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务人员 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当前我国医院职业安全的问题,医务人员意识淡薄 国家缺乏有关规范与指南 职业安全尚未列入医院管理 用于职业防护的设施装备落后 职业安全监管较滞后与不到位,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所涉及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生物安全 2、辐射安全 3、化学安全 4、物理安全 5、生理安全 6、心理安全 - -,SARS所引起的反思,2003年的SARS引起人们对传染病再次关注,尤其是国人对传染病防治策略的深刻反思。 WHO报告,2002.11.12003.8.7,全球共报告SARS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死亡率10.88%),引起注意的是,医务人员患病占20%;我国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其中, 广东省 30% 天津市 39% 北京市 25% 山西省 18%,三起SARS实验室感染,1、新加坡(2003年9月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实 验室,在P3实验室同时开展西尼罗病毒与SARS病毒的研究,使一位27岁研究员感染; 2、台湾省(2003年12月6日):国防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一名47岁的中校研究员,在P3实验室内清理SARS实验后的废弃物时,未戴手套,因而感染; 3、北京市(2004年4月22日):中国CDC病毒所, 跨室开展SARS病毒研究,两例显性感染,两例“隐性”感染,出现三代病例。,医院内锐器刺伤,经血液传播疾病所造成的医院感染常被忽视,甚至未被广大医务人员所重视。 所谓经血传播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液,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目前已知的血液为载体的疾病超过20种, 但仍有一些尚未确定。危险性大的是HBV、HCV、HIV的感染。,医院内锐器刺伤,美国CDC报告,每年医务人员被针刺或经皮肤受伤害的达6080万人。 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075人中有866人(80.6%)曾发生过针刺伤,该数据高于美国Homry调查(1983年)的61.1%。这866人在一年内共发生针刺伤3780人次,人均刺伤3.5次,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60%。,医院内锐器刺伤,台湾学者对8645名医疗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头伤和利器伤年发生率分别为1.3次/人和1.2次/人,在所有刺伤中,54.8%的针头已证实被血液污染。 美国对703例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调查,100%与感染性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接触有关,其中95%因利器刺伤所致。,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美国CDC报道,1985年2002年底,有139名医务人员可能感染HIV,截止到2002年底美国医务人员已有57人被确证HIV,其中护士24人,因皮肤刺伤而感染的占84%(48人)。,医务人员医院内感染,丙肝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健康也造成很大威胁,研究表明,最容易被HCV感染的人群是外科医生和护士。通过被空心针刺伤后感染各种疾病的危险大约为: HBV 630%,如e抗原阳性,感染 的机率2743%。 HCV 310% HIV 0.3%,另一个伤害是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尤其是被污染HIV的锐器刺伤,多数受伤者会产生悲观情绪,有的甚至因此失去工作,病人感染程度的不确切性及社会的歧视都会增加受伤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锐器伤的预防,1.洗手、戴手套; 2.对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知识教育; 3.进行有效的疫苗接种; 4.适当增加值班人员; 5.提倡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6.注射操作时要保持动作的稳重与准确; 7.避免将用过的针头再套回针帽;,锐器伤的预防,8.不要将注射器传来传去; 9.不要弯曲和折断针头; 10.在处理之前,不要将针头和注射器分开; 11.养成用钳子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的习惯; 12.针头、刀片、缝合针用过后应立即置入坚固、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 13.严格做好损伤性与其他医疗垃圾的分类工作。,锐器伤的预防,近年来,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均有报道,建议手术室护士传递刀、剪或其他锐利器材时,采用弯盘传递,要求医生将用过的器械放入弯盘中传回。,医务人员患者的危险性,另一项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感染了经血传播疾病后也可以通过医疗过程传播给病人,19701987年美国公开发表文献报道,提示9组病人的HBV感染与被患乙肝的口腔科医生的治疗有关。1990年一名患AIDS的牙医将HIV传播给了6名他治疗过的病人。,锐器意外处理方法,保持镇静 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 接触无损伤的皮肤: 用皂液及大量清水洗去血液/体液。(必须用流动的水) 利器、针刺意外损伤: 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立即把血液从伤口挤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用皂液和清水冲洗,消毒及包扎伤口。 眼睛、鼻及口腔的粘膜: 用大量清水冲洗。 受伤部位的消毒: 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 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标准预防的概念,由于隔离方法多种多样,容易出现混淆而无所适 从,1996年美国医院感染控制顾问委员会( HICPAC)对隔离系统进行了修订; 疾病分类隔离系统由以前的七类改为三类型,即 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 更新了某些按疾病隔离的内容,如增加了对MRSA 等新出现的耐药性病原体的隔离措施; 将普遍预防和BSI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 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s)。,标准预防的概念,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系统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病人,也防护了我们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实施“标准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标准预防内容,洗手 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我国卫生部规范中要求:要有洗手设施和正确的“六步法”洗手,医疗护理活动前后等情况下认真洗双手。,指缝内易藏污垢,所以要将指甲剪短。 施行治疗护理工作时,不要戴指环。因为指环易藏细菌,且含菌量很高。 洗手時要彻底将手冲净及擦干。洗完手后,要用擦手纸将手擦干。 洗手时,双手必須要完全沾满皂液。 如果没有擦手纸,可以用干手机或干净毛巾。切勿共用毛巾,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每日要将毛巾或手帕清洁。,洗手注意事项,手的消毒, 先洗手、后消毒 复合醇(美国CDC推荐使用, 如快速手消毒剂) 复合碘(有效碘0.2%)擦拭,标准预防内容,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手套的屏障,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研究表明,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针刺穿手套,据有关人员所接触到的血液比未戴手套可能接触到的血液量低50%以上。这一数据说明,在处理针头或被污染的器械时戴手套的重要性。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委员会(FDA)的标准允许4%的手套破损率,因此不能认为手套是完全起到保护作用。,戴手套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完全避免双手被污染。 手套绝对不能替代手部清洁。 戴手套前及除手套后,必須要洗手。因为手部可能因手套在使用过程中穿破或在除下时被污染。 当发现手套被污染,破损或有穿孔时,必须立即更换,勿再使用。 要穿戴尺码合适的手套。,戴手套注意事项,将指甲剪短,保持合适长度,以免将手套刺穿。 选择水溶性 (不含油份) 的护手用品滋润双手。含油份的护手用品,例如:凡士林或羊脂 (Vaseline or Lanolin),会损害手套(Latex gloves) 的保护功能。 避免含香味的护手或保湿用品,使戴上手套的皮肤造成敏感刺激。 不要将手套存放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以免减低其功效。,标准预防内容,面罩、护目镜和口罩 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正确的选戴和正确的使用,口罩主要分:N95口罩和手术用的口罩 N95口罩是用来避免戴着的人被感染 符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及健康协会标准(NIOSH)N95认可,隔滤的微粒,在测试中,隔阻直径0.075微米的微粒,成功率有95%。 手术口罩则可以避免带病者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用三层无纺布(non-woven)制造,手术室环境适合使用;可阻隔直径约4微米以上微粒。,口罩的应用,口罩可应用于各种情况,进行不同目的的操作,要求使用不同的口罩。 保护病人:在手术室工作时,在护理免疫力低下的人时,在进行体腔穿刺时,工作人员都要戴口罩。外科口罩即能满足需要。,口罩的应用,保护工作人员:当护理由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引起感染的病人时,当做支气管镜或类似检查时,工作人员必须口罩。在这些情况下,推荐使用高效口罩。 由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引起感染的病人在出隔离室时,必须戴外科口罩。,标准预防内容,隔离衣 穿隔离衣可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应用操作控制,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如果用后的针不能立即处理,应使用单手回套;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利器收集箱中;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掉手套;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即洗手。,标准预防内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丢弃。,标准预防内容,环境控制 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地清洁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侧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物表处)等经常清洁,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标准预防内容,被服 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清点抖动操作,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标准预防内容,职业健康安全 1、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使用任何其他技术 和可用器械设备,有准备、有计划的保护针 套或去除针头; 2、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防渗漏 的容器内,且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 3、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应备有可代替 口对口复苏的设备,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 备用。,标准预防内容,隔离室 对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有助维持适当的卫生或环境的控制,当专门的房间无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商病人的放置或其他的选择。隔离室应具备的条件: a、房间应保持负压; b、每小时换气应在612次; c、空气在排除室外或流向其他区域之前应经高效过滤器处理,有病人在房间时应保持关闭。,三大隔离系统,由于标准预防的基础预防措施中不能预防经空气、飞沫、接触途径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需要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传播途径 传染病例 空气 (肺结核、麻疹、水痘) 飞沫 (SARS、流行性感冒) 接触 (MRSA、VRE),接触预防,已诊断或疑似为接触传播的疾病或因病人环境中的接触传播的严重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外,应实施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有下列两种传播形式:直接传播与间接传播。 接触预防措施包括:,接触预防,隔离室 把病人放置在专门的房间内,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可同用一间隔离室。当专门病房并未达到理想条件时,在安置病人之前,应请教感染控制专业人员。,接触预防,洗手和手套 手套应参照标准预防的建议,当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敷料、创伤的引流物后及操作时,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及离开隔离室前,应及时洗手。洗手后保证不再触摸污染的环境表面,避免把微生物转移到其他病人和环境。,接触预防,隔离衣 穿隔离衣应参考标准预防的规定。在隔离室时,如果预期你的衣服将与病人有实际的接触,或与污染的环境表面,或护理病人有大便失禁(腹泻)或与感染的创面渗出物接触时,应穿隔离衣。脱去隔离衣后、离开隔离室之前保证衣服不接触可能污染环境表面,以避免转移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接触预防,病人的运送 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是减少医院传播的唯一目的。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有一定的防护,保证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污染减少到最小的范围,以防传播和扩散。,接触预防,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在危险中,防止污染衣服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在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空气预防,已诊断或怀疑由空气传播的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措施之外,实施空气隔离。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所涉及范围内人员的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以防止空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空气预防,隔离室 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同用一间隔离室; 除了没有其他感染,当专用房不能有效隔离时,在病人安置前,应请教感染控制专业人员。,空气预防,口罩 当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易传染的肺结核的隔离房,应戴口罩(N95口罩);易感染麻疹的人员不应进入已诊断或怀疑麻疹(风疹)或水痘病人的房间,若一定要进入应戴口罩。如果有麻疹(风疹)、水痘免疫者可不必戴口罩。,空气预防,病人转移 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是减少在医院传播的唯一目的。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戴外科口罩,以减少感染扩散。,飞沫预防,已诊断或怀疑是为飞沫传播的疾病,除实施标准预防基础措施外,实施飞沫隔离。 飞沫传播通常是近距离传播,较大的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一般在1米之内,通常不宜实现远距离传播。 飞沫预防的措施包括:,飞沫预防,隔离室 将病人安置在专用房间。当专用房不允许时,为了充分利用病房,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同用一隔离室。但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日本要求2米),专用空气处理并不是必要的。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飞沫预防,屏蔽(近距离时) 医务人员需依据标准预防措施实施隔离预防,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屏障。,飞沫预防,病人的运送 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病人应戴口罩。,预防胜于治疗,1.实施标准预防(视任何体内分泌物都有潜在传染性) 正确洗手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正确处理污染物品 正确处理利器 注意个人、环境及食物卫生 2.实施传播途径为依据的预防措施 3.维持健康生活模式,个人防护装备,口罩 护目镜 面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于2003年6月4日经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6月16日以380号国务院令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的管理步入法制化管理轨道。,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或者联合制定以下配套文件: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我国法规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内容,宗 旨 全程化安全管理 防止疾病传播 保护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 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建立制度与相应职责,建立相应制度 法人负责。 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制定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制定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明确处理部门或专(兼)职人员职责,指导、检查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及各项工作的落实; 指导、检查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及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组织培训; 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明确了医疗废物处理事故的报告,报告时限:48小时。 报告部门: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应当在24小时内报告,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可能传染病传播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WHO (1998)医疗废弃物分为八大类,1.一般废弃物 2.病理废弃物(组织、脏器) 3.感染性废弃物 4.损伤性废弃物(锋利性物质) 5.化学性废弃物 6.药剂废弃物 7.放射性废弃物 8.爆炸性废弃物(压缩器),医疗废物分类目录,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 危险的医疗废物。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 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废弃的血液、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提能集训(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 1.3.3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2024)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 用电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效果
- 《ABB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技术》(1+X) 课件 任务5.2 动态输送链参数设置
- 生物制药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腹痛护理查房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真题解析模拟试卷
- 2025年秋季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考试 经济基础知识核心考点深度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医疗保健期间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酒体设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军工计价管理办法
-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真题试卷(学生版)
- 2025年度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含答案)
- “满鲜一体化”视域下“满鲜”商业会议所联合会研究(1918-1929)
- 高中生物开学第一课课件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1
- 送配电线路工(送电)-初级工模拟题含答案(附解析)
- 供应商物流管理办法规定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解读 2
- JJG 264-2025谷物容重器检定规程
- 实验室人员培训
- 人工流产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