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创新技术体系新机试制周期较美F.doc_第1页
杨伟创新技术体系新机试制周期较美F.doc_第2页
杨伟创新技术体系新机试制周期较美F.doc_第3页
杨伟创新技术体系新机试制周期较美F.doc_第4页
杨伟创新技术体系新机试制周期较美F.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伟创新技术体系 新机试制周期较美F-22缩短2/32014年07月03日 15:22 来源:中国航空报 2172人参与 260评论1998年,杨伟全面主持歼10飞机的设计优化、排故攻关和设计定型等一线研制工作,提出采用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案和要求,使定型试飞起落架数大大减少、周期有效缩短。2008年,杨伟调任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后,依然长年坚守在成都科研生产一线,和研制团队同甘共苦。杨伟,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同时担任歼10系列、“枭龙”和某新机等五型飞机总设计师;是我国航空科技领域优秀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推动航空武器装备升级换代、提升中国航空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打造军贸拳头产品拓展国际市场、保障部队训练水平和作战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脚踏实地勇于担当1985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杨伟走进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突出的才华和十足的干劲使杨伟很快承担起“突破第三代战斗机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重任,并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任务。作为飞控系统总设计师,他成功主持完成第三代先进战斗机的全权限、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制,并以其高可靠性大量装备部队,该系统确保了歼10飞机的安全飞行,创造了电传飞机的世界奇迹。1998年,杨伟全面主持歼10飞机的设计优化、排故攻关和设计定型等一线研制工作,提出采用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案和要求,使定型试飞起落架数大大减少、周期有效缩短。同时对试飞数据进行快速分析,不断探索进一步拓展试飞有效方案。在他主持下,歼10飞机成为我国军机史上第一个实现当年定型、批量装备部队的型号,并不断改进改型形成系列化,成为空军在现代化战争中夺取空中优势的主力机种。2008年,杨伟调任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后,依然长年坚守在成都科研生产一线,和研制团队同甘共苦。身先士卒不辱使命2001年起,杨伟先后被任命为“枭龙”飞机、歼10系列飞机和某新机总设计师。“枭龙”飞机从冻结技术状态到实现首飞仅仅历时23个月,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枭龙”飞机还实现了我国军用飞机整机出口的里程碑式突破,被巴方赞誉为中巴友谊新的里程碑、巴空军的骄傲。在某新机研制攻坚阶段,杨伟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儿,白天在研究所处理各项技术问题,晚上坚持到总装厂指导生产试验,与时间赛跑,向困难挑战,守住了研制节点,圆满完成了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坚定信念创新发展杨伟深知,单靠研发人员长期拼体力、拼消耗,难以为继,必须创新研发手段和管理模式。他在设计师系统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柔性组织、实施流程再造,同时大量运用数字化设计等先进手段,构建了提高飞机自主研发能力的“精益设计敏捷管理”模式,荣获第十四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杨伟主持创立了全新的基于完全产品数字化定义的全数字化飞机研发体系,实现了飞机完全无纸化设计、完全无纸化制造、多属性面向全生命周期的产品数据管理、跨地域的数字化协同设计环境等,彻底变革了飞机的研发模式、流程与体系,在国内首次实现全三维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将某新机的试制周期较歼10和美国F-22缩短了三分之二。在他的带领下,一批具有先进设计理念、掌握先进技术的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已经形成梯队,推动着我国航空工业科技持续创新、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