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3课 老人与海_第1页
必修3 第3课 老人与海_第2页
必修3 第3课 老人与海_第3页
必修3 第3课 老人与海_第4页
必修3 第3课 老人与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 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永不放弃 1如果岩缝间的小草轻易放弃,那么世界上将有一大块地方是死寂的;如果南飞的大雁轻易放弃,那么就不会有雁群的勃勃生机;如果凌寒盛开的腊梅轻易放弃,那么就不会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美丽。永不放弃,使世界变得生动而丰富多彩。,2还记得汨罗江边那踽踽独行的屈子吗?他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然而,这份执著并未坚持到底,在无数次问天索地后,他放弃了,自沉汨罗而去;还记得西楚霸王项羽吗?在四面楚歌之时,却没有咬牙坚持,他放弃了,最终美人离他远去,自己也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屈原轻易放弃,楚国日益衰落;项羽轻易放弃,留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千古遗憾。为了光明的未来,为了精彩人生,让我们咬牙坚持,永不放弃。永不放弃的人生精彩纷呈!,明星式大作家海明威 海明威(18991961),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名字之一。一生参加过多次战争,酷爱钓鱼、斗牛、狩猎等极具冒险性的活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与英雄神话般的人生传奇星光互织,使他成为和马克吐温一样的明星式的大作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那些言语精简、意蕴深沉的小说准确捕捉并界定了一个时代的风貌。1926年发表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作品表现战后青年人的幻灭感,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四十年代,以西班牙内战为题材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是其战争题材的又一力作。二战后,他定居古巴,用写作和钓鱼来打发时间。1952年发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海明威因不堪病痛折磨而自杀。之后,他所开创的言简意赅的对话式文体依然长久地影响着后辈作家,而他所代表并塑造的硬汉形象也成为受人崇拜的男子汉英雄气概的象征。,写作动机 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通讯在蓝色的海洋上报道这件事。当时这件事就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并觉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说素材,但却一直也没有机会动笔写它。1950年圣诞节后不久,海明威产生了极强的创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区的别墅“观景庄”,他开始动笔写老人与海(起初名为现有的海)。到1951年2月23日就完成了初稿,前后仅用了八周。4月份海明威把手稿送给去古巴访问他的友人们传阅,博得了一致的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冰山理论 形象与思想的比例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后来,大家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总是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冰山理论”的定义 这种创作理论就是所谓的“冰山理论”,即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构成“冰山理论”的四大要素: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sh,wi,ru ln,q,qng,yo,nin,zun,do,chu,zhui,du,sh,chu,su,hi,nng,sn,d,(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皮开肉绽:皮肉都裂开了。形容伤势严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2)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3)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4)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5)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6)残缺不全: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7)赤手空拳:两手空空。比喻没有任何依靠。 (8)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小说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桑地亚哥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暂时战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内容提要,结构概览,一、阅读课文129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1第1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提示:这里的环境描写用云块的聚散预示气候的变化,暗示着桑地亚哥的处境将变得很严峻,“还要刮一整夜的小风”,则说明老人航海经验十分丰富。一个经验丰富的渔夫知道自己将面临严峻的处境,这为下文老人遭遇鲨鱼,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硬汉精神”一次次击败鲨鱼的侵犯作了铺垫。,2第6自然段中,老人用鱼叉攮进两条线交叉的地方,又说“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其原因是什么? 对应考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提示:是为了说明老人经验丰富,与鲨鱼斗争比较注意方法,一下子就能找到鲨鱼的致命点。,提示:(1)通过这句内心独白,可以看出老人与鲨鱼斗争的艰难,也更好地表现了老人的“硬汉”性格。(2)这是回忆脚受伤事件之后说的话,这句话表现了老人的冷静清醒以及乐观的心态。,3揣摩下列相关的心理描写的句子。 (1)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文章第12自然段) (2)“啊,”他说,“我照旧是个老头儿。不过我不是赤手空拳罢了。”(文章第19自然段) 对应考点:分析心理活动,二、阅读课文3047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5简要介绍第33自然段中铲鼻鲨(星鲨)的特点,并说说在此写星鲨的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归纳概括,提示:(1)头阔大、扁平,像铲尖儿,胸鳍宽宽的,带白尖儿,气味难闻,吃腐烂东西,凶残嗜杀,饥饿的时候连船桨和船舵都咬,咬海龟,咬人。(2)这个简介是从老人的眼中和经验中而写的,突出星鲨的特点是凶残嗜杀,为后面的恶斗造势。,6第35自然段中的细节描写十分传神,请分别找出描写“铲鼻鲨(星鲨)”和“老头儿”的动词,并分析这段细节描写的作用。 对应考点: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提示:描写铲鼻鲨(星鲨)的:转、钻、拉、扯、游、咬,表现了铲鼻鲨(星鲨)的狡猾与凶猛;描写老人的:攮、抽,表现了老人善斗与果敢。这一段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果敢、善斗和鲨鱼的凶猛对比,突出了杀死这条鲨鱼的艰难,更进一步表现了老人的勇敢与自信。,三、阅读课文5464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二)解读文本精要 7第58自然段:本段是如何运用白描手法来描写的?其作用是什么? 对应考点:白描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提示:(1)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形,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如“他把短棍高高地举起,使劲捶下,朝鲨鱼的宽大的头顶狠狠地劈去”。(2)这拉近了所写的形象与读者的距离,本来是老人的所见所闻,但是读者读来不由地生出同样的惊惧、紧张、兴奋。,四、阅读课文6582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本文除了对事件的叙述,还有大量人物的内心独白,请试着找一找,并分析一下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探究:,海明威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象征意味。请深入体会课文形象,谈谈“大海”“鲨鱼”象征了什么,老人的形象象征了什么。 探究: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与自然力量。而老人在与鲨鱼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不失人的尊严,虽败犹荣,精神上并没有被打败,他是人类精神上的英雄的象征。,写法简析,1以对立面之强来反衬人物性格之强 作品中无论是大马林鱼还是鲨鱼都是凶猛而强悍的,不好对付的。节选部分写的是鲨鱼的凶残嗜杀和贪婪,但是写鱼是为了反衬人,旨在表现孤身斗鲨鱼,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不退缩、不屈服而顽强斗争的英雄性格,也就是硬汉性格。例如当星鲨出现的时候,主人公也惊得“呀”了一声,而且“他的手痛得不听使唤了”,但他仍然做好对付星鲨的准备,说“星鲨!来吧,星鲨”,表现了不畏强敌、敢于迎接挑战的斗争精神。,2写实手法,使人物形象真实可信 首先,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没有将英雄形象神化,从物质和力量的角度来看,他并非神圣和不可战胜的。他顽强、自信,但也能充分认识到对手的强大和斗争的艰难。比如,文中写到老人刚杀死了一条鲨鱼而疲惫不堪时,忽见另两条鲨鱼又袭来了,“呀!他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没法表达出来的,或许这就像是一个人觉得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时不由自主地发出的声音吧。”“星鲨。他高声说”当老人上岸后,拖着疲倦的身子由岸边回到他的窝棚,路很近,可他不得不一连歇了五次。这些描写都真实地反映了斗争的艰苦。也正因为这样,才更好地表现了主题。,3独白式的心理刻画,使形象丰满 有时由老人说出口,有时由作家交代。这类心理描写构成作品的主干。正是这些有声无声的独白,将人物在悲壮的拼搏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生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时也便于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样的独白,既能很好地揭示题旨,又能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把握小说主题,考点对接,老人与海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困难的主题。 小说所揭示的哲理,昭示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练就精湛的技艺,为我们伟大的事业努力地去奋斗,不必太斤斤计较于得与失,更不能患得患失。,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主题的深刻与否实际上就决定着小说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就必须理解它的主题。有时候,小说的主题具有不确定性。就是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在不同人看来,同一篇小说,其主题可能就有不同的但都合理的解读。,小说主题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其常见设题方式有: (1)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2)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3)这篇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4)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技法汇总 解答小说主题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该到题材中去寻找。 题材中蕴涵着主题,是主题分析的重要材料和依据。鲁迅的小说药,写了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病的故事,意在揭示在封建制度下人民受统治阶级麻痹毒害而陷入愚昧无知,革命者为了解放民众而献出生命,民众不但不理解他,反而吃他的血。这样,题材的意义就不仅揭示民众的麻木不仁,而且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者的悲哀。如果小说中被杀的不是革命者而是一般人,或是普通强盗,那么主题就会是另一种了。,第二,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 如果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以及它的时代背景缺少了解,那么是很难获取小说的真正内涵和主题的。联系我国辛亥革命以后的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对妇女的毒害的背景,就有可能正确揭示祝福的主题。否则,祥林嫂就不过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农村妇女而已。,第三,分析小说的主题,还必须联系作者的创作意图。 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和情采风貌等,也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主题。我们了解了鲁迅的创作意图,就能顺利地理解祝福的主题。 第四,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也是理解概括主题的重要方法。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小说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法。通过分析人物描写技巧,准确理解人物形象,就能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 第五,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言,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相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结构、语言和叙述角度,主题也会有所不同。 第六,分析小说的主题,要注意发挥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 从一定角度看,读者不是主题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题创造的参与者。小说主题的正确获取,需要读者的努力,是作者与读者的双向活动的结果。 最后,要注意对小说主题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分析,观察小说的内容与形式如何导致了主题的模糊。一般说来,小说的主题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对这类小说,如果仅用一个主题来分析,或在几种意义中硬性选取一种意义来说明主题,是不可取的。,课内素材 1桑地亚哥,一个弱小孤独的老人,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和凶猛无比的鲨鱼时,硬是拖着疲惫的身体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胜了,胜得坦荡!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对着浩瀚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无语,只是挺着胸脯,以撼人的气魄迎着海风猎猎作响!,“一个人可以被消灭,却不可以被打败。”强而有力的音符从桑地亚哥的嘴里,不,是从心里涌出。他虽是虚构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却是真实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他有无畏的勇气,奋斗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傲视和战胜失败、死亡的信心。这一切正是人类与自然、命运,以及社会一切外在恶势力进行斗争的真实写照。因此他是永远不可以征服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