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仗生情趣,古韵入课堂-浅谈语文教学中对联的作用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它作为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源远流长,不仅在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殿堂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且也是我国为世界文化宝库中增添的艺术瑰宝之一,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如同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对联也走过了先在民间口头流传,继而发展到文人纸上笔下的演变过程。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是由“桃符”演化而来的,产生于秦代前后。隋唐时期,对联已作为一种对仗对偶的骈俪文体从诗歌中分离出来,不仅在民间口头对答如流,而且在文人墨客中出现了即兴属对之作。直至今日,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仍焕发着艺术的青春,受到亿万人民的喜爱。下面就对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一二,以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新发展。一、以评抛砖引玉,促进整体感知鲁迅先生回忆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说到“正午习字,晚上对课”。所谓“对课”,就是对对子,学习对仗。如“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宿鸟对鸣虫”。这些对仗,字面上对称,构思上独具匠心,音韵和谐,创造了如詩如画的意境和韵味,看上去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妙趣横生。学生听罢,微笑,默叹,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讲语文课,我就用后人评价作者或作品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对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导语,让学生受到熏陶,帮助他们了解作者和作品。如我所料,学生兴趣倍增,求知欲陡涨。例:讲蒲松龄的狼一文,介绍聊斋志异时,我没有按照教参的提示照本宣科,而是另辟蹊径,将郭沫若先生评价聊斋志异的一幅对联先作介绍: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联虽仅有十六字,但对蒲松龄的创作和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而充分的评价。上联从艺术表现手法方面评价,指出“高人一等”,下联则从主题思想上着手,讽刺揭露统治阶级的贪婪,真是“入骨三分”。此处“入骨三分”化用了成语“入木三分”,相比之下,“入骨”比“入木”讽刺更深刻。归纳引申到课文狼,指出作品通过对狼的贪婪凶残本性的刻画,影射了对当时社会黑暗腐败势力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一个人物,一篇文章,一部作品,通过一幅十六字的对联,使学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客观、深入、透彻的了解。再如讲鲁迅自传一文,自然要了解鲁迅其人及其代表作呐喊、彷徨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我在导语中选用了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一幅悼念鲁迅先生的对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板书此联于黑板,进而围绕此联,提出质疑。陨星何意?呐喊、彷徨指什么?等等。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评析,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民族英雄。呐喊、彷徨是他的两本小说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国小说现代化的卓越开端。以此导入新课,别具一格,既使学生了解了作者及文章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景仰之情。这样有意识有目的的把文学作品与对联联系起来,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很大的。二、言简意赅析文理,化繁为简寓其中我国古典章回小说在每次讲说之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个题目就是后来的回目。它是由对偶整齐的两个句子构成,语言精炼,概述具体。如初中语文课本中接触过的就有“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红楼梦)。在语文课的讲授中,如能用一些这样对仗工整的联句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变难为易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我先摘引一幅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武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这幅对联采用对比手法,概括了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生活,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读毕令人拍案叫绝。上联写出了范进中举前饥寒交迫,受尽世人白眼和冷嘲热讽的境遇;下联写范进中举后接受众人的朝贺,时常嘲弄他的众邻居,素不相识的张乡绅,也都来锦上添花。这样通过前后生活境遇和众人态度的强烈对比,刻画出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有力地鞭挞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语言虽少,但讽刺力量显得更加深刻。这样用对联引导阅读较长的文章,学生注意力集中,似有章可循,思路清晰,听课的兴趣更加浓厚,课堂上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三、神游古迹名胜,感悟先哲情怀我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各地。这些古迹在很多古诗文里曾提到过,虽没有身临其境的条件,但在讲古诗文时,我感情充沛,精神焕发,并以此感染学生,“带领”他们跨越时空,追溯历史上下五千年,神游祖国河山千万里。学生心驰神往,情动而意随。一节课,有如作了一次免费旅行。如讲桃花源记时,我就带学生神游桃花源,板书对联: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这幅对联具有强烈的美好色彩画面,达到了言犹近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流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景色迷人,和平安宁的世界,了解了一个淡泊名利、归隐遁世的古人,对桃花源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如此再去分析课文,势如破竹。再如讲出师表一文,自然要论及诸葛亮为报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为此,我“带领”学生来到古隆中,品读杜甫题书的对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再到河南南阳武侯祠,欣赏清代顾嘉蘅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两联一比较,诸葛亮勤勤恳恳之态如现,耿耿忠心,忠肝义胆,跃然纸上。身居一室之内,心游大江南北。这样通过对古迹名胜,人文景观,名人事迹的介绍,像导游一样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使教学内容有了立体感,使他们从把握文章内容进入到自然审美形式,再由语言形式进入到内容美,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教育他们追求美好健康的人格。正如赞可夫指出的那样,阅读“具有反映生活的巨大可能性,因而也包含着很大的教育力量。”四、激发思考兴趣,丰富想象能力学生在我的影响下,逐渐喜欢上了对联。他们课后还收集对联,与我分享。这更增强了我讲对联的信心。除了在上课时串讲,我还将每周的一节自习课改成了“对联课”,专讲对联和对联故事。有时故意留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如有一次讲杨慎小时随父赴皇帝御宴时皇上与他对的一幅对联: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我在书写时故意留了几个空谷()火()灰似雪谷()米()饭如霜一石激起千层浪,对我的“粗心大意”,学生们议论纷纷。对那些空,他们各抒己见,就连平日上课都懒得读书的孩子也振臂高呼,真可谓i“群情激愤”。最后他们商议,派代表上黑板填空,居然将食事物的颜色准确无误的填上。他们如此积极地思考,如此高涨的学习热情,令我欣慰,更增强了我探索的决心。还有一次,我板书一联:鳝()鳅()鲇(),一串无鳞螺()蚌()龟(),满篓是壳学生们先是抓耳挠腮,做思索状。我引导他们回想所见到的这些水产物的外形特征,分小组讨论。因为这些东西,他们都很熟悉,没几分钟,问题便迎刃而解,又派代表上黑板填空:鳝(长)鳅(短)鲇(大口),一串无鳞螺(圆)蚌(扁)龟(缩头),满篓是壳准确无误。在这种互动的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得到了锻炼,想象力得以丰富,获得了知识,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此,我又何乐而不为呢?五、实施迁移训练,培养创新能力迁移也叫做“训练的迁移”。它是指各种知识技能之间互相发生作用。为迁移而教,掌握和运用迁移规律,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们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责任。”实施对联的迁移训练,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1)实施归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为培养学生运用课本所学的知识拓展教学内容的能力,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归并,使新旧知识融合,相互渗透,从知识的单一性过渡到综合性,做到知识的串线结网。如为学、孙权劝学、伤仲永等文,都是劝学方面的,我就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读书、劝学方面的对联。这其中较好的有苏轼的“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陆游的“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徐渭的“好读书时不好读书,好读书时不好读书”。短短几行,寥寥数语,道尽古人刻苦求学之志,更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再如针对数字杂说一文中关于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数字联,我又举出了不少好的数字联,如“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其中反响最大的属乾隆御纪晓岚为一老寿星祝寿所吟的对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此联不仅有数字,有人生年龄段的称谓,而且还是一道乘法与加法连用的文字计算题,实为罕见。二人算法不同,得数相同,真是一幅奇妙之队。学生通过此联,知晓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无视知命”、“六是花甲”、“七十古稀”等年龄段称谓,还算出了这位老人有141岁的高龄,不禁啧啧称奇。如此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语文的兴趣,也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2)重视积累,强化训练,提高成绩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考查学生创新能力上做了积极的探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中考,我除了平时上课时引导他们积累课内外文章里的对联外,还在写作实践中注意培养创新能力。我鼓励学生在拟题、开头、结尾处活用联句或撰写对联。花香蝶自来,题好文一半。如对“诚信”为话题的作文,有同学就拟出了“诚信所至,金石为开”、“投之以诚,报之以信”等好题目。文章的开头结尾处妙用对联,不仅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更能体现技高一筹、高人一等的写作技巧。如在以“宽容”为话题的一次作文中,有同学开头就活用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开门见山,气势磅礴,有大家之笔。有同学在写读书乐一文的结尾用郑成功的“养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一联,读毕令我如饮琼浆,回味无穷。其次是针对中考仿写的训练。近年来,有些省市出现了仿写试题,这类题目不仅有句式要求,还有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锤炼。有个别省市的试题就是对对子。如2001年泉州市中考就有这样一道试题: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以往昔沧桑岁月;下联:“”。这种对联题越来越受到各省市命题者的青睐,无疑会成为中考的一道“快餐”,一大亮点。这对学生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课堂上,我也尝试让学生写对联,对对联。如我出上联:“风吹芳草绿”,学生对“日照百花红”。我说:“性格韧似藤”,学生对:“意志坚如铁”。我说“登飞来峰”,学生对“过零丁洋”;我说“欧阳修游琅琊乐在其中”,学生有的对“范仲淹望洞庭心怀天下”,有的对:“刘宗元登西山流连忘返”。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安师大附中朱诵玉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他在教完出师表后让学生写对联,有学生写出了“空城妙计名扬天下,文才武略流芳百世”、“点点滴滴一心一意,谁知老臣苦心;勤勤恳恳三令五申,只堪叹相父沾巾”等好对联。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建筑材料合作合同
- 2025租房合同样本
- 培训购买服务合同范本
- 房屋出售合同范本 简易
- 购买种鸽定金合同范本
- 教育机构招聘合同范本
- 项目资金借贷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直接交易版)
- 住宅防水协议合同范本
- 2025餐饮供应合同模板「参考」
- 篮球裁判员手册
- JJF(新) 146-2024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控制系统校准规范
- 电焊工安全用电培训
- 安宁疗护服务规范
-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课件
- 2025年广西广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细胞信号与分子通路》课件
- 妇产科护理技能实训 课件 2.2.2产前会阴清洁与消毒
-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课件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招聘12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庆潼南2024年面向社会招聘教育系统人员历年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