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3年级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小结.doc_第1页
小学13年级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小结.doc_第2页
小学13年级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小结.doc_第3页
小学13年级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小结.doc_第4页
小学13年级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小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13年级语文网络教研活动小结蔡小白一、活动要求年末前,我区有九所小学要晋升省市一级学校。为了给上等级学校更多的支持,十四周1-3年级语文在网上开展了一次集体大备课活动。这次网络教研提供小学语文13年级四份教学设计供老师们阅读研讨,并要求全区13年级的语文老师认真阅读对口年级的设计,并用回复的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考勤统计附文后。)二、点击与精彩回复截止至今日,点击率为937次,先烈东小学、柯木塱小学、冼村小学、员村第五小学、凌塘小学、车陂小学、龙岗路小学、昌乐小学、长湴小学、珠村小学、华康小学、东圃小学、沙河小学、棠东小学、华成小学、五山小学、中海康城小学、员村二小、员村小学、员村第四小学、四海小学、体育东路小学等22间学校均组织老师认真地参加了本次研讨,并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精彩留言举偶:linliqing发表评论于2005-11-28 11:37:10 认真地拜阅了张老师小熊住山洞一课的教学设计,感到张老师在设计时的精心,当中既重视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的训练,还延伸了课外的知识。特别是学生教老师朗读的环节,实在是高招。谢谢张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优秀的课例! 但是有一点:关于环保意识的延伸,似乎表现得不太明显。个人看法,请大家都谈谈! (暨大附小 一年级 林丽青)zhanhuicong发表评论于2005-11-29 11:28:47 (员村第五小学一年级詹惠聪)有幸在此拜读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本人欣赏两点:一是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认字、识字、写字、朗读,体现识字教学的重点;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小动物们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力,同时从学生口中引出环保主题是再自然不过了。需要斟酌的是,在第二课时的设计里,竟然写入了学生的回答。我想,既然是教学设计,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不得而知,这是错误的预设。让其自然生成,您随机应变吧。liangxiaohua发表评论于2005-11-29 17:03:59 读了太空生活趣事多这篇设计,收获很大。我觉得这篇设计能使用电化教学,体现互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我提一点小建议:当孩子们看课件时,有些地方可以进行放大(如果可以的话)。那孩子们会发现杨利伟在太空船干完一件事,要回到座位时,不是很利落,必须用脚钩住椅子前方的某个地方,才可入坐;做完记录后,杨利伟将笔和本子抛向空中,它们居然“飘”起来了。此时,教师设疑:杨利伟最后在太空船的生活与我们在地球上一样吗?像杨利伟一样在太空船上工作的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呢?想知道吗?二年级的孩子对失重现象不甚了解,对太空生活没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教师便在这个“趣”字上下功夫,创设了以上这个教学情境,将孩子的各种感官调动了起来,我想会更好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是我个人的想法,请大家谈谈。caixiaobai发表评论于2005-11-30 15:35:46 看了liangxiaohua老师的意见非常好!多媒体课件能展示杨利伟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的确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个“趣”字能从学生的心底里发出。这种导入非常好。的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中,没有唯一。只要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最好的方法。chenliheng发表评论于2005-11-30 16:57:16 看了一课的教学设计,觉得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教学程序设计得比较生动、实用,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的原则,“读”得也很有层次,教学手段丰富,应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乐趣。 练习书写时老师怎样指导?请赐教。一年级 陈丽恒 马陈添zengxinghui发表评论于2005-12-1 11:51:55 我们级组老师认真地拜读了小熊住山洞一课的教学设计,欣赏以下两点:1重视识字教学,有机地将识字教学贯穿与整一课的语文教学当中.2朗读的指导到位,形式新颖.在此提出我们几点不成熟的看法:1教学目标中渗透了环保的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并没有体现.2.我们对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是太明白:师画一棵松树,问: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松树?再添画许多树,现在应该怎么说。然后练说一个个,一只只 3.把年字的教学放在第二课时意图是什么?4.生字教学中缺少组词的练习.5.如果能提供板书和作业的设计给众老师参考更好. 华康小学一年级组 吕思艾 黄海茵 蒋红芳caixiaobai发表评论于2005-12-1 23:19:51 员村五小的一年级老师:你提出的小熊住山洞的第二课时,竟然写入了学生的回答,这是错误的预设,因学生的回答是不得而知的。应让其自然生成。你的观点我很赞同。的确学生的回答课前我们比较难预设,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批活生生的生命,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很难估计。但是我们在设计中,要考虑学生,我们的问题抛出后,老师应设想学生可能会怎么说,老师应该怎样调控,怎样利用不同的信息。所以,我觉得这并不是错误的预设,关键是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按照原来的预设去回答问题。蒋鸣和教授说,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复制教案。教学应有预设,但是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地调整教学设计。这是我们经常提到的一度创造和二度创造。不知我的意见你是否赞同。caixiaobai发表评论于2005-12-1 23:33:31 华康小学的老师:你们的意见很好!你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不太明白,我解释一下:这个练习是完成课后的练习题。老师先画一棵松树,目的是让学生说这是一棵松树。再添画一些松树,是让学生说出这是一棵课松树。目的是区别一棵与一棵棵的数量关系。通过这样举例,然后让学生去反三说一只只,一个个什么?提出第三个问题把“年”字的教学放在第二课时是什么意图,这儿没有其它意图,因一年级的教学一定要体现写字教学,上节课已写了两个字,而且这两个字比较容易写,因此第二课时就指导写“年”。你们对设计提出不少问题,说明大家都在积极地探讨。有不足的地方,你们可以不不断地完善。三、活动思考1、博客支持下的网络教研活动优势(1)零技术。从教师的角度看,只要会浏览网页和输入文字,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这对已经经过了几轮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的天河老师来说是小菜一碟。(2)零时间。传统的教研活动,有时间限制。如学校备课组讨论的时间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全区性的教研活动在组织上也比较麻烦,因为教师每天都有必定的工作任务,学校和教师必须要在工作和活动之间平衡安排,再加上交通等因素,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活动效果产生影响。有了网络教研,教师随时可以在网上参与,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3)开放性。首先是专业开放。传统的教研活动在学科、年级上是有区别的,而在网上可以跨学科、跨年级浏览。比如:我们这次的教研活动就是跨年级的,老师既可以看到本年级的教学设计,也可以对其他年级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其次是空间开放。网络教研极大地拓宽了参与的人群范围,同时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2、本次网络教研的收效虽然这是我们低年级语文第一次网络教研活动,老师们对这样的活动形式还不是很习惯,但从本次活动的点击和回复情况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可喜之处:(1)网络教研,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从这次的实践来看,网络教研促进教师自我反思的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在回复者的询问中思考。 这次的网络教研,我们拿出了教研员和上等级学校老师的四个教学设计来供大家讨论。老师们细心地读设计,对设计提出质疑或进行询问时,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个案回放:zhanghuiping发表评论于2005-11-30 19:59:57 以下引用dongsuixiang在2005-11-30 11:10:09的评论: 张惠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突出她的设计理念“以读代讲”。让学生画表情图很有创意,学生会比较喜欢,但在课堂上实施起来可能比较费时间。 教学设计中第二个环节“复习词语、初步感知”和第五个环节“快乐写字”我们是否可以删去(因为第一课时应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而腾出来的时间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充分地读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会,这样“以读代讲”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第六个环节“以读代写、拓展延伸”非常好,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张老师的这份设计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感谢张老师。先烈东小学 三年级 张雪梅 黄晓玲 董穗湘 罗宇钧谢谢先烈东小学的四位老师,你们给我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你们所提的,也正是我目前仍在思考的和头疼的。一是“画一画”,操作起来确实费时,所以,我在试教后改为了“选”,就是教师提供多种图案,给学生选择,这样可以高效一些,明天是我的第二次试教,到时看看效果怎么样。二是读词语,第一次试教时,发现学生难理解的词很多,所以在“画”时思路打不开,所以设置这一环节,其实目的就在复习,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为下面的画打基础。三是写字。是否需要每节课都动笔写字?我一直在贯彻,但也在困惑。也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和建议。 衷心地表示感谢!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询问,促使了教师对教学的进一步反思从一节课到一门课。 在质疑与批评中反思。 这次发表的教学设计,是我们认为比较好的范例。但是,在网上,人们会不留情面,对任何帖子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质疑与批评的讨论中,促进发贴的教师和批评的教师反思。同时,对别人帖子的质疑和思考,也是促进自己对教学的思考。个案回放: 还是以陶罐和铁罐为例。陶罐和铁罐的设计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发到网上后,好评、质疑、批评的意见都有。linmeijuan发表评论于2005-11-25 16:48:58 仔细读过惠平的设计,感觉既重视了基础知识又重视了思维情感训练,是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有一个环节是画神态比较有新意,但是,这个环节是否必要?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做是不是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我想,精心设计的课,是不是要思考每一个环节的不可替代性? 这是我的粗略看法,接受大家的质疑。lucky发表评论于2005-12-1 16:41:42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能抓住重点的字词让学生理解课文,既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进行了思维能力的训练但是,我们有一点疑惑,就是,在设计中,是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操作的实效性呢?东圃小学三年级 潘淑洁 邹小燕 郭健梅 黄柳颜huangyili发表评论于2005-12-1 18:51:34 张惠平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较好地突出她的设计理念“以读代讲”。这设计不但重视基础知识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画表情图很有创意,但可能时间不好控制,我在讲23课时,也让学生选喜欢的季节读并画出季节特点,学生很感兴趣,也很用心,为了让他们完成任务,结果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不了。 针对大家的质疑和批评,张老师进行了回复:zhanghuiping发表评论于2005-11-25 17:32:08 谢谢林美娟的关注。 先解释一下:画是一个引子,目的是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而且这里的画其实不用学生自己画,选择就行了。另外,我的设计里没有表演环节,只是分角色朗读,然后生生对话。分角色朗读时把“读进去”的感悟“读出来”,随后的生生对话目的是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与之前的“画”目的不一样,这三个小环节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 对于教学设计,我个人是这样看的: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型,但并非不可替代。因为教者首先应该对整节课的目标胸有成竹,即有大局观,这样,就可以在上课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也就不容易出现被教案牵着走或被学生牵着走的现象。我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喜欢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列出来,上课时再根据生成给教案做减法。呵呵,因为不够聪明,怕到时反应不过来。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看法,谢谢林老师的建议。也欢迎大家提意见。鸡蛋、鲜花都可以啊!zhp发表评论于2005-12-1 19:50:31 今天已经进行了陶罐和铁罐第二次试教。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看,“画”确实起到了调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积极性的作用。为了不在画上耽误太多时间以致转移学生注意力,我提供了事先准备好的六张表情图给学生,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品悟为陶罐和铁罐选择合适的表情。表情图是在学生读文完毕,再书上做好批注之后发下去的,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接近自己感悟的图,有的还在图旁写上词语:“傲慢”“恼怒”.在汇报时,学生结合课文讲自己选择的表情,谈对陶罐和铁罐的认识,老师再随机指导朗读。整个教学程序还是比较流畅,学生思维很活跃。但是,品读环节中,对老师的调控能力要求比较高,我也对自己在这堂课上的表现不够满意。由于时间关系,我省略掉了写字环节,因为在课中,已经随机指导过几个生字的书写,所以,如果再上这一课的话,我打算把写字留回家做。 (2)网络教研,能在网络交流中实现针对性地同伴互助。 现实教研中,因为学校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少(有的甚至只有一个人),很难得到及时性的同伴互助;在全区的集体研讨活动中,我们的很多老师会因为多种原因不敢发言,或者不敢说真话。而网络教研中,对同类问题有过经历、有过研究的老师却很多。这时,我们往往能够见到许多有实质的回复,得到很多针对性的帮助。 个案回放:以掌声为例 woshihanhan发表评论于2005-12-1 10:22:53 长湴小学 汪欢 林穗怡 罗权 刘剑勇(三年级)读了掌声这篇教学设计,我们深受启发,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创设情境、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注意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同时,我们也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1、在自读自悟第一、二小节时,能否让学生在边读边划的同时也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2、在“同学们面对孤独的英子,面对自卑的英子,面对忧郁的英子,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这个地方,老师仅仅让学生作为一个旁观者谈自己的希望,如果能让学生转换自己的角色,作为英子的同学说说自己的会怎样做,比如会和她交朋友,鼓励她,帮助她,和她一起玩等,然后再进入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的学习,这样学生就能真切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3、有老师在回复中提到加入写作的训练,我们也很赞成。lsj发表评论于2005-12-1 18:30:46 本人也刚在学校上了掌声.这一课。所以拜读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后,我很有同感。我觉得这位老师很重视朗读的指导,“书声朗朗“应是本节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通过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改变后的开心心情,真正地做到了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真正地让学生在朗读中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所以我们认为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其次,除了入情入境的朗读以外,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直接与文本对话,调积起已有的生活体验,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英子,进行角色感受,学生会有更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华成小学(李淑筠 管秀娣)pengwenjuan发表评论于2005-12-2 21:32:28 我们认真拜读了掌声的教学设计,我们学到很多。教师创设情境、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情感朗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里,我们提一点小建议:如果能比较两次掌声的不同是否会更好?四海小学三年级:梁静 周锦屏 邓慧颖 张可芳 同一个话题,同一份设计,未必全校的每一个老师都感兴趣,都有过思考,也未必每个老师都愿意在现实的大型研讨活动中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但是,在网络上就有很多人感兴趣而且有过深入地思考,讨论能够持续下去,对问题持有者解决问题很有帮助。3、引起注意和要改进的地方(1)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为上等级学校的老师上好评估课提供支持。老师们各抒己见,共享自己的经验,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充分体现了天河教师的开放意识。从老师们的反馈来看,大家都有自己的收获,相信上评估课的老师一定也对低年级教学的特点更加了然于胸。但是,从考勤情况来看,还有许多学校没有组织老师参加研讨活动,错失了这次学习良机。希望没有参与的学校要重视这种新的教研模式,督促老师们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