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技术工作总结.doc_第1页
2012年度技术工作总结.doc_第2页
2012年度技术工作总结.doc_第3页
2012年度技术工作总结.doc_第4页
2012年度技术工作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集团 XXX 2012年度技术工作总结XXX2012年度技术工作总结一、采、掘、运主要技术工作:1、XXX一盘区山4# XXX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由于受煌斑岩侵入区域影响,工作面从2011年12月10日,工作面推进至:头510m(采位)、尾523m(采位)时,在工作面30#及90#支架底板处已揭露煌斑岩。由于煌斑岩质地致密、坚硬(硬度f=10.3),机组截割困难。回采过程中采取“浅孔松动爆破”开采技术,硬性截割煌斑岩及以煌斑岩做顶、底板,避其锋芒、截割顶、底板软岩(炭质泥岩),保证采高不得高于2.5m,进行回采作业,顺利通过煌斑岩侵入区域,煌斑岩侵入走向长226m。2、由于一盘区山4#煤层赋存深,掘进巷道断面大等因素影响,巷道掘进过程中,顶板支护强度大、支护密度高。XXX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采空区及头尾顺槽端头悬板面积较大,必须进行人工强制放顶。一盘区山4#煤层瓦斯浓度高、瓦斯赋存量大,无法采用深孔爆破的方法进行人工强制放顶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与中国矿院合作,共同研究新的采空区及端头悬板放顶工艺,采用“顶板水压致裂”的方法进行人工强制放顶作业。现阶段该项目已成功的应用于综采工作面,为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3、现开采一盘区山4#XXX工作面为石炭二叠纪煤层,由于首次在山4#煤层回采,对于停采保护煤柱尺寸留设,没有实际基础数据。如按头顺槽转载机、破碎机及胶带输送机外型尺寸留设停采保护煤柱,至少需要留设180m停采保护煤柱。难以实现资源回收最大化,造成资源浪费。结合回采过程中,进行顶板压力动态分析及老顶周期来压强度显现(周期来压步距120140m之间),确定缩短工作面停采保护煤柱,提高资源回收率。合理设计一盘区山4# XXX工作面停采设计,皮带尾采用现用自移式皮带尾,胶带输送机更换为SSJ-1000/200型胶带输送机,将该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由180m减小到49m停采线(距东翼盘区回风巷)。4、14-2 412盘区81207工作面51207巷掘进过程中,由于受北部H=35m断层影响,该面掘进过程中布置为“刀把”型工作面。工作面切巷宽90m,走向长150m,煤层厚度3.0m;中切巷宽132.2m,断面规格为6.22.8m2。81207工作面煤层倾角一般为48,在中切巷靠近尾巷16m范围内煤层倾角为1820,煤层硬度f=3.0。为确保回采工作面顺利通过空巷,掘进过程中,中切巷进行补强支护,施工两排两眼锚索吊棚132架,支设4排木柱,间距均为2m。实际回采过程中,采用工作面“调斜”(头比尾超前30m)的方式进行回采,减小空顶暴露面积。由于工作面受煤层倾角影响,移架过程中采用“分组间隔”移架,及时支护工作面顶板(最小控顶距),快速的通过中切巷。二、地质主要技术工作:1、采取通层探放方式完成11-2 412 81205-1及14-2 412 81207工作面上覆采空区积水的超前治理,累计探放积水3.0万m3。2、科学分析14-2 412 81210工作面采空区积水水位线,及时施工同层探放水孔,累计探放积水2.4万m3,确保14-2 412 81208工作面安全开采。3、对三盘区上覆侏罗纪采空区积水进行分析,初步完成治理方案的编制工作。4、综合钻孔资料及顺槽揭露情况,科学合理分析8102工作面煌斑岩赋存产状,有效地指导了该面正常生产。三、一通三防主要技术工作:公司本部:1、通风管理我公司为压入式通风方式,现西二主扇为我公司井下所有用风地点供风,主扇型号70B2-21No28,电机额定功率1000KW,叶片角度45风量为7168m3/min。现主采盘区为14-2412盘区,现共有一个综采与一个掘进队组,综采一队布置在14-2 412 81210工作面,掘进队组在14-2 412 51205巷,另还有一个备采工作面。掘进队组全部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公司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2、火区的综合治理一水平1297大巷火区:2012年我公司继续治理火区为一水平301-305盘区,为了彻底充填1297回风大巷,形成有效的隔离带,防止火区对大巷的威胁。2012年1月继续启动我公司06年建立的三工地、碳窑沟、2008年建立的301盘区矸山灌浆站,实施回风巷注浆。截止到11月10日全年共灌黄土94298立方m,未发生CO气体泄出现象。3、综合防尘1)现在井下共安设过滤器14套。其中:4寸管4套、2寸管10套。2)井下现有6寸静压水管400m,4寸静压水管 3480 m,2寸静压水管15680 m,全矿井盘区以上无管路亏欠。盘区轨道、回风、皮带巷及综采、掘进工作面每周冲洗一次,转载点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冲洗。严格按照洗尘周期表进行冲洗。3)井下注水工作面一个在14-2 412 81208工作面,采用长孔静压注水。5、安全监控1)瓦斯监控系统。目前我公司使用的是常州天地自动化有限公司生产的KJ95N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使用瓦斯监控分站23台,瓦斯传感器17个,一氧化碳传感器17个,温度传感器11个,煤位传感器4个,馈电传感器6个,负压传感器2个,风速传感器2个,各类开停传感器43个,塔山辅助平硐分站1台,瓦斯传感器1台,断电器1台。每月对井下监控设备进行检查,主要是检查失爆问题;对传感器、分站、电源采用硬链接,使其达到标准化的要求;对各盘区的所有监测线路重新整理,并做到吊挂整齐合理;定期检查分站和电源,并维护。2)每月对全矿井下所有瓦斯传感器进行了三次调校,使传感器能够准确的反应上正确数据;对风电、瓦电、故障闭锁功能进行测试,要求符合报警浓度、断电浓度、复电浓度和断电范围标准;同时我单位各类监测设备的备用数量都不少于应配备数量的20,所有人员都持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上岗人员资格证书。XXX:1、通风系统:1)三盘区优化系统:根据井下实际情况优化了三盘区通风系统,共做永久密闭12道,减少了进、回风之间联络,做到了通风系统合理可靠稳定。2)8102工作面的贯通、5104工作面系统的形成、目前三盘区皮带、辅运巷的延伸通风系统的形成,都及时进行通风系统分析,按时构造通风设施,保证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2、山4# XXX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1)前期治理:山4# XXX工作面从东翼回风巷起算,2101巷12001300m、5101巷11811304m处为煌斑岩侵入区域,煤层破坏严重,局部煤层挤压变薄,煤层变质为高灰分煤,且受回采影响较大。工作面9月15日、16日、17日三天工作面回风瓦斯均出现瓦斯超限报警现象最大浓度1.2%,随后开采中工作面回风瓦斯浓度有明显的增加,平均保持在0.4%左右。XXX先后对工作面瓦斯超限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割煤速度、煤层硅化煤条带的存在、临近层瓦斯的涌出等对工作面瓦斯超限存在直接影响,但其根本原因尚未完全查清;在前期治理中先后采取了增大工作面风量、降低割煤速度以及采空区头尾封堵等措施。2)瓦斯的测定并制定抽放方案:2011年11月20日中国矿大教授和扩区技术员、测风员、救护员对XXX工作面的瓦斯进行了测定并制定了抽放方案。通过对山4# XXX工作面瓦斯的来源及涌出规律进行实际测定,研究所得XXX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约为2.2393m3/t,日平均产量约为4998t/d时,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总量约为7.6872 m3/min,其中煤壁及割落煤涌出瓦斯量最大7.0137 m3/min,约占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总量的90%左右;达到设计产量6243.3t/d的情况下,绝对瓦斯涌出量由原有数据推算将达到10.2301m3/min,确定进行XXX工作面瓦斯浅孔抽放。3)建立移动式瓦斯抽放系统:在集团公司领导、通风处、塔山矿的大力支持之下,XXX按照XXX工作面瓦斯抽放方案于2012年3月30日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准备对XXX工作面进行抽放。4)目前治理:XXX工作面风量为3900m3/min左右,现设救护队员专人进行跟踪割煤速度,工作面瓦斯浓度一直保持在0.20.4%之间。3、掘进工作面瓦斯治理根据现场数据统计,XXX5102、2102、5104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在0.21.2 m3/t之间,掘进过程中有煌斑岩侵入区域也出现瓦斯超限。掘进工作面瓦斯日常治理如下:1)合理配风。严格按照采、掘工作面通风设计要求的风量进行配风,确保井下各作业地点有足够的风量满足稀释瓦斯的要求。2)加强通风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主要通风设施设专人看管,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3)实施专人专面检查瓦斯,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使井下所有区域均在可控范围内。4)确保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及“三专三闭锁”,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5)掘进过程中遇到煤体破碎区域或地质构造带造成瓦斯异常涌出时,严格执行下列程序:及时增大工作面供风量;控制割煤速度及截深瓦检员加强工作面瓦斯检查,出现瓦斯浓度增大的趋势时,及时停止作业。4、 防灭火:扩区XXX工作面采取“以工作面快速稳定推进为基础,上下端头封堵为主,地面注浆为备用措施,束管监测为保障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体系。1)工作面保持均匀推进速度,每月推进速度不得低于120m,合理配风。2)在工作面上下端头每隔50m分别构筑一道封堵墙,改变采空区风流流场,使风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