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1页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2页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3页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4页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小米公司正式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2014年10月30日,中国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公司名称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外文名称Beijing Xiaomi Technology Co., Ltd.总部地点北京市成立时间2010年4月经营范围移动设备及软件公司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口号为发烧而生董事长兼CEO雷军总裁林斌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2011年小米手机7月12日,小米创始团队正式亮相,宣布进军手机市场,揭秘旗下3款产品:MIUI、米聊、小米手机。8月16日,小米手机发布会暨MIUI周年粉丝庆典在798举行,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9月5日,小米手机正式开放网络预订,半天内预订超30万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12月18日,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5分钟内30万台售完。2012年8月16日,小米第二代手机在北京798艺术中心正式发布。2013年4月9日,小米科技CEO雷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连续发布四款新品,雷军首先发布最新的MIUIV5手机系统,小米手机2增强版2S、小米手机2青春版2A、小米盒子核心细节陆续曝光。晚8:00,20万台小米2s开放购买,硬件升级,分16GB版与32GB版。 2013年8月12日12点整红米手机开放购买,小米科技又创造了手机营销史上的一个奇迹,90秒,10万台红米手机售罄。 2013年8月23日,小米已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100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已成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仅次于阿里、腾讯、百度。2013年9月5日,小米科技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发布会。会上发布了迄今为止世界顶级四核手机小米手机3和超窄边智能电视小米电视机。2014年2014年2月14日,红米手机1s发布,并将于2月20日,正式开售,同时小米3电信版也将于2月25日首发。2014年3月16日0点,小米在QQ空间首发红米Note手机,5.5寸大屏幕,八核cpu;3月19日开放预约,3月26日12点开始首轮抢购。14年4月23日消息,小米公司今日在中关村软件园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两款新品,分别为小米路由器mini版以和首款支持4K输出的小米盒子增强版,这两款产品售价分别为129元和399元,其中小米路由器mini版将于周五开启公测。145月15日,小米公司正式发布小米平板。配备了Tegra K1 192核PC架构GPU,7.9吋与iPad mini2同级别视网膜屏,并采用了深度优化MIUI系统。16G版售价1499元,64G版售价1699元。2014年7月22日,小米2014发布会上,小米4和手环都沿用高配置设计。2014年10月30日,中国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小米的成功:圆滑的产品策略小米公司的新产品小米4又要跟大众见面了,而小米发展至今可以说是成功的,而在小米4之前,小米的策略其实是很圆滑的。即将到来的新品发布会,让小米再度引来关注。一直以来,不少人对小米或口诛笔伐,或推崇备至。小米圆滑的产品策略小米圆滑的产品策略从黑马到新宠再到市场一霸,在赞扬与批评声中,是什么让这个始终处于风口浪尖的科技公司依旧屹立不倒,逐渐强大的小米又有着什么样的生存逻辑呢?应时而变,圆滑的产品策略三年前雷军那乔布斯式的新品发布会让无数米粉为之疯狂,其本人和小米也被冠以雷布斯和中国苹果的称号。在小米早期或多或少有一些苹果的作风,强调粉丝文化,产品线路单一,或许小米也曾想成为乔布斯在中国的衣钵传承者。但中国的手机市场要比美国复杂得多,国外品牌称霸中高端市场,国内品牌在低端市场恶战连连。小米靠仅有的几款产品以发烧的名号,打着超高性价比的招牌抢占中端市场份额。小米的诞生似乎没有对三星苹果之辈造成太大的冲击,反而对国产手机巨头创伤很大,也由此引发了国产手机的价格战。小米的圆滑之处在于把国内手机市场闹得沸沸扬扬之后,果断放弃学习苹果转投三星。产品战略的转变让小米的产品线逐渐丰富起来。除了小米手机,小米相继发布了红米、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等。可以说机海战术盛行的国内市场,小米圆滑的产品策略给小米带来了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其效果也相当显著。在走苹果路线的魅族逐渐沦为小而美的时候,小米凭借覆盖中低端市场的多款产品一度销量国内第一。4G时代到来是对国产手机的一次考验,中华酷联和OPPO等厂商纷纷在第一时间发布多款4G智能手机,而小米、魅族却来不及应对。4G时代将加速对中小手机厂商的淘汰,这也正是小米从苹果到三星的原因之一。只有产品线相对丰富,产品团队足够强大,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内手机市场的风云变幻。小米圆滑的产品策略使得小米能够及时转舵,这是小米兴旺还是衰败的关键。外强中实,营销背后的用心雷军独特的营销技巧让小米这个品牌在一夜之间深入人心,在赞叹小米营销技巧高超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觉得其华而不实,只是一个搞期货的手机厂商。但从小米优秀的销售数据可以看出小米营销的背后对产品也很用心,2011年小米手机仅出货30万台,2012年销量达719万台,2013年出货1870万台,2014年更是打出6000万台的目标。从营销技巧与产品质量上说,小米手机的质量要比营销逊色得多,投诉率居高不下,产品质量问题与传统大佬相比较为突出。或许这也是新兴手机品牌的弊病,本身对产品经验就不是很多,市场需求大,对产品把控不严格等造成产品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与代工厂关系不稳定,和零件供应商合作没能达成广泛共识等等各种因素导致产能上不去。锤子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改变了对小米的一些看法。罗永浩的营销才能与雷军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锤子与小米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定制ROM、强调粉丝文化等。我们等了两年的锤子手机,在外观上苹果味儿严重并无惊艳之处,首批产能不足千台且瑕疵严重,以工匠自居的老罗和卖粉丝认同感的锤子交出的答卷已成为科技圈的笑柄。这一点,青山在iDoNews专栏小米的长处,锤子的短板一文中给出了详尽论证。锤子的困境,反映出新手机品牌发展之艰难。但也不得不承认小米在产品供应上存在饥饿营销的嫌疑,在初代产品上还能以产能不足来含糊其词,可是目前小米已经高居国产销量前列,供应商和代工厂的关系也相对成熟,对于即将发布的小米四代,依旧采用抢购的营销方式,恐怕将暴漏饥饿营销的事实。人为我用,模仿来的新意小米的抄袭虽然未被过多的渲染,但依旧可圈可点。不可否认,人为我用的生存战略在战争激烈手机市场给小米带来了不少甜头。仿苹果式的发布会似乎没有太多的吐槽,反而让小米一夜成名。一代产品平庸无奇,二代产品难逃抄袭魅族的嫌疑,三代产品直接成了诺基亚和联想某款产品的合体。MIUI倾听用户的声音实则是在借鉴别家ROM的优点。但小米的可敬之处就在于能把一切的模仿说得名正言顺。小米在产品营销方面也是取众家之长,加上自己的琢磨研究,形成了被国内手机巨头争相模仿的小米模式。雷军和黄章的那段往事,不得不说小米借鉴了魅族的粉丝策略和产品模式。饥饿营销源自乔布斯,雷军将其应用得更加彻底。学习三星在偶像剧植入广告的策略等等,小米人为我用的技巧乏善可陈。当然,在手机圈抄袭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小米善于学习借鉴的生存技巧也有其可敬之处。倘若在小米刚出现的时候,中华酷联能够取小米之长,而非不放在眼里,今天的国产手机格局将重新改写,也不会出现各家纷纷效仿小米,联手封杀小米的闹剧。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手机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固执不变,木讷守旧等来的只有死亡。在科技行业,只有营销没有产品注定昙花一现,有了产品没有营销也注定埋没,有产品懂营销却不善求新注定成为昔日的英雄。大浪淘沙,只有真正的创新才能笑到最后。如果依旧靠概念创新一味地堆砌硬件,不在技术上寻求独立,小米的生存战略也只能活在后人的教科书中。据英国卫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中国制造商小米公司已经超过联想公司和LG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小米常被人形容为“中国的苹果”,其创始人雷军则被称作“雷布斯”。十字路口的小米:继续模仿还是大胆创新?年轻的电子产品公司小米不仅在中国市场势如破竹,在其他地方似乎也吃得开。小米在中国只用了短短十年就成了最知名的科技品牌之一。小米现在火的不行,可它的成功与它的“学习借鉴”息息相关。如果小米想扩展海外市场,它必须准备好为抄袭竞争对手的行为付出代价。小米和它们不同。当苹果和微软主要模仿产品的理念时,小米确是对产品的设计风格进行复制。小米的产品并不是克隆体,因为其产品的零部件甚至功能都没有照抄,但这家公司肯定偷看了其他产品的设计元素。它有些产品是原创之作,但其他大部分产品都是其他公司产品的大杂烩。小米在设计上获得了许多“灵感”,但它对苹果的痴迷有目共睹。小米CEO雷军在小米4发布会上侃侃而谈,身着乔布斯式的黑色T恤和牛仔裤,并在发布会上多次谈到了苹果的产品。他甚至还特别提到其公司还专门去拜访了生产iPhone的制造商,想借此来了解自家的产品该如何提升。发布会也以苹果的口头禅“one more thing”画上句号。小米对安卓系统进行了不少全新的定制,而其独特的营销模式也让小米一机难求。和苹果占领美国市场的过程一样,小米也用其用户界面赢取了一大批死忠粉丝。小米的手机搭载了一个经过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它可以满足中国用户的独特需求,并拥有无数的自定义选项。小米公司很年轻,它还没有苹果或者三星的影响力。如果它还继续坚持这种“拿来主义”的策略,那么它的市场会非常有限。国内综艺节目的模仿至此可以引出 模仿与创新: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制造的必由之路模仿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也是中国从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必由之路。一个优秀的模仿创新者,会根据自我发展需要,找寻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创新空间大的技术作为模仿,并判断它们的技术缺陷或专利保护不足的地方,以此作为模仿创新的突破口。(例子)比亚迪公司建立了一支上百人的技术团队,专门研究全球已经公开的专利文献和非专利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拆解分析,模仿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比亚迪公司将自身的电池和IT产业直接嫁接到自身的整车产业上从而造就了一条电动汽车的产业链,发挥了比亚迪的技术优势,助推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从196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走的也是从单纯地对国外汽车的简单模仿,到创造性地模仿,直到自主研发这样一条成长的路径,正是这样持续地模仿创新,在20世纪90年代,韩国的汽车成功地向欧美市场大量出口。模仿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也是中国从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制造的必由之路。模仿创新在技术方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开发方面的低投入、低风险和高效率,根据统计,在美国原创性技术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在原创性技术基础上的研究开发的成功率为50%,而且模仿创新的平均成本是原创性研究成本的65%,耗时是原创性研究的72%。我们知道,全球95%的技术都是以专利文献的形式向全球公开的,这是专利制度的公开原则。所以,一个优秀的模仿创新者,会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和企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在相同和相近的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中,找寻那些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创新空间大的技术作为模仿的基础,模仿者可以对不同的原创性技术进行比较,作细致的拆解分析,判断它们的技术缺陷或专利保护不足的地方,以此作为模仿创新的突破口。在模仿创新的活动中,最大的壁垒就是他人的专利权保护。我们提出“合理模仿、合法规避”这样的概念,既做到模仿又不构成侵权。这意味着是一种创造性的模仿,并将模仿创新的成果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而与原创技术的专利权拥有者进行交叉许可,共同垄断市场。下面我们介绍一些模仿创新的途径: 1对专利技术模仿创新 2 利用失效专利进行模仿创新 3 利用专利组合的漏洞进行模仿创新 在中国制造从低端模仿走向高端创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国外企业布下的专利雷区,如何突围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是并不可怕。我们需要熟悉知识产权竞争的游戏规则,绕开专利雷区,绕不开,就一个一个拆解它,在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研发、创新,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 我个人的观点:模仿与创新相结合 模仿并不是全盘照搬照抄模仿一定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国际上成熟的商业模式,模仿过来,根据中国的国情、民情、风情、人情等具体实际情况做具体的变化。 模仿并不排斥创新先有模仿的基础,在模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才能活下来,活下来后,在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逐步地、尝试性创新,有时一小小的创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