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doc_第1页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doc_第2页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doc_第3页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doc_第4页
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精品导学案)主讲人:李吉亮 2010-11-26【教师寄语】不要回首昨天,请把握好今天,再用辛勤的汗水来塑造美好的明天【学习目标】1、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的特点、作用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理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梳理】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 2、继承性的表现:(1) (2) (3) (4)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 (2)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1)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1)国家和民族角度: (2)个人角度: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1、文化继承的含义: 2、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要求: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2)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三、典型例题: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又与中国“和合”文化传统有着历史渊源。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成长。有人认为,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对此应如何认识?【答案】(1)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传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对待传统文化,要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体现时代精神,顺应社会发展要求。建设和谐文化,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在一次讨论课上,某班对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作用展开了讨论:甲方: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护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的生活将失去精神家园。乙方: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牵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请综合所学知识,对以上两种观点进行简要分析。【合作探究2】在四川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严重受灾,大量文物损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遇难。四川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要求:“对即将消失的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时组织抢救。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按专业标准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并完整归档,妥善保存和管理。”从文化的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四川省抢救和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法原因。【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和谐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经常运用“和”的观念阐发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今天,我们所说的“和以处众”、“政通人和”、“和谐社会”、“内和外顺”等都是这一思想的延伸。这说明( )A传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B传统文化体现了浓厚的历史色彩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D文化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合理内核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D.传统习俗要继承与发展43月29日至4月3日,福建迎来台胞返乡祭祖潮。彰显了两岸同胞“青山一道共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共同情感。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B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C两岸都承认一个中国D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5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既渗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贵和”思想,同时,又被赋予了社会主义的新内涵。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A、B、 C、D、6当前形势下,我们既要进行文化继承,又要实施文化创新。应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对传统文化应辩证地继承ABCD7.印刷术的诞生使书、报等纸质媒介产品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摄影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影视产品占领了人类的精神生活;网络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播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材料表明()A.印刷是传媒的开始B.网络和信息产品的出现可能使消费者迷失在虚拟的世界中C.网络将取代其他传媒D.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8.中国传统文化中,“孝”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现在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襄汾县汾城镇尉村延续多年的鼓车节是唯一由村民自发无组织无统领的民间活动。豪情奔放骠悍狂野充满激情的鼓车会从远古流传至今不但经久不衰,反而规模越来越大。从节日习俗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A多样性B继承性C地域性D阶级性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身在何处,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都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亲人,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相对的稳定性B鲜明的民族性C鲜明的时代性D无可比拟的优越性3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继承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C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4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说明()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已基本消失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ABCD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唱的精彩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高歌,撞击着全世界观众的耳膜,透着好客的中国人无比的热情和真诚。材料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传统文化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A BC D6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另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先辈汲取智慧。”这就说明,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是()A.不断创新的过程B.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C.学习外域文化的过程D.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7.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吸取营养,从而促进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C.思想运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D.思想运动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8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l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今后还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江苏省日前已确定了8个市作为试点。京剧进课堂说明(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B京剧是国粹,应全盘继承c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D弘扬传统文化是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9山东省文博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济南举行,共涉及投资额276.33亿元。通过这次盛会,不仅传播了齐鲁文化,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说明()传统文化在传播中继承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传播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理论创新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都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A.B.C.D.10.封建社会的韩非子推行的“法治”,其思想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A B CD11“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作)则是前者的表现。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据此回答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是无根基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BCD11材料一: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时间,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节目活动。材料二:每到这个时期,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有的在墓地燃香放炮,把墓地搞得乌烟瘴气,引发山火事故;有的搞祭品攀比,助长奢靡之风;还有的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有的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在农村一些地方还因扫墓产生山林争执,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应具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3)清明祭祀怎么祭?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第四课文化的传承性与文化发展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起着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3)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4)甲方看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成分及其可能的消极作用,是片面的。乙方将传统文化视为包袱,主张否定传统文化是错误的。(5)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保持和发扬其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合作探究2】(1)优秀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抢救和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发挥优秀民族文化在教育塑造人方面的积极作用。(2)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抢救和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古老的羌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3)文字和科技是影响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四川省利用文字、多媒体等先进技术记录并保存和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4)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羌族文化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有利于繁荣中华文化。课堂有效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5:CABDC68:AD二、非选择题:8.(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促进文化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因素,也有阻碍社会、个人发展的消极因素,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革故鼎新、推陈出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摒弃。(3)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必须反对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全盘接收的错误倾向,应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课后拓展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5:BBCBD610:DDCDB11:B二、非选择题:12(1)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变迁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2)应持有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文明祭祀,不要把祭祀搞成封建迷信;健康祭祀,不要把祭祀活动庸俗化;节约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铺张浪费;环保祭祀,不要在祭祀中造成环境污染;廉洁祭祀,不要趁机搞腐败活动;安全祭祀,防止出现安全问题;创新祭祀,不要固守不文明的祭祀方式;弘扬革命传统,不要忘了祭祀革命先烈。13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正式开幕,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人文奥运”为主题,进行探究。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关问题。除了会徵,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火炬、奖牌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吉祥物福娃的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金镶玉奖牌创意取自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的材质组合而成。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以“玉”比“德”的价值观、荣誉观;“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