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_第1页
转基因_第2页
转基因_第3页
转基因_第4页
转基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基因食品的功与过姓名:张美丽 班级:护理学3班 学号:201123010354一、转基因食品: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记录着生物生殖繁衍的遗传信息。通过修改基因能改变一个有机体的部分或全部特征。 转基因食品就是移动动植物的基因并加以改变,制造出具备新特征的食品种类。譬如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动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上去,通过改造生物的遗传组织,使其出现原物种原来并不具备的特征,这些转变可以按照人类所需要的目标来完成。举这样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人们可以用鲜鱼的基因帮助西红柿、草莓等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把某些细菌的基因接入玉米、大豆的植株中,就可以更好地保护它们不受害虫的侵袭。而以这些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二、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100万公顷,1998年上升到近3000万公顷,1999年底,估计将达4000万公顷,平均增幅超过lO0。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 我国的转基因研究也有较大的发展,并且在基因药物、转基因作物、农作物基因图与新品种等方面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但真正进入商业化生产的则较少,就农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虫棉、矮牵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和延熟蕃茄等。3、 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益弊及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直到目前为止,转基因食品在推出市场前都没有经过长远的安全评估,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 (1)持肯定态度的说法: 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基因技术的突破使科学家们得以用传统育种专家难以想象的方式改良农作物,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品种的基因加入另一种基因,会使该品种的特性发生变化,具备原品种所不具备的因子,从而增强了抗病、抗杂草或抗虫害能力,由此可减少农药和除草剂的用量,降低种植成本。第二,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一种作物的基因改良后,更容易适应环境,能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并使产量更高。第三,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利用传统的育种方法,需要七、八年时间才能培育一个新的品种,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品种,时间可缩短一半。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 转基因技术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赋予农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农作物自己释放出杀虫剂,可以使农作物在旱地或盐碱地上生长,或者生产出营养更为丰富的食品。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能够生产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农作物。(2)持否定态度的说法: 1999年的转基因马铃薯事件,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的实验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一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怀疑。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四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人们怀疑,转基因农作物和以此为原料制造的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虫害、自动除杂草的转基因作物其作用机理与传统农药有无不同,会不会将有毒性的物质“传送”给消费者的有机体系?还有,某种转基因食品可以抵御细菌入侵,那么是否会使我们体内外的细菌产生变异而对所有的抗菌素产生免疫力?目前,这些问题尚无法作出明确的解释。并且,英国的研究人员近来在实验室中证实:小白鼠在食用转基因土豆10天后,其肾、脾和消化道都出现了损伤。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新闻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将转基因食物“可能”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总结为3点:某些毒素可引起人类急、慢性中毒,某些转基因作物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转基因产品营养成分变化,使人的营养结构失衡。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国际消费者联会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 四、转基因食品的危害 (1),未进行较长时间的安全性试验:基因化食品改变了我们所食用食品的自然属性,它所使用的生物物质不是人类食品安全提供的部份,未进行长时间的安全试验,没有人知道这类食品是安全的。 (2),产生毒素:基因化食品能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会在食品中产生较高水平和新的毒素。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周围,但尚不清楚会产生何种影响。 (3),过敏或变态反应:基因技术会在食品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和未知的变态反应原。据报告,对巴西坚果产生过敏的主体也会对用该坚果基因工程化而得到的大豆产生过敏。科学家把巴西胡桃的特性移植到黄豆上去, 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摄取黄豆时有过敏的可能。植物凝血素对有些害虫来说是有毒的,转基因食品不得含有此类有毒物质。 (4),减少食品的营养价值或降解食品中重要的成份:基因化的目的是去除或灭活人们认为不需要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是未知的,但它是基本的。美国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份减少了。基因 化食品的虚假新鲜感迷惑消费者。具有芳香、有光泽的红色蕃茄能贮藏几周,但营养价值较低。 (5),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细菌: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 (如抗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等)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这些基因通过细菌而影响我们。 荷兰科学家发表在新科学家杂志的试验结果称,设计一人造胃,对人消化转基因 食物的过程进行模拟,发现DNA滞留在肠内,同时一些转基因细菌能够把自己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给人造胃的细菌。如果类似结果发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就可能 培养出功效最强的、抗菌素也无法杀死的超级细菌。 (6)产生的问题不能进行追踪:若不进行标识,我们的公共卫生当局就无力因出现问题发现其来源,潜在性的危害值得怀疑。 (7)副作用能杀害人体:Mayeno,A.N.等(1994)报告,发生一种新的,不明原因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嗜酸性肌痛。临床表现有麻痹、神 经问题、痛性肿胀、皮肤发痒、心脏出现问题,记忆缺乏、头痛、光敏、消瘦等,后查明系日本一公司生的基因化工程细菌产生的色氨酸所致。食用者在3个月后发病,导致37人死亡,1500人体部份麻痹,5000多人发 生偶尔性无力。据测定,含量为0.1%便可杀死人体。 (8)威胁我国粮食主权 a.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曾经说过:“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美国发明了转基因粮食,也是转基因粮食生产大国,可是,美国消费转基因食品却少。本国生产的转基因大豆、玉米,除用于动物饲料外,主要出口非洲、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基因粮食都是绝育产品,不能像原始农作物那样可以用打下的粮食作种子,而只能每年购买新种子。并且,农民只能使用转基因种子公司指定的农药、化肥、除草剂。转基因粮食的关键技术控制在美国人手里。我国正在申请商业化种植的8个转基因水稻品系中,没有一种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而美国在转基因粮食方面申请了多达533项专利技术。 b.我国食品安全专家叶永茂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转基因食品在理论上至少存在5大潜在危险:产生毒素,引起人类致癌致畸或基因突变,导致人体产生过敏反 应,引起食物营养结构失衡,使人体产生抗药性,使自然和生态环境失衡,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因此抵制转基因食品上市。” 五科学对待转基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包括环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你应该是指它的食用安全性吧。199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提出了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实质等同性原则,即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的“产品”如果和传统的产品有时只等同性,则可认为是安全的。若转基因产品不存在实质等同性,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要求对所转入基因认真研究,确认对人畜无毒,不形成过敏源。从纯技术层面分析,转基因技术是中性的,对人体不存在利弊问题。但是由于转基因食品是把一种外源的基因转移到生物本身去,因此,便有可能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在短时间内往往不易发现,因此加强监管和严格审批是必要的。 在过去的几年中。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迅速,数量急剧增加,转基因生物全方位走近 我们的生活。这一方而受到世人的关注,同时也引 起人们的忧虑。如一些发达国家怀疑它对人体健康、对环境保护有副作用,以至于法国等一些国家 抵制转基因食品,甚至不允许该产品上市,致使它的种子占有率去年下降25。事实上由于转基因技术发明和应用时间较短,还无法用实践来验证它的安全性,而且迄今只有与传统食品实质等同的权威。 结论:A。没有报告表明转基因食品给人体健康造成了 危害。所以对转基因食品应科学对待。目前我国转 基因食品甚少,购买无须过于谨慎防备。将来转基因 食品多了,应有所选择。对国家有关部门公示的有安 全标识的食品,可以放心地购买;对尚未有安全标识 的,应慎重而有选择地购买、以确保吃上放心的食 品。总之,通过这些方式,让转基因食品兴利除弊,为 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优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虽然转基因食品能给 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未来的世界,肯定会接触到大量基因工程食品,然而这些可能由细菌、病毒和其他不相关的动、植物基因“接合”到某种食源性生物的基因中进行基因重组所出 现的新食物必定含有传统食物中没有的新蛋白质 和化合物, B.因此转基因食品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1)迄今为止,国际国内都尚未肯定转基因食品的实用安全性,转基因生物在遗传及技术学上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潜在危害不可忽视。 (2)生态环境安全性。以转基因植物为例,在防止转基因植物与野生种、杂草间通过花粉传播产生 基因转移上还需要更周密、更有效地控制,大部分已商业化的作物缺少遗传稳定性资料。(3) 审批程序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与其他 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对于已商业化的转基因产品 在批准生产销售之后,还应设立定期检测的长期安 全性管理程序8。 7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 六:个人观点 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有待提高,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能源和食品供不应求,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投入精力和资金,让转基因技术服务于人民。随着全球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将会得到提高。转基因食品也会越来越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总而言之,未来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利大于弊。基因技术是一项投入和产出都十分巨大的高新技术,有着巨大的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从某种 意义上讲,基因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很多争议但这并不影响转基因食品技术的迅速发展, 新的基因食品不断问世,而且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可以预计,转基因食品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和美好的未来,并将成为21世纪人类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一条重要途经。 21世纪生物技术的特点是科学化、集约化、商 品化、环保化和国际化,其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化,实现产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合一。世界各国都把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研究确定为21世纪经济和 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毫无疑问,现代生物技术将为农业带来新的绿色革命,给人们带来更丰富、更 有利于健康、更富有营养的食品,将为人类的衣食 住行和保健发挥无穷的力量。七、参考文献:【l】唐德强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概况及其安全性U】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1)9395【2】廖友嫒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与发展前景分析田株洲工学院学 报2004(2):9395【3】王彤彤转基因食品的现状与未来】中国果菜,2004,(1)盘_24韩军花,杨月欣转基因食品中的天然毒素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