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营养不良,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 雷 雨,一、概述:,广义的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应包括营养不足或缺乏以及营养过剩两方面,现只对前者进行论述。 营养不良是由于热量或蛋白质不足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婴幼儿期。 1岁以后的幼儿,生长发育的速度虽较婴儿期减慢,但仍相当迅速,如断奶后未及时补充充足的营养,就会导致幼儿生长缓慢、停止以及营养不良。 研究发现:1-4岁的幼儿是各年龄段儿童中最易得营养不良症的。,一、概述:,营养不良病儿多半表现为逐渐消瘦,体重减轻,身高增长缓慢,但也有部分小儿因主要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多见于面部、下肢,严重者可全身浮肿,而体重减轻不显著。营养不良小儿大多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喜欢活动,食欲低下。也有一些以消瘦为主的病儿表现为烦躁不安,时时哭吵,精神紧张,睡眠短暂。,一、概述:,营养不良常继发于一些医学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泻、短肠综合征和吸收不良性疾病。营养不良的非医学原因是贫穷食物短缺。缺乏营养知识,家长忽视科学喂养方法。 在发达国家营养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病、提供适当的膳食,对家长进行教育和仔细的随访而治疗。 但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营养不良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营养不良、社会习惯、环境和急、慢性感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以至治疗非常困难,并不是单单提供适当的食物即可解决。,二、病因,1、喂养方法不当: 人工喂养时,配奶方法不对,放入水分过多,热量、蛋白质、脂肪长期供应不足。 母乳喂养的婴儿,没有及时增添辅食,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都可使小儿发生营养不良。,二、病因,2、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二、病因,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二、病因,3、孩子生长发育过快,而各种营养物质又不能供应上,造成供不应求。,三、症状与体征,1、病史 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吸收、慢性消耗性疾病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三、症状与体征,2、临床症状 常有两种典型症状: 消瘦型(marasmus),由于热能严重不足引起,小儿矮小、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推动弹性,头发干燥易脱落、体弱乏力、萎靡不振。 浮肿型(kwashiorkor),由严重蛋白质缺乏引起,周身水肿,眼睑和身体低垂部水肿,皮肤干燥萎缩,角化脱屑,或有色素沉着,头发脆弱易断和脱落,指甲脆弱有横沟,无食欲,肝大、常有腹泻和水样便。 混合型,介于两者之间。并都可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的表现。,三、症状与体征,3、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它包括三部分。,(1)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别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2)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性别身高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3)消瘦,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标准相比,低于中位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消瘦,如低于参照人群的中位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4、相关检查:,白蛋白、总蛋白量减低,血钾,血钙偏低,常并有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四、预防,1、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大多又矮又瘦小,对外界反应迟钝,不喜欢活动,很少与人交往,头发枯黄稀疏,皮肤干皱,口角发炎,舌苔光剥,四肢清冷,体温偏低,经常发生各种感染炎症。家长如果注意观察,不难早期发现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诊治。,四、预防,2、母乳是小儿最完善的食品,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营养比较全面。注意喂养方法,按年龄及时添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1岁左右断乳。及时给婴幼儿添加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辅助食品,如蛋黄、肝泥、鱼肝油制剂、虾皮、菜末、果汁、米汤等。1岁以上的幼儿,应全面提高饮食质量,每天固定摄食牛奶、鸡蛋、豆腐、绿叶蔬菜、食糖以及主食。还可从婴儿出生后12周开始,每日给服维生素D 5001000国际单位,连续服用至23岁。,四、预防,3、注意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4、按原有之饮食逐渐增加。每次增加之量不可过多;如有消化不良症状出现,应酌量减量。,四、预防,5、注意质、量之合理分配。宜多吃米粥、牛奶、鸡肉、鸭肉、鸡肝、山楂、鳗鱼、鹌鹑、银鱼之类食物。饮食要软、烂、细,以利消化吸收。幼儿要少吃豆类、花生、玉米等坚硬难以消化的食物。少用芝麻、芝麻油、葱、姜和各种香气浓郁的调味料。忌食煎、炸、熏、烤和肥腻、过甜的食物,五、治疗,1、祛除病因,积极防治原发病,适时矫治各种先天畸形,及晨改进喂养方法等。,五、治疗,2、饮食疗法补充营养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渐增加食物的质、量和品种,操之过急反使小儿不能碉受,导致相反后果,五、治疗,(1)热量供应患儿的热量不仅要保证生长发育,而且还包括修复过程的需要,因此就在患儿原有热量基础上,于1-2周内逐渐增加到6.270.711MJ/Kg/d(150200千卡/Kg/d日)(婴儿期),水分随热量相应增加。但高热量的摄入只能维持一个短时期,当体重增至接近正常时,应恢复该年龄正常生理所需热量。重症患儿由于对食物耐受性差,最初热量一般从0.1670.251MJ/Kg/d(5070千上卡/kg/日)基础热卡开始。,五、治疗,(2)食物品种:蛋白供应量应较正常为高,食欲和消化功能良好者,可于数日内加至24gKg/日,且应补充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优质蛋白,蛋白应占总热量15%以上。植物油较动物油易于消化,应适当供应。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品。在乳儿期仍以人乳喂养为宜,如无人乳可予脱脂乳,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再给鲜牛奶或奶粉等。原来以淀粉类食品为主食者,应根据消化机能逐步用乳类取代,并较早添加辅食。若患儿不能接受大量食品,可口服水解蛋白,1020g/次,放入糖水果汁中服下,24次/日。,五、治疗,对少数极严重患者,或胃肠对食物不耐受者,可短期给予静脉营养疗法,酌情选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等疗。,3、支持、剌激疗法,(1)补充各种消化酶(胰酶、胃蛋白酶等)和多种维生素。 (2)酌情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以及白蛋白制剂,每次2550毫升,可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促进代谢机能的恢复,并提高机体抵抗力。,3、支持、剌激疗法,(3)食欲差者,短期应用苯丙酸诺龙,每次0.51mg/kg,每周1-2次,疗程2-3周,严重者静脉点滴葡萄糖,胰岛素,钾盐、ATP液,以增加热量贮存和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的音乐试题及答案
- 事业单位厨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工程法规考试2025年重要幽默试题
- 产业投资试题及答案
- 地理知识试题及答案
- 探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宗教影响及试题与答案
- 血液透析科患者护理与管理总结计划
- 秋季社区合作学习方案计划
- 自我展示与品牌建设的年度计划
- 财务管理考试中的心理素质与能力提升考核试题及答案
- 高效节能泵结构优化-全面剖析
- 2024-2025湘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三套)
- 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4
- 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试题及答案
- (广东二模)2025年广东省高三高考模拟测试(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 GB/T 14601-2025电子特气氨
- 湖北省武汉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数学试题试卷
- 培训机构兼职老师聘用协议书范本
- 透析患者贫血的护理查房
- 2025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招聘工作人员22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DB11∕T1008-2024建筑光伏系统安装及验收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