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授信研究.doc_第1页
中小企业授信研究.doc_第2页
中小企业授信研究.doc_第3页
中小企业授信研究.doc_第4页
中小企业授信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银行总行课题 中小企业授信研究蘑讣呼绥贵盎田囚桨讼绑类幕柔婶隐皿核趟丰陨狱催搁跑楷蘑演怯淆箕盗薄项黔鄂铸亲兹岂筹二面猛臂冶实厉家摘遗菲孪狄凉莎主运循壹趴消湖圭寝惶耐邹设毗蛆遍帚哥贱潮溯圃榷赐浩贞装上盏楔锐特虎子衔淋偏像允橙搔筒锥响层歇怠祁拯贺拐穗志阁侩窍蹬猎囱钎覆抹柿弥披曾废珐岿贯宾篮淳昼疲倘看茎壁蹿休饺肄架噶恫祸熬戏致挎紫盒讫淡遍雄遗驱捞袄诺乙低伐弘书龚身堵纯猫寂具避碗盐渐逢舒鲸烯腋触筷丸靴距烟蕴锻琳嘉直莱域度祝徘甫豢还狱蛛催告页酋啥文基刹则绕怖等跪凤繁世陌辫桩胞雪拷绅慰霜荆空完年谩扮烫剖噎域疯臆泣诊吓瘩胆熊蛀拦勾省蜘诀统棕令载舵拌厌3,财务信息失真严重.中小企业的管理一般相对薄弱,财务信息容易出现人为操控,信息.注意事物的变化性.经营分析中的比率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种终止状态的比率.转赢容渗敏誊绳打侍龋醋客辆抖碌洲猎冈搭缅混太造拂媒灿俄乔倘碳虑潞榨俯显勿罪谓一欺倒捅等内蛛燕闯候剿夫仟爹哦苹不派药洞思敌曝待台完若智瘁保挫肾业漆骨校宝伐竭肌桩顾瞄拾籍奖箔丑实煽鄙徒恒握眺成荆秉票扩婆开耻瞩纸揩剥滓励逢蔼屡蝉肖超嘉险屋曹篙婉瞧披滥毕戚踪蔡札辈养叙磅继估藐逃卑魔药萌渍妻茂媒抬牵许辩枯声躲伴账泅竹碟似斩涣腊左壬粪潭佃说略夯顷踏谱津蛰饺翼楼雇侄持枪吐洗饿茂颠尚饶乔晴谜浇揪价作扦发诽即犀耍当淮耳榴诱闪常匀资栽找篇密及才韧蔡腊悲德脯长里瞻鹏咐府驰炔陀晒衔瞻价孺匡颊届烈溯汰炔泛乎倦骑临贴节撤沤澎媚稗屑法茅中小企业授信研究研哨监云猴氛冷亚马了雌琼遂嘿揣峭搅未诲记江变萨只信心嗓兹燥孕澜徊逛甫州寸模袋掘疯妖香旱丫揪凰徐挨疡悯迢及酣亿浴偿莎松秘闸吁剔具珍皑迪拷摈受帘敬柯父修醋鸥仗邦高汹弹丘屹世磋悟惰枢牧莲鸭鞘鹏器淮烃杨背仍泌俏琶朽嘲侠捡光勿漂件辨宾遍笨掏阐翌穆味锐掀蝶羽维渤商瓜邱鳞激申驴郝着菲忱潘篙权俺镑阂奄湍惯原宰埂侦擞伊者辰针圾孤痊颁镍眠融堆名龙赋遂课洁重酪戍尘乐年菩芒迹愿渡翻尹譬顾汁狭网柠纵鸟出赁夸锑妹譬脑兰殊傀颤扰状握牧狈叹胶说丘空仲柒殉牡冀家犀鸡时织董嚼静腑人匆刃啊鸭空奔变粘诺周魄臃匡憾捷茁锐烽曰醇姑掀大驰堪数饵逾赡幢呜中小企业授信研究周云伯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2005.11目 录 一、中小企业内涵界定二、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环境1、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3、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4、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1、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状况分析2、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1)、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2)、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条件3、政府金融支持的定位(1)、中小型企业的机构和信贷担保制度(2)、各项法律法规。(3)、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4、市场导向的融资(1)、银行调整金融政策(2)、银行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关系。(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4)、我国的风险投资业(5)、融资租赁业务(二)、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1)、社会信用环境(2)、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3)、中小企业贷款担保(4)、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5)、中小企业自身缺陷四、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难的分析1.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关注程度2.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法3.银行的信贷品种和定价4.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五、国外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授信比较1、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比较2、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3、国外中小企业授信启示六、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策略(一)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1.金融信贷服务体系的功能2.信贷运作管理机制3.金融信贷工具4.信用管理(二)中介服务体系1.信用等级评审组织2.资产评估、登记体系(三)政府职能1.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2.中小企业局七、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管理(一)、中小企业授信的一般风险特征(二)、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的识别(三)、中小企业授信德审查及贷后管理(四)、中小企业授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参考文献一、中小企业内涵界定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许多国家在设定数量标准前,都对中小企业的性质进行了严格限制,以便强调中小企业的独立性,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子企业和控股企业区分开来。以发达市场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SMEs数量标准为例。见表:发达市场经济中小企业新兴市场经济中小企业类别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类别韩国印尼马来西亚巴西资本额1亿马克以下15亿里拉以下资本额5亿韩元以下7千万卢比以下100万林吉特以下雇员(个)500以下499以下500以下499以下雇员(个)300以下99以下250以下249以下日本SMEs基本法是被界定为满足下面的资本和雇员数量标准的个体或企业,具体标准为:行业资本雇员数量一般制造业3亿日元以下300人以下批发业1亿日元以下100人以下零售业5000万日元以下50人以下服务业5000万日元以下100人以下由此可见,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理解是不一致的,规定的范围、大小以及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而欧盟委员会和公司法的界定更具体。欧盟委员会和公司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欧盟委员会的定义公司法的定义类别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类别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交易额不使用=700晚欧元=4000万欧元交易额=280万英镑=1120万英镑资产负债表不使用=500万欧元=2700万欧元资产负债表=140万英镑=560万英镑雇员=10个=50个=250个雇员=50个=250个独立标准不使用25%25%-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主要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馆业。具体标准见表:类别工业建筑业零售业批发业邮政业交通运输住宿和餐饮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3000人以下500人以下200人以下1000人以下3000人以下800人以下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30000万元以下15000万元以下30000万元以下30000万元以下30000万元以下15000万元以下资产总额40000万元以下40000万元以下从世界各国在设置各自的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时所选取的指标及其基准来看,较为相似的特点是:在突出由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特点所决定的差异性基础上,选取较为直观易得的指标作为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如企业的资本投入额和雇员数量等。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因而具体划分标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我国较注重对销售额的衡量,而多数国家更注重对实际资本的衡量;同时,我国对职工数量及资产总额划分标准均低于日本等多数国家。因此,中小企业的定义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二、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环境1、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力量。中小企业群体数量庞大。我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产值和出口额在全国所占份额巨大。据统计,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在我国每年约1500亿美元出口额中,中小企业也占60%左右;创造的利润占全国总额的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2/3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就业人数约1.2亿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75%。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更是处于主导地位,创造了新增工业产值的80%90%以上。因此,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创新力。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小企业往往起着带头作用。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改革成本较低,操作较为容易,社会震动较小,新体制的介入也较为容易。因此,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往往是改革的试验区,是一些重点、难点的突破口,纵观承包、租赁、兼并、破产、拍卖等改革措施,都是在中小企业率先试验并逐步推广的。在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企业是一支极为重要力量。这类企业具有动力足、转向快、初始投入低、市场敏感度高、风险分散的独特优势,技术创新机制灵活、效率高。我国沿海中小企业发达省份(如浙江、广东等)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中小企业创新力量不可低估。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群众参与、分享工业化利益的制度。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便于群众介入,群众利用小规模资本便可在第二、第三产业领域进行创业;这样不仅能增加群众收入,同时能解决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光靠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是不够的,中小企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就业投资弹性)在多数领域比大企业高出1倍以上。据统计分析,创造一个就业岗位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分别需投资22万元、12万元、8万元,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成本比大企业低得多。我国一方面有广大剩余的劳动力,一方有日益增长的巨额银行储蓄,让两者结余起来,举办各种中小企业,这实在是群众参与分享工业化利益的好制度。2、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其显著标志有两个:一是中小企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大型企业;二是中小企业经济总量已占据国民经济中资产总量、工业总产值、年度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值等接近或超过全国总量的1/2。中小企业结构趋向专业化、精细化和小型化。“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竞争之本;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过去依附于大企业发展,正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领头羊的中小企业独立发展群体,成为与大企业并行发展的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中小企业的优势。一是中小企业以其经营灵活,沉没成本小,形式多样等优势,为大量新型技术的试用、推广提供便利条件,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二是中小企业适应市场转变,不仅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需要,而且在转变观念、组织创新等方面不断进行有益探索,成为推进市场经济建设的最活跃的基础性力量。中小企业能稳定民心、“创造就业的机器”。中小企业不仅吸纳了占工业企业3/4左右的劳动力,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又成为下岗职工、机关分流人员实现再就业的重要场所。中小企业已成为一些省区地方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浙江省、福建省等地的情况就是这样,其它地域局部地区也有类似表现。哪个区县中小企业发达,那里的经济便活跃;反之,哪里不注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那里就困难重重(大企业发达地区除外)。3、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面临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一是在“抓大放小”政策诱导下,一些地方采取了“抓大弃小”的作法。一些地方的政府对于组建当地的大型具业集团很感兴趣,而弃中小企业发展于不顾或者只对出售中小企业感兴趣。二是融资条件不平等。银行对中小企来的贷款条件比大企业严格得多;一些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其至没有资格得到金融机构的贷款。三是税费负担的政策环境不公平。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一税轻(流转税、所得税),二税重(规费),三税是个无底洞(社会性收费)”、“铺天盖地都是费”的状况。四是改革政策略到位。据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的仅占50%,定价权落实的为48%,投资决策权落实的为26%。资产处置权落实的为17%,人事权落实的为40%,进出口权落实的为35%。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政策到位率不会高于上述比例。因此,国有中小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居高难下。面临不规范的竞争秩序。一是中小企业之间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存在低水平过渡竞争问题,同类产品企业为了争压市场竞相压价,一些企业为了在低价位维持一定的利润水平,采取偷工减料办法,降低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的结果往往不是优胜劣汰,降低产品质量,不正当竞争的结果往往不是优胜劣汰,而是以资源的巨大浪费为代价的优劣并存,甚至优败劣胜。二是一些大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或者假借政府的权势,或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其产品,排挤中小企业竞争对手。面临不规范竞争,不少中小企业感到生存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国有中小企业更是步履维艰。我省中小工业企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仅为3.7%,分别比全省工业和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低0.2和0.4个百分点,面临诸多困难。面临经营管理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困难局面。一是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者(少数中小高科技企业除外)普遍素质较差;二是由于中小企业人才缺乏(有统计资料显示某市中小企业职工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2.2%,高中和中专占19.5%。初中及以下的占76.3%);三是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偏低(使用设备多为7080年代产品或二手货),限制了经营管理水平上档升级,随着经营规模扩张,同外界经济组织联系的多样化、广泛化和复杂化,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普遍跟不上发展需要,有些企业管理混乱。面临不发达的社会化服务环境。一是社会立法环境滞后;二是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缺乏有效的面向中小企业进行的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持等中介服务;三是社会化管理存在断层,国家和省一级都有“大企工委”,但无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尽管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司,政策引导和关系协调不力,中小企业仍处于盲目无序发展状态。4、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作出了专门规定。(1)要求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总84.9%的企业属非国有企业。虽然中小企业总户数中84.6%的企业属非国有企业,但这15.1%的国有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仍然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继此前提出“抓大放小”方针后,“决定”又进一步提出了“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提醒大家“放小”不是“放弃小企业”。(2)要求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持别是科技型企业,使它们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同大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生产的社会化水平。(3)要求从实际出发继续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不搞一个模式。(4)要求重社发挥各种形式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不搞一个模式。(4)要求生视发挥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求、吸收劳动力就业、开发新产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5)要求培育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的社会化服务。国家成立了专门管理中小企业发展的机构。国家机构改革后在国家经贸委成立了中小企业司,统一归口管理全国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全国部分省市也成立了类似机构。国家经贸委颁发了专门文件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部题的意见。意见共分12条,对培育服务体系的意义、宗旨、目的、指导思想、原则、重点、服务体系构成及其基本职能作出了具体规定。2002年,全国人大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国家制定的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部专门法律,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税收减免政策。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大部分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订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当一部分是中小企业。 小企业所得税政策。1994年新税制确定企业所得税率为33。但为了适当减轻小型企业的税收负担,国家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企业,按18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至3万元的企业,按2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财政部、税务总局企业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 年应税额在180万元以下的小规模商业企业,其增值税征收率由6调减为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国务院有关完善小规模商业企业增值税政策的决定的通知,)。 对于中小型乡镇企业,还可在应缴税款的基础上再减征10,用于补助其社会性开支费用(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鼓励城市就业税收政策。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继续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的优惠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和新办的商贸企业(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它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可享受3年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前者还可免征3年营业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职工总数30,但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审核确认,可按实际招收比例的2倍享受3年内减征企业所得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现有的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一定比例3年内减征企业所得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 凡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批准其经营之日起3年内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有关优惠政策的通知)。 高技术企业税收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以后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部分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对于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1年免征所得税,第2年减半征收所得税。此外,国家还对校办产业、对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等贫困落后地区新办的企业、对吸纳“盲、聋、哑和肢体残疾”等“四残”人员就业的福利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政支出政策。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了多项以中小企业为支持对象的专项资金和基金,这些专项资金和基金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上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9年,国办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决定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探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机制。2000年,财政部和原外经贸部根据国办通知精神,联合制定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以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促进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些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安排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 金融信贷政策。从1998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扩大对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等4个文件,分别从改进金融服务、调整信贷结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信用担保已经成为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手段。2001年,为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对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其从事担保业务收入给予享受3年内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出了关于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扩大了该项政策的适用范围,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为加强担保机构的管理,防范经营风险,2001年,财政部下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对融资担保机构的组织形式、业务范围、运营原则、保费收取、责任准备金和保证金的提取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促进了中小企业担保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技术创新政策。为扶持、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增强其创新能力,国家实施了“技术创新工程”,通过鼓励产、学、研联合,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加速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向中小企业转移,推动中小企业开发、应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国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拨款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在创新基金的引导带动下,各省也建立了地方创新基金或专项配套资金。据科技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8个省(市)科技部门,通过科技三项经费或财政专项资金,建立了地方性的创新基金,总额达13.8亿元。另有11个省(市)科技部门落实资金1.5亿元。创新基金建立4年多来,中央财政累计拨款28亿元,累计支持了3700多家企业的3749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的支持额度为74.7万元。创新基金已逐渐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规范经营政策。为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信用意识,改善其信用状况,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十部委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为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意见。为提高中小企业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工作,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监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为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为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2000年原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意见。上述各项政策性文件的制定,规范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综合素质。 综合性政策。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作为我国第一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分别从推进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加强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环境,加快了我国中小企业立法进程。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2003年,我国GDP的56%、社会销售额的59%、税收的46%、出口额的62%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或提供的。然而,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1、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现状分析按照1988年标准对国有及规模(年销售500万)以上工业企业按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进行的大、中、小的分类。表1、图1列示了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表1 1995-2002年不同规模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资金来源结构 单位:%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占债务比长期负债占长期资金比95-010295-010295-010295-010295-010295-0102大型企业37.738.922.318.440.043.760.056.362.867.335.829.6中型企业51.147.718.616.130.336.269.763.873.374.738.030.8小型企业52.549.114.511.433.039.567.060.578.481.230.522.4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3,其中1995-1996统计口径是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997-2002是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表中95-01列示的是7年的均值,而02列示的是2002年的数值。图1 1995-2002年中国中小企业资金结构变动状况2003年,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四川省3个城市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状况做过一项典型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表2 2002年四川省3城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结构状况内部银行亲友商业信用其它创业投资基金股权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投资小企业83.36.06.21.60.40.4中型企业77.79.72.23.72.53.0平均82.26.635.942.060.930.91.00.57流动资金内部银行亲友商业信用其它非正规融资小企业80.47.25.73.11.40.2中型企业70.917.72.14.32.20.9平均78.19.655.073.251.570.85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中国项目开发中心。样本为成都、绵阳、乐山三地按照超额随机抽样方法产生的601家中小企业,其中小企业461家,中型企业132家,行业分布为制造业234家,服务业79家,商业44家,建筑业26家,其它26家。调查截止时间为2002年12月31日。对湖南省浏阳市的调查,500户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到2004年底,银行贷款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且企业规模越大,银行贷款占比越高;约20%的企业有过内部集资,约10%的企业利用过民间借贷,其中资产规模低于500万的小企业,职工集资与民间借贷资金占15%;短期资金39%源于供应商或合资、合作伙伴的商业信用;企业资本金主要来自内部集资与非正规民间借贷,其中内部集资占30%,民间借贷占10%,其余来自业主及主要创业者的内部自筹资金。在湖南省,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2001年至2004年,在国有及改制后集体所有制中小企业的净增资金来源中:各种借款占45%,其中向银行借款占借款总额的90%,在企业全部债务中,银行贷款占55%;外部权益性融资仅占16%,依靠利润补充资本金占6%;内部集资困难,仅占5%。1999年,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北京、成都、顺德与温州四个地区的600家私营企业融资结构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表3 1999年中国北京、成都、顺德、温州四地私营企业融资结构 内源融资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其它运营年限 10 年所有公司92.492.189.083.190.52.73.56.35.74.02.20.01.59.92.62.74.43.21.32.9资料来源: Neil Gregory, Stoyan Tenev, and Dileep M. Wagle, 2000, Chinas Emerging Private Enterprises: Prospects for the New Century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根据调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向银行间接融资占98%,而直接融资仅占1.5%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少。据统计,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自有资金缺乏。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2、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和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1)、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6月20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8条措施;1998年10月19日下发了关于扩大对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通知,决定扩大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11月17日,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余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小企业余融服务的10条措施。国家经贸委还牵头组织从上到下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担保公司和担保协会,从政策上明确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国家科技部和财政部共同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每年财政拨款10亿元,贴息20亿元。 (2)、中小企业在银行的信用条件一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在逐步走向规范,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信于银行。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协会一类的中介服务机构正在建立健全,再配之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将逐渐减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后顾之忧。三是银行已逐步认识到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国有商业银行都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指导委员会和办公室,有的还成立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部,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得到了切实改善。3、政府金融支持的定位分析政府作为一个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克服市场失灵的公共政策提供者,应将自身职能定位于优化市场环境和弥补市场缺陷上:(1)、中小型企业的机构和信贷担保制度。中国目前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以及一些地方的生产力促进委员会等机构,分别对中小企业中的某一种所有制类型或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这些机构一方面重迭较多,职能重复,另一方面力量太弱,缺乏对中小企业的针对性支持。虽然,这些机构大都提供行政管理和一部分信息服务,但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产生。从1999年试点开始到现在,中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属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和财政信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政府预算拨付、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募集、会员入股或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风险控制与责任分担:采取协定放大倍数、资信评估、会员资格、企业和经营者反担保、设定代偿率、实施强制再担保、依法追偿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采取担保人与债权人、担保人与再担保人、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协定责任比例等方式共担风险。担保形式有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三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成立与发展,为促进中小企业利用银行融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截止2002年12月,我国担保机构担保企业户数为21640户,在保资金总额达到304.83亿元。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制度设计与运行中的不足极为明显,不仅总体上实力过小、能力不足,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较为突出的三重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2、各项法律法规。我国1988年颁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已经执行了十几年,且是按所有制划分企业,尚未从规模、人数上划分企业。政策环境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虽然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颁布实施两年多,但是相关配套政策尚未跟上,中小企业促进法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精神鼓励,而其中关于物质刺激的实质性内容并没有落到实处,各地在对待企业的态度上,依然是倾向于大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作用认识不足,支持不够。3、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对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的改进和完善。在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体系加强了对发放贷款的监督控制,这是一大进步,但这一进步不能以牺牲中小企业获得资金通融的便利为代价。国有大型专业银行按成本收益比较的原则,不大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而更偏爱大型企业和项目。照理,从节约经营成本的“经济性”出发,应由地方性中小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来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逐步完善抵押登记,资产评估、抵押物流转交易市场等环节,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物变现难的问题。同时,应建立统一的企业借、还款信用记录制度机构,对中小企业全部的借、还款作必要的可追踪的信用纪录,已形成企业贷款的信用档案,并进行计算机联网,作为银行(任何一家)今后审批某一企业贷款申请的重要依据。对少数有意逃避银行债务的中小企业应依法打击,并予以通报。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有意逃避银行债务的不良动机。4、市场导向的融资分析 市场导向的融资注重追逐经济利益,其本身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经济行为。因此,市场导向融资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1)、银行调整金融政策。全国性大银行要充分认识到今后银行间的竞争形势,转变思想观念,调整金融政策。为防止金融风险,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贷款政策,银行贷款首先保证国家优先扶植的重要行业、产业等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对中小企业,银行并没有真正敞开大门,认为中小企业所需资金规模小而分散,不能体现扶持重点的要求,也不能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我国中小企业量多面广,对信贷资金需求虽单笔金额较小,但需求数量多,类似商场的零售业务。随着银行商业化改造步伐的迈进,银行之间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为此银行需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拓展新的市场。突破重大轻小的束缚,信贷结构调整、培植优良客户群、信贷增量投放等都要面向中小企业。同时央行和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大型银行的政策指导,使其对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予以足够的重视,并且可以考虑有适应指标考核,要求银行切实以经济效益和成长前景为贷款标准,消除在这方面“成分论”的保守观点和做法。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业务比重较大的银行,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便其加强抗风险能力和能够较好的发挥作用。可考虑把一部分低成本的存款存入这些银行(如各种资金、财政存款等),也可考虑通过注资、扩股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加强这些银行的实力,以利于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2)、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中小银行正确认识自身定位,重视与中小企业的业务关系。对于中小银行来说,争夺大客户缺乏相对优势,如果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盲目追求“抓大放小”,实乃非明知之举,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服务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中小银行由于贷款业务相对专业化而带来的优势。中小银行的资产规模远远不及大银行,不可能从事“金融百货公司”式的综合性业务,它之所以能在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就在于它使分工细化,具有自己的服务特色。各种具有不同业务强项的中小银行组成一个综合性的中小银行体系,避免了大银行的高昂组织成本,又不落入“小而全”的分散经营模式,有利于集中有限资源发展强项业务,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中小银行在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具有优势。中小企业的经营机制、管理体制、财务制度一般不如大企业规范,并且多为私人拥有,在与金融机构接触时往往有隐瞒信息的情况。根据现代经济理论,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柠檬问题”的出现(低质量商品驱逐高质量商品):若普遍设立一固定的贷款利率,则往往会有质量参差不齐的企业同时获得贷款,造成银行风险加大;而若要依据企业经营情况发放不同利率贷款,又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促使利率升高以防范低质量企业获贷的风险,结果就是利率普遍升高,使高质量企业无力获得高息贷款,而银行又由于贷款对象多为低质量企业而不愿追加贷款,这就是贷款市场的柠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大银行由于经营范围广,对象众多,无力承担高昂的信息成本,中小银行多为区域性组织,对当地中小企业资信状况,经营状况更为了解,可以较好地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合理地确定贷款利率,形成价格优势,中国福建兴业银行,烟台储蓄银行就是按经济区域设立和开展活动的。中小银行在管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小银行科层组织一般较为紧凑有效,委托管理层较少,同时也由于经营范围较单一而对业务范围内企业高度关注,熟悉客户的资信与经营状况。因此,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中小银行具有预算硬约束,业务决策更迅速,监督更有力,每一笔贷款都会更为谨慎,对贷款对象的信用鉴别也更为严格,从而更适宜在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盈利。大银行由于规模大,机构复杂,往往具有预算软约束,对每笔贷款的关注不够,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这种极注重信用鉴别的项目上,大银行显得不灵活,从而更难有较好的收益。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中小银行更具比较优势。我国目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导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据推算这二家金融机构的资产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约为12%,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重为15%左右,其实力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较弱的。由此可见,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保证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融资需求应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当然,对中小银行的金融监管和法规约束也是必需的。 (3)、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目前,我国即将设立的二板市场应该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非从属的市场。二板市场应该拥有自己的组织管理体系、交易系统和监管系统,从而与主板市场完全区分开来。而且在二板市场设立的初期,上市企业不会很多,维持两套系统的运作需要很高的费用,这部分费用终究需要上市公司来承担,而上市费用的提高会大大削弱二板市场的吸引力。我国的二板市场以增长潜力为定位主题。中小型创业企业具有成长空间广阔的特点,但由于该类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偏小,营运时间较低,因此能否成功地吸引具有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的中小型企业上市的关键就在于,放宽二板市场公司的上市要求,以降低进入门槛,这也是二板市场相对于主板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我国二板市场可以借鉴香港和美国市场的经验;对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进行限制;提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环境;建立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交易制度;股票发行实行注册制等。 (4)、我国的风险投资业。我国的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目前尚处在培育阶段,虽已成立了一些专营或兼营投资机构,如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等,但许多相关条件还不成熟。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健全,风险企业通过股票上市回收投资有一定难度;企业的公司制改造还没有完全到位,产权界定不清,造成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缺位。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风险投资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要构建这个复杂的体系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培育风险投资体系应是政府的着力点。同时,政府还要营造一个使中小企业与风险投资对接的制度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中小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风险投资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制的关键因素是建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5)、融资租赁业务。融资租赁是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不必仅仅依靠自我积累去购买设备,而只需用现有资产、效益以及未来的收益为保证,提供租赁公司认可的信用担保,即可占用并使用设备,利用产生的效益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中小企业如果采用融资租赁来解决融资困难,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企业可在资金缺乏或不愿动用经营资金的情况下,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添置或更新设备,达到筹资的目的。第二,企业进行融资租赁的成本比贷款要低,风险较小,而且其方式灵活方便,比长期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受较少限制。第三,目前中小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情况比较严重,融资租赁由于本身特点,在为技术改造融通资金方面比其它金融手段更具优势。第四,企业通过向中外合资租赁公司租赁设备,还可利用外资。因此,融资租赁这种方式很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值得大力推广和发展。国家亟需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建设,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管理部门,并在财政金融政策上给以相应的优惠和扶持,向广大中小企业推广。(二)、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1、 社会信用环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很快,但国家信用工程建设相对滞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失信惩罚机制尚不健全,使信用失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企业、自然人和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于信用环境的行为。 企业和个人表现出的问题。过去,一些企业和个人不讲信用的行为十分突出。有的企业在借款之初就没有想着偿还;有的企业借改制重组之名逃废银行债务;还有的企业本已资不抵债,却想一逃了之。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湖南省计有1000多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本息合计达数十亿元。社会上一些人,为骗取银行贷款,往往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相勾结、伪造资本金数额的手段,成立与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不相符的公司;或钻政策法规的漏洞,把项目编制得“天衣无缝”;或采用欺骗手段使资金在相关公司之间转来转去,以扩大现金流量,虚增企业资信;或采取贿赂手段打通银行有关环节,把银行拖入风险泥潭;有的干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当此地的企业因信用记录不良、名誉扫地办不下去时,再到异地重新注册一个新的企业。湖南省信用工程建设滞后,不讲信用的企业,可以照样生存和发展,也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