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埋线、刺络、督灸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报告,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田元生,(河南省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一般先侵犯骶髂关节然后沿脊柱向上发展,累及腰椎、胸椎、颈椎,进而出现整个脊柱成竹节样骨性强直。,流行病学情况,AS 的患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日本本土人为0.05-0.2 % 美国0.13-0.23%。 我国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 %。男女之比为51 ;女性发病较缓慢及病情较轻。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 岁,30岁以后及8 岁以前发病者少见在我国13亿多人口中约有400万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西医对病因的认识,1、遗传因素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第一代亲属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出2040倍。 2、感染因素 80%男性患有慢性前列腺炎或精囊炎,推测感染可能从前列腺,精囊扩散至骶髂关节再进入人体循环而出现周围关节病变。 3、免疫异常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在AS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并且补体系统活跃,均提示免疫异常是本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4、其他因素 此外,还发现内分泌、代谢障碍、外伤、变态反应、神经营养障碍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对病因的认识,强直性脊柱炎以青壮年男性为多发,笔者认为,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饮食起居不当、生活不节,从而引起肾精亏虚,骨脉失养,督脉、肾经、膀胱经等经脉空虚,若此时又复感外邪(风、寒、暑、湿、外伤等)侵犯诸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导致督脉瘀滞不通而发为此病。禀赋不足、肾精亏虚乃内因和本质;后天失养、六淫侵袭为外因和表象;肾虚督瘀是本病的关键病机。,一、发病年龄与肾虚(天癸)的关系,2010年8月,中华医学会最新公布的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高峰为2030岁,40岁以后及8岁以前发病者少见。对于强直性脊柱炎为何多发于青壮年,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甚少,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献中,却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能,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生,行步不正,而无子耳。”,这段经文突出反映了肾的精气在主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既是激发动力,又是物质基础。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的盛衰关系着骨的生长发育和骨的坚强脆弱。肾精充盛,骨髓充满则筋肌坚强,轻劲多力,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精不足,骨髓空疏,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强调的肾虚一是先天禀赋不足,一是后天失于调养。这些与现代医学关于AS的发病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是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的认识是相符合的。,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的根本在于先天禀赋不足,肾精本就空虚,到了男子“二八”“四八”,女子“二七”“四七”正是肾气、天癸本应充旺之时,肾精越发匮乏,全身脏腑、百骸不能得到本应及时得到的激发、温煦和荣养,全身气血也必然虚少,会出现气短、乏力、倦怠,或贫血状;筋骨失养则生骨痹。如若后天又不懂得固肾养精,肾精当守不守,反而过度溢泻,必然导致肾精失藏亏虚,所谓“邪因虚生”、“虚处藏奸”,风、寒、湿等邪气必乘虚侵入机体,痹阻经络,气血不畅,督脉瘀滞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病。继而出现腰背疼痛,酸软乏力,甚则驼背强直等症。,二、发病部位与督脉、肾经及膀胱经等经脉的关系,总结多年的临证经验,我们发现寻找到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阳性反应点(浮络或阿是穴)多集中在脊柱及脊柱旁开部位,尤以大椎、腰阳关、肾俞、委中等处表现较为明显,加之本病多从腰骶部沿脊柱上行发展,故我们认为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督脉、肾及膀胱经,还与阴蹻、阳跷脉有密切关系。,强直性脊柱炎多发病于骶髂关节,骶髂为膀胱经所过,而脊背属膀胱经巡行的部位,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表。中医有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脊背疼痛应属阳气虚弱,气运不畅所致。内有肾精亏损,外有风寒湿乘虚而入,直中伏脊之脉,邪恋经脉,气血凝滞,筋骨关节为之不利,而致关节疼痛,脊柱强直,此为“内外合邪”。故腰背部疼痛,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肾精亏损,督脉瘀滞所致。病情发展出现脊柱竹节样病变,骶髂关节愈合,为病在膀胱经之表日久不愈,阳气损耗日甚,无力驱邪外出,病由入里,由足太阳膀胱经进入足少阴肾经,而“肾主骨”,骨骼病变在所难免。入肾经后,先天阳气亏耗更甚,身体更加虚弱,遂使病情更加缠绵难愈。,总之,强直性脊柱炎以青壮年男性为多发,我们认为,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饮食起居不当、生活不节,从而引起肾精亏虚,骨脉失养,督脉、肾经、膀胱经等经脉空虚,若此时又复感外邪(风、寒、暑、湿、外伤等)侵犯诸脉,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导致督脉瘀滞不通而发为此病。禀赋不足、肾精亏虚乃内因和本质;后天失养、六淫侵袭为外因和表象;肾虚督瘀是本病的关键病机。,临床表现,本病发病隐袭。逐渐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和发僵,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腰部发僵明显,但活动后减轻。有的患者感臀部钝痛或骶髂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喷嚏、突然扭动腰部疼痛可加重。 疾病早期疼痛多在一侧呈间断性,数月后疼痛多在双侧呈持续性。随病情进展由腰椎向胸颈部脊椎发展,则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45 %的患者是从外周关节炎开始发病。24 %75 %的AS患者在病初或病程中出现外周关节病变。以膝、髋、踝和肩关节居多,肘及手和足小关节偶有受累。非对称性、少数关节或单关节,及下肢大关节的关节炎为本病外周关节炎的特征。 我国患者除髋关节外,膝和其他关节的关节炎或关节痛多为暂时性,极少或几乎不引起关节破坏和残疾。髋关节受累占38 %66 % ,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屈曲孪缩及关节强直,其中大多数为双侧,而且94 %的髋部症状起于发病后头5 年内。,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85年制定的中国国内诊断标准 (1)症状以两骶髂关节,腰背部反复疼痛为主; (2)体征早、中期患者脊柱活动功能不同程度受限,晚期患者脊柱出现驼背 固定,胸廓活动减少或消失。 (3)实验室检查,血沉多增快,类风湿因子多阴性,HLA-B27强阳性。 (4)X线检查,具有强直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的典型结果。 分期标准 (1)早期脊柱活动功能受限,X线显示骶髂关节间隙模糊,椎小关节正常或 关节间隙改变。 (2)中期脊柱活动受限,甚至部分强直,X线显示骶髂关节呈锯齿样改变, 部分韧带钙化,形成方椎,小关节骨质坏死,间隙模糊。 (3)晚期脊柱强直或驼背畸形固定,X线片显示骶髂关节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AS患者与健康者腰椎正位片对比,竹节样变,前纵韧带钙化,骶髂关节 挤压及牵伸试验,4字试验与侧向挤压试验,骶髂关节按压试验,枕墙距,肩关节运动检查测量两点间距,现代治疗方法现状及不足,强直性脊柱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西医多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缓解病情药物、激素等药物治疗,只能减缓疼痛、晨僵等症,对其病情进展影响不大,长期应用还存在肝肾损伤、胃肠道反应、机体免疫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有的药物还对患者的生殖系统有毒副作用,尤其不适用于未婚男青年使用)。现今最值得关注的热点是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与功能,是目前治疗AS起效最迅速的药物,但其不菲的费用及长期应用未知的毒副作用,也让不少患者望而却步。,由于本病病因不明,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一些人打着“纯中药”旗号,但滥加西药止痛、激素等药,鼓吹短期控制症状,甚至根治!不管不顾治疗的安全性和远期治疗效果,贻误病情,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致残率呈上升趋势。所以亟需探索一种有效、安全、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补肾通督祛瘀疗法,补肾通督肠线植入法 祛瘀通督刺血法 补肾通督灸法 补肾通督药物疗法,补肾通督肠线植入法,即“穴位药线植入法”,此法寓粗针透穴、刺血、穴位注射、药物效用及组织疗法于一体,具有“以线代针”的长效针感治疗效果,可避免长期针刺对局部的不良刺激和反应。补肾通督药线长期持续刺激穴位,以达穴位刺激的续效作用,提高穴位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具有疏通经络、调节脏腑的功能,通过特定穴位和渗入药物共同达到补肾、通督的治疗作用。,操作方法,施术前准备 补肾通督药线制备 笔者总结十余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筛选出针对AS临床疗效确切的中医验方,经过特殊的处理,制成补肾通督药线。方法略。,器材,皮肤消毒用品(0.5%碘伏、无菌棉签等)、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补肾通督药线、医用手套、无菌镊子、消毒纱布、创可贴等,选穴,大椎、夹脊穴(X线片示有病变的脊柱、骶髂关节对应部位,每次治疗前逐次按压,取压痛最显著的12对)、肾俞、大杼、阳陵泉、足三里。 体位选择 患者取俯卧位。 环境要求 应注意环境卫生,避免污染。,施术步骤,消毒装线: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清洗、消毒双手,戴医用手套;手持无菌镊子将补肾通督药线,装入9号一次性无菌埋线针。,医者一手拇指、示指绷紧局部皮肤,另手拇指、示指持埋线针,垂直、快速进针,一手前推针芯,另手后退针管,将肠线埋置在穴位处的肌层内,术后处理:拔去针具,局部消毒纱布按压止血后,创可贴固定。 每两周治疗一次。,注意事项,浸泡羊肠线的药液,必须保证安全无毒、清洁无菌。 操作过程应保持无菌操作,埋线后创面应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若发生晕针应立即停止治疗,按照晕针处理。,埋线后,拟留置体内的可吸收性羊肠线不应露出体外,如果暴露体外,必须用无菌镊子将其完全拔出,重新操作。 埋线后应定期随访,并及时处理术后反应。术后反应的处理方法见后述。 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劳累后或饥饿时慎用埋线疗法。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埋线疗法。,禁忌:,埋线时应根据不同穴位选择适当的深度和角度,避免伤及内脏、脊髓、大血管和神经干。 不应在皮肤局部有皮肤病,有炎症或溃疡、破损处埋线。 由糖尿病及其他各种疾病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吸收和修复功能障碍者不应使用埋线疗法。,术后反应的处理:,在术后1d5d内,由于损伤及线的刺激,埋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少数病人反应较重,伤口处有少量渗出液,此为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若渗液较多,可按疖肿化脓处理,进行局部的排脓、消毒、换药、直至愈合。 局部出现红肿一般先予以冷敷止血,再行热敷消瘀。,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反应,表现为埋线后4h24h内体温上升,一般约在38左右,局部无感染现象,持续2d4d后体温可恢复正常,如出现高热不退,应酌情给予消炎、退热药物治疗。 如病人对线过敏,治疗后局部红肿、瘙痒、发热等反应较为严重,甚至切口处脂肪液化,线体溢出,应适当作抗过敏处理,必要时切开取线。,祛瘀通督刺血法,祛瘀通督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达到祛除瘀阻、畅通督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刺络可以明显改善局部或全身的微循环功能,祛瘀生新,使机体组织细胞和脏腑器官及时得到气血灌注而保持正常的功能,并且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操作方法,施术前准备 器材 皮肤消毒用品(0.5%碘伏、无菌棉签等)、7号一次性注射用针头、刮痧板、刮痧油、医用手套、75%酒精、95%酒精、各种型号火罐、止血钳或镊子、棉球、止血带、消毒纱布及敷料、创可贴等。,选穴,大椎、脊柱、腰骶周围及腘窝等部位,寻找浮络作为刺血部位。,施术步骤,寻找浮络 在上述选定的穴位和部位周围,寻找浮络,“浮络”即体表可见瘀滞怒张的浅表静脉。灵枢经脉篇“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结上”即是“浮络”,急刺之可“出其血”“泻其邪”。 备注:如果浮络不明显,可于上述选定的穴位和部位周围施以走罐或刮痧后,选取瘀滞明显处,作为刺络部位。,消毒 穴位常规消毒,医者清洗、消毒双手,戴医用手套。 点刺拔罐 点刺:对于浮络,医者一手持7号一次性注射用针头,对准所选明显浮络,快速点刺,不留针,每处点刺13针,深约35mm;对于走罐或刮痧后出现的明显痧点,每处点刺3针,深约510mm。 拔罐:点刺后速用闪火法加拔火罐,留罐1020min。,腰背部放血,可先行在督脉、膀胱经刮痧或走罐,刮痧或走罐后,寻找瘀滞明显处(痧点)作为点刺部位,于瘀滞明显处,点刺并加拔火罐或真空罐,四肢部放血,可在放血部位近心端扎止血带,下肢部放血,肌肉丰厚处点刺后,可加拔火罐,术后处理,去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去局部血污,局部用消毒纱布按压止血后,针孔处再次常规消毒,创可贴固定。 每周治疗1次为宜。,注意事项,对患者作好必要的解释,以消除思想顾虑。 刺络局部、火罐等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点刺时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太深,创伤过大,损害其他组织。 切勿伤及动脉。 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及有出血倾向者,均不宜使用本法。注意患者体位要舒适,谨防晕针。,补肾通督灸法,补肾通督灸法是从传统的和民间的灸疗方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灸法。它涵括了经络、腧穴、药物、艾灸、发泡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优势,直接作用于发病部位,使治疗直达病所,充分发挥了经络、腧穴、艾灸、药物及发泡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益肾通督、温阳散寒、壮骨透肌、破瘀散结、通痹止痛的功效。 。补肾通督灸法作用于督脉上,通过督脉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发挥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抗御病邪,调整虚实的功效,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操作方法,选择体位:令患者裸背俯卧于床上。 2.施灸部位: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作为施灸部位。 3.消毒:以75酒精棉球自上而下沿脊柱常规消毒3遍。 4.涂抹姜汁:沿脊柱施灸部位涂抹姜汁。 5.撒特制药粉:沿脊柱凸部医者按施灸部位点撒特制药粉呈线条状。 6.敷盖桑皮纸:将宽10厘米,长40厘米的桑皮纸敷盖在药粉的上面,桑皮纸的中央对准督脉。 7.铺放姜泥:把姜泥牢固地铺在桑皮纸中央,要求姜泥底宽3厘米,高2.5厘米,顶宽2.5厘米,长为大椎穴至腰俞穴的长度,呈梯形。 8.放置艾炷:在姜泥上面码放特制的艾炷,码放艾炷的总长度长度略短于姜泥。 9.点燃艾炷:以线香点燃艾炷的上、中、下三点,任其自燃自灭。 10.换艾炷:待全部艾炷燃烧充分后再换1壮,共灸3壮。 11.移去姜泥:灸完3壮后,取下姜泥。 12.轻擦灸处:用温热的湿毛巾轻轻揩净患者身上的药泥及艾灰。,治疗时间及疗程 督灸治疗时间:每次治疗3小时,25天30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关键技术环节 1.正确选择适应证和舒适的体位:最适合早、中期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操作时要求裸背俯卧位。 2.督灸粉的组方与制作:麝香、肉桂、杭白芍、全蝎等味。各药共为细末,每份2克密封备用。 3.姜泥的制作:姜泥制成馅状。 4.艾炷的标准:艾炷的松紧程度、大小要均匀。,沿督脉铺放姜泥(大椎穴至腰俞穴),于姜泥上码放特制的艾炷,点燃艾炷的头、中、尾三点,适时察看,谨防意外发生,禁忌证,1.哺乳期或崩漏的女性患者,孕妇。 2.有糖尿病、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及过敏体质者。 3.关节畸形活动不利的患者。 4.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合并有其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及皮损者。,注意事项,1.调节饮食:督灸治疗后7天之内,要求患者忌食:一切水产品、羊肉、狗肉,酒类、韭菜、香菜、辣椒。饮食宜清淡素食为主。 2.治疗过程:要注意做好患者的防寒保暖。 3.排烟通畅:治疗室内应有排烟设施,及时排除艾烟,以免污染空气。 4.防火设备:治疗室内应准备1个水杯,以防患者活动引起艾炷脱落造成意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麻风病知识防治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钢管租赁及工程结算服务合同
- 2025防水工程劳务协议书(含防水检测服务)
- 2025年度婚庆化妆造型及饰品租赁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翻译保密制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 2025年度能源项目咨询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污水处理厂环境保护运营管理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劳务分包合同风险评估与防范措施
- 2025版体育健身储值卡销售与场馆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房地产公司无底薪业务员职业培训与晋升合同
- 车队业务承包协议书范本
- 顺产分娩护理课件
- 三轮车使用安全
- 航运和港口管理引入DeepSeek大模型应用设计方案
- 校园绿化具体管理办法
- 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学试题
- 关于环境安全的论文
- JJF 2256-2025体重秤校准规范
- 基护口腔护理
- 无损检测超声波技术应用与原理
- 新外贸业务员入职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