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 氯气的性质及氯离子的检验【教学目标】1. 进一步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的反应。2. 掌握Cl-的检验方法。【教学重点】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和氯离子的检验。【教学难点】氯离子的检验。【回顾复习】1. 氯气与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其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氧化产物是 ,还原产物是 ,转移的电子数目 .2. 写出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探究新知】二.氯气的化学性质(3)与碱溶液的反应Cl2与NaOH溶液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离子方程式为 ;工业上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 。总结:Cl2跟其它碱溶液反应,生成 、 和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Cl2 跟KOH 溶液 , Cl2 跟Ba(OH)2 溶液 , Cl2与Ca(OH)2的反应Cl2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氧化剂为和还原剂为。漂白粉和漂白精的有关问题a.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 ,有效成分为 。漂白精的主要成分为。漂粉精和漂白粉具有 、 作用,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该反应可说明HClO酸性比碳酸的酸性 。b. 漂粉精和漂白粉保存不当会失效,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由此可确定漂粉精和漂白粉的保存方法为 。【思考与交流】:1.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或除去多余的Cl2 ,为什么?为什么不用石灰水? 2.分别向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和过量的CO2,产生的现象一样么?为什么?(4)与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的反应将氯水滴入到FeCl2溶液中,产生的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氯气作 剂,说明氯气可与 物质反应.【练习】: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Cl2 + 2KI= Na2SO3 + Cl2 + H2O= 4.用途 Cl2用于消毒是因为Cl2跟水的反应生成的 Cl2能用来制盐酸是由于发生反应 ,生成的 溶于水而得到盐酸.Cl2能用于制漂白粉、漂粉精.Cl2还可以制取多种农药、制造氯仿.【跟踪练习】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氯水 B.盐酸 C.液氯 D.漂粉精2.欲除去Cl2当中的少量HCl气体,可选用 AAgNO3 B酚酞试液C紫色石蕊试液 D.饱和食盐水3.如图,从A处通入纯净的Cl2,打开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上看不到明显现象;当关闭B阀后,C处红布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A.浓H2SO4 B.NaOH溶液 C.H2O D.饱和NaCl溶液 【探究新知】三 氯离子的检验实验:实验现象解释或离子方程式加入AgNO3溶液后加入稀硝酸后稀盐酸产生 NaCl溶液产生 Na2CO3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 , 有 产生自来水产生 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Cl2H2O= ClAg= 蒸馏水蒸馏水中不含 结论:(1)鉴定Cl所用试剂为: ;(2)反应原理为: ;(3)鉴定方法为:先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铝矿运输绿色物流与节能减排服务合同
- 2025版钢琴销售渠道拓展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培训外包合同示范
-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日剧
- 无人机设备选型与配置指导方案
- 计科专业毕业论文系统开发方向
- 关于土管专业毕业论文
- 校园消防安全早知道(3篇)
- 校园消防安全问题(3篇)
- 台球俱乐部媒体对接流程制度
- 漳州市消防安全评估报告
- 氢氧化钠应急预案
- 工厂投产前工作计划部署
- 广东乐居日用品生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服装学概论课件
- DB15∕T 1937-2020 灌木林防风固沙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规程
- 《脱毒抗菌材料用凹凸棒石》
- 武汉纳帕溪谷东区三期产品定位报告课件
- 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及整改台账
- 普通话课件(完整版)
- 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