含铁、钛等杂质成分较少的优质瓷土。一代代陶瓷匠人的潜心钻研使得制瓷工艺逐渐发生了变化,轮作、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开始兴起。同时,窑炉革新先驱林炳发明了依山坡而建、由下自上呈现龙蛇之势的龙窑,不仅使烧瓷数量增加,而且瓷器的烧成质量也更佳。当时的龙窑大量烧制各式瓷器,其中,由龙窑演变而来的阶级窑烧制技艺在明末清初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的瓷窑发展影响深远。明代,白瓷的制作工艺登上了新的境界,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也远在宋元之上。明代白瓷瓷质致密,胎釉纯白,以明净、典雅、精巧的玉质美感闻名于世,被誉为“象牙白”“鹅绒白”。这个时期也是瓷雕艺术的繁盛时期,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瓷雕艺术家,开创了捏、塑、雕、刻、刮、削、接、贴的“八字技法”。同时,随着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的贸易往来,大量光泽如玉、宛似象牙的白瓷进入欧洲,迅速在欧洲风靡起来,成为欧洲贵族追捧的对象。明末清初,制瓷匠人仍继承传统、锐意创新,开发了多种釉料品种。千年轮回,传承不止。白瓷在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论在工艺技术还是艺术设计方面,都有了提高和拓展,陶艺家们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白瓷的装饰艺术十分精湛,装饰手法丰富多样。在继承发扬刻花、划花和印花等传统装饰技术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大胆创新,使用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充分利用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作品水袖构思巧妙、匠心独具,绘写在袖间的蜻蜓和莲花图案使作品“活”了起来,给人清新之感;作品守静充分利用了原料的可塑性,塑造出如流体般的运动感,加以光效衬托,呈现出丰富的明暗变化;而作品国色天香则在塑造人物头发、衣饰和面部表情上下足了功夫,充分呈现出不同局部的不同质感。这些瓷雕作品的装饰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瓷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这一抹耀眼的“中国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与荣耀,让整个欧亚大陆乃至世界感受到了陶瓷的魅力。几千年来,一代代制陶人凭借他们的勤劳和智慧,用土与火造就了特色鲜明的陶瓷文化,也铸成了千年不灭的中国“瓷魂”。(选自光明日报)五、为什么有人热衷冒险?我们身边不乏爱冒险的人,别人看着就腿软的蹦极,他们玩得不亦乐乎,让人心跳加速的过山车对他们来说更是小菜一碟。为什么这些人的胆子这么大呢?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冒险呢?研究表明,人们之所以爱冒险,是因为一种叫作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在作祟,它能使大脑产生快感。科学家通过10年来对大脑化学物质和基因的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体内的多巴胺是人们追求冒险和刺激的真正“元凶”。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介质,会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当外在的刺激作用于人脑时,多巴胺就会把这些刺激在神经之间传递,这些刺激就会直接作用到人的大脑中,人们寻求冒险的欲望就会“蠢蠢欲动”。所以,当人们处于高空跳伞所带来的“如痴如狂”状态时,其实正是大脑内有大量的多巴胺在神经元之间飞快“流动”。科学家发现,大脑内有一个原始区域能让人们富于冒险精神,这一研究成果也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在购物时常常对“新”产品一见倾心。英国科学家对受试者的脑部进行了扫描,并测量血液循环后发现,当人们在受控测试中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物品时,一个被称作腹侧纹状体的脑部区域就会变得更加活跃。腹侧纹状体通过释放多巴胺等神经介质参与脑部的奖赏机制。科学家们认为,脑部的这种奖励机制在尝试新鲜事物方面具有一种进化优势。寻找新的、不熟悉的新体验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基本行为倾向。研究人员发现,在冒险者的脑海中,储藏多巴胺的“接收器”比一般人少。也就是说,冒险爱好者每次追求新的刺激时都会品尝到比一般人更大的快感,因为他们的大脑中没有足够的多巴胺“接收器”来储藏这些物质。这种瞬间的强刺激促使他们不断重复同样的冒险行为或追求新的刺激,就像吸毒者寻求新的快感一样。有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冒险行为是人类进化的产物。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学家杰伊弗兰提出了一个理论:人类是在利益驱动下冒险的;越是肯冒险,就越有可能变强大。他认为,人类这种追求冒险的习性源于史前时期。当时,地球上生活着两大类原始人:一类筑巢定居,另一类则敢于向外开拓新天地。定居者多半待在自己的窝里,靠周围植物和小动物为生,始终小心翼翼。开拓者则到处漫游,他们认识到,大胆行为会增加死于非命的可能性,但同时能让其寻得更美味的水果和更多猎物。在出外游动、与外界危险环境做抗争的过程中,这些人积累了丰富的生存经验,因此,他们能够更好地承受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与第一类人相比,他们更能适应环境,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此外,他们还积累了丰富的求生经验,能更好地经受大自然的严酷考验。这些本领更大的实干者往往活得比较长,能养育众多子女,从而成功地把基因遗传给下一代,直到他们这类人最终得以在人类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热衷于冒险是人类的一笔生物学遗产,而对冒险习惯性的爱好则一直遗传下来,今天仍普遍存在。(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六、运动不当也伤身刘 国翻看微信朋友圈的时候,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在“晒”当天行走的步数,一天一万步的人不在少数。除此之外,近些年来马拉松跑也相当火热,还有一些人采取跑步运动来减肥这样的运动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 今年55 岁的赵阿姨因脑卒中后遗症导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为了让肢体得到锻炼,就每天坚持和病友们一起走5 公里。由于没有专业的指导和路面不平整,两三个月后好多人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足跟痛,晚上热水泡脚、足跟按摩一周后才有所缓解。这就是典型的因频繁行走后出现的运动损伤,跟没有掌握好合适的健步走动作以及合理的强度有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000 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因此,每天一般6000 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其实,每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量是不同的,如果平时有运动的习惯,每天一万步、两万步并不困难。但如若平时缺乏运动,突然一天内走上两万步,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极大负担。长期下去,还可能会出现关节、韧带、骨骼损伤。在这种情况下,上了“步数排行榜”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自己的锻炼标准。首先,是否喜欢这项运动,做起来愉快,这个运动才有做下去的必要性;其次,关节有没有疼痛和不适;最后,做完运动后第二天是更精神了还是更累了。一般来说,微喘微汗是最理想的运动状态,既能起到锻炼的效果,也能让身心得到放松。“健步走”最早盛于欧洲,是一种介于一般走路(散步)和竞走之间的运动方式。健步走不仅可以使人的大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充分休息,并且通过行走时正确的呼吸和胳膊的自由摆动来增加肺活量和肺换气,同时腹部肌肉的活动还能增加胃肠蠕动,利于胃肠的消化和吸收。由于上下肢同时活动和肌肉收缩活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健步走”“暴走”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方面归因于国家和商家的大力宣传推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具有太多其他运动所没有的优势,如门槛低、花费少、场地不受限、简单易操作等。虽说社交媒体上各式各样的走路排行榜一路走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促进人们加强运动健身,但如果因为排名而盲目跟风,不但失去了运动本身的意义,还得不偿失。特别是为了刷步数、冲进排行榜而特地增加走路的量,反而会适得其反伤害到自己的身体健康!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可以坚持轻负荷锻炼30 分钟左右。如果换算成步数,大概在500010000步,大约34 公里。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关节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不宜追求步数极限。年老及初行者以慢、中速行走为主,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员以快速走最佳。活动量也是关键所在,喜爱健步走的朋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节运动量,目标以“第二天精神状态不错,不觉得疲惫”为宜。 (选自人人健康,有改动)七、琵琶流淌中华味文紫啸 不久前上映的电影闪光少女,讲述了一所音乐附中民乐系学生“大战”西洋乐同学,为民乐“正名”的励志故事。青春励志题材并不新奇,中外影史中已然甚多。倒是民乐和西洋乐比拼的故事令人眼前一亮,尤其是民乐,成了罕见的电影主角,颇让人有些惊喜。而当我听到“民乐”二字时,首先映入脑海的,便是琵琶。 琵琶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又称“批把”。汉代释名释乐器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琵琶原是古代胡人马上弹奏的乐器。 历史上琵琶分直项琵琶和曲项琵琶两种。直项琵琶又称“秦汉子”,“盖弦鼗(to)之遗制”,秦汉时期已有,我们熟知的“阮”便是其中的一种。而曲项琵琶,于南北朝时期,由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四弦、四相、梨形,横抱于前,用拨子弹奏。在唐代,无论是宫廷礼乐还是民间娱乐,琵琶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唐中后期对琵琶的演奏技法进行大幅改革,将横抱改为竖抱,用指弹代替拨子演奏,音位由四个增至十六个,演绎的丰富性和指法的多样性极大提升。琵琶遇唐,可谓邂逅天时,迎得了发展的风口。 琵琶曲类型多样,风格多变,气象万千。明清时期,以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为代表的琵琶武曲和阳春白雪月儿高为代表的琵琶文曲便广泛流传,至今仍是琵琶曲中的经典。尤其是十面埋伏,几近算是了解琵琶演奏的入门曲目。记得第一次听得这曲子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快而不乱、宏阔大气的节奏感,让每一个音符都渲染出垓下之战杀机四伏、紧张激昂的氛围,情绪直抵人心。而听到阳春白雪,那种优美轻快、清新流畅的曲调让你很难想象,这是出自十面埋伏的同一乐器。这亦刚亦柔、亦静亦动的艺术美感,千变万化、广泛多元的曲调类型,让一众乐器望洋兴叹,中华“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无愧于前。 然而世殊时异,近代以后,琵琶乐的影响力大不如前。西洋乐逐步传入国内,钢琴、小提琴渐渐显现于舞台,中国古典民乐不复往日光彩,日益式微。及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琴、小提琴、钢琴音乐班蔚然成风,西洋乐器以其高雅别致的气质,引领一时风尚。琵琶,甚至民乐,在彼时的受众市场,显得有些默默无声。西洋乐自有其风韵,但历经千年流传的中国民乐,有着西洋乐器无法比拟的旋律美感,也流淌着更地道的中国味道。一曲霸王卸甲,快慢交织、沉郁悲壮的旋律,将霸王项羽垓下之战的情绪流转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楚汉决战的历史图景也随之铺展开来。在极富张力和故事性的曲调中,我们能听到项羽心中的悲愤与凄凉,犹如落寞英雄的夕阳挽歌。风水轮流转,如今电子琴、钢琴已不复当年光彩,热度渐散,不少同事朋友的孩子在学琵琶、学古筝。理由虽然多样,但是能感受到,做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早地接触国乐文化,感受些传统的韵律之美。这其中或许隐含着一种文化自信,相信老祖宗传下来的精品,值得下一辈去传承和发扬。因此,尽管诸多音乐厅依旧回荡着西洋交响乐,但也渐渐有些琵琶声、古琴声在家中、教室中响起。这是民乐在人心中赓续的声音,流淌着中华的味道。(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八、蓝印花布刘丽华蓝印花布,是江南民间的一个文化符号。其素雅高洁如兰花,清冷婉约如宋词。电视剧似水年华里,服装设计师英小姐一爬上晒布场,被乌镇蓝印花布的气势给镇住:一架架从云天泄下的蓝底白花、白底蓝花窄幅布,如经幡飘舞,她左穿右梭,是惊喜,是陶醉,是仰慕那场景,仿佛看到了蓝印花布的前世今生。抚摸蓝印花布的纹脉,就能号到植物的气脉。因它的坯布来自一团棉花,染料又是草,“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这草们从地里破土抽芽,名字里都有一个蓝天的蓝蓼蓝、菘蓝、木蓝、马蓝、苋蓝。所以,蓝印花布是染天色,接地气。蓝草的根现称板蓝根。诗经里:“终朝采蓝,不盈一襜。”其采的就是蓝草。荀子曾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慨,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蓝染。蓝印花布是祖母、外祖母、曾祖母、太祖母们的“老布衣裳”,她们的被褥、帐幔、台布、包袱都是青蓝的底子,撒上一把白色古钱,或开满梅枝,或落满喜鹊,或榴开百子那时,花担匠挑着担子上门印花,姑娘出嫁,要带上母亲用靛蓝布条做的饭单,和有凤戏牡丹、龙凤呈祥图案的蓝印花布压箱去夫家,甚至有纺车、织机陪嫁。蓝印花布兴盛唐宋,可它不是唐丝宋锦,它比丝绸粗犷,没有丝绸娇贵。蓝印花布的美,就在于它灰染夹染,扎染蜡染,肌理裂纹,有粗有细,似断非断,是一种非人工的自然冰纹;在于它花色蓝得内敛,白得明快,蓝白绝配,简约雅致,犹如一尊青花瓷,让几多桃红柳绿顿时失色。民谣里唱:“我有一棵草,染得蓝如宝,穿得花花烂,颜色依然好。”蓝印花布还真是越旧越美,越洗越雅。去麻石街采风,有女子一袭似裙似袍的蓝印花布,原生态的土布,添了现代元素提花,女子撑一柄油纸伞,袅袅婷婷,踩着石板缓行,身后一弄窄长胡同,整个人与古街沧桑的背景,浑然天成。一问,她是旧布翻新,翻的是学生时代的一条床单。原来,老布新穿,可以如此文雅。要知,线条硬朗的女人,一遇上这块老蓝花布,人就柔润了。如风风火火的邻家女孩,只要穿上那条蓝花朵朵的裙子,人就平添了几许温婉。中式茶楼里,一条条楠竹茶席,以蓝印花布嵌块镶边,杯垫也用其滚边,端茶续水的姑娘,也是蓝底白花的衣衫头饰,一派古朴幽雅,焕发出中国民间的容光。置身其中,你茶还未品,就已感受到茶道文化的悠远绵长(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九、墨之韵筱 陈 墨,文房四宝之一。对于墨,总是心怀崇敬之心。墨,之所以能够在文房四宝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经过历史的淘洗而确立的。论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中没有墨色,红、黄、蓝、白中也见不着墨色这一字眼,然,人们最终选择了它作为书写和创作的颜料。我以为,除了这颜料易得,还与墨色所具有的性情有关。墨色是诸色中最沉稳、最朴素、最具中和性和包容性的一个色调。这看似简单的墨色,却可以表现出其他颜色所没有的意境。在中国的书画艺术领域里,可以少了其他色彩,但不能少了墨。倘若少了墨,起码少了两个艺术种类,这便是书法和中国山水画。书法就不用论证,我们至今看到的各种前人书帖,几乎都是用墨书写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山水画名作,要么只见墨之一色,要么以墨为主,其他颜色辅之。墨色,是表现中国画不可缺少的颜色,也是其他任何一种颜色所不可替代的颜色。我感佩先人,将文房四宝之一定义为墨,既表现出了墨所具有的“黑”色的基本特点,又表现了“墨”的韵致,墨更添了黑所不能够表现的神韵,也比“黑”更具有文气、雅气。墨有墨趣,这趣味可以陶冶性情,洗去浮心。黑作为一种颜色,是单调的、枯燥的,而墨却是多样的、丰富的、温润的。墨有五色:“焦、浓、重、淡、清”,墨还因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有干、湿、浓、淡之变化。墨还因磨研的时间不同,又有新墨与宿墨之区别。墨,看似简单,但调理好“五色”,运用了干、湿、浓、淡却是不简单的。我们读王羲之的兰亭序、读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读林觉民的与妻书,通过点画线条的变化和动感,构成的形体、结构和意境,可以体会到书者的愉悦、悲愤和赤诚大爱的心境,从而体会到作品表现出的生命语境。书画同源,在中国山水画中,就有水墨山水画,用淡墨画山水,体现山水画的那样灵动、那样雄浑。之后,我们又创新出了焦墨画,创造出了“皴”“披麻皴”“卷云皴”等方法,对墨进行各种处理和运用。倘若从阴阳关系上看,墨在色彩中不属于冷色彩,它可以表现出暖色彩具有的效果,可以表现出气吞山河、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势,可以表现出山的险峻、田园之静谧,可以描绘出马的奔腾、虎之雄威、鱼虾之灵动,可以表现出晨阳的蓬勃,夕阳的辉煌。用墨作出的画,没有红色,却可以红得恰如其分,几笔传神勾勒,把“意”表达得那样传神。墨是有生命的。作书画讲究者,每日书画毕,都要洗笔洗砚。新墨色彩透着光亮,用之书画,字也灵动,富有生气;而宿墨,在空气的作用下墨也“老”了,岁月不只是催人老啊,岁月也催墨老。但是,有人将宿墨弃之不用,有人却喜用宿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法规与技术标准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试题(附答案)
- 安丘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模拟试卷
- 2017年1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深圳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 年小升初沧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苏教版)
- 中山市高二年级2025-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地理模拟试卷(六)
- 社区网格化课件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简报
- 社区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及演练
- 第八章-高级土壤化学之土壤的氧化还原化学
- 市政工程方案设计
- 肠息肉切除术后的护理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案例教程 课件全套 殷兴东 第1-8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赔偿
- 高中新班主任培训
- 新媒体运营与推广- 课程标准、授课计划
- 中式烹调技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陕西华山的险峻之旅
- 苏教版分式章起始课-展示课件
-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讲
- GB 24541-2022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