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 庖丁解牛.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砉然(hu)(2)然(hu)(3)然(hu)(4)批大郤(x).(5)导大窾(kun) (6)肯綮(qn)(7)大()(8)新发于硎(xn)二、成语积累写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所包含的成语(1)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3)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文中意为悠然自得,心满意足。(4)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1)砉然向然通“响”,声响(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3)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此指拭擦2.古今异义(1)所见无非牛者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2)依乎天理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3)虽然,每至于族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4)视为止,行为迟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3.一词多义(1)为(2)然(3)乎4.词类活用(1)良庖岁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2)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月。(3)以无厚入有间:形容词作名词,很薄的刀刃。5.翻译句子(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译文: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2)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译文:既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3)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译文:技术好的厨师每年(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割肉;一般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用刀砍断骨头。(4)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译文: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尚且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四、名言警句课文名句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一、作者简介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齐名,并称“老庄”。庄周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偏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其主要作品为庄子。庄子今存33篇,书中散发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观厌世的虚无思想。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鲁迅先生赞誉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其散文对后世影响很深。二、背景展示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全文以庖丁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对待客观事物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要“以无厚入有间”,就能“游刃有余”,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现在本文的字里行间,表面上看,虽是在谈论养生,实际上是在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追求。文白对照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地方”。踦(y):支撑,接触。砉(hu):象声词。空。因:依照。技:应是“枝”字,指支脉。经:指经脉。肯:骨间的肉。綮(qn):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未尝:后脉络梳理1.杀牛开端2.过渡发展目无全牛(发现规律)3.回答游刃有余(运用规律)高潮踌躇满志(灵活运用)4.点题结局1.庖丁的解牛经历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这种经历揭示了怎样的生存哲理?答:_答案(1)分为四个阶段: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目无全牛“切中肯綮”“游刃有余”(2)生存哲理:只有经过了长期的专注做一件事,洞悉事物的内在规律,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2.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答:_答案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道家用此来宣扬的人生哲学带有颓废消极影响,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积极启示:做事情不可急功近利,应该反复实践,掌握规律,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办事,问题才能迎刃而解。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说明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方能成功。运用示例唐代白居易在放言中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生做事,总是需要一个过程,有时需要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甚至一个人的一生。著名画家梵高,穷其一生追求绘画,直到在穷困潦倒中离世后,他的才华才被世人发现,他的作品向日葵才被人赏识,成为世界著名的油画作品。庖丁之所以具有高超的解牛技艺,完全是经历了三年的磨砺、观察、总结积累所致。只要功夫深,以精湛之能去解决疑难问题,定能达到恢恢乎游刃而有余地矣之境界!2.课外素材好民警赵逸峰赵逸峰,男,1992年8月出生,江苏省靖江市人,现为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滨湖分局荣巷派出所刑侦组民警。2016年12月3日,正在休假的赵逸峰途经上海火车站地铁1号线地下通道时,看见一名男子正在行窃。他不顾个人安危,冲上去揪住小偷,并同赶来的两名小偷同伙展开激烈搏斗,这一幕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2017年2月,赵逸峰当选见义勇为“中国好人”。失主邵女士说:“赵警官不顾个人安危,当场抓住小偷。这在警察的眼里可能不算什么,可是我却非常感动,这种无畏的精神让我钦佩。”赵逸峰回应说:“这都没什么,我是一名人民警察,见到小偷怎能坐视不管。”点评见义勇为本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职责,赵警官的行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期待普通民众人性的复苏,把维护社会的稳定,弘扬社会的正能量作为一种常态。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庄子的世界我一直渴望用我拙笨的笔头来描摹一下这个先秦的哲人,但每每提笔,浮现眼前的,总是一个至玄至幻的影子。这个影子或隐没于江湖,或委身于水田,或翩跹于梦幻,或混迹于闹市,(1)令我无从下笔,只得兴叹。大多数人,对于庄子,是迷惑不解的。那个烽火狼烟、豪杰并起的时代,赋予人的,是激情和斗志,是渴望辅佐君王、救黎民于水火的大丈夫情怀庄子,这个槁项黄馘、聪明透顶的人,却弃自己的满腔才情不用,或与水田曳尾的神龟游戏,或研究墙角蜗牛触角上的弹丸小国,或臆造出不存在于世的大鹏,甚至对送到眼前的楚国相位都安然不动(2)这太出乎人们意料了!是啊!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当他的妻子死去后,他毫不悲伤,高兴地击鼓,庆贺妻子归于自然;当同乡曹商在乡人羡慕的目光中炫耀帝王赏赐的车马时,我们的庄子竟毫不留情地讽刺他舐了秦王大腿上的脓疮(3)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那样的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然而当我逐渐触摸到庄子的内心后,我才渐渐了解,正如清朝进士胡文英所说的那样,“庄子眼光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4),庄子因为对世界极度的热爱,才会对它表现出极度的失望,才会向往自由,让心摆脱奴役,才会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来抨击、暗喻当时的社会。话说回来,庄子的蜗角之国,更是对世间不自由的最直接的对抗。他的所为,就在于对世界的深爱,他似乎用他的放荡不羁来对待世俗的框约,用他的怪诞诙谐来嘲讽世俗的装模作样,一本正经。这样一来,庄子的所作所为不是很合乎情理,很合乎他内心的准则吗?庄子就像一本书,读前令人疑惑,读后令人开朗。(5)思悟要点(1)描绘庄子至玄至幻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提示说明庄子及庄子思想的神秘莫测,引出下文大多数人对庄子的迷惑不解。(2)作者列举这些行为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提示照应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构思谨严。(3)第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提示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这样有力地论证了庄子在思想、行为上的特立独行。(4)文中为何引用清代胡文英的话?提示引用名人名言论述,简洁有力,可信度高,说服力强。揭示了庄子眼冷心热的内心准则。(5)你觉得用比喻结尾有怎样的妙处?提示把庄子比作“一本书”,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庄子世界里的内涵,强调了只有读后才能领悟其思想行为的脱俗超然。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答案B解析导:顺着、循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奏刀然,莫不中音B.因其固然C.虽然,每至于族D.所见无非牛者答案A解析B项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C项古义:到了。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D项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3.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B.视为止,行为迟(被动句)C.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状语后置句)D.提刀而立,为之四顾(省略句)答案B解析“为”解释为“因为”,“为”的后面省略了“之”(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译文:_(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译文:_(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译文:_答案(1)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2)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间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3)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的地方而集中在一点,动作也因此缓慢下来。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残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B.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C.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D.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答案B解析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即门客,其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信陵君、孟尝君等都养有大批门客。B.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国王命令,定期向朝廷进贡、述职。C.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对古代君主、诸侯的敬称。D.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答案C解析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答案B解析A项只是庄子自己的说辞,不一定是事实。C项应是“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有误,主旨应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该做的事。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译文:_(2)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译文:_答案(1)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2)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多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一百多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还哪里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太子说:“如今先生一定要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庄子不急不忙地进入殿内,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所以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露给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阿拉山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考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茂名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广东省广州市东环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社区管理与服务实践课件
- 社区画像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重庆市九龙坡区统编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社区消费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年河南省鄢陵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 贷款押金合同协议书范本
- 孕妇宫颈机能不全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微流控芯片行业发展态势与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检查表(2024版)
- 2025至2030国PLM市场深度调查与未来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抖音公会合同协议
- 装配式预制场管理制度
- 轮胎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资料员考试试题题库(100题)附答案
- 更换纸尿裤的操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