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严启蒙运动的重新定位——世界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doc_第1页
人的尊严启蒙运动的重新定位——世界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的尊严启蒙运动的重新定位 世界化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 摘要启蒙运动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发端。由民粹主义与威权体制导致启蒙走向反启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启蒙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得以复兴。它和二十世纪初的启蒙相比,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彼此积极互动。所谓理性专擅,实际上抹煞了目的理性,将整个理性等同于工具理性,以工具理性压倒目的理性。但真正的问题是理性缺位而不是理性专擅,是在挑战中提升启蒙而不是否定启蒙。 关键词启蒙与反启蒙;启蒙的复兴;人的尊严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变迁,是一个非常宏大的题目,在这个题目下,可以写成一部甚至多部专门著作。本文将从启蒙的核心观念在当代中国的重新定位这一视角切入,考察中国文化当代变迁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 一、启蒙如何走向反启蒙 拉梅特利(la mettrie)1748年写了一本书,书名叫作人是机器。康德1784年所写的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就此针锋相对地指出:“人并不仅仅是机器而已”。康德要求:“按照人的尊严去看待人,1-p31。康德在解释什么是启蒙时指出,启蒙就是“要敢于认识”,人们应当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而不是用别人的思想来代替自己思想。为此,他说:“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1 -p24 。可是,在20世纪中叶中国那个“史无前例”的“文革”时代,最高的信条却是对最高指示“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几亿颗脑袋无条件地听命于一颗脑袋,服从一颗脑袋。 人们不能不注意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康有为将“人有自主之权”及“天地生人,本来平等”宣布为人类“公法”起,欧洲启蒙运动所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理性等等核心观念,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曾经成为时代的一面旗帜和许多人不畏牺牲为之奋斗的共同目标。看一看陈独秀1915年9月为青年杂志创刊所写的敬告青年第一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便可感受到那时先进的中国人对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是多么热烈地自觉认同: 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奴隶云者,古之昏弱对于强暴之横夺,而失其自由权利者之称也。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益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任,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2-p74 这一段话,对康德所说的人的尊严、要敢于认识敢于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作了非常准确的诠释;也正是这一段话,成了“五四”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信条。然而,中国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时间中,竟从这样激进的启蒙转变为与启蒙反其道行之呢? 近代中国启蒙运动,是在西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全面冲击下开始的。但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在接受了从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鸡、伏尔泰直到康德等人将一切诉诸理性的启蒙核心观念的同时,目睹资本主义在欧洲本土和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残酷肆虐的无情现实,对欧洲出现的而且越来越强劲的各类社会主义思潮,以及猛烈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非理性主义、悲观主义思潮,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此,在中国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中,一部分人从一开始就将欧洲启蒙观念和后来的社会主义思潮结合在一起,另一部分人则从一开始就将启蒙观念与截然否定资本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悲观主义结合在一起。而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和国内社会大变动的新形势,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启蒙运动的这一根本特征。2002年9月,马丁·沃尔夫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自由的世界一文中提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经济实现了高度一体化。然而,这种一体化进程在1914年和1945年之间发生了逆转。那次一体化进程的中断是观念、利益集团、经济动荡和灾难性的国际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观念方面,最突出的倾向就是“反自由主义观念的崛起,人们满怀热情地接受了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3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分裂为两大集团,使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陷于破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建立了一种与之相对立的社会制度。在俄国革命带动下,许多受列强奴役的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勃兴,使一体化格局在更大范围内被破坏。启蒙所追求的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利益集团之间的敌对关系,阶级之间的敌对关系,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侵略国与被侵略国之间的敌对关系,使得哈贝马斯所说的工具理性占据了支配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与人的价值常常被搁置一边,启蒙思想家所追求的境界常常被视为空谈甚至是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两个阵营的对垒,冷战的持续紧张状态,使这一倾向愈演愈烈。这是启蒙走向反启蒙的外部环境。 就中国自身而言,启蒙运动,应当说,是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而发端的。现代化进程,代表了中国历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这一进程几乎同时,根源于中国传统小农个体经济周期性危机爆发,农民运动与现代化运动,相连带地,与思想文化启蒙运动所追求的目标并不一致。农民们要求的是平分土地,保障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受干扰,不被破坏。和启蒙观念相对立的民粹主义及威权体制乘势急速膨胀。而启蒙的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