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史(下)课件_第1页
传播学研究史(下)课件_第2页
传播学研究史(下)课件_第3页
传播学研究史(下)课件_第4页
传播学研究史(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播学研究史(下),两大学派和施拉姆,一、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传播学之父,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现实”。 施拉姆具有很好的艺术天分,自小喜爱音乐,热爱文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创作小说,曾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学术著作很有文采。,WilburLangSchramm (19071988),40年代之后,施拉姆从文学的创作与教授转到新闻传播。 1949年,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学的出版,这本书收录了政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以及许多其他学科的专家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汇集前人研究成果,第一次提出大众传播学的框架,标志大众传播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984年,他的这本书在大陆翻译出版,在大陆掀起了传播热潮。,施拉姆的学生、传播学者坦卡德曾经对施拉姆有过这样的评价:“施拉姆对这门学科的最大贡献或许并不在于他自己的理论观点尽管这些理论观点很重要,而在于他对传播的核心问题所勾勒的学说框架。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使这门学科得以完善。”,施拉姆对于传播学科的贡献,1.建立了最早的一批专门致力于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基地,传播学发展成为独立学科.1947年,他就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并开设硕士、博士学位课程。1950年,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在该校获得通过。1956年,施拉姆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1973年,施拉姆在年逾花甲协助创办“东西方中心”(夏威夷)传播学研究所,担任所长。,2.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研究的后起之秀.桃李遍地,传播学“火炬”得以传承。小詹姆斯坦卡德。美国各大学博士论文数量比重很大。,3.出版了流传甚广的传播学著作,其中三部影响最大。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1964)传播学概论(1982),后者是其一生学术的总结。,二、传播学的两大学派,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经验学派以美国传播学研究为代表,像四大先驱和施拉姆开启的传播学研究,属于经验学派,又称为传统学派。 20世纪60年代之前,经验学派一枝独秀于天下,后来,欧洲兴起了批判学派,传播学研究进入两家抗衡时期。 两家学派在立意旨趣、理论学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有明显差异。,1.经验学派,经验学派:顾名思义,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以美国学者为首。 经验学派的三大特点: A、经验性方法: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对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方法。反对先验和主观论断,主张运用切实可靠的经验材料和客观数据。 方法优点:强调实证主义和科学的精神。 方法缺陷:简单化、缺乏宏观、纯客观很难做到。,B、实用主义研究目的:崇尚“真理就是效用”,大众传播学是社会科学,应立足社会现实,解决实际问题。 C、多元主义社会观:传播学研究主要任务不是变革现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通过改进传播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管理,改良,不是批判和变革。,2.批判学派,影响源头:法兰克福学派,这个学派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研究,代表人物H马尔库塞、霍克海默、阿多诺等。 以欧洲学者为首的批判学派由几个主要小学派组成: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批判学派的三个特点,A、对资本主义制度持否定和批判态度。 B、注重宏观研究,把传播理论和社会理论相结合。 C、以思辨为主,反对实证主义态度。但不排除社会调查和量化研究。,两学派差异,1、研究内容上 经:如何传播和如何有效传播。传播效果; 批:为何传播和为谁传播。传播意义。,2、研究方法上 经:从经验和事实出发,量化和统计,步步求证; 批:关注价值判断,思辨和宏观,总体把握。,3、研究立场和研究趋向上 经:肯定现状,只为改良,只立不破; 批:否定现状,根本批判,只破不立。,辩证看待两个学派,经验学派面对现实,逻辑谨严,沉郁顿挫,灵气不足; 批判学派立足历史,超越现实,空灵飘逸,实证不足。,各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