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课)课件_第1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课)课件_第2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课)课件_第3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课)课件_第4页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新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1324万,538万,54万,上海人口的增加,思考,从两组图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1911年人口,1990年人口,1949年人口,一、城市化(又叫城镇化),1. 概念,转变为 。,转变为 。,农村人口,农村地区,城市人口,城市地区,2.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增多,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最主要的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4.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2.是什么力量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3.三大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化有什么关系?,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 经济 发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高,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剩余粮食 和劳动力,城市化,非农业 部门,三、 城 市 化 特 点,探究,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有什么差异? (起点、速度、 水平、现状),3.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如何?,2. 你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起步早,工业化早,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出现逆城市 化现象,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起步晚,发展快,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相同点,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不同点,再城市化: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加上移民的影响,使得市区内人口增长。,再城市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虚假城市化,南美洲国家,滞后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城市拓展,工业生产城市拓展,城市生态破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又称过度城市化、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虚假城市化,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这种城市化模式。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南美洲国家“虚假城市化”的状况最为突出。,阅读材料,虚假城市化 “虚假城市化”以拉美国家最为典型。拉美的现代城市化进程始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拉美国家先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速,194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9。20世纪50年代,一些拉美国家推行“进口替代”战略,伴随着工业以及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大都市区。但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拉美地区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加上政府不重视农业,大量破产农民涌入城市,该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14,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等国的城市化水平甚至超过80。,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为了避免城乡对立和“城市病”的发生,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不仅使城市的集聚效益和规模效益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还引发了诸如工业乡土化、农业副业化,离农人口“两栖化”和城镇发展无序化等“农村病”现象。这是一种违背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城市化模式。,滞后城市化,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起步,振荡,停滞,恢复正常,快速,探究,读上面两图,结合P39阅读材料,思考:,1. 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为什么?,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必须做好哪些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城市化水平和密度东部沿海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 中等城市人口增加绝对量比大、小城市大; 城市群、城市带逐步形成和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快,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内地向沿海、山区向平原、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向城市,70%流入大中城市,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的一个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的进程,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 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A,2关于城市化的标志,表达不妥的是( ) 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A,课 堂 练 习,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 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A,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 ,C,课 堂 练 习,5.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错误的是( ) 发展超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 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以往的最高速度还快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大城市发展慢,中小城市发展迅速,6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农村劳动力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就业条件改善。( ) ,D,D,课 堂 练 习,课后练习,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现其城市化水平 C.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 A.城市化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化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3.下列叙述中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是 ( )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快于生产力发展; 起步晚、发展快 A. B. C. D. 4.关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 城市化水平低,1990年城市人口比重仅33%; 城市化起步 晚,发展不合理; 城市化发展起步早;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 B. C. D.,B,D,A,B,5.关于我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城市化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199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0%; 我国目前城市人口比重为40%左右; 城市化水平不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A. B. C. D. 6.世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间是 ( ) A.19世纪70年代中期 B.1925年前后 C.二战后 D.产业革命后 7.许多大城市生态失衡的关键在于 ( ) A.绿化面积少 B.人口过度膨胀 C.交通拥挤严重 D.环境污染重 8.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 A.汽车数量的多少 B.绿地面积的多少 C.工厂多少 D.人口密度大小,B,C,B,B,课后练习,右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和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变化的 总特征是:a._; b._; c._。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变化的 总特征是:a._; b._; c._; d._。 3)从上述三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 要趋势是:_。,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市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绿化带,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郊区城市化,考考你:,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是 ( ) A、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百分比,2、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空 前程度的时间是 ( ) A、1750年之前的几千年 B、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 C、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D、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下列国家中首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 ) A、美国 B、俄罗斯 C、英国 D、日本,D,D,C,4、此图说明了该地区 (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约为2500万 C、约10%的人口住在郊区 D、人口密度大 5、此城乡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中国 6、形成该国家这种城乡人口结构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进入城市而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读某地区城乡人口结构示意图”,回答46题,A,C,B,7、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后完成下列要求:,(1)、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 。 、 。 、 。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3)、此过程称为 。,t1,t2,t3,t4,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成城市群,逐渐提高,城市化,返回,(2000年高考广东卷)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 B C D,C,几千年前,18世纪中叶,二战结束,现 在,缓慢发展,加速发展(起步),空前发展,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二战以后,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来自:联合国人口司。,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占墨西哥总人口的16.8%,2000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