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县x乡x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x县x乡x煤矿年三月二日一、 概况- 3 -1、企业所在地区及交通位置- 3 -2、企业性质- 3 -二、煤矿生产概况- 4 -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4 - 矿井生产基本情况- 17 -三、矿井通风生产能力计算- 20 -四、矿井通风能力验证:- 22 -1、回采工作面风量验算:- 22 -2、 掘进工作面风量验算:- 23 -3、 井下峒室验算- 25 -五、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结果- 28 -六、主要问题和建议- 28 -x县x乡x煤矿通风系统能力核定报 告一、 概况1、企业所在地区及交通位置x煤矿位于x县x乡辖区内,距x县城约30km,距贵黄高速公路20km。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t/a, 2013年7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016年6月6日延期到了2018年7月30日,现为证件齐全的生产矿井,矿区面积6.1632km2,开采深度+1375m+975m。批准开采煤层有M5#、M6#、M7#、M8#四个煤层,现开采的M5、M6煤层在鉴定范围(+1200m标高以上)均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其中2016年鉴定绝对瓦斯涌出量为3.3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93m3/t,经鉴定为低瓦斯矿井,自燃发火倾向性经鉴定为类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本矿井自建矿以来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企业性质x煤矿隶属贵州强盛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为乡镇煤矿,为私营矿山企业。属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采矿许可证号:x安全生产许可证:x许证字1191;企业营业执照x;矿长汪迪才,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x二、煤矿生产概况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1、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矿区地处贵州高原中部,以中低山溶蚀、侵蚀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区内海拔最高1487.8m,最低1080m,最大相对高差407.8m,一般地形高差200300m。2、水系矿区北侧撕拉河,距矿区北界约1km,为乌江上游支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溪沟,泉点稀少,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流量变化较大。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1,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3,最冷一月,平均气温4.5,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有间断冰冻,无霜期年平均295天,作物生长季节长。平均年降雨量1235.7mm,其中五月至九月雨量充沛,占年降雨量的80%,在多雨、阴雨季节,山间常大雾弥漫,并伴随雾雨。一般相对湿度7090%。3、地震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区内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同期值0.40s。4、经济概况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矿产资源丰富,除煤矿外,主要还有水泥用石灰岩等,建材、矿冶、旅游、服务业均有所发展。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国家电网(农网)通过矿区,电力充足,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全区,通讯方便。2、矿井地质简况1、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及第四系,见表3-2。由老到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1龙潭组(P3l):为区内的含煤岩系。是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碳酸盐岩地层,主要由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石灰岩、燧石灰岩及煤构成,平均厚度297.12 m,根据岩性可分为三个岩性段:表3-2 矿区地层简表系统组段主要岩性厚度(m)第四系(Q)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等0-7.70三叠系T下统(T1)大冶组(T1d)第三段(T1d3)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60第二段(T1d2)浅灰色,灰白色石灰岩。夹浅绿灰色、黑灰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产腕足类化石。113第一段(T1d1)浅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夹灰绿色、黑灰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产瓣鳃类及菊石类化石55.94-65.19二叠系P上统P3大隆组(P3d)灰黑色,薄及中厚层状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质泥岩、蒙脱石泥岩,产菊石。4.63-9.35长兴组(P3c)灰色,浅灰色,中厚及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灰岩及深灰色,黑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浅灰色粉、细粒砂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及蜓化石,产植物化石。56.35-74.62龙潭组(P3l)上段(P3l3)深灰色,中厚及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灰岩、燧石灰岩,深灰色、黑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灰色薄层状粉、细粒砂岩,含4-6层极薄煤层或煤线,产腕足类、瓣鳃类及蜓化石。81.54-106.43中段(P3l2)深灰色,黑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粉、细粒砂岩,中、下部夹中厚及厚层状石灰岩,含煤8层(M1-M8),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化石。90.70-117.60下段(P3l1)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灰色石灰岩、燧石灰岩、硅质岩;下部夹浅灰色铝质泥岩,底部浅灰色细粒砂岩夹灰黑色泥岩。夹1-2层极薄煤层及煤线。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化石。81.78-93.41峨嵋山玄武岩组P3浅灰绿色,中厚及厚层状,细粒拉斑玄武岩,杏仁状构造不详下段(P3l1):M1煤底界龙潭组底界,主要为灰色、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燧石灰岩、石灰岩,深灰黑灰色薄层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底部为一层铝质泥岩,夹极薄煤12层。厚81.7893.41 m,平均87.60m。中段(P3l2):M1煤顶界标志层(B2)底界,为主要含煤段。主要由黑灰色、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与灰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浅灰色粉、细粒砂岩,在垂向上交替构成、中、下部夹中厚及厚层状石灰岩,含煤8层(M1M8)。主采煤层M6即产于本段。厚90.7117.6m,平均厚度113.87m。上段(P3l3):标志层(B1)底界标志层(B2)底界。由灰深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细粒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炭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与深灰色薄中厚及厚层状燧石灰岩、石灰岩在垂向上交替,呈韵律产出,单个韵律厚1030 m。底部为一层厚8.0213.31m的燧石灰岩,由于抗风化能力强,地貌上常形成一个明显陡坎,为区内明显且稳定的标志层(B2)之一。含煤46层。厚81.54106.43m,平均95.65m。2长兴组(P3c)灰色,浅灰色中厚及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灰岩、燧石灰岩,深灰色、黑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夹浅灰色粉、细粒砂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及蜓化石,产植物化石。厚度56.3574.62m,平均63.50m。3大隆组(P3d)为黑灰深灰色薄层状硅质泥岩、硅质灰岩夹少量薄层致密坚硬的硅质岩。厚4.639.35m,平均7.16m。(二)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为一套钙质岩系,下部为深灰色、灰绿色钙质泥岩夹薄层泥质灰岩,中上部为薄层状、薄板状灰岩夹少量泥质灰岩。根据岩性可分为三段。第一段(T1d1):主要为灰绿色、少量深灰色薄层状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浅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厚55.9465.19m,平均60.56m。第二段(T1d2):为浅灰色、深灰色薄层状、薄板状、薄片状泥质灰岩,石灰岩,夹少量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局部层间夹薄层状灰绿色钙质泥岩。厚113m。第三段(T1d3):为灰、浅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层次明显较第二段厚,在地貌上常形成陡坎。厚度60m。(三)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沟谷、低洼地段,多为耕地、稻田及村落,主要为P3l及T1d的风化残积物、坡积物,冲积物、洪积物,主要为砂质粘土、含碎石沙土,含砂、砾石、滚石,厚度08m。2、含煤地层区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从上至下为上段(P3l3)、中段(P3l2)、下段(P3l1),分述如下:(一)上段(P3l3)岩性上从上至下可由6套岩性组成。(1)、深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黑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泥岩,下部夹中厚层状石灰岩、泥质灰岩;顶部发育薄煤层。富产腕足类、瓣鳃类化石。厚14.4326.62m。(2)、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灰岩、石灰岩、泥质灰岩,粉晶及细晶结构,夹薄层及条带状黑灰色泥岩,含不规则团块状黑色燧石结核,致密坚硬,产腕足类化石。厚11.9215.49m。(3)、上部为黑灰色,薄层及条带状泥质粉砂岩、泥岩;下部为浅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细粒砂岩。顶部发育薄煤层。厚2.0915.93m。(4)、深灰色,中厚及厚层状石灰岩、含燧石灰岩,粉晶结构,夹薄层状黑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产腕足类化石。厚2.6010.80m。(5)、浅灰色,薄层状细粒砂岩、粉砂岩,深灰色泥质粉砂岩,黑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上部粉、细粒砂岩之下发育薄煤层,中、下部夹中厚层状深灰色石灰岩,富产腕足类化石。厚24.8933.40m。(6)、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灰岩、含燧石灰岩、石灰岩,粉晶结构,致密坚硬,夹薄层黑灰色粉砂质泥岩,富产腕足类化石。厚8.0213.31m。(二)中段(P3l2)岩性上从上至下可由7套岩性组成。1、深灰色、黑灰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浅灰色粉、细粒砂岩,局部夹石灰岩,产腕足类化石。底部为M8煤层。厚3.2814.84m。2、浅灰色,深灰色,薄及中厚层状粉、细粒砂岩、泥质砂岩,深灰色、黑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底部为M7煤层。厚9.7220.97m。3、浅灰色,灰色,薄及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粉、细粒砂岩,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下部夹中厚层状石灰岩,黑灰色泥岩、炭质泥岩,产腕足类化石。底部为主要可采煤层M6。厚6.0125.78m。4、深灰色,薄层及条带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夹中厚层状粉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及石灰岩,产瓣鳃类及腕足类化石,底部为M5煤层。厚7.6015.20m。 5、浅灰色,薄层状粉、细粒砂岩,黑灰色粉砂质泥岩、泥岩,夹深灰色石灰岩,底部有薄煤层,厚00.78m,平均0.38m。厚9.7919.79m。6、深灰色,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与中厚层状石灰岩互层,夹黑灰色粉砂质泥岩,底部黑灰色泥岩夹煤线。产腕足类化石。厚17.8529.89m。7、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与黑灰色泥岩互层,下部夹泥质粉砂岩,富产瓣鳃类及腕足类化石。底部为煤层M1煤层。厚21.1327.54m。(三)下段(P3l1)灰色,深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燧石灰岩,深灰色、黑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产腕足类、瓣鳃类、珊瑚化石;中部夹极薄煤层或煤线,底部为浅灰色铝质泥岩。厚81.7893.41m,平均87.60m。(四)含煤地层的划分龙潭组顶界以长兴组灰岩之下的黑灰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界;底界以峨嵋山玄武岩之上的细粒砂岩、黑灰色泥岩、浅灰色铝质泥岩为分界。龙潭组内为连续沉积。四、矿区构造矿区位于齐伯房背斜西南翼,区内褶皱、断层较发育,总体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和南东,倾角530,一般为10左右,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受断层破坏不完整的背斜,区内断层较为发育,走向主要为北东向。落差大于30m的有6条,各断层特征分述如下:F1正断层:位于矿区北西侧,走向北东60,倾向南东,倾角8085。区内长1.2km,两端延伸出区外,破碎带宽35m不等,常见断层角砾。该断层切割了龙潭组地层,下盘(北西盘)龙潭组第二段与上盘(南东盘)龙潭组第二段中上部地层直接接触,落差约50m。该断层地面有4个点控制,已基本控制。F2正断层:位于矿区北西侧,区内延伸2.2km,走向北东60,倾向南东,倾角8085。区内延伸2.2km,西端延伸出区外,北东端出区外交于F3断层,破碎带宽24m不等,常见断层角砾。该断层切割了龙潭组、长兴组、大冶组等地层,下盘(北西盘)龙潭组第二段与上盘(南东盘)龙潭组第三段呈断层接触,落差约70m。该断层地面有8个点控制,已基本控制。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走向北东45,倾向北西,倾角4060。区内长2.6km,破碎带宽13m不等,常见断层角砾岩。该断层切割了龙潭组、长兴组、大治组地层,上盘(北西盘)龙潭组第三段与下盘(南东盘)龙潭组第二段地层呈断层接触,根据ZK9钻孔揭露,落差约150180m,至2勘探线,落差变小约6070m。该断层地面有12个点控制,地下有1个钻孔控制,该断层已控制。F4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走向北东5060倾向南东,倾角4050,区内长3.30km。区内长3.30km,破碎带宽23m不等,常见断层角砾,区内西段分只支成两条,地表显示呈透镜状。该断层切割了龙潭组第二、三段、长兴组、大治组第一、二段等地层,下盘(北西盘)长兴组第三段与上盘(南东盘)大冶组第二段呈断层接触,落差110150m。该断层地面有14个点控制,地下有1个钻孔控制,该断层已控制。F5正断层:位于矿区南部,走向北东30倾向不明显,近直立。区内延伸0.48km,破碎带宽12m不等,常见断层角砾。该断层切割了长兴组、大冶组第一、二段,造成北西盘大冶组第二段与南东盘长兴组呈断层接触,落差约40m。该断层地面有3个点控制,已基本控制。F6正断层:位于矿区南东部,走向北东40,倾向北西,倾角7075。破碎带宽510m不等,常见断层角砾。该断层切割了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大冶组,上盘(北西盘)大冶组第二段与下盘(南东盘)在龙潭组第二段呈断支接触,落差约280380m。该断层地面有6个点控制,已基本控制。3、煤层开采技术条件中国矿业大学矿山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年9月1日提交的贵州省x县x乡x煤矿M5、M6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矿井在鉴定范围ABCDEFGHI(+1200m标高以上)内的M5、M6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1502炮采面、11501综采面在鉴定范围ABCDEFGHI(+1200m标高以上)内,M5煤层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瓦斯含量(CH4)为7.02mL/g,相对瓦斯压力为0.174MPa;煤尘无爆炸危险;属不易自燃煤层。4、水文地质简况矿区位于齐伯房背斜西南翼,区内褶皱、断层较为发育,为区域地下水补给区。轴部为补水边界,翼部是地下水补给区。矿区附近斯拉河河面标高为1025m,为本区内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为区内地下水排泄区。本矿区地形以中低山溶蚀、侵蚀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地表径流条件好,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由于受齐伯房背斜的影响,地层部分地段裂隙发育,地下水沿着这些裂隙径流。部分地下水以泉点形式或渗流至地表后汇入斯拉河,另一部分地下径流运移。1、地表水区内无大的河流,在其区外西北方向有一乌江支流撕拉河,水面标高1025m,为本区内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主采煤层M5、M6资源是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矿区内部还有一条小河, 发育于矿区东南角,从西向东至来忙坡一带转为从南向北后,流出区外。流量一般为15m3/h,雨季最大为90m3/h。2、地层的富水性矿区内及附近主要地层从新至老有第四系,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龙潭组(P3l)、峨嵋山玄武岩组(P3), 二叠系中统茅口栖霞组(P2mq)。(一)、第四系(Q)为褐黄色残积、坡积及冲积物,岩性为亚粘土、砂土、含砾砂土等,厚020m。未见泉点,第四系富水性弱。(二)、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区内地层出露不全,据区域水文地质,该地层厚大于440m。1、大治组第一段(T1d1)出露于小河头、大箐口一带,面积1.28km2。主要岩性为浅灰色,薄及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绿色、黑灰色,薄及中厚层状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厚3037.9m。该含水岩组裂隙发育差,连通性差,富水条件差,含少量基岩裂隙水。泉水出露少,仅调查泉水点1处(S13),枯季流量0.5l/s,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25l/s.km2。2、大治组第二段(T1d2) 出露于虎跳岩、摆肩坡、小箐口、本固等地,出露面积3.05Km2。主要岩性为灰浅灰色薄至中厚层隐晶质灰岩及泥质灰岩,矿区附近出露厚度150180m。岩溶较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溶洞集中运移,含水性能好;在地貌上分布于山岭地带,富水条件差。该含水岩组共调查泉水点2个(S1、S2),泉流量最大为S1号泉,枯季流量为1.0l/s,雨季流量约15 l/s,径流途径短,受降雨影响大;刘家寨S6号泉雨季流量约20 l/s,枯季几乎干枯,流量变化大,枯季地下水径流模数2.5l/s.km2。(三)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出露在来忙坡、本固、大岩田、石头寨等地,面积0.81km2。岩性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状燧石灰岩,中部夹灰黑色泥岩、粘土岩,顶部为钢灰色硅质层,层厚62m。调查泉点1个(S8),流量为0.6 l/s。富水性中等。(四)、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出露于大坝脚、月亮田、大树根、毛荔坡、来凹、大桥边等地,出露面积10.63Km2。岩性为灰色薄层泥岩、页岩、粉砂岩、钙质砂岩,间夹燧石灰岩、泥灰岩,厚度285m左右。该含水岩组以泥、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差,含水性差,其间夹的燧石灰岩、泥质灰岩、钙质砂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含少量裂隙水。共调查泉水点7个,流量均很小,动态较稳定,受降雨影响不大。流量稍大的为大坝脚S2号泉,枯委流量0.4 l/s,来源于燧石灰岩夹层地下水补给。勘探为了解含煤地层水文地质参数,在ZK13孔中在P3l号煤层作一次抽水试验。试验结果:静止水位33.80m,水位标高1280.10m,恢复水位33.80m;Q1=0.042L/s,S1=49.86m,K=0.0030m/d,R=38.85m;水质类型为SO4-HCO3-Ca-Na-K,PH值为7.87,矿化度为932.5mg/l。(五)、峨嵋山玄武岩组(P3)矿区地表未出露,据钻孔揭露为暗绿色、灰绿色玄武岩、拉斑玄武岩,具气孔、杏仁状构造,裂隙较为发育,充填方解石脉。厚度不详,富水性弱。综上所述,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二段(T1d)在区域上为强含水层,但在本区内富水条件差,所以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与长兴大隆组在本内为相对的中等含水层;龙潭组(P3l)为相对弱含水层;峨嵋山玄武岩组(P3)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具相对隔水性能。七、断层导水性本区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矿区断层有六条,分别为F1、F2、F3、F4、F5、F6,均为正断层,走向大致为NE向。区内F1、F2、F3、F4、F5、F6正断层均受小河切割,在切割点未见明显河水进入地下与地下水涌出现象,据此推测区内断层天然状态下在这些位置断层是不导水的,但是在未来采动条件下,构造现状受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如果河床高于地下水位,河水则 沿着断层带向地下渗透。F1正断层:位于矿区西北角,倾向为SE向,落差约50m,区内长约1200m。上下盘在地表均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段(见图3-2)。在区内沿F1断层带附近未见有泉点发育。F2正断层:位于矿区西北角,F1以南,倾向为SE向,落差约70m,区内走向长约2200m。F1西段上下盘在地表表现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接触。在钻孔ZK8东南方向地表断层带附近发育泉点3个(S5、S7),流量均很小,一般都在0.01l/s,其中S6在雨季流量比较大,达20l/s。说明F2在某些位置是具有一定的导水性的,受雨季影响较大。F3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倾向为NW向,落差在150-180m,区内走向长约2600m。F3西段上下盘在地表表现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二段与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接触。在区内沿F1断层带附近未见有泉点发育。F4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倾向为SE向,落差在110-150m,区内走向长约3300m。在断层带附近从西到东方向地表发育泉点3个(S8、S10、S11),其中S10、S11为饮用水源,流量均很小,一般都在0.01l/s;S8流量稍大,为0.60l/s,且雨季增大。说明F4具有一定的导水性,受雨季影响较大。F5正断层:位于矿区南面,为F4的支断层,倾向为NW向,落差约40m,。F6正断层:位于矿区东南角,倾向为NW向,落差在280-380m,区内走向长约250m。在区内沿F1断层带附近未见有泉点发育。 矿井生产基本情况矿井建设简况1)开拓方式、通风方式井筒为斜井开拓,中央并列式通风,皮带运输机运煤,设计为联合布置开采。矿井总进风量为2890m3/min,风井总回风量为2985m3/min。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经划分为中等,正常涌水量5m3/h,最大涌水量为20m3/h,矿井设计放水平硐自流。2)矿井生产现状矿井现正开采一采区M5煤层,采取联合布置方式,井下现有炮采工作面一个1502炮采面,11501综采工作面,一个综掘工作面(轨道运输大巷)、一个炮掘工作面(皮带运输大巷)。现有员工180人,其中:总经理1人,矿长1人,总工程师1人,技术员4人,副矿长4人,特种作业人员48人,抽采班队6人,探水工4人,井下职工97人,地面辅助人员13人。安全管理机构设置齐全,人员配置齐全,五职矿长及特作人员均持有相应证件,做到了持证上岗,证件均在有效期内,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了安全主体责任。建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等各种组织机构,并定期进行了全矿井安全隐患排查,并按照五落实要求制定出整改方案和安全措施落实了整改。所有职工都参加了矿组织的100小时的岗前培训,并考试合格,所有职工均做到了持证上岗。3)各大系统建设情况x煤矿按照设计方案建立了六大安全系统:1、紧急避险系统:本矿井在副井+1203车场与主皮带大巷之间建设有永久性避险硐室,按照设计规范完善了相关设施和安全装备;同时在各采掘巷道中设置了临时避险硐室,并安装有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系统。2、通讯联络系统:选用HS262T-40型矿用程控调度交换机供生产调度使用。3、压风自救系统:选用二台BJ-20/8G型螺杆式空压机,每台排气量20m3/min,配套电动机110kW、380V二台(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同时工作时总供风量大于压风自救所需风量,所选设备满足使用要求。压风主管设置一趟1594.5无缝钢管;压风支管选用573.5mm无缝钢管,压风自救增加管选用573.5mm无缝钢管。4、防尘供水系统:在一号风井以上+1380m标高建蓄水池2座,一座使用,一座备用,水池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地式,长宽高=10 m8m5m,容量均为400m3。采用57无缝钢管引至风井蓄水池,采用1594.5mm无缝钢管作为主管向井下各防尘地点供水,同时供风井场地工业用水。井下消防、防尘水池高出井下最高用水点(+1280m)100m,故供水系统采用自流式静压自流供给。5、监测监控系统KJ90AN:本矿井选用KJ90NA监控系统,由监控主机、传输接口、地面分站、井下分站、传输电缆、各种传感器等组成,监测设备的种类及型号有KG9001C型高低浓度瓦斯传感器、KGF15型风速传感器、GF型负压传感器、KDG3K型馈电状态传感器、GML(A) 型风门开闭传感器、GT-L(A) 型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GWD40(B) 型温度传感器、GTH500(B) 型CO传感器、KG9501B 型压力传感器、GCG500型粉尘传感器等,本矿井共设6个分站,其中井下4台分站,地面2台分站。5、人员定位系统KJ393:安装KJ393型煤矿人员管理系统作为井下人员的无线定位、跟踪和考勤,系统可同时将有关数据传至各级管理部门,为各级领导监督指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该系统由KJ393接口、KJ251F8分站、KJF210读卡器、KGE116识别卡、KDW0.3/660(B)电源、JHH2(JHH3、JHH4)分线盒、电缆等组成。各大系统均处于正常运行。2、工作制度“三八”制,即三班作业,八小时工作制。3、矿井开拓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分采区,分区段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综采或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及长钢梁支护,掘进采用锚网、工字钢棚、U型棚等支护。4、风井布置及矿井通风方式主斜井、副斜井(进风井)和回风斜井布置,矿井的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通风方法为抽出式。5、开采顺序及采煤方法采用回采工作面后退式综采(加炮采)、从上往下的开采顺序。6、采掘工艺采煤工艺:1、采煤工作面(炮采)采用风钻打眼,使用三级煤矿乳化炸药、毫秒电雷管,MFB-100发爆器起爆,爆破落煤;工作面采用人工扒煤至采面溜子,机巷采用溜子运输和皮带运输到皮带下山,皮带下山采用皮带运输至主井皮带,主井采用皮带运输至地面。支护方式: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金属铰接顶梁、金属长钢梁支护,排距1.0m,柱距0.8m ,采用竹笆、板皮、圆木背顶背帮,上、下两巷采取超前抬棚加固。顶板管理:采场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2、综采工作面采用机械化采煤,综采支架控制顶板。 掘进工艺:1、掘进头设计为 “皮轨合一”,采用YPT-24型风钻钻眼,爆破落岩(煤),溜子、皮带运输;岩巷掘进采用锚喷、料石砌碹支护,煤巷、半煤岩巷掘进采用锚网、工字钢棚、“U型棚”支护。2、综掘采用机械化落煤、装煤。7、采掘工作面配备目前矿井共有2个采煤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即1502炮采工作面、11501综采工作面、皮带运输大巷、轨道运输大巷。年度计划2个掘进头。三、矿井通风生产能力计算 1、计算方法: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这次通风能力核定采用“总体核算法”,按煤矿安全规程及安监总煤矿字200542号文规定及2006年4月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规定方法一中的公式二计算。2、在进行通风能力核定期间,该矿通风系统未发生改变,所有通风数据均为2018年2月20日实测所得。3、具体核定方法: A=(Q入330)/(0.0926qmk104) (公式二) 经实测:Q入 矿井总进风量3718m3/min(开双机);qm 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m3/t;在通风能力核定期间,19.24 m3/t。总回风巷瓦斯探头值0.35%,0.35%381860241200(吨煤)=16.04m3/min0.0926总回风巷按瓦斯浓度不超过0.75%,核算单位为分钟的常数:k综合系数;k=k产k瓦k备k漏k值概念取值范围备注k产矿井产量不均衡系数矿井最高月平均产量年平均日产量k瓦矿井瓦斯涌出量不均衡系数高瓦斯矿井不小于1.2突出、冲击地压矿井小于1.3k备备用工作用风系数k备=1.0+n备0.05n备备用采煤工作面个数k漏矿井内部漏风系数矿井总进风量年平均值矿进有效风量年平均值4、矿井通风有关参数的测定根据矿井能力核定的要求,测定了下列参数:(1)、大气压力:83000P(2)、干温度(T干):16;(3)、湿温度(T湿):14.3;(4)、矿井总进风:取通风能力核定期间总进风量3718m3/min。(5)、矿井总回风量:3818 m3/min;5、通风能力核定 利用公式 P=(Q入330)/(0.0926qmk104)进行计算:式中:k综合系数k=k产k瓦k备k漏k产=最高月平均日产量/年平均日产量= 1.2k瓦矿井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矿井取1.1k备=1.0+n备0.05=1.0+10.05=1.05k漏=矿井总风量年平均值/矿井有效风量年平均值=1.1k=k产k瓦k备k漏= 1.21.31.051.1=1.8将以上参数代入公式二得:P=(3718330)/(0.092616.041.8104) =1226940/26735.47=45.89万t/a 四、矿井通风能力验证:1、回采工作面风量验算:x煤矿现有1个回采工作面(11501采面),为全负压通风,1502采面计划风量580m3/min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按回采工作面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不超过1%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上借款合同转让协议
- 服装漂染加工合同范本
- 矿山机器转让合同范本
- 物流下乡运输合同范本
- 采购弹性元件合同范本
- 私人地皮出租合同范本
- 门面转让标准合同范本
- 淘宝物流货运合同范本
- 饭店包房租赁合同范本
- 民间小吃售卖合同范本
- 理财规划大赛优秀作品范例(一)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教学第七章-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课件
- 应急值班值守管理制度
- 外国文学史-总课件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补充说明
- 房屋租赁信息登记表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丨苏教版 (共15张PPT)
- 质量总监.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表
- 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