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记者站办公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某记者站办公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某记者站办公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某记者站办公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某记者站办公信息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与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下,办公方式也呈现创新发展趋势,传统的办公方式已逐渐被新时代所淘汰。基于企业内部信息网络的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然趋势。企业必须构建高效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企业与外部伙伴之间的有效共享,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实现良好的合作效果。在以上发展趋势下,各个企业纷纷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设计开发专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充分满足自身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进而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办公效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使得不同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根据需要进行有效关联,无法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为企业信息网络的构建形成了较大限制。为此,企业必须继续保持创新发展能力,在实现成本控制确保最佳效益的同时,也要积极推动各个系统和部门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信息共享网络的科学创建与高效使用。成熟的软件开发和工具使得协同不同独立业务系统。本课题所设计的协同工作系统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为目标,在借鉴其他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将多个不同的管理功能进行高效融合从而构建起一个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综合办公管理系统,具体实现了文件管理、工作计划管理、会议管理、工作进度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任务管理、网络信息通信、个人业务助理、工作总结及系统维护管理等功能作用。系统的开发基于结构化开发模式,系统性的对本应用软件的设计理念、实现流程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将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竞开通讯之星(GK-Express)引入办公系统,为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提供一种即时在线通信渠道,极大提升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在进入系统后,即时通信模块也随之启动,并且也可以借助即时通信工具实现其他功能模块的链接和登录。此外,本办公细信息协同系统的开发模式为B/S模式,同时使用SQL完成基础数据库开发实现基于.net2005的网络办公系统。随着我国产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也为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基础。本文所设计的信息协同办公系统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能够比较充分的满足不同企业的信息化办公需求,有效提升企业信息交流效率与办公效率,从而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管理基础。关键词:办公系统 即时通信 信息协同 协同软件 办公自动化AbstractIn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driven by the office also present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the traditional office has been gradually eliminated by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internal information network office automation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Enterprises must build a highly sound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to achieve information resources within the enterprise departments, enterprises and external partners to effectively share,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o achieve good cooperation results. In the above development trend, all enterprises have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ully meet their ow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eeds, and thus greatly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and office efficiency.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uniform technical standards, making the differen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 between,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related according to need, can not achiev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shar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network to form a larger limit. To this end, enterprises must continue to maintai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apacity, to achieve cost control to ensure the best efficiency, but also actively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systems and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sharing of information sharing network and efficient use. Sophistica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tools enable collaboration with different independent business systems.In this paper, the collaborative work system designed to meet the need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s the goal, based on other office systems, based on a number of different management functions for efficient integration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stabl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grated office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cument management, work planning management, conference management, work schedule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affairs management, task management,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ersonal business assistant, work summary and system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fun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structured development model,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and expatiates the design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application software, and introduces the network instant messaging tool GK-Express into the office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to provide a real-time onlin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great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system, the instant messaging module also starts, and can also us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tools to achieve other functional modules of the link and login.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ffice of the fine information collaborative system for the B / S mode, while the use of SQL to complete the basic database development based on. Net2005 network office system.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ftware products laid a good market demand basis. This paper designs the information coordination office system to serve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an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enterprises of information-based office,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office efficiency, so a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Key words:Office system Immediate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CoordinationCollaborative Software Office Automa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 论文结构(4) 1.4 主要研究内容(5)2 关键技术分析2.1 XML、Web 服务及加密技术(6)2.2 .NET 技术(12)2.3 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与架构(14)2.4 本章小结(17)3 系统分析与设计3.1 系统需求分析(18) 3.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20)3.3 体系结构(21)3.4 接口设计(29)3.5 数据库设计(34)3.6 本章小结(41)4 系统实现4.1 系统开发环境(42)4.2 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现(43)4.3 系统测试(55)4.4 本章小结(55)5 总结与展望5.1 全文总结(56)5.2 展望(56)致 谢(58)参考文献(59)611 绪论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1.1 协同软件的发展背景协同信息办公系统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该技术充分融合了现有软件技术的优点,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独立的、高效的集成式软件应用,充分满足了企业信息化协同管理的需求。基于不同的标准,协同软件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基于用户类型差异具体有部门协同软件与企业协同软件之分;基于功能特点则可以细分为工作流协同软件、邮件协同软件及信息共享协同软件等不同类型。协同软件的功能以流程管理及日常办公位置。目前,我国市面上各类协同软件供应商大多为之前办公软件开发商发展演变而来,因此大多数的软件产品都倾向于办公协同方面的功能,而流程协同类软件也处于不断发展时期,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且功能也不断完善。1.1.2 我国协同软件市场现状在协同技术快速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各大软件开发商纷纷加快系统软件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在充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加剧了产品市场的竞争。1)市场格局调研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0家软件开发商不同程度开展了协同软件的设计开发工作,其中有上百家厂商推出了技术相对成熟、功能也相对完善的协同软件产品。先进企业多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重点城市,同时也是市场需求比较集中的区域。对现有的协同软件产品进行调研分析可知,北京点击、复旦协达这两家开发的协同软件产品在技术和功能方面相对成熟和完善,前者以及时消息传递与管理为优势,而后者则擅长对不同工作流的协同管理。以上两家厂商的产品也分别代表了今后协同软件两个不同的发展趋势。2)产品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协同软件产品可以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目前在产品分类方面大多以功能差异为分类标准。根据功能从不同,协同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协同工具,满足不同系统协同工作的需求,通常为业务相关或者类似的不同软件提供一种交互媒介,从而实现不同软件系统的协同应用;二是协调平台,为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提供一个关联的平台,为各类协同软件的开发与使用提供必要支持;三是协调应用软件,满足用户协同系统管理需求并具体实现各类协同管理功能。3)用户需求出现三重态势在现代信息技术产品市场,协同软件是比较新兴的一种软件工具,而我国的协同软件技术应用也仅仅发展了十数年的时间。通过梳理总结现阶段我国协同软件的应用发展状况,用户方呈现出以下发展特点:(1)需求量的爆发增长。二十一世纪以来,协同软件技术与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我国正式开始对协同软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并于2004年出现了比较典型的协同软件产品。与此同时,用户的使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2)呈现出工作流协同的发展趋势。以微软开发的Outlook工具为代表,传统的协同软件大多以邮件、日常管理等功能为主,而在协同软件的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传统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在用户新需求的推动下,工作流协同成为协同软件的发展趋势并得到了迅速发展。(3)B/S模式逐渐成为协同软件的架构基础。由于自身功能较为简单,使得传统协同软件基本通过点对点的形式进行设计开发就可满足应用需求,特别是以及时通信为主打功能的协同软件产品更是几乎都以点到点模式为开发运行基础。但是此类架构模式的软件无法实现集中管理,并且存在使用不便、维护管理不便等问题,因此逐渐被市场所淘汰。目前协同软件的设计开发大多以C/S或B/S为技术基础,是现阶段开发商与用户共同偏爱的软件架构模式。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软件出现以来,自动化办公就始终作为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的重要内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从其发展历史与功能作用来看,自动化办公可以大致分为个人自动化办公与系统自动化办公两个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1)个体自动化办公个人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基本构成为安装了操作系统与办公套件的计算机,且设备性能满足使用需求并完成个性化配置。2)工作流程自动化办公系统自动化办公产品的主要管理对象为各类非结构化数据。需要提供一个数据交互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使用,从而充分发挥系统的性能与功能优势提高办公效率并降低办公成本。“协同办公”实现了多个用户与多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共同的管理目标为核心构建起完整的协同网络。随着技术的进步与需求的变化,协同办公系统也呈现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态势,逐渐由传统的OA个人管理系统逐渐发展成为跨部门、跨系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模式,极大提升了电子化办公的效率水平并充分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目前,协同办公系统已经成为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关注的发展重点,并积极推动自身协同管理系统的发展,逐步实现基于工作流的自动化、信息化办公模式。基于B/S架构的协同管理办公系统能够充分满足各类组织的办公管理需求,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由当前的应用状况与需求变化可知,未来协同软件的发展将以如下特点为主要发展趋势:(1)传统的协同管理软件正在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高科技产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进程中不仅仅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方式带来改变甚至完全颠覆了某些生活工作方式。 高效、便捷的学习、办公模式将成为未来的核心。而以视频会议等为主的协同管理工具将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得到快速发展。虽然视频会议等传统的管理工具能够创造一种更加高效、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但是无法满足组织业务流程管理的需求。(2)协同应用管理软件需求量上升 传统的协同管理软件具体分为人员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功能侧重的管理工具,能够比较可靠的完成相应的管理任务并且稳定可靠。缺点在于传统软件的集成性大多不显著,在开放性与兼容性方面存在较大缺陷。(3)平台化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广阔平台化协同管理软件为企业的相对自动化办公带来了突破点,有助于开拓企业协同合作的空间,能帮助企业更充分更高效地发展其专业软件优势。4)协同走向知识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相继完成创新改革任务,逐渐构建起个性化、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此过程中,部分先进企业率先完成了电子化办公的转型,由信息系统工具取代传统的人工操作实现了日常业务管理的无纸化创新。而知识化流程则是高于电子化流程的一种技术层面,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几个大型企业逐渐进入知识化管理阶段,在显著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管理理念与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借鉴和指导。从长远发展来看,知识化流程是协同管理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5)以人为本的思想将被提到重要地位。知识的创新与积累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因此,知识与人文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在。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积极提升人员的创造力,在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速与稳定发展。特别是对于IT业这个以创新为生命力的行业而言,人才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人才资源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基础,因此必须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与管理理念。1.3 论文结构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本次课题研究基于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然后简要介绍了本次系统开发应用的XML、Web Service、加密技术、.NET等技术,分析并对比了当前系统开发常用的方法策略。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部分,从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个角度全方位分析系统需求后,对系统进行功能模块划分,确定系统的三层架构并分析体系结构的利弊,完成接口的内部和外部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实现与运行、维护工作。最后在系统实现部分,说明了系统开发环境并图文并茂展示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流程和运行效果。论文主要结构如下: (1)绪论对课题研究的背景进行介绍,明确研究的意义所在。在分析国内外协同软件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协同信息办公新系统的功能作用进行梳理和总结。(2).NET技术与信息系统分析方法对协同办公系统的技术基础与开发工具进行介绍说明。主要对.NET技术的内涵、功能进行阐述说明,并对系统分析方法的功能作用进行分析和陈述,在对比分析不同方法优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最佳方法完成系统开发。(3)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完成需求分析明确系统开发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系统功能模块的具体构成。同时完成数据库基础设计开发,充分满足系统运行的具体需求确保其功能目标的实现。(4)系统实现首先说明了系统测试运行需具备的软硬件条件,然后采用程序流程图、功能模块图、系统运行界面等图表详细描述了系统各个功能的内部实现过程,最后评估系统测试结果。(5)结论对全文研究进行总结,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并具体介绍本系统的应用情况与发展趋势。1.4 主要研究内容 在协同软件应用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办公信息协同系统同样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其功能不断完善,性能水平也不断提升。办公信息协同系统能够充分满足中小企业现代换、信息化办公管理的需求,并且可以普遍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应用环境从而表现出良好的通用型。针对传统办公软件效率低下、信息交流不畅通等缺陷,本设计所开发的办公信息协同系统将可以充分满足办公需求与信息交互需求,进而构建起高效、便捷、安全的网络化协同管理工具,充分发挥信息共享优势进而提高管理效率。在本软件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市面上其他办公系统的供暖优势,能够充分满足信息化、协同化办公的需求。将多个不同的管理功能进行高效融合从而构建起一个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综合办公管理系统,具体实现了文件管理、工作计划管理、会议管理、工作进度管理、行政事务管理、任务管理、网络信息通信、个人业务助理、工作总结及系统维护管理等功能作用。系统的开发基于结构化开发模式,系统性的对本应用软件的设计理念、实现流程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将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竞开通讯之星(GK-Express)引入办公系统,为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提供一种即时在线通信渠道,极大提升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在进入系统后,即时通信模块也随之启动,并且也可以借助即时通信工具实现其他功能模块的链接和登录。2 关键技术分析2.1 XML 、Web服务和加密技术2.1.1 XML及Web Service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是通用标记语言标准的简化子集,是Internet表示和数据交换的新标准。XML在web中更注重信息本身,它是结构化信息的标准文本格式。与传统的超文本标记语言页面相比,XML的技术优势表现在:(1)优秀的可扩展性;(2)高效简洁的开发语言;(3)充分满足用户的自定义需求;(4)为数据库的数据管理提供了规范的技术标准;(5)基于纯文本的数据储存模式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高速传输。1)Web services的概念在XML技术的支持下,Web服务能够从网络中获取并存储所需信息,从而构建其一种面向服务的、以功能组件为核心构成的应用软件。基于高度开放的技术协议,能够实现各类组织、应用、服务及数据的高度集成,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跨平台共享。根据不同的标准,WEB服务具有不同的内涵与特性:基于应用技术标准,web服务可以具体理解为一种能够被URL识别的应用程序,能够实现与其他同类型应用程序充分交互并通过数据接口对自身进行定义和描述,便于被识别和关联。基于功能作用,Web服务具体以Web为核心,实现了应用的快速开发,通过模块化的开发模式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并可借助Web实现信息的发布、检索与调用功能。2)Web服务的体系结构Web服务定义了一组相关的业务逻辑,这些逻辑能更被网络应用所识别和调用,从而为应用程序的开发与使用提供开放和统一的方式。Web服务的体系结构是由OOAD(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同时,也为架构的科学设计与部署提供了指导,有利于组件功能的实现。Web服务的通用结构如图2.1所示,具体包含基本要素与基本操作各三个以及两个功能组件。(1)基本元素 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不仅仅是各类服务,同时也将作为用户调用各类服务的平台。服务提供者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服务并根据外部请求提供相应的服务。特定于企业用户,服务提供者是所有提供服务的主体;基于系统层面,服务提供者充分着服务平台的功能作用。 Service Registry即服务注册、服务注册中心等,属于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的标准化描述以及用户能够对其查询发现并获得所需服务的各类信息说明。服务注册具体分为静态绑定与动态绑定两种不同的绑定方式。静态绑定模式由服务提供者就自身所提供的服务进行描述并将其发布在服务器中,多个服务及描述共同构成了服务注册表。基于服务注册表,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所需服务进行检索并将其下载在本地存储内使用。 Service Requester服务请求者通过浏览服务注册表对所需的服务进行搜索和定位。在这一过程中,用户、浏览器及服务器具体以服务注册中心为中心实现共联。基于企业层面,服务请求者的功能表现在对服务请求者的定位和具体请求的描述;基于完整的管理系统,服务请求者的功能是对所需的服务进行定义、检索与调用。图2.1 Web服务的体系结构(2)基本操作 Publish,信息发布,具体将服务描述发布在服务器中,作为服务的具体说明与识别标识,从而方便用户对服务进行检索与定位。 Find,搜索,即根据用户需求对所需的服务进行查询与确定的过程。此类操作多出现于编程及系统运行过程中。编程的搜索功能具体通过数据接口将服务信息反馈给用户;而运行阶段的搜索功能则具体实现服务的确定与调用。 Bind,绑定,将用户需求的服务与资源从服务器中调用出来并反馈给用户终端。通过这样一操作发挥服务的具体功能作用。(3)构件在完整的Web服务中,通过由两种基本构件构成。Service(即服务)是服务提供者发布在服务器平台中,并通过服务接口实现检索、调用等功能从而实现自身与服务请求者的连通并发挥其具体功能作用;Service Description则对服务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且系统的描述。3)与Web 服务相关技术和标准按照特定的通信协议与技术标准,Web 服务将构建起一种基于分布式模型的应用系统。本文所论述的Web services具体可以通过图2.2对其技术标准进行描述。(1)XMLXML实现了对数据的定义与描述,是对服务器内数据表现形式与存储格式的具体要求。XML具体以纯文本的形式对数据进行储存和描述,并基于特定的技术协议实现数据交互。(2)SOAP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一个消息传递协议,采用标准的远程过程调用方法调用Web服务。它提供了系统间交互信息的基本元规则和消息机制,而XML是传递信息的标准格式。SOAP是Web服务系统中服务交互的基础设施。图2.2 Web服务概念性协议栈(3)WSDLWSDL是Web服务的定义语言,是Web服务接口的跨平台描述工具。根据WSDL,Web服务的接口可以由系统自动处理。为了端点和消息定义的重用性,特定的网络的定义、实现和数据格式绑定是分开的。可重用绑定由特定协议的特定数据格式和特定端口类型组成。网络地址和端口绑定定义端口。服务被定义为一个端口集合。(4)UDDIUDDI是通用描述、发现和集成,它的作用相当于目录服务器、集中存储、搜索WSDL描述文件。使客户机能够动态地发布和查找XML文档中描述的Web服务。UDDI基于XML和SOAP,实现使用一套机制跨企业查询服务。(5)BPELBPEL以Web服务为基础,具体实现业务流程的编制和描述。根据具体需要,用户可以构建不同的流程模型,具体为抽象流程与可执行业务流程。前者明确了业务执行的具体顺序及相关要素,并且对系统内部的信息交互模式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进行了定义和说明;而后者则具体通过保密信息格式对业务的交互模式及信息共享机制进行定义和解释。XML为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对于基于服务器的应用更是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基于XML标准的组件能够实现广泛的兼容与交互,可以无视系统与平台的差异实现充分调用,因此为不同系统的协同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开发人员仍然使用熟悉的操作方法来创建分布式或包含各种Web服务的应用程序。因Web服务具体以各类数据交互协议为基础,而协议则必须表现出充分的兼容性与通用性才能满足不同环境的应用需求,从而呈现出显著的发展能力。万维网联盟将核心构件具体做出了如下定义7。图2.3 Web Service的核心构件展示图2.1.2 加密技术(1)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是指加密与解密采取一致的密钥。该加密模式的优势在于安全可靠且高效执行,能够对暴力破解形成比较充分的抵抗力。但是其存在密钥管理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部分业务量较大或者数据交互频繁的企业组织而言,对称加密往往需要较大规模的密钥对才能满足使用需求,从而使得密钥管理成为企业系统管理的沉重负担。此外,对称加密还存在以下严重风险:任何一个用户都拥有所有通信密钥,一旦密钥泄露,在企业中会带来巨大损失,攻击者有机会获取所有企业文档,安全保密性失效。当前DES、3DES、Blowfish、IDEA、RC4等加密算法比较常见。 (2)非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算法中,系统每个用户都拥有由一个公钥与一个私钥构成的一对密钥。当系统内两个用户进行信息交互时,信息加密具体由公钥完成,而信息解密则需要通过各自的密钥实现。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之一:假设企业中有n个用户,只需n个密钥对即可满足所有用户的安全需求,因此无需考虑密钥管理。另外,此类加密算法在确保信息安全性与保密性的同时,还能够通过数字签名、认证的方式提供信息的安全性。例如,当用户A向用户B发送私密信息时,先用A的私钥进行加密,然后将用户B的公钥作为二次加密工具然后将双重加密的信息发送给B。用户B在接收到信息后先用自己的私钥对信息进行解密,在完成第一次解密后再通过用户A的私钥进行解密。虽然A的公钥可以完成解密一次的加密信息的解密操作,但是由于加密信息只由B一人接收并解密,因此不会被其他用户获取。这种加密算法表现出对称加密不具备的安全性、完整性与确定性。非对称加密的缺陷表现在运行效率很低并且对存储空间的占用较大,并且对系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设备老旧落后的终端难以满足此类加密算法的运行要求。此外,该类加密算法通常由第三方通过在线服务的方式确保技术可靠性,无形中将加大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成本。(3)Hash算法 即哈希算法,为典型的单向、非可逆算法。该算法的主要特征是无论输入数据具体是什么内容,输出结果都将表现为一个长度固定的数值。哈希算法具有唯一性与不可逆性,能够快速完成输入到输出的处理,且任何用户无法通过逆推导对输入的内容进行了解。这就为信息安全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目前,哈希算法具体分为带密钥与不带密钥两种应用模式。MD5和SHA为目前最常见的Hash算法。在对比分析不同加密算法的优劣基础上,结合系统运行的具体需求,本课题具体通过MD5与3DES加密算法完成数据的加密处理从而确保数据的机密性与安全性,实现了系统性能与安全性能的均衡。2.2 .NET 技术 .NET技术是微软所开发的多类技术与产品的综合体,是以.net技术为基础的各类技术与产品的统称。.NET技术包括: 1)操作系统 NET可以在windows下部署客户机和服务器。同时,.NET技术也成为了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基础,从而为系统的升级与进步提供了积极保障。2).NET framework.NET framework以.NET技术为基础,对系统硬件与软件资源进行的科学整合与管理,再加上CLR(公共语言运行库和类库提供的),执行程序的成就需要。如图2.4所示。 图2.4 .NET 框架图在网络环境下,CLR是一个虚拟机,程序执行环境(虚拟机),它使用的垃圾收集,CTS(通用型规范),异常处理等机制,提供一个稳定的执行环境。NET类库提供了大多数应用程序需要明确的类型和方式,并通过各类工具实现了对系统内存与数据库的管理。结合图形界面设计程序(Web服务,winform,WebForm),开发者可以直接在这个丰富的链接库程序。在理论上,任何软件和硬件结构可以程序只要有.NET框架。 3)服务器软件 服务器软件包括的软件有: 除最为常见的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工具以外,常见的服务器软件还包括Application Center 2000,Commerce Server 2000, BizTalk Server 2000等产品。4)程序开发工具 微软开发的Visual Studio .NET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工具,从而有效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并确保了系统应用的稳定性。Visual Studio .NET基于类别链接库提供的框架,提供了一个集成开发环境(特别是执行环境的前端集成)、规划、测试、调试、编码,使程序开发人员能够完成.NET程序。 5)编程语言 ASP.NET的Microsoft NET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网络中的应用是非常强大的,易于使用,而且具有安全可靠等许多优点,一旦由程序员广泛使用,则将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成为目前最主流的开发工具。此类编程语言具体以面向对象为开发模式,能够实现多种语言工具的有效兼容,从而极大提升了程序开发编写效率。基于ASP.NET的软件系统具体由虚拟目录及目录下的全部文件构成。 MyApp目录虚拟目录,在MyApp及其子目录中所有文件的形成。基于ASP.NET语言的软件系统主要由以下类型的文件构成:(1)ASPX类文件。 (2)ASCX类文件 (3)web.config类文件。 (4)包含文件Global.asax:包含全局应用元素。 (5)所有自定义类型的DLL。 ASPX与ASCX的功能表现为对某一网页或者网页的某一部门进行描述。虽然并未限制Web.config文件的具体数量,但是要求每个文件都保存于不同的目录下。基于ASP.网络应用的构成如下图所示。图的顶部表示一个虚拟目录,它对应于每个特定应用程序的根目录。图2.5 .net文件架构关系示意图2.3 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与架构 通常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工具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目前常见的开发模式包括结构化、原型化及面向对象化等理念。在确定具体的开发方法时,需要综合评价分析系统需求和资源可用性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开发。各种不同开发方法的内容与特点如下:(1)结构化方法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E.Yourdon等人就已提出了SASD方法,即结构化方法进行系统开发。该方法首先要求开发者充分把握用户的需求,并在需求的基础上具体实现相关功能。该方法的提出极大提升了系统开发效率,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应用软件的开发方式。(2)面向数据结构的软件开发方法该方法以之前的结构化开发方法为基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杰克逊方法。杰克逊方法以三种基本结构为基础,并在不同部分之间构建特定的层次关系,并通过顺序、选择、重复等方法构建起更加复杂的系统结构。该方法以系统的I/O模块为基础,在确保数据通用性与标准性的同时构建完整的系统框架,然后根据需要对系统框架进行填充和完善就能得到所需的系统应用。该方法表现出十分优秀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需求的不同自由实现多种不同功能的应用软件,同时也可以同其他方法综合运用,进一步提升系统开发的效率水平并充分发挥其功能融合的优势提高系统的性能水平,更好的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3)面向问题的分析法 此类方法首先对软件系统的数据输入/输出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将系统功能进行分解与整合,从而构建起应用所需的信息系统。一般情况下,面向问题分析法在构建系统框架之后需明确业务流程,在明确处理顺序的基础上按照该顺序将各个模块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完整的系统。该方法的系统开发理念为从上到下的逐层分解与实现。多适用于小规模使用的系统开发,在大型系统开发方面则表现出一定劣势和不足。(4)原型化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任何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说,缺陷和漏洞是任何系统无法避免的问题。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必须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使得系统不断完善。这一不断修改的过程必然会导致系统开发的效率低下和成本较高。原型化方法的出现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方法具体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并不直接对所有功能进行实现,而是先构建一个基本框架,然后根据需要对框架进行丰富和完善,从而不断提升系统的功能水平实现系统的发展与进步。与复杂的系统相比,原型化系统更加简单,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对原型化系统进行更改与优化,从而将其发展成为个性化的系统工具。特别是对于用户不明确、需求不明确的系统开发而言,原型化开发方法更加适用,能够充分保证系统的未来发展能力而适用性。(5)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在目前的软件系统开发领域,面向对象是最为主流,也最受开发者认可与喜爱的开发模式。C+是这一开发方法的典型代表。该开发模式充分兼顾了从上到下与从下到上两种不同的软件设计开发需求,在设计开发基本对象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将各类模型进行整合从而构建起不同的模型组合,以功能模块的形式进行关联从而形成不同的软件系统。面向对象的开发模式能够突破各类开发模式的限制,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只需根据功能需求将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就能简单、高效的完成系统开发,并且有效降低了系统维护的难度。在对比分析各类系统开发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本设计的具体需要,具体采取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6)可视化开发方法 可视化开发技术并不是独立的软件开发工具,而是一种辅助或者补充,用于提升各类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便利性,以此降低系统开发的难度。可视化工具往往具有十分优秀的兼容性,能够充分与多种不同的开发工具进行集成,从而丰富开发工具的功能作用并提高系统开发的水平。虽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很少涉及可视化工具这个概念,但这不能否定可视化技术对系统开发的积极作用。可视化开发技术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个创新发展方向,可以说是未来系统设计开发的核心工具之一。2.4 本章小结本章对系统设计开发所需的技术工具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述,对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与工具进行介绍说明,并根据研究需求确定适合本系统设计开发的模式与方法,从而为系统开发奠定良好的工具基础。3 系统分析与设计 基于结构化的系统开发模式,本文在明确系统设计开发的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整体框架进行设计,并明确系统所需的数据接口、数据库基础等项目的具体内容。3.1 系统需求分析3.1.1 功能性需求分析根据用户使用需求分析以及系统运行需求,可将本办公信息协同系统的功能具体概括如下:(1)公文流转功能。本系统需要实现文件的收发、记录、查询及提醒等管理功能。(2)会议管理功能。具体表现为会议通知的发布、会议纪要的管理、会议出席情况的记录等,从而明确人员参加会议的范围、要求,并对会议状况进行记录便于后续的查询与使用。(3)工作计划功能。支持个人用户、部门用户对自身工作计划进行制定、记录与提升,并可实现工作计划的查询功能。(4)日程管理功能。具体实现对用户工作行程的安排与记录,并及时提醒用户完成既定的工作,同时可根据条件的变化对修改日程的具体内容。(5)工作总结功能。实现用户对自身工作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工作,便于用户及组织对其工作成绩的了解和把握,从而为个人与组织决策的制定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依据,以此提高工作计划制定的科学性。(6)行政管理功能。行政管理是组织日常管理最主要的内容,具体工作分为物品采购、库存管理、费用管理等,是组织资源合理与高效利用的重要保证。(7)任务管理功能。具体对任务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对其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对任务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估分析。(8)网络交流功能。借助系统内置的在线通信工具实现用户之间的实时与离线信息交互,同时需要对信息的内容进行记录,便于后续的查询与管理。(9)个人助理功能。比较常见的有客户信息管理功能与联络人管理功能。可以将用户名下的联络人信息进行集中储存,便于用户查询。(10)维护管理功能。能够对系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与系统日志进行维护和管理,从而确保系统运行的高效与安全。以上功能模块都是协同信息办公系统应当具备的最基本功能,为组织管理的灵活性与科学性提供充分保障。3.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1)精度要求中小型企业所需的办公软件可以通过该系统来得到基本满足,而且数据安全性、精准性都能够得到基本保证。因为该系统数据层设置较高,能够过滤的数据效果更好,对数据本身的要求也更高,所以系统前端对数据操作的判别更严格,基本数据类型一定要互相匹配,而且数据长度、权限操作等标准也同样严谨。这样一来,系统操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将数据随意使用,必须保证基本的系统安全需求,这也是避免出现非法入侵的重要方式,维护企业内部系统运行良序。(2)时间的特殊要求系统执行时间要求较为特殊,所以办公系统的速度要能够满足这种特殊性,运行速度要跟上,而且对数据的处理速度、精准度等,都要达到基本要求,对于办公室工作人员来说,是不能有任何懈怠的,一定要有强烈的时间感,能够将繁琐而杂乱的工作捋顺清楚。(3)系统容错和故障处理要求按照现行的办公室信息协同系统运行模式,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系统的容错能力并不是固定的,只要能够与不同办公软件协调,那么是能够进行容错设置的,并且完成相关的容错阈值计算。而容错阈值数值很低,会根据系统对故障处理能力的要求不同,进行容错性大小的调节,对异常情况能够快速响应,立即将信息保存到办公系统中,提高系统本身的操作价值。3.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通过对办公信息系统协调标准的分析,一般模块分为如下十个,如图3.1所示,能够完成的管理包括:图3.1 办公信息协同系统功能模块图公文管理:根据中小型企业内部文件发行方式,按照具体步骤来确定每个环节,在发文、收文、发布的过程中,将收阅情况进行统计;会议管理: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