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用专业技能.doc_第1页
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用专业技能.doc_第2页
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用专业技能.doc_第3页
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用专业技能.doc_第4页
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用专业技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专业评估用专业技能二 基本理论21大师名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霍华德1850年出生在一个小店主家庭,生活稳定,15岁就开始工作,但没有受过很多学校教育。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放手让年轻人去闯荡社会,有本事的人自己照顾自己。他当过一个股票商的信件抄写员,自学过速记,去美国务过农,还做过其他一些并不引人注目的工作。他的终生职业是一个并无很高社会地位的速记员。然而,他做得很出色,笔迹清晰,每分钟都记录150个词汇。他对职业的专注,使他热衷于打字机和速记机的改进和发明,尽管花尽积蓄而并不嬴利,但乐此不疲。还是由于这项职业,使他接触到许多社会问题,从而使他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对田园城市的研究和实施中。霍华德开始在雷明敦(Remington)写书,1879年,当他29岁时结婚,夫人对霍华德写书极力坚持,1898年出版了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 格迪斯(18541932)Geddes,Patrick 英国生物学家,社会学家。现代城市研究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先驱之一。生于苏格兰,曾在伦敦大学跟从T.H.赫胥黎攻读生物学,后在丹迪大学、伦敦大学、孟买大学执教。格迪斯倡导区域规划思想,认为城市与区域都是决定地点、工作与人之间,以及教育、美育与政治活动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基本结构。这些思想对大伦敦规划和美国田纳西流域规划产生影响。 卡美洛 西特 遵循艺术原则的城市设计沙里宁(Eliel Saarinen):沙里宁(Eliel Saarinen)是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 1910年8月20日生于芬兰的克柯鲁米,早年便显露出设计天才。其作品较重要的有圣路易市杰佛逊纪念碑(1964)、耶鲁大学冰球馆(1958)、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1956-1962)等。其在城市规划方面最大的贡献是针对当时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弊病,于1934年发表了城市它的成长、衰败于未来一书,提出了有机疏散的思想。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从生物细胞作为留有一定空间,给细胞生长、扩展留有余地中受到启发,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成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以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他认为由于城市的功能产生某种力量,而使城市具有不断膨胀的趋势,当分散的离心力大于集中的向心力使就会出现分散现象;他认为有机疏散的过程如同缓慢、持续抵进行化学过程一样。存在正反应和逆反应,通过这两种作用,能逐渐把城市的紊乱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两种作用将在城市内部的潜在力量中产生出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又产生有机疏散。他认为以往的城市是把有序的疏散变为无序的集中,而他的思想可以将无序的集中变为有序的疏散。有机疏散理论在战后许多城市规划工作中都得到了运用,但是1960年代后,也有很多学者对这种把其他学科的规律套用到城市规划中的简单做法提出了尖锐的质疑。凯文.林奇(Kevin Lindblom):凯文林奇,曾师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达三十年之久,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在他任教期间,城市形态理论课是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其著作城市意象于1960年出版,立刻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和规划师、设计师的工作手册。城市意象是凯文.林奇比较早期的一部著作。在这本书中,林奇首次提出了通过视觉感知城市物质形态的理论,是对大尺度城市设计领域的一个重大贡献。明确了环境意象是“个体头脑对外部环境归纳出来的图像,是直接感觉与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可以用来掌握信息进而指导行为”。他将此概念结合“认知地图”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并认识到,城市空间结构不只是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而且要以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提出城市意象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的两个基本要求,即城市空间要具备可读性,即易识别性(Legibility) 和可意象性(Imaginability);并认为标志物、边界、区域、节点、道路是城市意象构成的五大要素。文章中提出的“城市的景观在城市的众多角色中同样是人们可见、可忆、可喜的源泉”这一观点,赋予城市景观与视觉形态是一种特殊而且相当新的设计问题。他在本书中将城市视同为更庞大、需要更长时间去感知的建筑,并以波士顿、泽西城和洛杉矶三个城市为例,以实证的方法,着重分析城市的意象及其元素、城市的可读性和象征性,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评价城市形态的方法。“乌托邦”与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源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倡导的“乌托邦”和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充分调查与思考,因此,“田园城市”的概念与“乌托邦”思想相比较,具有操作的可能性。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 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898)一书中。他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城市无限度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只要控制住城市的“磁性”便可以控制城市的膨胀,而有意识地移植“磁性”便可以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基于这样的分析,他提出建立一种“城乡磁体”,把城市的高效率、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环境清新、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摆脱当时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赖特赖特(Frank Lioyd Wrignt,1869-1959)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维特鲁威维特鲁威是古罗马建筑师和工程师,出身富有家庭,受过良好的文化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教育,熟悉希腊语,能直接阅读有关文献。他的学识渊博,通晓建筑、市政、机械和军工等项技术,也钻研过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哲学、历史、美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他先后为两代统治者恺撒和奥古斯都服务过,在直属军事工程单位中任建筑师和工程师,因建筑著作而受到嘉奖。 维特鲁威曾经写下著名的建筑十书Ten Books of Architecture,全书分为十卷,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建筑构图原理、西方古典建筑型制、建筑环境控制、建筑材料、市政设施、建筑师的培养等等。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nford)1895年出声与美国纽约。从1912年至1918年先后就读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并在纽约大学学习过社会研究。1923年成为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的基本会员。1938年发表城市文化一书,从此享誉世界。他强调城市规划的主导思想应重视各种人文因素,从而促进欧洲的城市设计重新确定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他的著作被波兰、荷兰、希腊等国家一些组织当作教材。芒福德曾被许多英语国家德重要建筑和城市规划机构聘为荣誉成员。芒福德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德领域,而深入到哲学、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勒柯布西耶 柯布西耶提出了新建筑设计的原则,即用细柱抬高建筑离开地面,让连续的绿地在建筑下面通过;由于城市中地面已经被建筑充满了,将把公园抛向天空作有效的屋顶花园;由大柱距的空间结构体系必然带来开敞式的平面布局,其中可以安装隔断来划分空间;矩形窗不受柱距开间尺寸的限制,采光面积更为有效;外墙不承重。自由开闭的幕墙和隔断满足功能与观 柯布西耶同时又强调建筑的艺术性,强调一个建筑师不是一个工程师而是一个艺术家。他说建筑的轮廓不受任何约束,轮廓线是纯粹精神的创造,它需要有造型艺术家。建筑师用形式的排列组合,实现了一个纯粹是他精神创造的程式。这些观点表明他既是理论主义 柯布西耶是一名理性的数理推论家,他的作品必须是严格的遵循某种逻辑和绝不妥协的机能主义。他激烈地说,在世纪没有为人所建造的建筑,只有为钱所建造的建筑。他将当时的城市称为“石头沙漠”。都市的空间被分割,巨大的建筑群巍然矗立,让人的视野无法穿透,并不断地失去享受阳光的权利,这是一种不完全的生活方式。勒柯布西耶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描绘出城市生活的高级状态。其核心是: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区大环境汇合成一个有机体,形态上是协调的,功能上是延续的,空间上是互补的、融会的,两者是动态的、和谐的统一。他的很多建筑思想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意味,思想是超前的和跨时代的,作为一种理想,同样适合今天的时代。今天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了他的理论影响。2.2专业术语:城市规划法按照国家立法程序所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总称。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城市总全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城镇体系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居住小区:城市中由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居住区:城市中由城市主要道路或片段分界线所围合,设有与其居住人口规模相应的、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对独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区。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为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作广义的理解,包括乡村以外的一切城市型聚落。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性质: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风玫瑰:风玫瑰图是以“玫瑰花”形式表示各方向上气流状况重复率的统计图形,所用的资料可以是一月内的或一年内的,但通常采用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统计资料,其类型一般有风向玫瑰图和风速玫瑰图。千人指标:指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用来确定配建公共建筑数量的额定指标。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历史街区: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2.3重要理论城市化进程的S形曲线(诺瑟姆曲线):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发现,世界城市人口增长的运动轨迹呈“S”形曲线,即随着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由初期到加快发展,进而到基本成熟的不同阶段,城市人口由缓慢增长到加速增长,最后出现停滞甚至略有下降的趋势。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过程概括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并把城市化过程分成3个阶段,即城市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和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城镇人口比重的增长又趋缓慢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初始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10%就表明城市化进程开始启动,该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低于25%,城市发展缓慢,经历的时间长,区域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状态; 加速阶段:在加速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30%以上,农村人口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0%-70%,工业在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稳定阶段:城市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60%以上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城市人口增长处于稳定的发展时期。周礼.考工记周礼考工记是春秋末期齐国人记录的有关手工业技术的官书,分别对车舆、宫室、兵器以及礼乐诸器等制作做了详细记载。关于建筑和城市规划的这一部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当时的“建筑规范”。 a.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周代王城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所秉承的思想体系。 东周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即有与周礼.考工记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和宗教礼法,也有以管子为代表的交更思想,强调“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自然之上理念;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对中国古代都城的影响越来越完整的体现出来。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前朝”即其前半部分为外廷,就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之处;“后市”就是皇城的后面是市场,是都城的商业交易之地;“左祖”即紫禁城左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祖的地方,就是太庙。“右社”即紫禁城右前方安排有皇家祭神的地方,就是社稷坛(社即土地,稷即五谷)。“左祖”太庙和“右社”社稷坛都是在明朝初年和明故宫同一个时期建成的。b.周礼.考工记还记述了按照封建等级,不同级别的城市,如“都”“王城”和“诸侯城”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多方面的级别差异; c.还有对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论述; d.周礼.考工记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深远影响。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管子管子的自然至上理念 a.管子度地篇中记载关于居民点选址“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b.管子提出“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冲四项上完全打破了周礼.考工记单一模式的束缚; c.管子认为土地开垦和城市建设应协调起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d.对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管子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的制度,已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 e.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重要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中国古代城市单一的同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建立了理性思维和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准则,影响极为深远。建筑十书 :欧洲最早的建筑典籍。于公元前27年由古罗马建筑师维脱鲁维著,约于公元前14年出版。全书分十卷,内容包括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作法、施工工艺、施工机械和设备等。书中记载了大量建筑实践经验,阐述了建筑科学的基本理论。在文艺复兴时期颇有影响,对18、19世纪中的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至今仍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建筑科学全书。 田园城市由霍华德在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提出。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田园城市理论分化为两种形式: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形不成城市群;城市郊区: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蔓延。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城市美化运动发端于100多年前的美国。1893年,以芝加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一场以唯美主义为特征的城市美化运动席卷美国。它突出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想通过创造一种城市物质空间的形象和秩序,来创造或改进社会秩序,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而失去视觉的美和生活的和谐。可是,这种思潮,在美国不久就受到批评和抵制,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基本上宣判了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本土的死刑。雅典宪章1933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观。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将城市看成了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线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提出。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城市形态: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实践: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1948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轴线延伸。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终极状态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工业城市1898年几乎与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同时,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Tony Garnier,18691948)也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出发,开始了对“工业城市”规划方案的探索。他把“工业城市”的要素进行了明确的功能划分。中央为市中心,有集会厅、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剧院等。城市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疗养及医疗中心位于北边上坡向阳面。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火车站设于工业区附近。铁路干线通过一段地下铁道深入城市内部。城市交通是先进的,设快速干道和供飞机起飞的实验性场地。加尼埃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沙里能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提出对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进行调整的有机疏散理论。将城市分解成为一个即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形成相对半独立单元,并用绿化地带隔离开来,以高速交通相联系。将城市各种功能适当集中,并将这些集中点做有机疏散。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建设的新城市)形成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基本上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城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1924年,阿姆斯特丹 提出建设卫星城概念。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位,同时从属于一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问题对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造成子母城之间交通压力,难以真正疏解大城市。广亩城把城市分数发展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 区域规划 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的建设布局规划。 马丘比丘宪章1977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可持续发展在字面上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全球化 全球化是个进程,指的是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流动冲破区域和国界的束缚,影响到地球上每个角落的生活。全球化还包括人员的跨国界流动。人的流动是物质和精神流动最高程度的综合。 科技进步是一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全球化的依托。交通的进步促进人员和物质产品的全球化,通讯的进步促进精神产品的全球化。当然,两类技术的作用经常分不开。互联网能调动资本,轮船也能传播精神。抛开技术进步因素,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亦是关于资本之“主义”的全球化,即利润至上观的全球化马克思在150年前就讨论了全球化的这个本质。全球城全球正进入一个城市时代,城市将成为全球社会全面发展和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城市特别是国际大都市将成为全球社会经济活动的动力中枢,城市竞争能力的变化将影响一个国家以至全球社会经济的兴衰走向。联合国认为未来城市问题以及与城市相关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将是全球发展的缩影,城市的发展可能是解决世界上某些最复杂、最紧迫的问题的关键。到2020年,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并代表国家直接参与到全球竞争的大舞台。新城市主义“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新城市主义”倡导许多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最突出的反映在对社区的组织和建构上。邻里、分区和走廊成为“新城市主义”社区的基本组织元素。他们所构筑的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是:紧凑的、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的邻里;位置和特征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 上世纪30年代由Clarence Perry提出的“邻里单位”(Neighbo rhood Unit)理论,被“新城市主义”予以发扬光大,并重新归纳了作为一个理想邻里的基本设计准则: (一)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二)最优规模是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英里; (三)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 (四)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 (五)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筑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安排应予以优先考虑。 “新城市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后,近十余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包括:位于佛罗里达州Panhandel的倍受称赞的Seaside旅游小镇;洛杉矶内城的复兴规划;被誉为“进步的建筑”的亚利桑那州机动家庭村庄;德克萨斯州国家级的最大的城市更新住宅项目的重建;不列颠哥伦比亚为12000人所建的可持续性“社区”等等。紧缩城市欧共体的城市环境白皮书可以称作是紧缩城市的比较清晰的定义,其认为的紧缩城市的目标是:“避免因为城市边界的不断延伸而逃避目前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主张)在现存的边界内解决城市问题。”紧缩城市理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更新方式:主要是主张对现有建筑的维护和改造的一种城市渐进式更新方式而不是一种换脸式全面拆除后新建。紧缩城市理论中或者所有的可持续性发展理论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观点也是和当今商业社会产生冲突的观点就是:认为最宝贵的应该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而不是人类的人工,不是“金钱”这种短期的经济利益,姑且称之为“人工资源”。商业社会往往是在耗费天然存在的自然资源而追求对于人工资源的节省,而可持续理论是相反的。所以不妨笼统的定义一个和自然资源相对的概念:“人工资源”。紧缩城市在关注城市蔓延的问题,关注不可再生自然能源的浪费问题,关注“都市病”问题(主要是交通),关注生活质量问题,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紧缩城市理论是在世界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大前提,大背景下的一种解决方案。紧缩城市认为一种高密度的,内向性的,紧缩的,明确城市边界并且遏制城市的无序扩张的方式是可持续发展所对应的正确的城市形态模式。精明增长2000年,美国规划协会联合60家公共团体组成了“美国精明增长联盟”(Smart Growth America),确定精明增长的核心内容是: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而建设一个“精明增长”的城市的主要原则是:土地的混合利用。在城市中,通过自行车或步行能够便捷地到达任何商业、居住、娱乐、教育场所等;建筑设计遵循紧凑原理;各社区应适合于步行;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保证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间的连通性。把这些方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交通方式;保护公共空间、农业用地、自然景观等;引导和增强现有社区的发展与效用。提高已开发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能降低城市边缘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