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doc_第1页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doc_第2页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doc_第3页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doc_第4页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我自己也是个70年代扫了个尾巴的人,上面说得好多东西我都觉得很亲切。尤其记得花仙子里面的小蓓,对着胸前那朵花说几句“扑啦扑啦”就能变出一身美丽的衣裳,这到现在都是我的梦想。70年代的人,是首先受到资本主义文化冲击的一群,所以我想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历史。我崇拜很多人,红军,周总理,邓小平,朱镕基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还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都是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而满怀赤诚地努力过的人。汲取苏联的教训,资本主义的糖果我们全收下,炮弹给他们打回去!七十年代生人的个人历史2010年了,生于七十年代的这拨人,最大的四十二,最小的三十一。做为最早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随手间记下从小到大的一些事情。要不,再过几年,恐怕会忘记。知道红小兵、四人帮,参加过宋庆龄的追悼会、刘少奇的平反大会,往墙上刷过抓纲治国、以粮为纲的标语,同学里不只一个叫国庆、卫星、捍东的。(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当然不会经历这些,他们刚上小学时候没什么大的政治事件,通常是用粉笔在墙上写:某某是傻瓜。)用过粮票布票油票豆腐票,拎着瓶子打过酱油。收藏有二十本以上的小人书,看过五遍以上少林寺。记得大西洋底来的人、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唱过七大马力十大神力啦啦啦铁臂阿童木。七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小时候记得的是花仙子、蓝精灵。推铁圈、吃小豆冰棍、看过五分钱一场电影。用泥巴做过炮楼,学着小兵张嘎点燃。用废笤帚玩过火把,自己生火,烤过土豆地瓜。拍四角,集烟纸,缠炮线,用铁丝、皮筋做纸弹枪,拿报纸做风筝。城里出生的家中兄弟姐妹一般二到三人,农村的稍多。大的不爱带着小的玩儿,小的总爱粘着大的,经常看到大的撒着欢跑,小的在屁股后面哇哇哭。(七十年代末期大多已是独生子女,没有这待遇。)睡过抗震棚。帮老爸买过冬储菜,在地上挖过坑埋过萝卜。作文里用得最多的词是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后来多改成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类。男孩玩对拐、粮店、打山救火,女孩子跳皮筋、抓羊拐(各地略有差异),男孩女孩一般不在一起玩儿。喜欢过程琳的酒干倘卖无、张行的迟到、朱晓琳那一年我十七岁。后来是费翔和齐秦。看港台录像、玩电子游戏、跳霹雳舞、听摇滚音乐,都痴迷过。腰里别随身听,西装和太阳镜上留着商标。听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热泪盈眶、热血沸腾。(七十年代末的大多听的是劳模的报告。)不管是否传阅过,至少知道手抄本的少女之心、曼娜回忆录。在学校被老师或同学搜过书包,查有没有手抄本。用铁锹或板砖打过架,后来改用匕首和马刀,最不济也要装着家里的旧菜刀。打架以恫吓为主,人数上占优时是非打不可的。谁要进过看守所或审查站,彻底成了没人敢惹的主儿。在课桌上刻三八线及书法(个别人擅长彩绘)。谈恋爱好象比哥哥姐姐们容易。学过女排的拼搏精神,在笔记本上写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帮父母排队抢购过冰箱彩电洗衣机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因为怕涨价。看过寡妇村,学会了说少儿不宜。让港台和日本电视连续剧迷住过,喜欢过翁美玲、山口百惠、霍元甲和许文强。小学打乒乓球,初中打排球,高中打篮球,大学踢足球。读过金庸古龙三毛席慕容北岛汪国真王朔钱钟书张爱玲,最后还是发现小时候的连环画印象最深。在深圳、海南、广州、珠海打过工,或在其他地方有过类似的打工经历。结婚时使用车队并且录像,男穿西装、女穿婚纱,一般都在饭馆餐厅酒店请客,多数人结婚后就和父母分开住。(七十年代末出生的,此时大多还在谈恋爱或者准备谈恋爱。)生了男孩喜上眉梢,生了女孩也好也好。干过传销、卖过保险,至少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有人从事过这一活动。不大为长工资或下岗之类的事烦心,常常为不能找到更好的赚钱方式而苦恼。中英谈判成功的时候还觉得很遥远,一转眼香港已经回归。假如你是这样,你就是70年代出生的GG你的玩具箱里曾有二十本以上的小儿书和一把手工做的纸子弹枪。你吃过五分钱的冰棍。你知道杨子荣、嘎子,李向阳, 没头脑和不高兴。你会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你崇拜过岳飞, 玩过飞镖, 知道阿童木是谁你会做风筝之类的小东西,带过军帽, 打过三次以上的架。你知道小路纯自,大岛茂, 加里森,和大西洋底来的人。你的女朋友中至少有一个是四环素牙。小的时候(小学时光),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搜集那花花绿绿的糖纸.那时候能经常吃糖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家也就在春节时买上一二斤糖而已.所以想搜集一张别人没有的,可以让自己炫耀一番的糖纸并不比现在寻找一张邮票珍品容易.搜集糖纸的最佳时节当然就是春节了!常常是在街上逛时,眼睛就盯着马路,老远看到地上有一张糖纸就会飞快地跑过去如获至宝般的捡起来!回到家就把它洗干再压干夹到一本厚的书里!有的时候,看到别人手里拿的那种糖的糖纸是自己所没有的,就会跟在人家后边,直到人家把那块糖放进嘴里再把那糖纸扔到地上为止.新的学期开始时,就把一大本糖纸带到学校去,和同学们炫耀一番,再进行交换!大了以后,有一次进行大扫除,还发现了一本当年集的糖纸!没舍得扔,也是我的一种回忆吧!小学一二年级时,还喜欢玩扔棒冰棍的游戏,竹子做的(现在的冰湛淋棍都是扁平的木头做的),参加的多是二三人,每个人对出数量相等的棒冰棍,先来石头剪刀布,由赢的人先扔.把一大把棒冰棍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离地一米左右,太高了别人也不答应,属作弊行为),撒到地上,先把和其它不挨的拾起来,再用一根冰棍棒去一根根挑其它的,如果能挑到旁边一根而不碰动其它的,那这根就是你的了!如果你碰动了其它的,就该下一人玩了.为了参加这个游戏,放学后就要到大街上去捡棒冰棍!童年时代上街捡的东西太多了!不过,捡的这许多东西也填满了我的记忆!再大一点,五年级左右时喜欢上了跳橡皮筋,放学后也不回家,先趴在 窗台上匆匆做完作业(那时的作业多是把某某课的生词或课文抄N遍),就和同学们开始跳橡皮筋,不跳到天黑的看不见了是不会回去的!回到家时,妈妈一问为甚么这么晚才回来,就会振振有词的说老师让我们在学校打扫卫生!害得妈妈老感慨老师的心狠:天天让这么小的小孩打扫卫生!精神生活:那时候学校门口特多无证摊贩,卖啥的都有。那种小的黑白的遗像似的香港明星照片五分钱一张,翁美玲的特好卖,卖着卖着还真成了遗像。估计那就是最早的盗版。还有一种折叠起来的,正面是明星照,反面是之类的歌词,一毛一套,觉得有点儿贵。杂志什么的是父母给订的,不算在零花钱之内,当时挺流行的有,(好象要三毛六分一本,尽量不订,借别人的),(大家还记不记得封三的海虹和封底的小兔非非?)有小人书的都神气得不行,买得起童话书的都快成贵族了,我那时老想那本厚厚的,三块一,老没攒够。物质生活:有拿个锅卖秦糖的,鼻涕似的黄乎乎一坨,三根小棍一搅和,成白乎乎痰似的了,吃得还挺香。还有什么香烟糖,粽子糖,面饼,炒米糕。还有转糖人的,转到什么给你什么,我老盯着游龙戏凤,可转来转去顶多转个老鼠偷油。那时的全是色素的桔子水装在一个看上去就有毒的塑料管子里,开一小口滋滋地吸,还好那时的小孩都特纯洁,也没对着那管子的形状乱想。娱乐:那时挺流行拍洋片,我有一套水浒,另一小孩有套三国,混在一块儿玩,为了关云长和李逵谁厉害争了老半天。还有一种印花纸,沾点唾沫就能印出图案,非唾沫不可,干净的水不管用。咱那时的精神食粮(70s):说完了吃,穿,玩,来谈谈我们那时的精神食粮。幼儿园时,有小朋友,好娃娃,365夜,太小了,其他的记不住了。最深的印象是中国队在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还有电影少年犯,救火英雄赖宁。现在的孩子没几个知道赖宁的吧。可我最爱看少年文艺,故事会,故事大王,少年文艺里的故事个个好看,都是和我们的生活十分接近的,故事会里的故事好象就比较社会化了,应该算成人读物,但都十分吸引人,笑话也特都逗。我妈还给我订了作文通讯,小学生作文,也都挺好看的。中学时有中学生数理化,英语画刊。不知什么时候一下子出来很多杂志,就开始什么都看了,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文摘,进入一个缤纷的世界。再也没有了当年中国少年报的油墨芳香,我好象已经上高一了。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看的少男少女,读者文摘,青年。咱那时的电视剧(70年代生)家里买电视是我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7年前后。那时沈阳好象一共才三个台:中央,辽宁,还有一个可能是沈阳台,我记的不大清了,反正电视台特别少但感觉那时的节目却很丰富,呵呵,当然是和半导体相比了。先是霍元甲,接着是陈真、霍东阁,还有再向虎山行、十三妹,一剪梅,冰点,昨夜星辰。小学时代最有名电视剧的是两部-上海滩和射雕英雄传。上海滩播映时端的是万人空巷,一时间好象每个沈阳小伙脖子上都多了一条白围脖,也不管是什么季节了,黑色的风衣也随处可见。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是五年级,我们班最高最能打架的那个也围一条白围脖上学来,据传是他在外校的对象给他织的,嘿嘿,可真是砸倒一片人呀。同学之间也不正经叫名了,都是X哥,阿X什么的,遇上谁名字里有个文或力,嘿,可就抖喽,文哥,阿力,这称呼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一股子豪气。射雕英雄传可以说影响了和我一般大的很多人的-至少是一个阶段的-人生。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接触金庸的作品,从看他的小说到到看他的散文,史评,时论。他绝对称得上一个文学家。对于我们这些出生于七十年代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那部电视剧更具影响力的了。翁美龄就是黄蓉,谁也替代不了。那时我们一下课,操场就成擂台了,一百多个靖哥哥在那练降龙十八掌,三十多个洪七公拿着根棒子到处乱窜,甚至还有七八个欧阳克摇着扇子去撩蓉儿。班里还出现好几本九阴真经,都是用演算本的纸撕下来长条,来回折叠成古书的样子。我还记得头几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等我上了中学,对武打片的兴趣就不那么浓,开始喜欢看义不容情、流氓大亨一类的港片了。那时的家长和老师大多不许我们看电视,尤其是港台的。其实我们最早的伦理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港台电视剧里学来的。反观现在国产电视剧,模仿港台,打打闹闹的那套学来了;发人深省,启人心扉的倒没有了。咱那时的广告(70s):那时侯电视台少,也就中央台和地方省台,电视制作水平挺低,广告也很少,现在想起来还有印象。有个收录机的广告:一个摩登青年(那时侯的摩登青年)带着耳迈在那里随着音乐扭动,音乐是:燕舞,燕舞,一起歌来一片情!有一种洗发膏广告,(不记得什么时候都该叫洗发水了),一个小女子穿着飘逸的长裙荡秋千,温柔的歌声传来:施美施美,使您更美佛山牌鼻炎康:大家轮流打喷嚏,然后一个女士说,家有鼻炎康,鼻炎不用慌!肠虫清,一个女同志来问,有制蛲虫的药吗,卖药的老头神秘的一笑:两片!又有几个人来问,有制什么什么的药吗,老头也是伸出两个手指头,两片!大家都跑过来异口同声的问,都是一种药啊?然后旁白就开始发话,说的什么记不得了。还有,唱:威力,威力洗衣机!然后旁白:威力洗衣机,够威,够力,-真不知道什么叫够威够力。更多的省台和地方小台的广告就是兰色的背景下,伴随着噼里啪啦的打字声,播音员念着什么什么省优部优国优,然后(尤其是地方小台)就开始放港台的的武打片,还有什么,好象还有好多,记不得了。咱那时的新年(70s):小时候的新年,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天天盼,天天想;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班里新年联欢会的节目,当时多以唱歌为主,于是每天回家都唱一遍,希望正式演出时能正常发挥;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和同学到批发市场买贺卡,当时每个人我都送,好朋友就买贵点的,自己欣赏的小男生就买温馨一点的,关系一般的就买便宜一点的。:)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琢磨新年那天穿什么衣服;提前三天就开始在家里写贺卡,一般是把写贺卡的工作放在家庭作业之前完成;提前两天就开始买零食,花生瓜子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到现在都不觉得花生瓜子好吃,可是好象联欢会不弄的一地瓜子皮就不象是一个热闹的联欢会;提前一天就开始布置教室,当时我是中队长,又能从妈妈的单位里借来好多漂亮的拉花,所以布置教室时就格外积极,爬椅子上桌子的,可我当时十分羡慕能布置黑板内容的同学,他们均是能写会画的, 一会功夫就能把黑板变成一副漂亮的图画,而我的字从小就很烂,只能趁他们不注意之际偷偷在黑板的角上用彩色粉笔画几个星星、气球之类的东西,然后就觉得黑板更漂亮了。:) 摆桌子算是最累的活了,但是我一边摆一边就在想,第二天一定要挑个好地方坐不能坐在角落里,也不能坐老师边上,最好能挨着谁谁谁和谁谁谁。:)终于盼到了新年联欢会的那一天,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一个个小朋友穿的花花绿绿的就来了,从刚一入座开始就开始吃,好象家里过年没吃的似的,刚开始的节目大家都还认真看,认真听,认真鼓掌,但小孩办事就是容易虎头蛇尾,联欢会过半班里就点象茶馆了,可能也因为吃的东西剩的差不多了,嘴基本上都闲下来了,再说好不容易赶上在教室里说话老师不管,不说白不说呀。最后送贺卡的时候到了,班里就乱成一锅粥了,本来嘛,班里n多个同学,大概30人左右吧,每两个人互送一张,用排列组合一算,这一共是C n2种送法啊,所以场面挺壮观的,班里人挤人,桌上剩下的橘子,糖果也被挤掉地上了,聪明的小朋友会趁机装兜里俩橘子,也不能怪人家贪吃,不装兜里也会被踩烂了,浪费可耻嘛。:)好不容易送完了,静下来了,大家都回家心切了,老师总是做做最后的总结,给大家一些祝福的话,但老师的最后一句话总是那句:班干部留下来打扫教室。唉回家第一件事是把收到的贺卡仔细看一遍,有自己画的,有买的,(凡是买的都有淡淡的香味),有带错别字的,还有祝词没写完的,还有写着别人名字的,(估计是混乱中送错了人了。呵呵)。看贺卡时心情最好了,单单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信封就让人觉得温馨,不象现在的短信息,虽然也有颜色,但不是黑色幽默就是黄色笑话。:更不象现在的电子贺卡,虽然也能带去祝福,但再也闻不到淡淡的香味、看不到歪歪扭扭的字了 70s 的江湖70年代出生的兄弟们,还记得我们的江湖吗?如果你干过这些事,那大家就都是江湖儿女了:1. 在黄军用书包的带子上,用钢笔写着粗体的笑傲江湖。2. 班上的老大在中学的门口经营着一张台球桌。3. 男生都学小马哥叼着火柴棒。4.至少有3个以上的朋友,喜欢穿黄大档裤,穿白板鞋,他们每天都苦练李小龙的格斗技术。5. 晚自习下课后,学校门外的角落里总有香烟头的若明若暗在闪烁,你的心里扑通扑通在跳动,中午休息时的那位会不会也是混的?6.至少每个学期有3个以上的朋友(大多数是练格斗的几位)被人海扁过,你也至少3次参加过复仇行动,虽然这些复仇行动大多数都在谈判中解决了。7.以前练格斗的兄弟,至少有一个现在在证券公司或着IT行业过着滋润的日子。他们现在的体形基本上都很差。8. 从初中开始就有兄弟为抢女朋友反目。9.学校教导处对江湖儿女们的排名,经常因为一次大规模的考试作弊或者校外斗殴而刷新。10.你的酒量是从高中开始练起的,父母经常出差的同学家里是主要的训练场。11. 最英勇的事是和兄弟们一齐教训过社会上的混混。12.撬过班主任宿舍的们,进去偷被没收的小说,然后顺便搬走了学校刚发给他的一筐苹果。13.班上的小白鼠考上大学后发现,学校的江湖儿女们也纷纷自费上了大学,而且他们在学校里更受女生欢迎。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中国篇80年代的动画片种类多多,更重要的是内容和艺术性都很好。下面分门别类说一说,如果不全,希望大家补充。我国的动画片必须说的是我国的动画片艺术性很强,而且别有特色。大闹天宫大家都看过吧,里面的绘画和着色非常非常的漂亮。另外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画画法堪称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片,并且影响了早期日本的动画片(例如聪明的一休)另外,那个时候的歌曲出奇的好听,这是后话,不提。另外那时的动画片教育性很强:雪孩子教育我们要舍己为人,小马虎教育我们要仔细,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单集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国动画片的张三丰,中国卡通界的达摩,开山鼻祖。据说是齐白石先生的原画!快去看啊!渔童(渔盆的故事):爱国主义教育片,强力推荐!里面那外国坏家伙说:捞头(老头),愚盆是窝们国家地(渔盆是我们国家的)。渔童忍无可忍,终于教训了那外国的坏家伙。典型的中国画法。丁丁的故事(丁丁战猴王):不是英国的丁丁,是中国的少年。丁丁有一把金钥匙,用科学技术打败了孙悟空。挺古老的,估计记得的人不多。老狼请客:你要是没有看过,那你的童年就真是太不幸了。里面老熊唱的老狼请吃鸡我最喜欢听了。哪吒闹海:酒是陈的香,哪吒是老的好!小黄鹂学唱歌:经典!也是典型的中国派画法,可惜现在很少了;歌也不错,现在也很少有了。讲小黄鹂练胆子学唱歌的故事:小黄鹂,你唱的很好啊可是,我的胆子很小,怎么办呢.另外其中有两首绕梁三日的歌,一个是我是小小的歌唱家,要把美丽的歌儿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唱起歌来真快乐;唱啊唱啊愉快的唱啊,唱起歌来真快乐.另一首是红太阳,挂天.(开心,开心的流涕)九色鹿:又一个经典-美丽的九色鹿。配音和画面都是很唯美的感觉,我语言乏力,实在没法称赞它。我只是想说:让我再看一遍吧!如果金钱可以买回过去的时光,我愿意倾家荡产去看九色鹿。小马虎:另一个经典-挂在电线上的马小虎。尤其是马小虎开汽车吧吧呜,呜-当年我坐我老爸的自行车,就会来这一句。小鲤鱼跳龙门:超级无敌大经典。猴子钓鱼:经典中的经典,中国动画片的代表作。看看中国化的美术,听听中国化的音乐,作中国人真好。要是你没看过,那你的人生绝对是不完整的。建议大家在入土之前好好看看。猴子捞月:也是猴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化的动画片。过猴山:里面的老头子跳舞时的音乐很好,什么时候哪个舞厅里也来一段,那就火了。等明天:小猴子老是等明天,结果一直没有盖房子。淘气的金丝猴:里面用国画画的的金丝猴和大熊猫进入了不少教科书!太棒了,任何语言任何文字都没法形容他。火焰山:大概是解放前拍的。不过很好啊。人参果:不说了。开山救母:老版的宝莲灯,上下集。娇娇的奇遇:没有看过娇娇的奇遇的孩子,不是好孩子。神笔马良:小的时候我的至爱啊!熊猫百货商店:剪纸片,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小熊猫学木匠:教育我们要仔细。我们我们我们猴子,爱吃爱吃爱吃桃子.没吃桃子,少了桃子. 百唱不衰啊。差不多:讲一个小猎人的故事,也是教育我们要认真。狐狸打猎人:和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参娃娃:横里看,竖里看,怎么看怎么好。白白净净的人参娃娃叫的那声小哥哥,太天真太可爱了。张飞审瓜: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不过大家可能都忘了。猪八戒吃西瓜: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走?醉酒:一个卡车司机酒后行车,开到建筑工地,撞了。演的次数太多了,不过风格跟别的不太一样,倒是有点像某版的翠花上酸菜。济公斗蟋蟀:不用介绍了。蟋蟀:聊斋志异里的促织故事,感人。天才杂技演员:木偶剧,好故事,好片子。主人公叫台(太)骄傲和郑(正)用功。骄傲的将军:一个无敌大将军打了胜仗就刀枪入库,结果最后被打败了。三个和尚:教育我们要协作,要勤劳!三个和尚红黄蓝三原色的搭配,因为简单,所以美丽。摔香炉:老爷爷和老奶奶摔香炉的故事,废除迷信,崇尚勤劳。建议FL功练习者看三遍写出观后感。好猫咪咪:教育我们要苦练杀敌本领!另有壮胆歌老鼠怕猫,那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前年谎言,彻底推翻。小鸭呷呷:大家还记得吧。三只狼:和小鸭呷呷一样都是折纸片,好玩,好玩。鹬蚌相争:剪纸片。半夜鸡叫:小学时代看了半夜鸡叫以后,所有姓周的同学都惨了。红军桥:估计大家都看过。山伢子:剪纸片,山伢子勇斗白匪军的故事。善良的夏吾冬:好人有好报,我最喜欢了。崂山道士:崂山道士老唱穿墙进去,我穿墙进去,拿了就.跑!结果撞墙了。长发妹:美丽的长发妹,美丽的故事,可惜俺是男孩子没办法留长发啊。没头脑和不高兴:一高一矮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没头脑盖了一个999层的大楼,要爬3个月;不高兴在楼顶上演武松打虎,结果.哈哈。小红脸和小蓝脸:保护牙齿的故事。看了以后,现在我还是早晚刷牙。过河:讲小狐狸独吞桃子结果被朋友抛弃的故事。里面的歌哎呀有只坏狐狸.朗朗上口。曹冲称象:木偶剧,挺好玩的,尤其是黑糊糊的印度人。一夜富翁:当时小猪猪储蓄罐好流行啊。愚人买鞋:木偶戏。我看过若干遍了。小兔偷瓜:被粘住的小兔特可怜的哭喊:老爷爷,还记得吗?咕咚来了:咕咚来了的邮票现在涨的特快,尤其是小本票。草原英雄小姐妹:深入人心的故事。路边新事:红领巾拾金不昧的故事,前几天中央六刚刚演过。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就是好来就是好。小哥儿俩:木偶戏。星期天一早哥哥就急忙离开家,弟弟以为哥哥踢球去了,到了学校,发现哥哥原来在为班上修理坏椅子.俺当年曾经写过观后感,还得了小红旗呢!松鼠理发师:木偶剧,里面的小松鼠理发师挺可爱的。老虎学艺:还好,幸亏猫留了最后一手。母鸡搬家:谁看过?讲三只不同颜色的老母鸡接到搬家通知.西岳奇童:只有上半集,因为导演去世了.喵呜是谁叫的:讲一只从没出过门的小狗,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知道了是喵呜原来是猫叫的呀。刺猬背西瓜:剪纸片。大名府:梁山好汉!蝴蝶泉:很经典的纯音乐动画片。片中没有任何对白,不过仍然非常动人。山水情:号称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该片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师法自然、与世无争思想和禅宗明心见性的灵感。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无数中外人士。绝对可以作为划时代的见证。有部片子是说一只老鼠希望变成猫,变了以后又想变别的.变来变去最后又变成老鼠哦!我还记得它变成猪的时候还唱了首狂搞笑的歌: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当猪当得好快活,罗哩洛哩罗,吃吃那个睡睡,罗哩洛哩罗.还有猎人海力布水鹿假如我是武松金币国游记斗鸡大扫除眉间尺火童鹿与牛八仙与跳蚤等。80年代的动画片大全之外国篇搞笑片兔子,等着瞧!:比射雕和霍元甲还早的动画,里面的兔子老是沾光,害的狼最后总是要喊兔子,等着瞧!鼹鼠的故事:虽是84年的老片,可几乎年年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