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总编号:TY 字第 号 所 编 号:2013 年 DZYF 字第 号 中国 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 RESEARCHRESEARCH REPORTREPORT CHINACHINA ACADEMYACADEMY OFOF RAILWAYRAILWAY SCIENCESSCIENCES 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 可靠性技术研究可靠性技术研究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二二一三年十二月一三年十二月北京北京 研究报告文件专页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 院总编 号TY 字第 号所 编 号2013 年 DZYF 字第 号 报告题 目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编制及提高系统可靠性技术研究 院计划编号 合同编号 Z2012-067 报告类 型研究报告报告时间2013 年 12 月 项目负责人王 彤密 级非密秘密机密 项目组成员 史 宏、王 瑞、戴贤春、沈敬伟、武明生、王 楠、李亚群、张德 强、 、徐成伟、陈中雷、杨振华 完成单 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编 撰王 彤关 键 词防灾、异物侵限、可靠性 内容摘要 高速铁路是一项采用大量新技术,高标准建设的复杂系统工程,高速铁路异物 侵限监测系统为减少自然条灾害及异物侵限对高速铁路行车的影响,保障其安全高 效运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缺陷,特别是异物侵 限监控的稳定性不高,出现误报次数较多,本课题通过收集分析国外高速铁路异物 侵限系统的主要监测方式、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对我国高速铁路既有异物侵限监 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和现场试验验证 研究现有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对提高现有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提出了改 进措施和建议并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为推进我国高速 铁路异物侵限系统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单位名称: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大柳树路 2 号,100081 网 址: 项目负责人(签字)学委会负责人(签字)主管领导(签字)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 目 录 1项目概述4 1.1项目来源 .4 1.2起止时间 .4 1.3项目目标及研究内容 .4 1.3.1项目目标 .4 1.3.2研究内容 .5 1.4完成情况 .5 2国内外现状5 2.1国外情况 .5 2.1.1日本 .5 2.1.2法国 13 2.1.3德国 18 2.1.4意大利 20 2.1.5西班牙 22 2.2国内情况 22 2.3总结 24 3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应用情况调研.25 3.1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总体情况 25 3.2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运用情况调研 26 3.3数据分析 35 3.3.1故障分类 35 3.3.2故障时间分布 36 3.4小结 38 4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需求分析.39 4.1高速铁路网沿线地理概述 39 4.2高速铁路行车组织概述 41 4.3异物侵限对运输生产的影响 42 4.4紧急处置方案 42 4.5业务过程建模(功能与数据) 43 4.5.1功能需求 44 4.5.2信息需求 44 4.6性能指标需求 45 5系统可靠性分析及现场试验验证.47 5.1系统可靠性定性分析 47 5.1.1系统结构 47 正 文 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5.1.2典型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构成表 48 5.1.3系统逻辑结构 52 5.1.4共因故障分析 52 5.2系统可靠性定量分析 55 5.2.1故障树模型 55 5.2.2系统可靠性 55 5.3现场试验 58 5.3.1试验环境及设备 58 5.3.2系统可靠性试验 60 5.3.3监测电网老化试验 61 5.4改进措施及建议 62 6异物侵限监测方案对比分析.62 6.1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62 6.1.1双电网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62 6.1.2光纤式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63 6.1.3红外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66 6.1.4微波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66 6.1.5激光式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68 6.1.6视频及图形识别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69 6.2异物侵限监测技术对比 70 6.3小结及建议 71 参考文献 72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3 1 1项目概述项目概述 1.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2005 年,铁科院和成都局合作,在既有成都铁路局管段易滑坡地段安装位移 传感器检测滑坡灾害的发生;2006 年,北京铁路局在京原线部分隧道口安装视频 监控设备,监控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检测异物侵限事件。 自 2008 年京津城际开通开始建设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截至到 2012 年底,共 有京沪、武广等 20 余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置了异物侵限监测点,总计有 663 处异物侵限监测点,主要采用接触式双电网异物侵限监测技术。京津城际全线设 置 5 处异物侵限监测点,单根监测电缆布设在水平金属网上方;随着高速铁路建 设的发展,对异物侵限监测技术不断进行完善;2009 年,将单根监测电缆改为两 根监测电缆,同时将监测电缆封闭到复合材料中;2010 年将水平监测电网改为垂 直方式。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基础研究、试验验证,没有验收/检修相关标准 等原因,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应用效果不好,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设备自身故障 较多,误报率较高。 在此背景下,依据铁技委函20121073 号文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1.2起止时间起止时间 2012 年 10 月2013 年 12 月 1.3项目目标及项目目标及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1 项目目标项目目标 通过对我国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目前存在问题的深入调查分析,分类 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成熟经验,结合我国高速 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功能需求特点,搭建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模拟测试环境,提出提 高既有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可靠性的改进措施,提出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方案和 正 文 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技术条件,为提高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 .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1 对既有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研; 2 收集分析国外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系统的主要监测方式、技术特点及发展趋 势; 3 研究提出我国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功能需求; 4 研究提高既有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可靠性的技术措施 (1)研究建立既有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试验模拟环境; (2)对既有上线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进行试验测试,检验系统的可靠性等技术 指标; (3)研究提出提高既有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可靠性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5 对比分析多种异物侵限监测方法,研究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特点的异物 侵限监测方案; 6 研究提出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1.4完成情况完成情况 依据项目目标和研究内容,遵循项目研究计划按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如期 完成了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2 2国内外现状国内外现状 2.1国外情况国外情况 .1 日本日本 (1)日本高速铁路的发展 1964 年 10 月 1 日,东海道新干线建成通车。目前,日本已建成 5 条标准轨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5 距的新干线,第 6 条新干线(九州新干线)也已部分通车,新干线总长达 2176km。在各新干线中,山阳新干线允许的最高行驶速度达 300km/h。待在建、 计划建设及未来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建成后,日本将构成较完整的新干线高速铁 路网。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网如图 2-1 所示,日本高速铁路数据见表 2-1。 图 2-1 日本新干线路网 表 2-1 日本运营中的高速铁路 正 文 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新干线防灾监控系统 日本是一个台风、暴雨、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日本 100 多年 铁路的历史也可以是与灾害作斗争的历史。自 1965 年开始,日本在桥梁、隧道 的加固,路堑、路堤的边陡防护,落石、雪崩防护设施和改线等方面进行了投资, 结果全国灾害数逐年大幅度减少。但是,随着坡面风化、河流河床下降及结构物 的老化,至 1986 年仍每年有近千件灾害发生。由此可见,仅用投资的办法还不 能使灾害完全消除。 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事先预测灾害、命令列车慢行或停车,即使灾害发生 也不致于发生类车事故的方法,及运行管制后,尽管在上世纪 80 年代每年平均 仍有灾害数达 2400 件,但因灾害引起的列车脱轨事故年平均仅 4.6 起,其中造 成旅客和职工伤亡事故的只有 0.8 起,统计数据如表 2-2。 (日本土木技术 , 1987,Vol 42,No.8) 表 2-2 灾害引起的列车脱轨事故 年份 类别 1977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 十年 平均 路堑破坏 和路堤破 坏 1132632322.3 雪崩 5 3 2 1 落石 123 11 0.8 其他 11 11 10.5 小计6 发生伤亡 的事故 1212 110.8 日本高速铁路开业当初(1964 年)装备了列车集中控制装置 (CTC,Centralized Traffic Control) ,变电所遥控集中控制装置 (CSC,Centralized Substation Control) ,列车无线装置等,进行运转集中化 管理。之后,针对列车密度的增加,在山阳新干线冈山开通之际(1975 年) ,引 进了 COMTRAC(COMputer aidedTRAffic Control) ,并于东北上越新干线开业 (1982 年)时一起搬迁到调度所。在北陆新干线建成之际(1997 年) ,将东北上 越、北陆新干线等的各分系统统一为新型的新干线综合安全监视系统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7 (COSMOS,Computerized Safety,Mantennance and Operation systems of Shinkansen) ,主要功能有设备情报监视、供电系统控制、维修作业管理和运输 计划管理,其中设备情报监视功能包含管理、处理沿线的防灾情况及设备、机器 的故障,从监视装置接收故障情报,再传输给中央装置,同时接收中央装置的控 制情报,实现其功能的系统结构图如图 2-2。 图 2-2 新干线综合防灾信息系统 新干线综合防灾信息系统包含了对沿线地震、风速、雨量、积雪、桥梁基础 冲刷和水位、塌方、轨温等监测和相关的控制。地震仪、风速计、雨量计、积雪 深度探针、冲刷仪、水位计、路堑塌方光纤探测仪、轨温计等现场传感器实测的 数据,经现场信息通信设备室汇总,分别实时传输给技术中心和分公司,分公司 将实测数据实时传输给采集装置,再通过互联网传输给中央控制室进行分析处理, 控制列车运行状态。 在公路跨越铁路或与铁路并行地段,虽已设置了防护工程,但仍不能避免汽 车或落物进入铁路限界,因此新干线还设置了异物侵限监测装置,以便在事件发 生时迅速控制进入该区间的列车停车。 正 文 8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新干线的限界障碍监测装置有电缆检测式和光缆检测式两种,前者是通过冲 击物切断检测柱或检测电缆而报警;后者是在沿线布设光缆,由通信机械室发出 光信号,经各检测点分光再返回机械室而判断有无落物侵限情况,电缆检测式限 界障碍监测装置在 60 年代初至 90 年代应用较为广泛,自 1997 年以后,新干线 对于限界障碍监测装置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光缆检测式装置。 (3)新干线防灾监控系统电缆检测式限界障碍监测装置 新干线电缆检测式限界障碍监测装置由如下构成:检测装置如检测柱或检知 网、检测电线和信号电缆、中间连接设备如主控制箱和报警防护装置如车站、工 区报警器和列车防护设备、检测继电器。当从外部的冲击切断检测柱或检测电网 时,安装在信号机械室内的检测继电器则无励磁,此时 ATC 信号表示停车。其构 成如图 2-3 所示。 图 2-3 新干线测柱、检知网式限界障碍监测装置构成图 检测柱构造如图 4 所示。在塑料水泥方柱(绝缘体)之内,埋有固定在周围 有强化材料(玻璃纤维等)的检测铜线(1.6mm 硬铜绝缘线) 。安装时,将检测柱 用 U 型螺栓固定在上部扶手上,将下部插入铁框中固定在混凝土基础上。当限界 内障碍将扶手碰倒或检测柱折断时,柱内铜线则被切断。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9 图 2-4 限界障碍检测柱 检测电网结构图如图 2-5 所示 。 图 2-5 限界障碍检测电网 正 文 1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限界障碍监测装置的电路构成图如图 2-6 所示。用信号电缆连接各检测柱, 安装在机械室的监测继电器 LEMPR 平时是处于励磁状态。当检测柱或检测电网折 断,LEMPR 则无励磁,ATC 信号立即显示停车,同时也通过 CTC 显示在中央调度 室上。 图 2-6 限界障碍监测装置电路图 但是,由于此类装置电路故障,ATC 表示停车信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般 是由于检测柱或检测电网下部电线接点因振动而被折断造成,此类装置也仅在山 阳新干线设置了 1 处,在长野新干线设置了 2 处。 (4)新干线防灾监控系统光缆检测式限界障碍监测装置 新干线光缆检测式限界障碍监测装置监测原理是在沿线布设光缆,由通信机 械室发出正常光信号,经各检测点后再返回机械室。如果发生异物侵限情况,异 物对光信号传输产生干扰,可以通过对光信号衰变情况,判断异物侵限事件。其 现场布设图如图 2-7 所示。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1 图 2-7 限界障碍光缆检测式监测装置 其工作原理图如图 2-8、图 2-9 和图 2-10 所示。 图 2-7 未发生限界障碍事件光缆检测式监测装置工作状态 检测光缆 检测光缆 正 文 1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图 2-8 发生异物侵限事件时光缆检测式监测装置工作状态 图 2-9 发生异物侵限事件时光缆检测式监测装置报警原理 .2 法国法国 (1)法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开始铁路高速化的试验与实践。1981 年,法国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3 第一条高速铁路建成通车。此后,修建了 TGV 大西洋高速线、TGV 北方线、TGV 东南延伸线、TGV 巴黎联络线和 TGV 地中海线、TGV 东欧线(一期)等。最早修 建的 TGV 巴黎东南线最高运行速度为 270 km/h,TGV 地中海线最高运行速度达 300 km/h,TGV 东欧线则达到 320 km/h。目前已形成以巴黎为中心的高速铁路网 络主体结构。截止 2007 年,高速铁路新线里程已达 1 589 km。进入 21 世纪以 来,高速铁路建设投资已经成为法国铁路网最核心的投资领域。法国高速铁路路 网情况如图 2-10 所示。 正 文 1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图 2-10 法国高速铁路路网 法国高速铁路数据见表 2-3。 表 2-3 法国已通车的高速铁路 (2)法国高速铁路防灾监控系统 地中海线防灾安全监控的中心设在马赛,主要基于 SNCF 的通讯网络。但与 日本不同的是,法国的防灾安全监控由诸多独立运行的监测系统构成,各监测系 统并未进行综合。主要包括风监测、地震监测、异物侵限监测和防护开关。 (3)电网式异物侵限监测 地中海线的上跨铁路公路桥分 通行机动车桥和不通行机动车仅通 行人畜的两种,通行机动车的公路 桥上均安装了完善、材质很好、经 久耐用的金属防护网,在防护网外 端安装的两根绝缘电缆,每根电缆 分别与一个发射/接收装置相连,每 个接收器都与继电器相连,构成异 图 2-11 异物侵限双电缆检测电 网式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5 物侵限报警装置,检测异物侵限事件。仅通行人畜的桥则只安装护网,不安装异 物侵限装置。 检测原理是两根绝缘电线使用不同频率的模拟信号,接收器收到信号后吻合 继电器吸起;当一个接收器没有收到信号时,则仅会发出警报信息,系统不动作; 当同一地点的两个继电器都没有收到信号时,系统动作,继电器落下,传送给列 控中心,控制运行中的列车停车,现场监测电网如图 2-11 所示。 改进型的异物侵限监测电网如图 2-12、2-13、2-14 所示。 图 2-12 法国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电网全景 正 文 1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图 2-13 法国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电网架设结构 图 2-13 法国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电网布线方式 (4)非接触式异物侵限监测 法国国家光学与电子科学研究院的提出使用 UWB 雷达技术来检测站台轨道空 间是有乘客侵入轨道并加以报警【2】。其工作原理如图 2-14 所示,在地铁站台的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7 A 端安装脉冲长度在 1ns 的脉冲发生器,在另一端安装接收器,接收 A 端的脉冲 信号。调整设备时期覆盖整个地铁站台的轨道面,使其能够检测到从地铁站台建 筑平面上侵入轨道空间的物体如乘客 B。 图 2-14 UWB 雷达站台安全检测报警系统 .3 德国德国 (1)德国高速铁路的发展 1971 年,德国开工建设第一条高速新线汉诺威维尔茨堡铁路。到 2007 年, 已建成的高速铁路(包括最高运营速度为 230300 km/h 的新建线和改造线)共 计 1 251 km,其中新建线为 965 km。在这些高速线中,除科隆莱茵/美因为客 运专线外,其他高速线都采用客货混运方式。科隆莱茵/美因线和纽伦堡英 戈尔施塔特线的最高运营速度为 300 km/h,其他高速线的最高运营速度为 250 km/h。在此说明,在德国铁路公司高速铁路的发展规划中,最高运营速度达到 200 km/h 的改造既有线都列入了高速铁路。目前既有线改造升级的高速线最高 运营速度为 230 km/h。快速货物列车最高速度为 120 km/h 和 160 km/h。到 2006 年,德国铁路高速列车运输铁路网络总长为 4752 km(指主要以 ICE 高速 列车为主运行的铁路网络,包括高速铁路和既有铁路网络) ,运行 ICE 摆式列车 的运行铁路网络总长为 2 113 km(指主要以 ICE 摆式列车为主运行的铁路网络) , 其中运行 ICE 高速列车且最高运营速度为 201300 km/h 的铁路网络为 1000.96 正 文 18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km。 德国高速铁路网如图 2-15 所示。 图 2-15 德国高速铁路路网 德国运营中的高速铁路数据如表 2-4 所示 表 2-4 德国运营中的高速铁路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19 (2)德国高速铁路防灾监控系统及异物侵限监测 德国高速铁路采用了防灾报警系统(MAS90),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功能强大的 车载故障监测和诊断系统,通过无线通信与地面维修中心构成集行车控制、故障 监测、维护等功能于一体的行车安全保障体系,除可监督线路装备的运用状态外, 还可识别和及时报告环境(包括风、雪、塌方)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以及移动设备 发生破损的情况。该警报系统在全线南、北、中段设有中央控制单元(SZE),相 互连通;每个 SZE 又连接若干设在沿线总站信号楼内的各种报警和记录单元(MRE), 并与之进行信息和命令交换。MRE 接受安装在沿线的探测报警仪器采集的信息。 这些探测报警仪器主要有:HOA903 型热轴探测器;LSMA 隧道气流报警器(在长度 大于 1.5km 的隧道内安装);WMA 风测量仪(在所有桥梁上安装);BMA 火灾报警仪; 沿线设置防护开关;隧道口坍方报警信号装置(EMA);隧道两端及隧道内每 1000 m(早期 600 m)设置应急电话(NR),仅需扳动手柄就可打开电话箱,紧急呼叫的信 息具有绝对优先权。 德国高速铁路不同于日、法两国,属客、货混运型,且隧道约占线路长度的 1/3 ,因此,隧道内的行车安全成为其安全保障的重点,除了采用安全监测系统 外,还制定了严格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运营措施。 .4 意大利意大利 罗马到那不勒斯的高速铁路在上跨铁公路桥和隧道口安装微波异物侵限检测 装置,能够检测到在检测区域内的出现在线路上的异物,但不对人、小动物和小 正 文 2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物体进行检测,该系统达到欧洲 SIL4 安全检测标准,其现场布置图如图 2-16 所 示。 图 2-15 意大利高速铁路异物侵限微波检测装置 其工作原理实在线路路肩一侧安装微波发射装置,另外一侧安装微波接收装 置,控制逻辑单元通过对被落物遮挡微波的计算,得出落物的大小,按照预设报 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报警措施,如图 2-16 所示。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1 图 2-15 意大利高速铁路异物侵限微波检测装置原理图 .5 西班牙西班牙 近几年西班牙高速铁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从德国引进了 Velaro 型高 速列车。2008 年 2 月 20 日,随着 621 公里长的马德里-巴塞罗那高速铁路通车, 标志着西班牙的高速铁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根据西班牙政府的规 划,2020 年时西班牙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长度将达到 1 万公里。为保证形成安全, 西班牙的高速铁路在隧道口等容易发生异物侵限(落石)的路段,安装了基于红 外线光幕的落物检测系统,可以检测尺寸超过 0.5m0.5m0.5m 的异物,其系 统工作原理如图 2-16 所示。 图 2-16 西班牙高速铁路光幕式异物侵限微波检测系统原理图 2.2国内情况国内情况 异物侵限对高速行驶的客专列车的危害毋庸赘言,自中国的客运专线筹备建 设伊始,便投入了大量的力量进行异物侵限监测技术的研究。 2003 年,铁科院、铁一院协助建设单位完成青藏线异物侵限的防治工作。 2005 年,铁科院和成都局合作,在既有成都铁路局管段易滑坡地段安装位移传感 正 文 2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器检测滑坡灾害的发生;2006 年,北京铁路局在京原线部分隧道口安装视频监控 设备,监控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检测异物侵限事件。 自 2008 年京津城际开通以来,铁科院、铁三院、京津城际公司在京沪高速 铁路异物侵限检测的研究基础上,形成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异物检测技术方案,并 在京津城际建成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截至到 2012 年底,共有京沪、武广等 20 余 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总计有 663 处异物侵限监测点,主 要采用法国接触式异物侵限监测技术。 京津城际全线设置 5 处异物侵限监测点,单根监测电缆布设在水平金属网上 方,为第一代异物侵限监测设备,如图 2-17 所示。 图 2-17 第一代异物侵限监测设备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对异物侵限监测技术不断进行完善,2009 年,将 单根监测电缆改为两根监测电缆,同时将监测电缆封闭到复合材料中,为第二代 异物侵限监测设备,如图 2-18 所示。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3 图 2-18 第二代异物侵限监测设备 2010 年将水平监测电网改为竖直监测电网,为第三代异物侵限监测设备,如 图 2-19 所示。 图 2-19 第三代异物侵限监测设备 2.3总结总结 日本新干线自 1964 年、法国高速铁路自 1981 年、德国高速铁路自 1971 年 开通运营以来,未见因风、雨、雪、地震及落物等灾害引发事故造成旅客伤亡的 事件发生,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正 文 2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各国都针对高速铁路的发展趋势和本国的实际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异物侵限监 测技术,但总体来说,基本都是朝着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方向来发展,比如日 本自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开始将使用电网监测异物侵入的方式改进为利用光纤监 测的方式,法国等欧洲国家也都致力于向非接触式异物侵限监测的方式发展。 近几年,我国铁路在防灾安全监控领域特别是异物侵限监测方面的研究和应 用方面从无到有,取得很大进步。为完成将高速铁路铁路建成世界一流的目标, 必须借鉴国外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特别是异物侵限监测方面几十年的应用经验,利 用已有国内异物侵限监测技术的研究成果和运用经验,继续加强在异物侵限监测 技术体系和规范方面的研究,提高监测和报警技术水平,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 差距。 3 3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应用情况调研应用情况调研 3.1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总体情况总体情况 截至 2012 年在已开通的 20 条客运专线上已布设共计 663 处异物侵限监测点,现场监测 设备均为单电网或双电网式,具体数据如表 3-1 所示。 表 3-1 异物侵限监测设备数量明细表 序号序号开通年份开通年份线路名称线路名称异物侵限异物侵限 12008 京津 5 2 甬台温 10 3 温福 7 4 2009 武广 115 5 郑西 110 6 石太 34 7 福厦 51 8 沪宁 71 9 昌九 24 10 沪杭 19 11 海南东环 52 12 2010 长吉 13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5 13 京沪 27 合武 14 (湖北段) 34 15 广珠 0 16 2011 广深 9 龙深线 17 (厦漳段) 5 18 汉宜 14 19 哈大 41 20 2012 京石武 22 总计总计 663663 3.2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运用情况调研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运用情况调研 (1 杭深线(福厦段)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杭深线(福厦段)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51 处,该系统 2010 年 4 月 23 日正式开通运行,运行期间 2012、2013 年故障数据统计如表 3-1 所示。 表 3-1 杭深线(福厦段)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 2012、2013 年故障数据统计表 时间时间设备设备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次数次数原因原因 2012-2-1 工务 终端 工务段防灾终端无监控数据显示 1 网络故障 2012-3-3 监控 主机 K720+691 主控板 1 网络通讯状态异常 1 网络故障 2012-4-1 监测 电网 K1066+377 异物上跨桥单电网断线 1 2012-4-30 调度 终端 福厦台防灾终端无法显示 1 网络故障 2012-7-23 监测 电网 厦门工务段管内杭深线 K1023+802 防灾系统 异物监测点“1 电网 2 断线”报警。 1 2012-7-23 监测 电网 厦门工务段管内杭深线 K1023+802 防灾系统 异物监测点“1 电网 3 断线”报警。 1 正 文 26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2-7-23 监测 电网 厦门工务段管内杭深线 K1023+802 防灾系统 异物监测点“1 电网 4 断线”报警。 1 2012-8-17 传输 通络 调度所福厦台防灾系统终端 K1119140 异物 侵限监控点故障(基站主控板与服务器通信 通道故障),对应轨道电路(上下行)显示 非正常占用状态。 1 2012-12-24 监测 电网 杭深线泉州至晋江 K1054+166 异物报警(黄 网),经检查铁路上跨 K1054+166 防灾系统 无异物侵限,5:45 在调度所办理泉州至晋江 K1054+166 异物桥停用。 1 2013-4-18 监测 电网 2013 年 4 月 18 日 23 时 40 分段调度接调度所 电话:杭深线前场至角美间 K1124+700 至 K1126+800 上、下行线红轨,误报。 1 2013-8-3 监测 电网 2013 年 8 月 3 日 2:02 分,路局调度所温福 台、福州枢纽台列车调度员发现防灾终端界 面右下角“温福风、雨、异物服务器字体闪 红”和左下角“描述栏内”出现多条报警自 检信息提示。 1 通信段网络故障 造成 2013-8-25 监测 电网 2013 年 8 月 25 日 16:32 分,福厦调度终端、 福厦工务处调度终端、厦门工务段调度终端 出现 K0987+327 异物桥黄网报警,16:39 分 黄网消失,设备恢复正常。 1 网片腐蚀老化或 者接线接触不良 等造成黄网 2013-8-27 传输 通道 8 月 27 日 10:28,经调度所反映:杭深线温 福台、福州枢纽台、福厦台防灾监控系统异 常报警,现场设备脱离监控。 1 网络中断 2013-9-22 监测 电网 异物工点联合试验时发现 K0681+522 异物侵 限点断网时 K0682+361 异物侵限点红网; K0682+361 异物侵限点断网时 K0682+319 异物 侵限点红网;K0682+319 断网时 K0682+299 红 网;K0682+299 断网时 K0681+522 红网。 4 机柜配线端子混 线造成 从以上数据来看,出现设备故障报警较多的主要为网络故障和监测电网故障, 其也是造成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误报的主要原因。 (2)杭深线(温福段)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杭深线(温福段)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7 处。该系统 2009 年 10 月 2 日 开通试运行,2011 年 3 月 8 日正式开通运行,运行期间 2012、2013 年故障数据 统计如表 3-2 所示。 表 3-2 杭深线(温福段)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故障数据统计表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7 时间时间设备设备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次数次数原因原因 2013-1-11 监控 终端 路局调度所温福台列车调度 员发现防灾终端界面异常。 1 防灾调度终端网口物理 松动。 2013-1-15 监控 终端 路局调度所温福台列车调度 员发现防灾终端界面黑屏, 无数据显示。 1 长时间停电,备用 UPS 存储电量耗尽。 从以上数据来看,出现设备故障报警的主要为网络故障和电源单元功能不完 善。 (3)昌九城际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昌九城际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24 处。该系统 2010 年 9 月 15 日正式启 用,运行期间 2012、2013 年故障数据统计如表 3-3 所示。 表 3-3 昌九城际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故障数据统计表 时间时间设备设备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次数次数原因原因 2012-2-28 监测 电网 K93+926 处异物网侵限报警 1 厂家维护人员误 操作 2012-8-23 监控 单元 昌九城际 K061+191 基站 K059+489、K060+123 异物侵 限监测点分别于 2012 年 8 月 23 日 14:23 分,15:33 分发生异物侵限电网闪红报 警。 2 主控板故障,无 法自动切换至备 板 2013-2-2 调度 终端 路局调度所厦深、昌九台防 灾系统终端分别于 12:18 分、 14:26 分发生防灾终端界面 黑屏,无数据显示故障。 2 显示器电源线接 口存在虚接情况 2013-5-29 监测 电网 异物监测点 K033+776 电网 1B 状态闪黄,终端设备显示 异常。 1 防灾电源 UPS 输 入交流空开跳闸 2013-7-8 监测 电网 公跨铁异物侵线装置红网状 态”,列控信号此时无异常 显示,3 秒后防灾系统调度 终端自动恢复正常显示。 23:12 分,再次出现红网状 态,随即又自动恢复正常显 示。 1 2013-9-12 监测 电网 转动电网 2 断开按钮时,防 灾终端无任何异物侵限告警 1 更换通信基站内 监控单元电网 2 正 文 28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信息。一层防雷因后故 障消除 从以上数据来看,出现设备故障报警的主要原因为接口松动、电源单元功能 不完善和硬件故障。 (4)郑西客运专线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郑西客运专线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110 处,监控单元 65 个。该系统 2009 年 10 月 10 日开工,2010 年 2 月 6 日开通,运行期间故障数据部分统计如 表 3-4 所示。 表 3-4 郑西客运专线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部分故障数据统计表 时间时间设备设备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次数次数原因原因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2010 年 4 月至 2010 年 8 月 监控 单元 交流无法转换、 交流无输出、 UPS 供电故障 24 2010 年 2 月至 2010 年 5 月 监控 单元 网络异常 90 2010-2-1 至 2010- 2-8 监测 电网 设备故障报警、 1s 后恢复正常 455 2010-2-7 监测 电网 误报,现场检 查无异常 1 轨旁控制器防 雷单元被击穿 2010-3-1 监测 电网 误报,现场检 查无异常 1 现场检查无异 常 2010-3-10 监测 电网 误报,现场检 查无异常 1 通信故障 目视行车通过, 现场检查后恢 复 2010-3-2 监测 电网 误报,现场检 查无异常 1 现场检查无异 常 2010-5-21 监控处 理设备 防灾系统瘫痪 1 终端配置过低 对终端的硬盘 进行跟换、升 级配置 2010-6-30 监测 电网 误报,现场检 查无异常 1 监测板卡故障更换监测板卡 2010-10-23 监控处 理设备 无数据显示 1 监控数据处理 中心 UPS 耗尽 2011-7-24 监测 电网 误报,反复出 现自动消失后 数小时又红光 1 现场检查无异 常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9 带 从以上数据来看,造成设备故障报警较多的主要因素为电源单元功能不完善 和网络异常,造成异物侵限误报影响行车的原因有防雷、现场通信故障和部件故 障以及电源单元电能耗尽。 (5)长吉城际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长吉城际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13 处,监控单元 65 个。该系统 2010 年 9 月 20 日开工,2010 年 11 月 30 日竣工,2011 年 1 月 1 日投入运营,运行期间 故障数据部分统计如表 3-5 所示。 表 3-5 长吉城际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部分故障数据统计表 时间时间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次数次数原因原因 2011 年 1 月外电无输入 531 2011 年 1 月网络通讯异常 20071 2011 年 1 月异物侵限设备报警 134 2011 年 2 月网络通讯异常 71536 2011 年 2 月异物侵限设备报警 545 2011 年 3 月外电无输入 69 2011 年 3 月网络通讯异常 26954 2011 年 3 月异物侵限设备报警 10407 2011-5-29 K88+479 电网 1 断线报 警 1 接线处接触不良 2011-6-13 K22+887 电网 1 断线报 警 1 接线处接触不良 2011-3-28 K22+887 异物侵限监测 点脱离监控 1 监控主机 J010 与 ZH10512 针 端子接线松动 从以上数据来看,造成设备故障报警较多的主要因素为电源单元功能不完善 正 文 30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和网络异常,造成异物侵限误报影响行车的原因主要为接线松动。 (6)武广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武广高速铁路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115 处,监控单元 130 个,36 个信号 中继站,该系统 2010 年 4 月 23 日投入运营。 在 2010 年,武广高速铁路防灾监控系统设备故障报警次数统计如表 3-6 所 示。 表 3-6 武广高速铁路防灾监控系统设备故障报警次数统计表 时间时间次数次数 2010 年 5 月 377742 2010 年 6 月 36552 2010 年 7 月 38846 2010 年 8 月 34215 2010 年 9 月 3302 2010 年 10 月 1542 2010 年 11 月 1040 2010 年 12 月 1765 在 2010 年至 2012 年,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设备故障报警次数统计入表 3-7 所 示。 表 3-7 武广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现场监测设备故障报警次数统计表 时间时间次数次数 2010 年 97148 2011 年 1938 2012 年 81 其中 2011 年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设备报警次数统计如表 3-8 所示。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31 表 3-8 2011 年武广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故障报警次数统计表 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次数次数 通信故障 6897 异物侵限设备 故障 1938 市电失效 167 UPS 单套故障 336 监控终端故障 436 监控单元故障 100 监控单元网络 通道故障 208 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误报影响行车的统计数据如表 3-9 所示。 表 3-9 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误报统计表 时间时间故障原因故障原因 2010-4-19 现场检查无异常 2010-5-30 市电失效,UPS 电能耗尽 2010-5-31 空开保护性断电,UPS 电能耗尽导致红光带 2010-12-20 市电失效报警被忽视,UPS 电能耗尽导致红光带 2011-2-2 UPS 输出到 AC 转 DC 电源设备模块的空开上口的 接线松动,导致 DC24V 断电,导致异物控制器、 基站控制器断电,出现所有继电器全部落下 2011-2-3 UPS 输出到 AC 转 DC 电源设备模块的空开上口的 接线松动,导致 DC24V 断电,导致异物控制器、 基站控制器断电,出现所有继电器全部落下 2011-5-14 现场雨监测点防雷效果不好,雷击后没有完全泄 流,部分电流回流后造成雨单元空开跳闸进而 UPS 自我保护瞬间断电后落物继电器落下造成 从以上数据来看,武广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在各个环节均有较多的 正 文 32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设备故障报警,比较突出的是网络和异物侵限双电网的故障,另外异物侵限监测 子系统误报影响行车的原因大部分为UPS 电能耗尽或空开跳闸等电源单元功能不完善 所导致。 (7)海南东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52 处,监控单元 39 个,16 个信 号中继站,该系统 2010 年 12 月 31 日投入运营,在 2011 年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 设备故障报警 305 次,引起报警的主要情况如表 3-10 所示。 表 3-10 2011 年海南东环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故障报警次数统计表 故障现象故障现象次数次数 异物设备故障 66 监控单元单套故障 70 监控单元双套故障 18 市电失效 29 UPS 单套故障 7 终端通信中断 102 开关电源故障 13 在 2011 年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有两次误报影响行车,明细如表 3-11 所示。 表 3-11 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误报统计表 时间时间故障原因故障原因 2011-4-10 28#基站防灾监控单元 52#端子保险管材质不良, 保险管被烧断后,基站通往中继站的电路中断 后,造成中继站的上行继电器落下 2011-4-18 轨旁箱内 2 个整流盒内部二极管同时被击穿, 导致双电网断电,落物继电器落下 从以上数据来看,海南东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在各个环节均有较多的设备 故障报警,比较突出的是网络、异物侵限双电网和各硬件质量的故障,另外异物 侵限监测子系统误报影响行车的原因主要为防雷单元功能不完善所导致。 正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33 (8)沪深(甬台温)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沪深(甬台温)高速铁路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10 处,监控单元 48 个, 该系统 2009 年 9 月 28 日投入运营,截至 2012 年 4 月 24 日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 误报 25 次,其中 2011 年 23 次,2012 年 2 次,运行期间故障数据部分统计如表 3-12 所示。 表 3-12 沪深(甬台温)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设备故障报警次数统计表 时间时间故障类型故障类型次数次数 监控单元设备报警 5 外电失效 291 UPS 故障 4588 监控主机 3 2010 异物监测模块 178 监控单元设备报警 6 外电失效 447 UPS 故障 2851 监控主机 11 2011 异物监测模块 114 监控单元设备报警 2 外电失效 148 UPS 故障 344 异物监测模块 3 2012 双电网 67 从以上数据来看,沪深(甬台温)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在各个环节 均有较多的设备故障报警,比较突出的是监控主机及监测模块故障、电源单元功 能不完善和电网质量引起的设备故障报警。 (9)沪宁城际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沪宁城际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71 处,监控单元 32 个,该系统 2010 年 7 月 1 日投入运营,截至 2012 年 4 月 24 日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误报 2070 次,运 行期间故障数据部分统计如表 3-13 所示。 表 3-13 沪宁城际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设备故障报警次数统计表 时间时间故障类型故障类型次数次数 2010 UPS 故障 1 正 文 34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异物监测双电网 1027 通信电缆 335 2011 异物监测双电网 651 2012 异物监测双电网 56 从以上数据来看,沪宁城际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主要是由电网质量引起的设 备故障报警以及误报警。 (10)沪杭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沪杭高速铁路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19 处,监控单元 16 个,该系统 2010 年 10 月 1 日投入运营,截至 2012 年 4 月 24 日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由于双电网 设备故障在 2012 年造成误报 4 次。 (11)京沪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运用情况 京沪高速铁路沿线设置异物侵限监测点 14 处,该系统 2011 年 6 月 28 日投 入运营,截至 2012 年 4 月 24 日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故障数据部分统计如表 3-14 所示。 表 3-14 京沪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设备故障报警次数统计表 时间时间故障类型故障类型次数次数 监控单元设备报警 802 UPS 故障 1222011 异物监测双电网 32 监控单元设备报警 5 UPS 故障 42012 异物监测双电网 1 从从以上数据来看,引起京沪异物侵限监测子系统设备故障报警的主要原因 是监控单元故障、电源单元问题和电网的质量。 3.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1 故障分类故障分类 从调研数据来看,设备故障报警共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