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得木国外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1页
西蒙得木国外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2页
西蒙得木国外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3页
西蒙得木国外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4页
西蒙得木国外发展情况介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蒙得木国外发展情况介绍张元培早在十八世纪初,墨西哥北部、美国南部印地安人和美国西南部土著美洲人用就用西蒙得木种子作为食物,十九世纪当地人将其种子广泛应用在食用、护发、医疗等方面。1925年,在亚利桑那州进行第一次栽种试验,1935年,亚利桑那大学的化学家们宣布,西蒙得木油可与抹香鲸相媲美。西蒙得木的发展历经了几起几落,早在1935年就有人提出发展它,但不到二年就被人们忘却。后来在1943年,由于战争需要原料,恢复了对西蒙得木的研究。但大战结束后,对原料需求的刺激消灭了,主要的西蒙得木种植园也随之倒闭,到1958年前西蒙得木油的价格每斤还只有0,2-0.3美元。六、七十年代随着鲸鱼的大量捕杀鲸鱼濒临绝灭,高级润滑油全世界告急,各国才急于寻找代用品,直到1971年,美国科学家们与有关的行政官员建立起联系之后,美国国家科学院才组织了专门专家小组,经过二年的研究分析,终于找到与抹香鲸鱼油相似的西蒙得木油,他们还发现了西蒙得木油的不寻常特性,并予言它将为许多工业部门打开新的发展前景。对此,各国科学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美国科学界、学术界七十年代重大成就之一。西蒙得木就在这样情况下应运发展起来的。西蒙得木的从人工驯化至栽培利用乃是美国农林业科学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取得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美国的华尔街文摘尊其为“本国的10大顶级发明之一”,“农业科学研究重大成果”,是“80年代的发明”,被誉为“未来的高级豆”、“拯救干旱地区的福音”、“沙漠克星”。美国的一家投资咨询公司更是认为:是除稀有货币外比不动产还好的投资项目。该成果直接推动了美国西蒙得木的种植、加工、生产和利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西蒙得木油生产、利用和出口国,同时带动了世界适宜种植区西蒙得木的大规模产业化、商业化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许多国家萌发“环境意识”,认识到世界资源的匮乏。美国于1969年颁布The endangered species protects the law(濒危物种保护法案),1972年颁布The marine mammal protects the law(海洋哺乳动物保护法),抹香鲸(Sperm Whaie)被列为保护动物;1971年,美国禁止进口抹香鲸油。科学家发现西蒙得木油完全可取代鲸蜡,用以保护濒危动物抹香鲸。从此,西蒙得木引种栽培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1970年在墨西哥召开第一次国际西蒙得木会议,此后在亚利桑那州1973年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吸引了数千名研究者、企业家和农场主参加。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代表们讨论了有关西蒙得木的应用、育苗栽培技术等主题。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 FAO)及计划开发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 UNDP)十分重视西蒙得木的发展与开发工作,并在各国之间起到了良好的协调作用。1972年9月成立了国际性专业组织-国际西蒙得木协会(World jojoba association),协会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海德(Hydev)西蒙得木开发公司,并办有专刊“西蒙得木园地”即“荷荷芭园地”(Jojoba Happenings),同时成立有国际荷荷芭出口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Jojoba Export Council)。适宜种植的国家均成立有各自的栽培者和工业联合会,如美国西蒙得木协会(American Jojoba Association),会长惠特克(Whittakev),澳大利亚西蒙得木协会(Australian jojoba Association)等,1973-1992年已连续召开了9次国际西蒙得木大会。每年发表的西蒙得木专题论文有四、五十篇之多。在七十年代,全世界发表的研究十文章不过百多篇,而近几年仅美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农业部就收集存储了千多篇这方面的论著。技术现状良种筛选: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西蒙得木产业发达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筛选出一批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特别是以色列最好的无性系,在定植后的第3年、第4年分别达到2,000g和2,200g/株。育苗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扦插和组培等两种工厂化大规模育苗方式繁育优良种苗。丰产栽培:经过近五十年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丰产栽培技术,美国一般每亩定植300株,植后第4年,每株可产种子500g,10年后产量可达5,000g,以后还有所增加,12-13年生的,单株产量可达5,400-5,900g,并保持相对稳定产量,直至百年之后。主产地美国的一般产量在380-450kg亩之间,高产地产量达530-600kg/亩。以色列的丰产栽培技术比效发达,在定植后的第4年平均单株产量已达到1,200g,以色列最好的无性系,在定植后的第3年、第4年分别达到2,000g和2,200g/株。收 获:人工收获西蒙得木种子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效率不高,收获率一般不超过90%。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因地理条件优越,现已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收,收获效率达90%以上。提 油: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等主产国目前提油主要采用二次法提油,即:初次冷榨和二次用己烷和四氯化碳提取。其中尤以己烷提取油品质量最佳,呈亮黄色,不皂化物也少,得油率多(达98%),且因己烷沸点较低易于回收。而且机械设备简易、建厂成本低,被广泛采用。科学研究:全球栽培驯化和研究的主要机构有: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美国亚利桑那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Riverside 分校)植物科学系,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伊利诺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Oregon俄勒冈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执安州立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New Mexico State University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以色列Ben-Gurion大学。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和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机构,有:United States Army War Office美国陆军部,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国家科学院,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农业部, American country food and medicine administrative bureau食品和药物管理局,American Department of commercial affairs商务部, World Bank世界银行等36个机构在研究,同时也有其它干旱、半干旱区域的国家和地区在研究。美国和墨西哥都开展了该物种的基因收集工作。美国加州大学除了在已故的Dr雅曼诺斯教授于78年主持种植的六百公顷西蒙得木林内继续进行基因收集、杂交育种和丰产栽培研究外,还研究了机械化生产和加工等课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了西蒙得木粉作为家禽、家畜饲料和鱼的饵料等课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了西蒙得木病虫害防治、植株的组织培养和无性系培育等;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了西蒙得木无性繁殖,并选育出了高产无性系;丹麦出版了“西蒙得木性别比率变化”书藉;泰国研究了西蒙得木油的用途以及花粉活性,并进行了花粉发芽试验;阿根廷研究了西蒙得木品种的遗传特性和季节对扦枝生根的影响;另外,各国都在致力于西蒙得木化学成份及其生理活性的研究。3.2.2 发展趋势种 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有野生西蒙得木100万英亩(合607万亩),产种子4.536 万吨,经过人工改造,产量达到45.36万吨。原产地美国和墨西哥,是最早开始大规模商业化栽培的国家,目前,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大批种植基地,其中仅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已建成200多万亩的种植园。他们的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当前,西蒙得木种植业已被看作是代表美国农业新潮流的主样板。墨西哥也建立了大规模的商业性西蒙得木栽培基地,并已收到良好效果。 除上述两国外,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间已引种成功的还有苏丹、巴西、澳大利亚、以色列、南非、沙特、加纳、伊朗、埃及、印度、巴基斯坦、智利、阿根廷、巴拉圭、肯尼亚、坦桑尼亚和哥斯达黎加等世界各大洲的二十多个国家,其中澳大利亚、以色列、苏丹、巴西等四国面积较大;以色列引种最早,于1950年开始将西蒙得木引种到内盖夫(Negev)沙漠和死海地区,并获得可喜收获。12-13年生的单株产量高达5.4-5.9kg。澳大利亚近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继美国、墨西哥之后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国。 据中国住巴西大使馆黄松甫、常东珍二同志介绍,巴西于1977年引种,80年代初,巴西的种植面积就已超过25万亩,这主要得益于巴西政府在财政上的无偿资助,现已建成一座西蒙得木油提炼厂,1987年投产,每年可产油17万桶,能获取12亿美元的收入。 其它还有许多国家正在引种或引种已初步成功。据称,西蒙得木已被非洲人认为是理想的治沙植物,正在用以阻止沙漠的延升。 近三十年来,西蒙得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引种栽培,主要的栽培国家已达二十多个,西蒙得木引种驯化、栽培生产及其有关生物学研究的大量数据表明:西蒙得木种质变异范围广,可以在很广大的地区成功地驯化并筛选出适合不同物候条件栽培的基因型。在高产和抗盐品种选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它的重要价值实际上还在于其抗逆性,适合沙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改善自然环境,防风固沙,利用沙漠创建高效农、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