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用角度谈翻译漫谈关联性原则.doc_第1页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漫谈关联性原则.doc_第2页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漫谈关联性原则.doc_第3页
从语用角度谈翻译漫谈关联性原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从语用角度谈翻译:漫谈关联性原则Ernst August Gutt简介本章着重介绍翻译方面两个重点:其一是关于“翻译”这一概念,另一重点是翻译活动中对文本进行修改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交际中的关联性原则(由Sperber和Wilson在1986年间和1995年间所提倡的学说)方面对这两个重点进行探讨。在更好的理解翻译的本质和对于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上来看,我相信关联性原则能为我们提供帮助。关于关联原则的基本概念本文所研究对象建立于关联理论之上,所以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关联理论的基本内容。对于交际的推理特性根据关联性理论来看,交际不仅仅需要交际双方对交际内容进行编码、转移及解码的过程,还需要对交际内容进行必要的推理。现在看一下下文的例子:例1a. Joe: “Sarah还拖拖拉拉的吗?”b. Pam: “她现在和Frank在一起。”在这个例子中,Pam并没有直接回答Joe的问题。更确切地来说,Joe的问题提醒了Pam现在这个Sarah和Frank在一起了。看完这个例子,我们也许就能猜测出Frank是个做事利索不拖拉的人。那么,Joe也能推测出Sarah现在应该不会拖拉了。或许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当我们得知Frank和一个人在办公室里一待至少一个半小时。这样的话,那Sarah一定很是拖拉。为何同样的对话却会传达完全不同的意思呢?显然,原因不仅仅在于根据语意层面上的交际内容来定义其中意思,更取决于交际双方所说的上下文,更具体点说,是我们根据其上下文进行的种种推测而得来的结论。结论1前提1 言语 Sarah和Frank在一起前提2 语境1 Frank与人们相处不会拖拖拉拉结论 蕴含 Frank不会和Sarah拖拖拉拉结论2前提1 言语 Sarah和Frank在一起前提2 语境2 Frank与人们相处时拖拖拉拉结论 蕴含 Frank和Sarah一样,两人都是拖拖拉拉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显著的一点,成功的一次交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者如何判断以及说话人想要在上下文中表达的意图。对于错误语境信息的使用就会带来一次非常不成功的交际,交际意图也会因此被完全误解了。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才能在交际中使用正确的语境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呢?为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弄懂关于关联性理论中所说的语境的概念。语境 关联理论中,“对话的语境”是这样被学者定义的:一种心理上的构建,听者对于整个世界的设想的一个集合。说得明白些,即交际中所有假设的集合(Sperber & Wilson, 1986:15)。看来,“语境”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其中一定包含了人类内心所能接受的一切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境并不局限于听者接收到信息即刻的心里活动,也不会局限在说话人说话的那一刻。对于将来的设想、科学的假设、宗教信仰、对于某件轶事的回忆、文化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和说话人的心里状态,这些因素都无时无刻地对交际产生着影响(Sperber & Wilson, 1986:15f)。 请注意,这一“语境”概念也涉及言语周边的信息,我们有时将这些信息称作“上下文”。 在关联性理论中,关于语境另一重要理论语境是靠交际者组合拼接起来的。这样的组合在特定的时刻,直接影响语境中特定信息的可行新。取个例子,当你要谈论一些关于你童年的回忆时,你肯定会提及童年的玩具,以便你更加容易的描述你的童年。有时,当你想描述你第一辆玩具卡车的颜色时,这也许会令你努力地去回忆它。这样看来,我们回忆中所存在的、可以在交际中运用的信息与我们动脑筋去回忆这些事实之中,存在一定的关联。看完前文的阐述,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问题:听者怎样才能准确有效地抓住并运用说话人所说的信息。最佳关联 据Sperber 和 Wilson所说(1986,1995),能让交际完成的主要因素是交际双方都在追求“最佳关联”。满足以下下两种情形,话语属于最佳关联。第一种情况:听者没有注意到说话人所说话语中无关紧要的信息;第二种情况: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对听者有利。话语中的有利因素与生俱来就存在于我们心中,也存在于一个人认识积累过程中。具体而言,这些有利因素被称为“积极语境效果”。最佳关联的作用存在于关联性的原则之中,我们常常将最佳关联的作用形容为人类心理活动内在的一种限制。照这么说,只要一个交际者开始交际时,在他潜意识中就会选择他认为最佳关联的预设。 依据上文所述,最佳关联也能让听者来甄别说话者提供的信息。最佳关联能让听者觉得交际内容是有效的。所以,听者能抓住交际中对他有效的信息,然后将交际继续下去。听者在交际活动中,往往也会结合他认为有效的信息并将之融入他的言语中,这样一来,谈话也能继续下去。 依靠听者的心里判断(对交际有用信息的判断),他将会将一次交际进行下去,只到这次交际满足了一个条件他才会终止交际,即这次交际中已经不存在无用的信息,同时已经达成了其交际的目的(交际内容含有足够的有用的结果)。反过来说,最佳关联的作用体现在它引导听者去接受遵循关联原则的那个说话人所说的内容。因此,交际中的人们去寻求最佳关联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听者提供足够的语境,同时也在于为听者提供交际中的解释部分。多说一句,参与交际的人并不总是注意交际中的解释成分,更多时候,人们将交际中的解释部分置于自己的浅意识中。语言中对于阐述及描述的功用 用关联性理论分析来看,当人们使用语言时,心理活动有两个很明显的模式:语言的描述性和阐述性功能。对于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我们需简单了解一下。 当人们要证明一件真实存在的事件的状态时,人们会选择用言语进行描述。 当人们需要再现某人的说法或想法时,就选择语言的阐述功能。例2(a) Melody: “Fred和Judy离婚了。”(b) Melody: “Harry说Fred和Judy离婚了。” 上面两个例句中,都有“Fred和Judy离婚了”这句话。只是在第一个例句中,Melody的言语是想证明或者描述一个事件的真相。或者说,Melody自己坚持Fred和Judy离婚了这一观点。那么,如果Fred和Judy没有离婚,那么Melody的观点就是错误的。 在第二个例句中,Melody并非去证实Fred和Judy离婚了,她所做的只是复述别人所说的事实而已。这里,话语的功能为“阐述”。加入Fred和Judy没有离婚,Melody也不会犯什么错误,错误都在Harry身上。阐述中的相似度以及忠实度 在阐述性功用中,有这样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原话语和他人复述中,存在着阐述的相似度。在原话语和再现话语间,阐述相似性包含了话语中的蕴含和阐述内容,这两项内容在两个不同的话语间具有都有一定相似度。这么说来,相似度的多少是一种程度。以此类推,两项话语间共有的相似度越高,那么他们就享有更多蕴含和阐述。如同上文中第二个例句,它就含与原话语高度相似,这个例句就是一个直接的引用。直接引用原话的话语囊括了所有原话中的蕴含和阐述,但这一情形需满足一个重要条件:复述他人的话语。 相对于复述,引用、改述以及概括都可以看做和原文的一种相似。关于一篇对于演讲内容的报告或新闻,记者们会这样选择报导的方式:例3(a) 记者尽力将关于演讲的所有细节都报导出来,在他的报道中,含有与演讲最高的相似程度。(b) 记者就演讲的一部分进行详细的报导,对于演讲的其他内容采取概括。(c) 记者概括了演讲的所有要点。 到底这个报导者该选用哪种方式呢?从阐述性功能来看,报导者应尽量选择与原文最相似的报导方式。但从关联原则的角度看,报导者只会选取他认为对新闻观众有利的相似部分进行报导。这么说,以阐述角度来看,报导人的报导取决于其“忠实度”: 说话者保证他的话语内容与原文足够相似,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在方方面面都要很相似(Wilson & Sperber, 1988:137) 这样的话,当新闻记者知道观众对演讲的所有内容都感兴趣的话,那么他应该选择3(a)。 如果他发现演讲中仅仅有一部分是对观众有意义的,那么他只需选择3(b)。因此,我们发现,伴随关联性理论的还有忠实问题上现成的、和上下文相关的概念。同时,这些都普遍应用于语言的阐述功能中。“翻译”的语用角色翻译作为语言的阐述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自然也属于语言的阐述功能:翻译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所说的内容。翻译就其原则来看,也与语际内部的摘录或是对演讲的报导差不多。二者不同之处则在于在翻译中,要摘录或是报导的东西属于源语,而翻译将之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既然翻译也可看作有阐述功能,那么它也遵循阐述功能的原则翻译也会受限于忠实度的问题。换句话讲,译者需要将他的翻译做得在方方面面都与源语的足够相似。 到目前为止,如果我们不深究“翻译”的相关术语和概念的话,事情已经很明白了。诚然,我们还是得了解“翻译”这一有些复杂而且矛盾的术语,那么让我们总体来分析一下翻译在不同文本或交际活动中的角色。文本类型 就如我们区别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我们也将交际中不同的文本、言语冠以不同的术语。例如,我们的交际中有歌颂辞、有概括、有喜剧等不同类型的交际方式。 从交际的宏观角度讲,这些不同的交际类型都有其显著地目的:他们都旨在将交际者所关注的重点和信息接收者所期望得到的信息糅合在双方的交际之中。举个例子,交际者想将自己的交际以“报告”形式呈现给信息接收人。听到“报告”一词时,信息接收者肯定会有不同的猜测,究竟这个“报告”是一份具有讽刺意味的报告呢,还是一份简历报告。所以,给交际冠以具体的“标签”,就能将交际双方联系起来,这样便满足了语用学中交际的功能了。 以关联性的原则来说,交际一方使用了合适的“标签”,就能将交际另一方引向他们所希望得到的最佳关联。比如,我们将一种交际称为“小说”,那么读它的人就会想知道小说的情节、人物个性以及书中的价值观等。当然,读者只会去关注自己想了解的那一方面,而不会面面俱到地去分析这个作者想表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