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_心理学专业课件_第1页
进食障碍_心理学专业课件_第2页
进食障碍_心理学专业课件_第3页
进食障碍_心理学专业课件_第4页
进食障碍_心理学专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食障碍 (Eating Disorders),进食 障 碍,目的要求 掌握进食障碍的临床类型、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的基本要点。 掌握进食障碍的治疗原则。,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指在心理因 素、社会因素与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 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包括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贪食和神经性呕吐等。,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小测试: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我时常为自己吃了多少食物而忧虑。 若有人看到我穿泳衣的样子,我会感到尴尬; 有很多食物被我列为“禁忌食物”,我很少吃; 多数我认为有吸引力的人都比我瘦; 我的一天经常以构思节食计划开始; 我的下围(臀围)太大了; 吃任何会致肥的食物都使我感到不安; 若有人看着我的身体,我会感到紧张; 在大吃一顿之后我会计划如何消耗多余的热量; 我讨厌看到镜中的自己;,我如果不天天做大量运动,我会觉得自己非常差劲; 我觉得我的裸体毫无吸引力; 有时候,我会在我吃得太多后呕吐或服用泻药; 我最大的问题是我的身材。,第一节 进食障碍,5,神经性厌食:概念,神经性厌食,又称神经性食欲不振 -是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 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常伴有营养不良、代 谢和内分泌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 、机 体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神经性厌食:流行病学,国外:12岁18岁女性的患病率为0.51 女性男性(90以上的患病者是青少年女性) 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其它国家 我国的发病率不详,神经性厌食:病因,神经性厌食的发病是生物学易感素质与社会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学因素起素因作用心理学因素起诱因作用而社会影响起病理塑型作用。,神经性厌食:病因,1.生物学因素: 遗传:同胞姐妹中,同病者有610; 神经性厌食的急性期大脑神经递质尤其是去甲 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某些神经肽代谢紊乱;,丘脑损害:可能是本病的生物学基础,患者的黄体 生成素水平低,且对黄体生成素释放因子的反应异常。 有严重的体温调节障碍和月经紊乱。治疗后虽体重恢 复正常,有些患者仍无正常的月经周期变化。,神经性厌食:病因,2.心理因素: 发病前往往有某些生活事件发生,影响人的 情绪,出现情绪问题;一些患者存在某些人格 弱点,如轻微的强迫性人格、敏感性人格等。,神经性厌食:病因,体象障碍: 婴幼儿期有饮食问题 病人的父母过于关注饮食 家庭关系影响了儿童期自我认同的发展,有人认为厌食是向儿童期退行的表现,是对青少年期情绪问题的回避 患者常常存在体像障碍,透过症状可以看到背后隐藏的家庭问题。,神经性厌食:病因,3.社会文化因素,形体美的变迁中国,第一节 进食障碍,古代 环肥燕瘦,各有所好,解放初期 壮实、健康,现代 以瘦为美,14,形体美的变迁西方,第一节 进食障碍,中世纪 丰满富态,六七十年代 曲线分明,现代 骨感苗条,15,神经性厌食:病因,3.社会文化因素,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向、追求美 的标志是苗条瘦身,一旦这种审 美意识转化为某些人刻意追求的 目标时就容易出现此种问题。,社会文化因素,神经性厌食:临床表现,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者。30岁以后发病罕见。 约13患者起病前有轻度肥胖。 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 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神经性厌食:临床表现,体重减轻。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消瘦程度。 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利尿剂、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 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认为并不瘦。 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女性闭经,男性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发育迟缓。,神经性厌食:临床表现,有下丘脑一垂体性腺轴障碍。如黄体生成素周期变化缺如,氟美松抑制实验呈脱抑制。可的松和生长激素水平升高。 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祥、浮肿、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甚至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紊乱。 可伴强迫性症状及抑郁情绪。,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低和进食过少是病态,患者就诊的原因常为闭经等继发症状。 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神经性厌食症: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神经性厌食症的平均起病年龄是17岁,起病高峰年龄是1418岁,超过40岁首次起病的女性极少见。起病往往与一定的应激事件有关。不同患者的病程和预后差异很大。有的患者单次发作后完全康复,有些患者表现为波动性病程,还有的病人表现为数年之久的慢性恶化性病程。国外有报道,住院的神经性厌食患者死亡率达10。死因为饿死、自杀或电解质紊乱。,“饿”梦:追求骨感 模特减肥至死 ! 死于厌食!,2006年11月15日,在巴西模特莱斯顿因厌食症而死,2006年8,22岁 ,路易塞尔拉莫斯,乌拉圭模特路易塞尔拉莫斯,神经性厌食症:诊断,进食量明显低于常人。 节食致体重减轻,至少达到下述标准之一:比原先体重减轻25以上(减15以 上为可疑病例);比标准体重低25以上(减15以上为可疑);Qutelet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低于17.5。 身高厘米数减105,即得正常体重的公斤数。Qutelet指数一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Qutelet指数为175或更低,可视为符合诊断的体重减轻。 担心发胖,且认为自己太胖。 如系女性患者,常有闭经。 厌食和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神经性厌食症:鉴别诊断,排除可致厌食和体重减轻的躯体疾病,如慢性消耗性疾病、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脑肿瘤等。 排除原发性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所致的厌食。,神经性厌食症:治疗,多数病人需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入院。 全身支持疗法。纠正患者可能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伴发的躯体并发症,保证进食量。每天摄入不低于 3000卡,期望每周增加体重 0.51kg。疗程一般为 810周。,神经性厌食症:治疗,抗精神病药物。 抗抑郁剂。,神经性厌食症: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主要采用阳性强化法的治疗原理自控法和奖券法结合,可增加患者进食,并有利于巩固疗效。获奖内容可以是精神性和物质性相结合,根据患者最期望得到的程度予以分级,相对于其所取得的进步逐级奖励,效果更好。 认知治疗。针对患者认知上的体象障碍,进行认知行为纠正,对于根除症状,预防复发有效。,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探究患者的成长史及人格结构与目前症状的关系,对于改善患者的人格状况、提高应对能力,防止该病复发有效。 家庭治疗。针对与起病有关的家庭因素,进行系统的家庭治疗或家庭干预,有助于患者症状缓解,减少复发。,结果评判 2-4分:正常; 5-8分:你比一般人更关注体重及身材; 9-14分:你很有可能患进食障碍; 或需要专业人士的辅导,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神经性贪食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 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冲动性的暴食为, 继之采取引吐、导泻、利尿及禁食等方法以消 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神经性贪食:概述,此症为周期发作不可控制的多食,可出现于神 经性厌食中,但并非必然伴有此症状。此症状群包含 两大主要成分,其一是不可抗柜的强迫自己多食,其 二是自己设法进行呕吐以避免体重增加,有时则是滥 用泻药。此类患者的体重常保持在正常范围之内,女 性患者月经仍可正常。女性较为常见。,神经性贪食:流行病学,据国外报道,该症女性患病率约为 13。男性患病率大约为女性的1/10。 世界各地患病率相似。,神经性贪食:病因,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 心理因素包括:现代社会“瘦为美”的审美趋势和目 标在神经性贪物中与神经性厌食中一样起作用,在青 少年每性中其影响特别明显。患者往往过分关注自己 的体形,特别害怕肥胖,以至于形成暴食恐肥关 注诱吐暴食的恶性循环;应激事件也是原因之一。,生物学基础: 研究表型单卵孪生子中的同病率比双卵孪生 子的同病率高;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单胺类神 经递质代谢异常及多巴胺能系统和内啡肽失调 等。,神经性贪食症:临床表现,有暴食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患者常常是吃到难受为止。 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1周至少2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暴食行为可为以下因素引发:情绪烦躁,人际 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 外形不满等。暴食可暂缓烦躁情绪,随后不久 病人便对自己不满而情绪低落。,神经性贪食症:临床表现,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可用手或其他器械刺激咽喉部,也有服用催吐剂致吐,一段时间后不用催发,患者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即使仅进少量食物亦能呕出。,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生活正常进行。,神经性贪食症:临床表现,患者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 可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水电解代谢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钠等。呕吐致使胃酸减少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疾病后期,因食道、胃肠道、心脏等并发症而有致命危险。,神经性贪食症: 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该症常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起病,可持续数年 多为慢性或周期 性病程,神经性贪食症:诊断,发作性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或行为,一次可进食大量食物。每周至少发作2次,且持续至少3个月。 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 常采用引吐、导泻、增加运动量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的发胖。 不是神经系统器官性病变所致的暴食,也非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神经性贪食症:鉴别诊断,神经性厌食 Kleinlevin综合征(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癫痫等器质性疾病,神经性贪食症: 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或阳性强化 药物治疗: 抗抑郁剂: 氟西汀 抗精神病药物:舒必利 躯体支持治疗,神经性贪食:鉴别诊断,神经性厌食 Kleinlevin综合征(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癫痫等器质性疾病,神经性贪食:治疗,目标:营养恢复,体重重建。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神经性呕吐(psychogenic vomiting),神经性呕吐:概述,神经性呕吐又称心因性呕吐。以反复发作的 呕吐为特征,无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常与心 理社会因素有关。 临床上常见初时误为本症,仔细地观察及探 究动机因素,常被重新诊断为其他精神障碍。,神经性厌食:病因,神经性厌食的发病常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1.各种因素导致的情绪混乱,如突然与父母亲分离,强烈的刺激,亲人死亡等。,神经性呕吐:病因,2.对不愉快或感到憎恶的思想和经验的反应,如一女孩上学遇见一因车祸导致脑浆迸出而死亡的行为,以后当看到豆腐类食品便联想到这一情景而发生呕吐。 3.精神过度紧张,如遇到各类考试,尤其是有些女孩,显示得特别紧张,且常有过去发作史。,4.作为反对父母的一种手段。当患儿受到过度刺激或当父母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情时,有些孩子可发生呕吐,以示反对。 5.作为对家庭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放纵,这种孩子有时往往以呕吐来对家长施加压力。例如害怕上学或上幼儿园的儿童,呕吐往往发生早晨,而周末或假日不发生呕吐;又如母亲强迫孩子进食或喂食过度,小儿亦可以呕吐来进行反抗。,神经性呕吐:临床表现,(1)表现为进食后呕吐,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 (2)患者否认自己怕胖或控制体重的动机。 (3)有一定心理社会性因素,不能否定患者以呕吐作为暂缓内心冲突的一种方法。 (4)体重无明显减轻。 (保持在正常体重的80%以上) (5)已行全面体检,无法找到解释该症状的躯体疾病。 (6)及时治疗预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