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106工作面规程回审资料.doc_第1页
S1106工作面规程回审资料.doc_第2页
S1106工作面规程回审资料.doc_第3页
S1106工作面规程回审资料.doc_第4页
S1106工作面规程回审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1105工作面基础资料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1、井上位置: 本工作面位于韩家滩村西北约1000m处,地面被黄土覆盖,地面标高为+870+980米。2、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S1106工作面北邻南轨道上山保安煤柱,西邻S1108工作面(未掘),南至韩家滩保安煤柱,东至S1104工作面(已采)。(附: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1-1)3、回采对地面的影响:地面无设施,工作面回采对地表会造成裂缝和塌陷。二、煤层赋存情况:本 工 作 面 开 采 太 原 组 91011# 煤,煤 层 总 厚 平 均9.59米 。结 构为1.54(0.41)6.41(0.2)1.3。属 复 杂 结 构 煤 层。煤 种 为 瘦 煤。稳 定 可 采。煤层平均厚度8.98米,煤层倾角49,平均倾角6。工作面工业储量=9222008.981.35=2235481t工作面可采储量=9222002.71.3595%+(922-20)2006.281.3577%=1816193t2、煤质情况:工作面煤岩类型为光亮半光亮型,煤种为瘦煤。(各项工业指标表见表1-1)工业指标表 表1-1 M(%)A(%)V(%)S(%)工业牌号2.32522.032.91SM三、顶底板情况(见表1-2)顶底板情况 表1-2顶底板名称岩石名称厚度(m)岩性特征老 顶灰 岩7.39深灰色,含方解石脉,夹燧石结构,及纺锤虫化石直接顶灰 岩2.04灰黑色,夹方解石脉和纺锤虫化石直接底泥 岩7.91灰色粘土泥岩,含植物化石老 底铝土页岩7.64灰色泥岩(附:煤岩层综合柱状图1-2)四、地质构造情况:S1106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煤岩层基本为一单斜构造区,产状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五、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直接含水层为煤层顶板K2灰岩含水层,其上覆含水层还有K3.K4灰岩含水层,其含水量丰富,但补给不足,以静储量为主,随着下部S901、S902、S1103、S1104、S1105工作面的开采释放,水量以不大,对本工作面回采影响不大,下伏含水层为奥陶纪石灰岩含水层,其含水量丰富,但距煤层较远,且水位标高低于本煤层,故对回采亦无影响。六、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1、瓦斯: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2m3/min。2、煤尘: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9#煤爆炸指数为18.32%,10#煤爆炸指数为18.70%,11#煤爆炸指数为18.44%。3、煤层自燃:煤层具有自燃发火倾向,发火期为46个月。4、地温:工作面无地温、地热异常。5、问题及建议:1、通过S1103、S1104、S1105工作面回采方法分析。本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水量超不过30m3/h。但因K2.K3.K4灰岩溶洞水含水量丰富。为保证安全生产。应准备好排水设施,加强排水管理。 2、因本工作面采用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开采,故在回采过程中应提高资源回收率。3、由于上部K2灰岩厚度不稳定,施工队组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4、本工作面据切眼200米处有一个钻孔24-5,因封孔质量不详,希回采到该处时加强观察,防止突水,确保安全生产。 5、据坑透资料分析,本工作面无异常。七、巷道布置和工作面参数:1、巷道布置:S1106工作面由运输巷、材料巷及切眼构成完整的生产系统,巷道均布置在11煤层中,以2矸作为顶板。运输巷与材料巷方位为15706,切眼垂直于两巷,方位为24706。材料巷与S1104运输巷中-中间距为30m。S1106运输巷通过联络巷与南采轨道上山联通,构成进风、行人系统,并与回风上山联通,构成回风、运煤系统;S1106材料巷通过联络巷与南采轨道上山联通, 构成进风、行人、运料系统。(巷道特征见表1-4) 巷道特征表 表1-4项目名称净 宽(m)净 高(m)净断面(m2)支 护形 式支 护材 料长 度(m)运输巷4.22.711.34锚网、钢带、锚索锚杆、钢带、锚索1102材料巷3.42.79.18锚网、钢带、锚索锚杆、钢带、锚索1088切 眼7.62.519锚网、钢带、锚索锚杆、锚索、钢带200(附:巷道断面图1-3;1-4;1-5)2、工作面基本参数:(1) 工作面长度:200m(净平距);203 m(净斜距)(2) 平均可采走向长度:1095m(3) 煤层厚度:8.98m(4) 煤层倾角:49(5) 面积:219000 m2(6) 容重:1.35t/m3(7) 工业储量: 2235481t(8) 可采储量: 1816193t(9) 割煤回采率:95%(10)放顶煤回采率:77%3、停采线: S1106工作面采至南采轨道巷保安煤柱线时停采。二、开采方法: 1、采煤方法 名称:走向长壁式综合机械化低位放顶煤全部垮落采煤法 2、采放煤工艺: 工作面按照破、装、运、支、移有序进行作业,主要生产工序为:割煤移架推前溜放顶煤拉后溜,完成上述一组工序即为一个循环。 3、采煤机进刀方式: 采用采煤机中部斜切进刀单向割煤。 4、放煤方式: 工作面采用一采一放单轮顺序放煤方式。放煤步距为0.8米。 5、顶板管理方法 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ZF5400/17/32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作为基本支架护顶。 煤柱参数:相邻两个工作面间隔30米的煤柱。 采用三大巷双冀开采的采区布置方式。序号项目中间架排头架端头架单位ZF5400/17/32AZF5400/17/32HZFT12000/19/331最小高度1700170019002最大高度3200320033003支架宽度1430/16001430/160029004支护面积6.476.985中心距1500150021506额定压力31.531.531.5MPa7初撑力435043504350KN8工作阻力5400540012000KN9支护强度0.750.7480.7610.7MPa10底板比压2.463.582.463.581.036MPa11推溜力631631633KN12移架力359359360KN13移架步距80080080014操作方式本邻架操作本架操作本架操作15支架重量205732310960000kg16安装数量12961(组)架运输系统及管理:1、运煤系统:S1106工作面前、后刮板输送机S1106运输巷转载机S1106运输巷胶带输送机溜煤眼南采二部胶带输送机南采头部胶带输送机下组煤煤仓主斜井地面煤仓2、运料系统:地面工业广场 副斜井副斜井井底车场中间巷北大巷南大巷南辅助运输巷南采轨道上山S1106材运联络巷S1106材(运)巷S1106工作面。3、行人路线:地面副立井南大巷南采行人斜巷南采轨道上山S1106材(运)联络巷S1106材(运)巷S1106工作面。设备配备及布置:工作面采用MGTY300/700-1.1D型采煤机、SGZ764/630型前部刮板输送机和SGZ880/800型后部刮板输送机各一部,运输巷布置一部SZZ1000/400型转载机,一部PCM200型破碎机和一部SSJ-1200/2315型胶带输送机。运输巷布置两台乳化液泵,其型号为BRW400/31.5,一个乳化液箱,其型号为RX400/25,两台喷雾泵,其型号为XPB315/6.3。(设备明细见表4-1)。电气设备列车的布置:S1106材料巷靠近工作面共需布置17个设备列车、靠近回风巷布置5个设备列车;运输巷共需布置4个设备列车。材料巷第一个车距工作面100米。从里往外设备列车的排列顺序依次为:2#喷雾泵-1#喷雾泵-控制台-转载机开关、综保-前溜软启动开关-后溜软启动开关-后溜变频输出电抗器-后溜1#变频器-后溜2#变频器-后溜变频输入1#电抗器-组合开关-3#移变-2#移变-1#移变-高压电缆车(2辆)-工具车;运输巷皮带机头处设备列车的顺序为:输出电抗器-皮带2#变频器-皮带1#变频器-输入电抗器,乳化液箱-2#乳化液泵-1#乳化液泵-液泵开关(2台)-4#移变,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电气设备列车由回柱绞车牵引逐渐向外移动。移动时要检查好绞车的戗、压柱及钢丝绳,在确保完好的情况下方可拉移,到位后要用卡轨器卡好。工作面更换设备时,在设备列车外侧钉50m临时绕道。(附:设备列车布置图4-2) 供电系统:工作面由南采二号变电所供电。高压6KV来自上组煤中央变电所,经二号变电所送往工作面移动变电站变为1140V,再由移动变电站送往工作面各设备;低压660V由南采一号变电所直接送往工作面各设备。按照供电设计,工作面所用设备由三台1600KVA的移变和一台1000KVA的移变供电,电压为1140V;无极绳绞车和水泵由一台315KVA的干变供电,供电电压为660V。通风系统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的“U”形通风方式:地面新鲜风流主(副)立井井底车场南大巷南轨道巷S1106材料巷S1106工作面污风S1106运输巷南采回风巷南总回风巷南风井地面避灾路线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或火灾时:基本原则为逆风流方向撤退:工作面灾害点S1106运输巷南采轨道巷行人斜巷南大巷井底车场副立井地面2、发生水灾时的避灾路线:基本原则为往高处出口方向撤退:工作面灾害地点运输巷南采皮带巷南回风巷南风井地面三、问题及建议:1、通过S1103、S1104、S1105工作面回采方法分析。本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水量超不过30m3/h。但因K2.K3.K4灰岩溶洞水含水量丰富。为保证安全生产。应准备好排水设施,加强排水管理。 2、由于上部K2灰岩厚度不稳定,施工队组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确保安全生产。3、本工作面据切眼200米处有一个钻孔24-5,因封孔质量不详,希回采到该处时加强观察,防止突水,确保安全生产。4、据坑透资料分析,本工作面无异常。5、S1106工作面距切眼200米范围内为小煤窑破坏区,使工作面局部顶板受压不均而工作面又是下山开采,机道顶板管理困难,易发生拉槽漏冒顶事故,因此必须加强顶板管理。6、S1106工作面初采初放时应加强工作面和两巷超前支护的初撑力,并加快推进度,本工作面初次跨落步距约为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