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设计开题报告》doc版.doc_第1页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doc版.doc_第2页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doc版.doc_第3页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doc版.doc_第4页
《悬架设计开题报告》doc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之二(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 某型轿车悬架设计 Design of A Automobiles Suspension 课 题 类 型: 设计 实验研究 论文 学 生 姓 名: 刘建礼 学 号: 3090104209 专 业 班 级: 车辆092 学 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指 导 教 师: 肖平 开 题 时 间: 2013/3/7 2013 年3 月 7日一、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研究意义(价值)开题报告的内容:本课题以某款汽车为研究对象,对其后悬架进行研究。首先学习相关知识和国家标准,再对该汽车后悬架结构进行设计、确定其结构方案。再根据汽车悬架的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与研究,为该悬架选择适合的材料,并进行力学校核。此基础上,利用三维软件建立该汽车后悬架的三维模型,再进行运动学校核,最后将该悬架的三维模型载入ADAMS分析软件,根据国家标准对其进行分析,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在进行设计,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在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意义:悬架是现代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并非汽车在行进必不可少的装备,但如果没有悬架,将极大的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悬架对整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汽车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性能的认识更多的靠更为直接的感观感受,而非他们不太懂得的专业术语。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的提升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的共识。与此关系密切的悬架系统也被不断改进,主动半主动悬架等具有反馈的电控系统在高端车辆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无论定位高端市场,还是普通家庭的经济型轿车, 没有哪个厂家敢忽视悬架系统及其在整车中的作用。这一切,都是因为悬架系统对乘员的主观感受密切联系。悬架系统的优劣,乘员在车上可以马上感受到。 虽然悬架很简单,对轿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重要。现代车辆,尤其是乘用车对此要求更高,悬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舒适性,尤其是晕车的人,因此直接关系到销量,悬架设计的好坏有着重要意义。二、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研究现状: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汽车车速有了很大的提高,被动悬架的缺陷逐渐成为提高汽车性能的瓶颈,为此人们开发了能兼顾舒适和操纵稳定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的概念是1954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悬架设计中率先提出的。它在被动悬架的基础上,增加可调节刚度和阻尼的控制装置,使汽车的悬架在任何路面上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控制装置通常由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能源系统等组成。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大著名的汽车公司和生产厂家竞相研制开发这种 悬架。奔驰、沃尔沃、洛特斯、丰田等在汽车上进行了较为成功的试验。装备主动悬架的汽车,在不良路面高速行驶时,车身非常平稳,轮胎的噪音小,转向和制动时车身保持水平。其特点是乘坐非常舒服,但不同程度存在着结构复杂、能耗高、成本昂贵、可靠性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汽车绝大部分采用被动悬架。在半主动和主动悬架的研究方面起步晚,与国外的差距大。在西方发达国家,半主动悬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趋于成熟,福特公司和日产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动悬架虽然提出早,但由于控制复杂,并且牵涉到许多学科,一直很难有大的突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仍仅应用于排气量大的豪华汽车。未见国内汽车产品采用此技术的报道,只有北京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等少数几个研究机构对主动悬架展开研究。发展趋势: 由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具有安全、智能和清洁的绿色智能悬架将是今后汽车悬架发展的趋势。(1) 被动悬架是传统的机械结构,刚度和阻尼都是不可调的,依照随机振动理论,它只能保证在特定的路况下达到较好效果。在我国现阶段,仍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2) 半主动悬架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执行策略的研究;执行器的研究。阻尼可调减振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改变节流孔的大小调节阻尼;一种是通过改变减振液的粘性调节阻尼。(3) 主动悬架研究也集中在两个方面:可靠性;执行器。由于主动悬架采用了大量的传感器、单片机、输出输入电路和各种接口,由于元器件较多,降低了悬架的可靠性,所以,加大元件的集成程度,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执行器的研究主要是用电动器件代替液压器件。电气动力系统中的直线伺服电机和永磁直流直线伺服电机具有较多的优点,今后将会取代液压执行机构。三、 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案及工作计划本课题首先以某款汽车为对象,研究其对悬架的特殊要求与有关国家标准。根据该悬架的特殊要求与国家标准,利用所学过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等基础知识对该悬架进行结构设计,并确定各零部件的尺寸与材料。在此基础上,利用UG三维建模软件建立该悬架的几何模型。最后,再在ADAMS中建模进行仿真,直到使该悬架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为止。工作计划表:起止日期周内容进程备注2.25-3.101-2查阅参考相关资料进而开题3.11-3.173研究悬架的特殊要求与相关国标3.18-3.314-5熟悉UG软件与ADAMS软件4.1-4.146-7进行悬架的结构设计4.15-5.58-10建立悬架模型5.6-5.1911-12悬架ADMAS仿真5.20-6.213-14撰写毕业论文6.3-6.1615-16提交审核及修改论文6.16-6.2317毕业答辩研究重点:悬架的结构设计、各零部件尺寸与材料的确定;研究难点:对该悬架进行UG建模与ADAMS仿真。4、 主要参考文献1 黄天泽主编著.汽车车身结构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 汽车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编.汽车工程手册(设计篇)M.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3 王望予主编.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 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5 余志生编.汽车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 肖生发,陶健民等汽车工程学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7 王慧文,张伟编汽车悬架控制技术的发展J森林工程,1998,(1).8 孙凤英汽车悬架系统的发展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 报,2001,(1).9 陈兵车辆智能悬架系统发展趋势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05,(6).10 王国权,龚国庆.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1 DEL J M. Castillo and others,Optimization for Vehicle Suspension: Frequency Domain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JVehicle system dynamics,1990,(19).12 林弋辉车辆半主动悬架的控制策略及仿真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2004, (23).13 曹民,范永法汽车悬架技术的进展与预测J上海汽车,2000,(7).14 李韶华,杨绍普.振动测试与诊断J.机械强度,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