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基本类型其及特点.doc_第1页
联想的基本类型其及特点.doc_第2页
联想的基本类型其及特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想的基本类型其及特点一、熟悉联想基本类型的意义 作文指导教师说过写作时运用联想调动作文材料。但是,到底有哪些类型的联想,目前尚无定论。辞海提到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常青等编著的中国中学生作文大全提到类似联想、对比联想、探源联想和再现联想。张少云比喻的心理基础一文提到四种联想,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惠世宏写作联想技巧论析则提出联想操作有横向式、辐射式、类比式、方向式。褚守农著联想与作文涉及九种联想,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象征联想、推测联想、因果联想、关系联想、部分联想、体验联想、远隔联想。 联想,这样划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分类欠当,细分也不止这些类型,只是尚未就此做出专题研究而已。例如,就词语的含义来说,还有意义的同义联想、反义联想、近义联想、引申联想等,不过后者另有其复杂性。就对象、时空关系来说,还有空间联想、方位联想、地理联想、逆时联想、顺时联想。到底应怎样分类,有那些类型,尚无深入讨论。二、划分联想类型的标准要划分联想的类型,必须确定区分标准,标准不同,划分的类型也就不同。这个标准的确定也不容易。首先从时间关系即联想发生的时间来看,可以将所有联想划分为两大类,即:1. 同时联想。2. 相继联想。 前者指同时发生的一切联想,如对天空的突然闪电的联想包括亮度、形状、颜色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联想,都是同时发生的,故称同时联想。后者指在某种联想之后发生的一切联想。如紧接闪电的对雷鸣的联想,包括大小、远近、惊人程度等方面的联想。因是相继发生的故称相继联想。 这种划分起于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家哈特利。以后几乎没有异议。但是,这两类联想各分哪些小类,我们可以深入研究。 接着,可以对联想按意志支配的情况划分如下两类:1. 自由联想。即随心所欲,随意驰骋的联想,意志不作干预。2. 控制性联想。即受意志主动支配的联想,意志要求按类型和方向联想属此。作文和各种创新活动中控制性联想用得更多。 其次,按联想的深浅程度和对人的影响可划分为三大类,即:1表象联想。2意义联想。3. 情感联想。 表象联想是表面层、现象层和语法层面的联想。意义联想是万物内部规律,有关事物的概念、语词的含义等。所谓语义层的联想即深层的、抽象的。情感联想是人的对事物的态度、感情方面的联想。三、联想基本类型的确定联想的基本类型的确定应从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意义联想、情感联想、散分联想、聚合联想、相继联想、复合联想等方面进行思考。1.接近联想 这是最重要的联想。是由此接近彼的联想形式。凡同时在头脑里形成联结的两个事物,任一事物都会引对另一事物的联想,这就是接近联想。例如,由树叶联想到树,由河想到江,由雨想到伞,由局部想到全局等等都是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也可以是双向的,如由头部想到尾部、由雨伞想到雨、由江想到河、由树想到树叶。 接近联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在表象、意义、情感等多方面展开。通过接近联想,人们可以追忆许多事物信息,也可以想象许多事物。2.相似联想 这是因彼与此相似而由此联想到彼的联想。不一定是同时性但一定是相似性,这是相似联想的特点。例如,白云象棉花,棉花象瑞雪,桃技象梅枝,煤火象柴火,这事象那事等等。 相似联想非常重要,在科学研究中许多发现,发明依赖了相似联想,在写作中,描写、形象、比喻等依靠了相似联想,尤其是在主题发掘时离不开相似联想。相似联想可以是表象的,也可以是价值的、性质的、意义的、情感的。3.反向联想或对比联想 这是彼此之间因对照比较而引起的联想。联想相反的方面其特点是方向相反。又分(1)时间对比,如将来过去,今天明天,白天黑夜等等;(2)空间对比,如天地,南北,上下等等;(3)价值对比,如功过,有意义无意义,“犹如泰山”“轻如鸿毛”等等;(4)色彩对比,如红绿,黄蓝,黑白等等;(5)程度对比,如:深浅,高低,软硬等等;(6)情感对比,如:高兴苦闷,快乐悲哀,欣喜恐惧等等。如此等等,说明对比联想也是可以在各个方面应用。 对比联想很迅速,中国人尤其如此。20世纪30年代有人研究出中国小孩很会对对联,这跟自古文人类吟诗作对这一文化有关。我们应继续作如此锻炼。 由于对比很多是与联想源的方向正相反,故又称反向联想,或逆向联想(逆向思维)。你说东,他说西,你说上,他说下,你说易,他说难,你说未来,他说以往。这样不作顺向联想,而作逆反联想,最容易发现问题,思考全面,搞科研写论文经常使用。4.因果联想 这是彼此有因果关系形成的联想。例如,父母子女,蚕丝,花果,闪电雷鸣,播种收获等等。这是由因联想到果的。也可以反过来由果联想到因。如子父,燃烧火,小鸡母鸡,因此,因果联想可以是双向的5.散分联想 包括辐射联想、分类联想及整体与部分、全程与阶段联想等。 辐射联想是从中心点向四周作辐射的联想,属发散性联想。例如由中心联想列东南西北,由石头联想到其大小、形状、颜色、硬度等等,由哲学联想到哲学原理、哲学史等,由树联想到其根、干、枝、叶等等。由于是中心点向四周各方面、部分、局部或各类、种等的联想,故又称整体局部联想。辐射联想在分析事物时极其有用,故写作议论文、说明文有用,写作散文也要使用。 分类联想即由大类想到小类由小类想到子目的联想。例如,由大类到小类:信息管理学图书馆学、档案学;图书馆学图书分类学、图书馆目录学等;除了学科分类联想还有事物性质分类联想,如由天想到日、月、星辰等。6.聚合联想 这是从多个角度向中心或上层系统进行联想,包括聚焦联想、类属联想、分合联想等。归纳方向的联想属此。例如,对周易与工具书进行比较研究,这本是对相似联想的利用。由于可以从工具书编排上易检性、内容上的收录性、以及成书的的查考性三个角度来联想周易的特点,故可得出结论。因是从多角度联想,故可称聚焦联想。 聚焦联想对于写作议论文尤有价值,应多多练习。 此外,下面几方面的联想很重要:*意义联想 意义联想非常重要,包括语义、事物、功能、价值、作用以及事物内部规律、本质等的联想。后者是由事物现象、表象想到其内部关系、规律、含义、本质等等的联想。从事科学研究要善于作此种联想,例如,看一飞瀑、水流一下子联想到或悟出:“水往低处流”,这就很有价值。当然,这还不够深刻,更深刻的是悟出地心的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说牛顿伟大的重要原因。作文也应作意义联想,碰到事物,写作某事物某对象,应能联想其深刻的意义,而采取了暗喻的手法。*情感联想 如前所述,这是作文经常要用的联想。所谓触景生情即情感联想所致。很多情感联想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例如,在某时、某地或因某物而发生过影响自己情感的重大事情,以后只要走到此地或见到此物,都会联想起当时发生和引起自己的情感重现,甚至提到那个日子那个时候都会这样。但是,对于那些只引起过我们情感微弱变化的事物,必要时,我们应该通过联想而发掘,甚至加强。*相继联想 上述所有(1-6)类型联想都可以进行相继联想。 这是人们最容易忽略的重要联想。科学预测,必须借助各种联想。一事物发生之后必然会有什么事物出现!事物千变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是在时间上的相继性或继起性、后继性表现。在出现必有的新事物之后又会有什么更新的事物出现!如此类推,接而来。所谓“有远见”,无非是相继联想熟练而迅捷,并能作出多步相继联想。很多人只善于作同时联想,不习惯于作相继联想。更不善于作多步相继联想,因而作文时缺乏想象力。所谓灵感与此有关。有人提出有所谓远隔联想,认为它能产生奇想、怪念其实是相继联想和链式联想的结果,只不过因联想迅捷,中间环节被忽略了,故并没有所谓远隔联想。这是提“隔”就不妥当。 链式联想是相继联想中的一环扣一环,按链条一样展开的联想,例如,记得儿时听过一个笑话:对面山里老虎为什么会叫?因为它有四条腿。螃蟹有八条腿为什么不叫?因为它是水里的。蛤蟆是水里的为什么叫?因为它有一张很大的嘴。簸箕嘴那么大为什不叫?因为它是竹子做的。笛子是竹子做的为什么叫?因为它有很多眼。筛子那么多眼为什么不叫?因为它是圆形的。铜锣是圆的为什么叫?在这里儿童虽然找不到事物的真正原因,故答出了笑话,但这属于链式联想,同时也是因果联想。问题在于要真正找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和规律。在逻辑推理中需要借助它,在议论写作中经常使有它。 直感和预感等由相继联想和链式联想产生。人们一直以此为奇,不得其解,其实是相继联想和链式联想的结果。只因中间环节已被忽略,故感奇特。*复合联想 复合联想是多种联想的综合利用。人们在信息交流、写作、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运用联想决不是单一的,往往有多种联想交替存在,这就是复合联想。人们某些直感和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