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_第1页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_第2页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_第3页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_第4页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高考复习研讨会,评析2014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试题内容特点、命题趋势 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2014年新课标高考 历史试题特点及趋势,一、对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总体评价:,2014年的文综历史试题,总体来看,平稳中力求创新,以能力立意为导向,根据教材主干知识创设新情境,在继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侧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全面渗透新课程理念。,二、2014年考查内容和形式的变化:,1、从中外史试题所占比重看,考查中国史试题的比重继续有所增加,11道选择题中有8道中国史试题计32分;3道非选择题中,第38题综合考查中国近代史24分,第39题考查世界近代史22分,必修部分90分中国史计56分。选修40题考查中国近代史;选修41、42题考查世界史。,2、从模块内容看,试题基本涵盖必修教材三大模块的内容,选择题中的必修三思想史模块比例比较小,只有13、22两题,而政治和经济史的比重在上升,如,选择题第14、15、16、17、18、19、20、21、23题(后面有详解),非选择题选考题的第39题均是考查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内容,甚至38题考查表面看是思想方面,其实也涉及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3、从试题设置形式看,命题者设计出更富有层次性和思维含量的试题。非选择题中往年的表格题、论文题在今年的试卷中未出现。2014年的试卷出现不少图片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尤其是非选择题第38题,这是今年山东卷的一大“亮点”!该题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时空观和历史素养,在突出主干知识的同时体现高考的选拨性功能。,第23题设置的四个选项 “亚太地区”、“资本主义世界”、“重心转移”、“世界多极化”等概念都包含了时间和空间的内涵,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考查了美国二战后对外政策的实质。,第39题的“史实”部分和第(1)(3)小题是基于时序来进行设计的,而“史论”部分及第(2)(4)小题则是基于空间维度来设置历史情境。试题将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即从时间的维度出发历史的考查了奴隶贸易在英国兴衰的历程,又从空间维度让考生探讨了奴隶贸易对英国、亚非拉地区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48题的材料为两幅不同时期的德国局势示意图,反映了历史现象发展的时空关联性。,3、注重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历史理解是历史学习的一般性能力要求。它主要是指抓住历史事物的特征,从本质上把握历史知识,即透过历史表象去探讨历史事物的本质。 在试题中,考生进行历史理解的客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客观史实,二是人们对历史现象的解释,如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等。,例如,第14题孔子兴办私学,第15题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茶户、桑户等大量新称谓,即属于前者,这些历史现象是具体、明确的,这一类历史理解具有确定性和客观性等特点。而第20题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大跃进”词条,第39题的“史论”等则属于后者,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仅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显性特征,还要从历史叙述者所处立场、态度等出发,去探究分析历史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特征,更具复杂性。,由于历史知识积累、历史思维运用、历史方法选择的不同,不同的考生对相同的历史现象的理解在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上会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第18题提到的“洋务”,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概念,而且随着时代发展呈现一种动态的变化。如果考生仅仅将其理解为洋务运动时期的一个历史现象,就会出现错选。我们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历史概念、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史学研究内容。,再如第39题第(2)小题,奴隶贸易导致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亚非拉地区的落后,这只是奴隶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之间最为直接的一种联系,一定程度上说它只是一种历史表象。由于奴隶贸易,导致世界各地区间经济的长期不平衡发展,这才是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最为深远的影响,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两种不同的认识,体现了考生对同一历史问题理解深刻性的差别。,4、突出历史学习方法的考查,方法类试题涌现,在考试大纲中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规定中有“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等内容。其中,判断、比较、归纳、批判、借鉴、引用等都是基本的探讨历史问题的方法。在考试试题样题中又突出出比较性的选择题。,例如如第38题第(4)小题,要求考生“据材料丙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第39题第(4)小题要求考生“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一个是阐述,侧重于对历史结论的论证,一个是评述,侧重于对历史观点的评论,解答时所用方法就存在较大的差异。 试题要求考生运用不同的历史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大大丰富了学科能力考查的内容和方式。,四、高考试题的命题趋势:,1、强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通过历年的山东或者全国新课标高考试题我们已经明显发现,高考命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超课程标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山东历年历史高考题主要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如必修一注重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必修二考察中国古代的农业、商业居多;07 农业;08商业、手工业、城市;09 农业 ;2011 10.图4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2012 手工业、商业 2013年 农业(图标、组合式选择题居多)2014年商品经济;,必修三 之前多次考查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2014年又考了。我们可以看出高考命题规律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上的。让学生把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理解、领会历史概念,不论考什么形式的题型,什么内容,学生进入考场都会得心应手,淡定答题。,2、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考查。 历史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就是克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怎样做到这点。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新情境试题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可以看出历年高考试题都是通过多种途径如新材料、图片、连环画、表格等形式来呈现试题。只有让学生透彻的理解了基础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入考场,才会游刃有余地面对命题人的“陷阱,胸有成竹正确答题。,如2014年选择题18题,如果学生 机械的想象是洋务运动,正好落入出题人的“圈套”。 所以在一轮复习、训练中我们要少做题、精做题,教师在选题、讲题上下功夫,切实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上下功夫,这才是应对能力立意的制胜法宝。,3、继续强化并加大对历史思维的考查,每年备考,每年高考结束后总觉得备考复习离高考有一段距离。尤其是面对新情境、新形式的试题,学生总觉得力不从心,而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欠缺。说到底,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今年山东38题第一问,自然地切入对学生历史比较能力的考查。 而第四问 ,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加以阐述。(8分)进一步通过所有材料的综合、分析,最终让学生深刻的认识“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如上所述,看似一道很简单的小题,但考查学生的思维含量却不低。 然而学生本题的得分不高,差距不小。甚至有些学生表述的相当混乱,而这一切都反映我们教学中对思维训练的忽视与欠缺。反过来也体现了高考测试中越来越重视对历史表述能力的考查。,4、借鉴全国新课标卷命题及其他省份命题,今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的考点有不少跟全国新课标历史高考试题知识点相重合,如西方近代科学、抗日战争等。这不是巧合,而是体现了命题人对这些知识同时“感冒”,当然不排除山东命题对其他试题的借鉴。第38题更有对广东2007年26题的浓厚的借鉴味道。,内涵更加丰富而高远。 总之,近几年的高考历史题越来越灵活,所选的材料更加广泛和新颖,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既要重视历史教材又要跳出历史教材,加强历史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总结人类发展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这将是高考命题的趋势。,5、全国新课标卷的引领作用,通过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38、 39题可见全国新课标卷的引领作用。,6、由注重史观到多元史学,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学科能力与素养为导向,将史识、史观、史法、史料、史学研究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试题,会持续出现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201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策略措施,一、立足课程标准 1、解析2014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课标之间的关系,2014山东文综历史高考题,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课标: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A,2014山东高考题,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课标: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B,2014山东高考题,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课标: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C,2014山东高考题,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课标:中国近代新民主主义革命,B,2014山东高考题,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课标: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2014山东高考题,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课标: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D,2014山东高考题,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C,2014山东高考题,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课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C,2014山东高考题,21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课标: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A,2014山东高考题,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课标: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C,2014山东高考题,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课标: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A,2014山东高考题,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8分),2014山东高考题,38参考答案: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 原因: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 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2014山东高考题,38参考答案: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8分) 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 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2014山东高考题,38参考答案: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丙 理由: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 参考答案: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 参考答案: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 参考答案: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2014山东高考题,39(22分) 参考答案: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2014全国新课标卷I,2014全国新课标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课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B,2014全国新课标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课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C,2014全国新课标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课标: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2014全国新课标卷,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课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A,2014全国新课标卷,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课标: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2014全国新课标卷,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 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课标: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B,2014全国新课标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课标: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的变迁,C,2014全国新课标卷,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课标: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B,2014全国新课标卷,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课标: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C,2014全国新课标卷,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课标: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B,2014全国新课标卷,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课标: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D,2014全国新课标卷,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课标: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A,2014全国新课标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 参考答案: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 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10分),2014全国新课标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台历史事实。) 参考答案: 修改建议(4分) 可对目录进行增、删、合并或结构调整;建议合理,结合目录,紧扣抗日战争。 修改理由(8分) 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78分) 第二等级:观点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46分) 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13分) 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0分),二、注重史学要素的培养,“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这是高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举例,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 属于“史识”的是,A.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 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 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三、科学制定史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1、对学生传授史学方法,由“史观热”向“史学方法 热”过渡。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可以看出。主要有计量分析(数据)、因果分析、历史评价方法。 3、史学方法的传授要以历史知识为载体。不能脱离历史知识教学,教条式的讲史学方法,建议让学生做近三年全国新课标高考题,特别是2014年的题 4、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加强可操作的实践环节。平时检测练习时,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方法类试题,做题含金量要高,还是建议做高考题。,四、重视史料教学 (一手直接,二手间接),2013年35。(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6分)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分),史料教学 (2011山东文综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8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